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铜陵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分析该地区不同基因型别与肝功能损害、病毒复制水平及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探讨不同基因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RDB)对铜陵地区228例HBV阳性感染者的血清分别进行HBV基因型分型、HBV载量以及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等的检测,并结合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228例患者的血清样本中,226例样本成功分型,其中B型54.4%(124/228)、C型37.3%(85/228)、B/C混合型7.5%(17/228),2例未检出,占0.09%。不同HBV基因型患者间年龄、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肝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HBV载量明显高于B型及B/C混合型(P0.01)。结论铜陵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以B型为主,其次为C型和少量B/C混合型;C型感染者HBV载量显著高于B型,C型感染者肝脏损害较B型重,提示HBV基因型可能影响患者体内HBV复制并可能引起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河池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分布情况及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乙型肝炎E抗原定量检测的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 方法 对临床154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患者,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采用时间分辨法进行乙型肝炎E抗原定量检测;分析彼此间的相关性. 结果 经统计,B型83例,占53.9%;C型68例,占44.16%;非B非C型共3例,占6.2%;男女性患者基因分型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型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C型乙型肝炎肝炎E抗原定量测定阳性均高于B型. 结论 河池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C型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乙型肝炎E抗原定量测定阳性均高于B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潮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反向点杂交(RDB)法对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拉米夫定(Lamivudine)耐药患者改用阿德福韦酯(Adefovir)治疗,1 a后测定其HBV DNA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结果 HBV B亚型占92.31%(120/130),HBV C亚型占5.38%(7/130),B+D基因型占3.21%(3/130).检测出24例均为HBV B亚型的耐药突变基因,耐药突变率18.46%(24/130).HBV B亚型与HBVC亚型的HBV DNA和AL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治疗1 a前后的HBV DNA和AL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潮州地区HBV基因型以B亚型为主,耐药突变基因型是影响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东营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乙型肝炎患者耐药情况,HBV基因型别与耐药以及突变位点关系。方法收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300例,采用离心柱法提取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BV分型和耐药突变。结果 300例HBV-DNA阳性患者中,检出B型、C型、B/C型及其他未检测出的基因型,未检出D型分型,检出结果中以C型为主,占81.8%;HBV患者耐药药物以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的联合耐药为主,占43.6%;HBV耐药突变基因型主要为rt204I(24.35%)、rt204V(17.39%)及rt180M(17.39%);B型和C型的耐药突变率分别为30.77%和4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营地区HBV基因C型多于B型,C型容易产生耐药,以rt204I,rt204V及rt180M基因突变型多见,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的联合耐药多见,应根据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结果对乙型肝炎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 HBV 耐药变异与基因型的相关性及 HBV 变异位点与肝功能指标、HBVDNA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462例服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用 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 HBV 的耐药突变位点以及基因型,并对 HBV 耐药变异与基因型、肝功能检测指标、HBV DNA 病毒载量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462例服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检测耐药变异株45例,变异率约为9.74%;其中180M 和204I/V 突变株16例,35.5%;204V 突变株6例,13.3%;204I 突变株13例,28.9%;180V 突变株3例,6.7%;181V 突变株3例,6.7%;207I 突变株1例,2.2%,236T 突变株3例,6.7%。HBV 基因型中 B 基因型105例,C 基因型337例,B 基因型和 C 基因型联合感染4例,D 基因型0例,其他基因型2例。将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乙肝患者的耐药变异位点与基因型、肝功能指标 ALT 无相关性(P >0.05),与 HBVDNA 病毒载量有一定相关性(P <0.05)。结论1.茂名地区的 HBV 基因型可能与其他南方地区的基因型有差异,以 HBV-C 基因型为主;2.PCR-反向点杂交法是一种快速、准确发现核苷类药物治疗后耐药位点的检测方法;3.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显示乙肝患者的耐药变异位点与肝功能指标 ALT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即无相关性,HBV-DNA 病毒载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点、耐药突变基因状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44例广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的HBV DNA载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标志物,采用PCR和DNA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HBV基因分型和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耐药突变基因。