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疏泄,即疏通畅达之意。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散宣泄的功能,使之保持柔和的生理状况,简称"肝气条达",具体作用为:调节某些情志活动(即情绪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愤怒情志表达方式和特质对自主神经的影响。方法:以健康在校大学生48人为被试,采用情绪诱发(观看电影片段)和情绪调节(按语词提示调节对愤怒刺激的反应)动态加工的实验范式,研究自主神经的变化。结果:发怒时心率(HR)、手脂脉搏血容(FPV)、心率变异性(HRV)、皮肤电(GSR)增幅大于郁怒(P=0.025,0.028,0.014,0.047);高特质怒在抑制情绪表达时皮肤温度升高(P=0.032)。结论:①发怒时对交感神经的激活程度高于郁怒;②特质怒与愤怒表达方式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情志病证是影响我国公共卫生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中医认为该类病证多与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失常密切相关,从肝论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但面临缺乏情志异常的客观测量方法及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科学内涵不清难题。眼神表情是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新领域及新途径。研究情志病证患者眼神表情有望开创眼神表达内心情绪体验研究新领域及肝主疏泄科学内涵揭示新途径,因此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主疏泄功能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调畅情志是肝主疏泄的一个重要功能。情志以血(精)为本,以气为用,情志异常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中医所述情志异常属于病理性心理应激反应的范畴,肝主疏泄可调节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心理应激反应也成为研究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功能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现结合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和心理应激理论,对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群愤怒情志诱发材料选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取情绪诱导材料在正常人群中诱发靶情绪.方法:让被试观看影片片段,依据其诱发情绪强度、击中率、差异显著性评价诱发效果.结果:所有影片的情绪诱发效果同预期方向一致,其中<渔舟唱晚>诱发中性、<罪恶与审判>诱发愤怒情绪的效果最佳;性别对情绪评定具有主效应.结论:影片片段可以作为实验室情境下诱发情绪的有效方式;性别对影片诱发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愤怒情志调节(宣泄和抑制)的机体反应及个体差异的影响。方法:以健康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诱发(观看电影片段)和情绪调节(按语词提示调节对愤怒刺激的反应)动态加工的实验范式,研究血和唾液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高特质怒愤怒应激对机体生理的激活程度均大于低特质怒(P=0.000,0.003,0.039);宣泄使血清ACTH、GC和唾液GC的增高幅度明显大于抑制(P=0.001,0.000,0.002),抑制使唾液α-淀粉酶活性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宣泄(P=0.009)。结论:不同表达方式对机体的影响存在差别,但无论宣泄还是抑制,高特质怒使机体产生更为明显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肝在情志活动变化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肝是中枢系统调节下多器官、多靶点的自适应调节系统,肝主疏泄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是在整体上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相关。体内激素稳态水平的微变化负反馈于下丘脑,通过大脑皮层整合表现为情志变化,是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实质。正确理解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内涵对情感活动障碍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与预防养生,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前焦虑性障碍(PMDD)是每月周期性出现的干扰妇女心身健康的一组症候群。其中,情绪症状非常突出,如抑郁、焦虑、易怒等。情绪状态影响认知功能,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患者很容易人际关系紧张,对生活事件的认知和应对能力降低或行为偏激,从而导致犯罪和冲动性行为的发生。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气条达则气血运行舒畅,情绪平稳。文章指出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运用于PMDD情绪调节研究的优越性,为PMD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病证过程模拟是开展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现代机制研究的关键环节。从证候的判别、病因的模拟与肝藏象功能主体性体现的3个方面来看,目前通过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模拟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理变化过程建立的肝失疏泄动物模型仍须深入探讨。基于青少期"肝常有余"理论,肝藏象功能在青少期脏腑功能的主体性以及青少期阴性情绪的多发性与共病性,青少期应激及其诱发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动物模型可以成为构建情志内伤肝失疏泄动物模型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生理学研究出发,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成人版从中筛选出认知功能正常的情绪稳定型和情绪不稳定型被试,采用流体智力、事件相关电位、生物反馈、HPA轴、衰老生物学指标、端粒长度及活性等研究进一步验证我课题组提出的"情志不调-肝失疏泄致衰说"为中医衰老以及肝主疏泄理论增添新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精神障碍的发生 ,多由情感所伤而诱发。中医认为 :肝主疏泄 ,是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机调畅 ,所谓气机 ,即气在体内升降出入运动 ,肝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有调节精神情志的功能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疏泄正常 ,肝气之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 ,舒畅条达 ,则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 ,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清楚、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和平。肝有协调脾胃气机的升降和分泌排泄胆汁 ,促进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又有调节妇女冲任二脉的生理功能 ,肝疏泄正…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从肝论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玲 《吉林中医药》2004,24(8):11-12
