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有关拔伸法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186年的《引书》,被称为"举"。《引书》已经涉及拔伸类手法治疗范围、拔伸所采用的体位和力度、拔伸时间和注意事项等多方面内容~([1])。"拔伸"名称首见于唐代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凡伤损重者,大概要拔伸捺正……"~([2])。赵廷海沿用了"拔伸"名称,并提出"用力徐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手法拔伸致软组织卡压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手法拔伸或手法牵引是治疗颈椎病十分常用而有效的手法。临床实践过程中,常因使用不当或个体差异导致不良反应,多表现为拔伸手法结束后,立即感到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这种现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时有发生。它是如何产生的? 怎样预防这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一旦发生将如何处理? 诸如这类问题,鲜见报道,故笔书教训与经验于此,供同道指正。 1 卡压的原因及机制探讨 根据颈部解剖生理和生物力学以及拔伸过程中手法运用特征,笔者认为卡压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1 拔伸时用力过猛和拔伸后放手过快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伴有椎间孔…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手法主要有三类:理筋类手法,主要有揉法、推法、按法、捏拿等,通过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恢复颈椎活动功能;牵引类手法,如拔伸牵引、屈曲牵拉等,可以增加椎小关节间隙,调整移位,恢复生理曲度从而缓解疼痛;整复类手法,如旋转复位法、颈部斜扳法、侧旋提推法等,可以纠正整复紊  相似文献   

4.
六向拔伸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70例临床报道朱其广彭锐彭力深圳市中医院(518000深圳)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六向拔伸法常规手法肩关节周炎传统的推拿疗法是比较有效的疗法之一,[1]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以“六向拔伸法”为主要手法治疗肩周炎,经临床对照观...  相似文献   

5.
冯安平  郭秋菊 《光明中医》2023,(12):2326-2329
目的 探讨拔伸旋转手法在桡尺远侧关节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54例桡尺远侧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整复手法的不同分为拔伸旋转法组(29例)和旋转挤压法组(25例)。拔伸旋转法组给予拔伸牵引和环转摇晃腕关节治疗,旋转挤压法组给予环转挤压腕关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和Cooney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Gartland-Werley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拔伸旋转法组均低于旋转挤压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ooney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拔伸旋转法组均高于旋转挤压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伸旋转手法治疗桡尺远侧关节损伤能更好地恢复患者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坐位拔伸整复手法筛选和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患者经坐位拔伸整复手法筛选,分成阳性组和阴性组,然后再分别随机分成推拿牵引组和药物组,并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拔伸手法阳性组和阴性组中,药物组与推拿牵引组治疗后患者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方面显著改善(P〈0.01);推拿牵引组在改善颈肩痛症状方面作用明显(P〈0.05)。拔伸整复手法阳性推拿牵引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P〈0.05),拔伸整复手法阴性推拿牵引组总有效率与药物组相当。结论坐位拔伸整复手法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用于手法适应症的筛选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所谓“拔伸旋转推扳法”,是4个手法的组合手法。即拔伸法用于颈脊柱,旋转法用于颈椎椎体,推法应用于颈椎横突或棘突以及扳法用于颞颌部。一定要求四个手法同时用力,一气呵成才能完成手法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这组手法应用得体,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多种疾病得到痊愈,如颈椎后关节紊乱、颈源性眩晕、颈椎间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拔伸松动手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beta,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为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模型组,正常组。拔伸松动手法组手法治疗,每天一次,治疗十天后休息一天,共治疗6周;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注射治疗,每周一次,共治疗6周;模型组正常喂养、正常组给正常喂养。结果治疗后各组关节液中IL-1β浓度平均数值为模型组〉正常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拔伸松动手法组;TNF-α浓度平均数值为模型组〉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正常组。用方差分析及LSD-t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显示,拔伸松动手法组、正常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两个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正常组之间两两比较比较,两个指标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拔伸松动手法和注射透明质酸钠,均能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兔关节液中IL-1β、TNF-α的浓度,但两种方法之间不能认为有差异。拔伸松动手法可能通过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兔关节液中的IL-1β、TNF-α浓度,从而抑制膝骨性关节炎软骨基质降解和关节软骨破坏,对软骨损伤的修复有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模拟腰部拔伸按压手法时腰椎内部结构变化。方法:使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腰椎多节段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模拟拔伸按压手法的条件。结果:在拔伸按压状态下,腰椎前屈30°椎间盘组织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变化最明显,提示在设定的条件下手法治疗腰椎疾患是安全的。结论: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各种腰部拔伸按压手法的状态,并可以得到与生物力学实验基本一致的结果,为研究腰部拔伸按压手法作用机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拔伸牵引法整复老年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运用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拔伸牵引法整复老年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178例,其中男73例,女105例;年龄60~90岁,均采用拔伸牵引法整复。结果:采用拔伸牵引法一次整复优良者有142例,复位后位置较差再次整复者36例(其中20例优良,10例尚可,6例为差),整复优良率91.0%.结论:此手法操作简单,动作轻便柔和,复位速度快,患者易忍受,可作为临床整复手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拔伸顶推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颈椎曲度改变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拔伸顶推手法治疗)30例与对照组(常规手法治疗)组30例,采用Borden法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疗程结束后对2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值的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值分别为(3.27±1.72)mm、(2.32±1.59) 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说明拔伸顶推手法在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方面优于对照手法,拔伸顶推手法能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异常的颈椎生理曲度,从而增强颈椎椎稳定性,加强远期疗效,减少颈椎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摇拔戳手法治疗外侧踝关节扭伤的在体力学参数的特点及患者个体特征(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等)对摇拔戳手法在体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同一手法操作者运用手法力学测量手套对60例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男45例,女15例;年龄18~47岁,平均(26.4±4.74)岁)施行摇拔戳手法的操作,测量其在体力学参数(摇法、拔伸、拔伸操作时手指的最大作用力),探讨并分析摇拔戳手法在体力学参数特点及不同患者所具备的个体特征对摇拔戳手法操作带来的影响。结果:研究得到了摇拔戳手法操作手指作用力-时间曲线图,整个过程中拇指为主要施力者,作用力最大,示指及中指作用力次之。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拇指、示指、中指在摇转踝部时的最大作用力均与患者体质量有显著相关性,拇指、示指、中指拔伸、戳按踝部时的最大作用力与患者个体特征(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等)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摇拔戳作为一种复合手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拇指、示指、中指协同用力,具有轻柔、均匀、稳定、连续的特点。摇拔戳手法操作中,患者的体质量可以作为摇法作用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拔伸松动手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早中晚期模型兔膝关节软骨超微结构的影响,探究拔伸松动法对KOA损伤软骨的治疗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白兔90只,随机分为3组,拔伸松动法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10只.采用Videman T造模方法,管型石膏伸直位固定兔右后肢膝关节2、4、6周,复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中...  相似文献   