结果 3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基因B型179例,占52.03%;C型136例,占39.53%;D型4例,占1.16%;B、C混合型14例,占4.07%;B、D混合型2例,占0.58%;其他型9例,占2.62%。不同HBV基因型的HBV DNA载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脂、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耐药例数分别是95、49、20和84例,敏感例数分别是249、295、324和260例。突变基因型以rt181T最多,且多见于C基因型(110例)。结论广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HBV C基因型容易产生耐药,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型是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疗效和选择用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各基因型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130例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并分析各基因型在不同临床类型的比例。结果:130例HBV感染者中B型57例,占43.8%,C型69例,占53.1%,D型2例,占1.5%,B、C混合型1例,占0.8%。1例未检出基因型,占0.8%;C基因型在表面抗原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纤维化的比例依次增高,分别为27.8%、47.2%、59.5%、61.5%和66.7%;C基因型在慢性乙肝中度以上所占比例高于B型(2=5.54,P〈0.05)。结论:本组HBV基因型由B、C、D型构成,以B、C基因型为主,C型与中重度肝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检测方法学的比较,为实验室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丙型肝炎确诊患者血清样本148份,使用PCR-荧光探针法、PCR-反向点杂交法及Sanger测序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并采用卡方检验、Kappa检验对这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R-荧光探针法检出136例,检出率91.89%,共检出4种基因型,分别为1b、2+、3+和6+。PCR-反向点杂交法检出135例,检出率为91.22%,共检出5种基因型,分别为1b、2a、3a、3b和6a。Sanger测序法检出148例,检出率100%,共检出7种基因型,分别为1b、2a、3a、3b、6a、1g和6xa。PCR-荧光探针法未检出的12例样本中,Sanger测序法均已检出,其中包括1例6xa型,1例1g型。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65,P>0.05)。两种方法比较一致性较高(k=0.871,P<0.001)。PCR-反向点杂交法未能测出的13例样本,Sanger测序法均已检出,其中包括1例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耐药位点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及其他临床信息的相关性。方法以35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耐药位点及基因分型。收集患者血清 HBV DNA 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乙型肝炎病毒 e 抗原(HBeAg)、性别、年龄、核苷(酸)类似物用药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标本均成功扩增阳性条带。HBV 基因型以 B 型(267例)为主,其次为 C 型(81例)、D 型(10例)。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的311患者中完全野生型269例,未用药的47例患者均未见耐药突变。耐药位点突变以204及180/204位点突变为主。耐药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血清 HBV DNA 载量、病毒基因型、ALT 水平及 HBeAg 无明显相关性(P >0.05);用药时间越长,耐药突变率越大(P <0.05);180位点突变与204位点突变有一定相关性(P <0.05)。结论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可有效检测 HBV 基因型及突变位点,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宜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与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9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93例乙型肝炎患者中B基因型63例(67.7%),C基因型30例(32.3%)。B基因型组中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2例,中度11例,无重度、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C基因型组中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1例,中度8例,重度4例,重症肝炎3例,肝炎后肝硬化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江西宜春地区HBV以B基因型和C基因型流行为主;C基因型患者较B基因型患者临床分型严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济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济南地区HBV感染者共170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ASC)4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6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LC)3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23例.应用实时荧光PCR试剂盒进行血清HBV基因分型测定.结果 对HBV-DNA阳性的158例标本进行HBV基因分型,其中B基因型39例(24.68%),C基因型114例(72.15%),B+C混合基因型 5例(3.16%),未检出非B非C型.ASC感染者中B型基因占多数,而其它三种感染者中以C型基因居多.结论 济南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C基因型HBV感染者更易发展成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00例武汉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肝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巢式PCR对200例来自武汉地区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浆HBV进行扩增后,Sanger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00例HBV血浆样本的基因型分布为B型142例(71.0%),C型55例(27.5%),D型1例(O.5%)和B/C混合型1例(O.5%),B/F/G混合型1例(O.5%)。