中医学重视情志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而情志与脏腑关系密切。肝失疏泄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情志失调则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且焦虑、忧郁等情绪往往贯穿着糖尿病的整个过程,加速糖尿病的进展,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着糖尿病的治疗。因此,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重心理调节,并根据临床辨证加用疏肝解郁、清泻肝火、养肝化瘀、柔肝熄风、滋肝补肾等方法,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以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理论为基础,从典型情志病经前烦躁障碍切入,通过汇总国内外研究进展,围绕四氢孕酮水平波动及四氢孕酮介导γ氨基丁酸A受体敏感性变化,研究肝疏泄失常微观机制。四氢孕酮的特殊情绪调节效应与情志病证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肝疏泄失常人群存在四氢孕酮敏感性差异。四氢孕酮介导γ氨基丁酸A受体敏感性差异影响经前烦躁障碍发病,是肝疏泄失常引发情志病证的微观机制之一。四氢孕酮介导γ氨基丁酸A受体敏感性是机体应对四氢孕酮水平波动的反应能力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论肝为气血调节之枢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陈家旭 《中医杂志》1998,39(1):9-12
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主气主血,藏精藏神,各司其职,唯独肝既疏泄无形之气,又贮藏有形之血,故认为气血调节的枢纽在肝。同时,重视肝符合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1 肝为气血调控中心1.1 肝主疏泄、藏魂以调节气机:肝主疏泄,此为肝脏功能的总括;包括疏泄气机、调畅情志、调节血脉等。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人体内部的脏腑、器官、组织、气血的生理功能就能处于正常状态。这种疏泄功能与气机、情志调节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疏泄为气机之枢,对情志起着重要的枢调作用,一旦疏泄失常而出现郁结,人体生理功能就会紊乱,出现不适或疾病。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脏的疏泄功能在调节五脏方面有重要作用,是维持正常睡眠的基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舒畅可有效调节情志,维持正常睡眠;若肝疏泄失职则导致气机郁滞、情志不舒、气血失和、心神不宁,发为不寐。对肝生理功能与睡眠的关系及肝失疏泄与不寐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探讨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提出肝主疏泄功能在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中占主体地位.认为亚健康状态的基本病证内涵为情志失调,其核心病因病机在于情志致病与气机紊乱,故治疗强调以肝主疏泄功能为主体,注重情志的调畅、气机的调节和机体内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剧、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可普及,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已被证实是脑老化相关疾病如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和痴呆等的危险因素,但其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述。课题组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系列实验(试验)研究后提出“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加速脑老化进程”的科学假说,并依次从单一负性情绪积累(愤怒情志)研究拓展到多情交织共同致病的长期负性情绪积累,从动物实验研究拓展到正常人群再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和MCI患者,从未用药病例对照研究拓展到疏肝法用药干预肝失疏泄型MCI患者,逐层深入分别探索了单一负性情绪积累(愤怒情志)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多情交织作用的复合负性情绪积累(复合情绪)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疏肝解郁方药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并充分借助神经心理学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功能磁共振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眼动技术等获取肝失疏泄加速脑老化进程的实证依据,以期为MCI的中医临床干预提供新思路,为中医脑老化学说增添新内涵。  相似文献   

18.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on impairment, MCI)是尚未达到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诊断标准且可逆转为正常脑老化状态的最佳窗口期。情志异常、肝失疏泄(肝失疏泄日久致肝郁)已被证实为MCI的重要情志病机,且“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致衰加速脑老化”的科学假说已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得到初步证实,疏肝法干预肝郁型MCI患者疗效显著,但以上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述。因此本研究系统总结了中医学对MCI的认识,长期情绪不调肝失疏泄对MC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疏肝解郁方药及其成分改善肝郁型MCI的可行性,并提出使用无束缚性设计的眼动技术以探索疏肝法改善肝郁型MCI的可行性,为MCI的中医药干预及其神经机制探讨提供新思路,为中医情志衰老学说增添新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正肝主疏泄,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情志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凡精神情志之调节功能,与肝密切相关。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情志异常可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素问·举痛论》所说的"百病生于气也",就是针对情志所伤,影响气机的调畅而言。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气机  相似文献   

20.
分析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脑—肠轴功能紊乱与中医学情志不畅、肝失疏泄的关系;总结以心理应激反应为切入点研究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功能所取得的现代研究成果;探讨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和协助脾胃运化功能与脑—肠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