14.
介绍石氏手法临证中的具体应用。石氏手法以十二字诀为特色,即“拔、伸、捺、正、拽、搦、端、提、按、揉、摇、抖”,石仰山先生运用“拔、伸、按、揉、摇、抖”6法治疗颈、肩、腰、膝等骨关节病,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卧位拔伸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卧位拔伸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6例。结果:66例患者用此手法复位治疗后,显效58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100%。结论:卧位拔伸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颈椎拔伸法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客观化描述,为颈部推拿手法操作的规律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以1名临床工作经历在25年以上的推拿专业主任医师为施术者,9名健康志愿者为受试者。施术者对受试者进行颈椎拔伸法操作,采用高速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测力台获取拔伸法操作过程中的动力学和运动学参数  结果:在颈椎拔伸法操作过程中,受试者的颈椎平均拔伸长度为(8.80±3.09)mm,平均拔伸角度为(16.67±6.61)°;施术者足底合力平均增加(353.76±44.08)N,受试者足底合力平均减少(353.48±45.29)N  结论:颈椎拔伸法操作具有一定规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为推拿手法操作的客观化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推拿手法是以力为特征的物理治疗手段,是推拿治疗的特色和核心技术,也是推拿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使推拿手法初学者能够快速掌握手法技能,养成专业动作习惯,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此文对上肢没有复杂动作的手法,以及运动关节类常用手法如按法、点法、推法、拔伸法、摇法等及用力方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共性拟定了“整体用力”训练方法——“全身手法操”8节,以期能够提供新的推拿实训教学方法,提高手法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全国每年近100万脑血管病人中,26%是因颈椎病而诱发的。这是由于椎一基底动脉受压,造成脑供血不足,长期维持这种状态,就会出现头晕、手足麻木,甚至发生脑血栓、脑梗塞,有些病人因此导致偏瘫。如及时治疗颈椎病,消除隐患就可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临床上,手法治疗颈椎病颇受医生喜爱,且患者易于接受,目前拔伸旋转复位法(或潘之清所创的拔伸钳式对压复位法)为临床常用,通过手法的适当运用可以整复错位,修正脊柱的病理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9.
邓明 《中医药导报》2012,18(4):37-38
目的:比较仰卧拔伸与坐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仰卧拔伸组和坐位牵引组各32例,分别施以仰卧位拔伸手法和坐位吊带牵引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仰卧拔伸组总有效率为93.8%,坐位牵引组为81.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拔伸手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拔伸提推法复位简介陈学素(广东省阳江市第一中学529500)在用手法复位治疗新鲜“肩关节脱位”时,医者多以顺行骨干纵轴进行牵引,推拿,端等手法使脱出的骨杵复归臼内。笔者自1986年以来,曾遇右肩关节盂下脱位18例,经施拔伸提推法均获成功。随访3月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