在基因型B和基因型C中,无症状携带HBV患者、轻中度慢性乙肝患者、重度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的构成比分别为:37.32%,44.37%,14.08%,4.23%和23.64%,36.36%,21.82%,18.18%,两种基因型在肝病严重程度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分离的200例HBV样本基因型以B,C为优势基因型,且基因型与HBV感染者发生肝病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研究不同HBV基因型感染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择济宁地区HBV感染者共142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ASC)3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IE)2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25例。应用实时荧光PCR试剂盒进行血清HBV基因分型测定。结果对HBV—DNA阳性的137例标拳进行HBV基因分型,其中B基因型35例(25.55%),C基因型98例(71.53%),B+C混合基因型4例(2.92%),未检出非B非C型。ASC感染者中B型基因占多数,而其它三种感染者中以C型基因居多。结论济宁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HBV基因C型与基因B型比较有显著不同的临床特点,在ASC感染者中基因C型的比例明显低于CHB、加Z及HCC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金山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401例HBVDNA阳性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BVDNA定量、微流基因芯片法进行基因分型、ELISA检测e抗原(HBeAg)及肝功能检查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B型198例(49.38%),C型169例(42.14%),B/C混合型20例(4.99%),未分型14例(3.49%),未发现其他基因型。B型在慢性乙型重度肝炎(CSHB)患者中的比例显著低于无症状携带者(ASC)和慢性乙型轻、中度肝炎(CMHB)(P〈0.01),而C型在CSHB患者中的比例显著高于ASC和CMHB(P〈0.01)。ASC中B型患者的HBVDNA水平最低。C型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均高于B型。结论上海金山地区HBV感染者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少量B/C混合型,C型与重肝病关系比B型密切。  相似文献   

15.
王强  夏洁  谢跃文 《检验医学》2014,(2):106-109
目的了解武汉市青山地区2 812例怀孕晚期妇女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晚期妇女血清中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血清学标志物;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浓度。结果检出HBsAg阳性210例,占7.47%;抗HCV阳性11例,占0.39%;抗HAV IgM阳性6例,占0.21%;抗HEV IgM阳性11例,占0.39%;抗HEV IgG阳性422例,占15.01%。结论在孕晚期妇女中,HBV感染情况应予以重视,坚持进行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及与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利用线性探针分析法进行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结果52例慢性乙肝患者检出乙肝病毒基因型B型24例(46.2%),C型26例(50%),A、B混合型2例(3.8%),B、C两型均以男性多见,两型间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P〉0.05);在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及肝癌中,B和C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混合型2例分别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和慢性乙型肝炎中度。C型HBeAg阳性率高于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载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慢性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型以B、C为主要亚型,且C型稍多,C型HBeAg阳性率高于B型。  相似文献   

17.
陈劲华  翁正军 《疾病监测》2009,24(10):774-776
目的了解浙江省义乌地区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点,为乙肝的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用HBV基因分型(B、C基因型)荧光PCR法直接检测,或用HBV基因型特异引物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肝患者血清HBV,将目的条带切下,经纯化后测序。测序得到的结果用CLUSTALX及Mega软件进行HBV分型分析。结果该地区基因分型结果,其中B型61.76% (63/102)、C型29.41%(30/102),B/C混合型8.82% (9/102);男、女感染者中B型、C型基因型的构成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 =0.03,P>0.05)。B/C混合基因型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25,P<0.05);对B基因型和C基因型感染者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1.1213,P>0.05),B基因型和C基因型感染者血清中HBeAg的阳性率分别是33.33%、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75,P>0.05)。结论浙江义乌HBV基因型为B型、C型和B/C混合型,以B型为主,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亚型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探讨HBV基因亚型与终末期肝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北方地区HBV感染的肝硬化标本101例、原发性肝癌标本178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HBV DNA进行基因型及亚型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BV基因亚型与终末期肝病的相关性。结果在279例HBV感染者组织或血清样本中,HBV Ba基因亚型7例(2.5%),C2亚型253例(90.7%),Ba和C2混合型19例(6.8%),未发现其他基因型。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HBV基因型及亚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在肝硬化患者中各种基因亚型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P=0.618),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P=0.692),总胆红素(TBIL)水平(P=0.1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肝癌患者中各种基因亚型的HBeAg阳性率(P=0.563),ALT水平(P=0.940),TBIL水平(P=0.31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基因型在北方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以C2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