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丙酚和氯胺酮对单肺通气犬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观察异丙酚和氯胺酮对单肺通气犬肺内分流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PV)的影响程度。方法 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异丙酚组、氯胺酮组。两组均于单肺通气(OLV)前30 min开始静滴异丙酚或氯胺酮6 mg·kg-1·h-1,后行单肺通气,于双肺通气(TLV)30 min、单肺通气2、10、30、60 min同时采集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分流率(Qs/Qt)。结果 两组TLV 30 min Qs/Qt差异无显著性(P>0.05),OLV 2 min时Qs/Qt均较TLV时明显增高(P<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OLV 10、30及60 min时两组间Qs/Qt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内不同时间Qs/Qt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异丙酚与氯胺酮相比轻度增加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暂停呼吸对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下肺病损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80%预测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组(行常规OLV模式,在切开皮肤时行OLV)、D1组(在切开皮肤时断开双肺通气60 s后行OLV)、D2组(在切开胸膜时断开双肺通气60 s后行OLV),每组20例。记录胸膜打开即刻(T0)、胸膜打开5 min(T1)、胸膜打开10 min(T2)和胸膜打开20 min(T3)时的肺萎陷质量评级,记录完全肺萎陷时间、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打开胸膜所需时间、OLV前双肺吸纯氧时间、OLV时间、手术时间、低氧血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LV期间,D1组、D2组完全肺萎陷时间较C组缩短(P<0.05),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较C组提高(P<0.05);D2组完全肺萎陷时间较D1组缩短(P<0.05),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较D1组提高(P<0.05)。3组患者术中均没有出现低氧血症或其他并发症;3组患者打开胸膜所需时间、OLV前双肺吸纯氧时间、手术时间、OLV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2组T0时肺萎陷质量评级极差、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T1、T2时评级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T3时评级良的比例降低,评级优的比例增加(P<0.05)。与D1组比较:D2组T0时肺萎陷质量评级极差、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T1时评级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暂停法改善了VATS患者OLV时非通气侧的肺萎陷,此方法在切开胸膜时使用肺萎陷时间更短、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更高、OLV早期肺萎陷质量更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一种新的持续气道正压 (CPAP)系统在肺癌病人化疗后单肺通气(OLV)时对病人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 30例 ,ASAⅠ~Ⅲ级 ,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CPAP 2组 (B组 )和CPAP 5组 (C组 ) ,每组 1 0例。A组在OLV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口于大气中 ;B组OLV期间非通气侧持续给予CPAP(压力 2cmH2 O) ,C组OLV期间非通气侧持续给予CPAP(压力 5cmH2 O) ,并在平卧双肺通气 2 0min ,仰卧OLV 2 0min ,侧卧OLV2 0、4 0min和关胸双肺通气时 ,分别采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 (Qs/Qt)。结果在OLV后 2 0、4 0min时 ,B、C两组氧合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 ,B、C两组Qs/Qt明显低于A组 (P<0 .0 5 ) ,B、C两组之间氧合和Qs/Qt仅在OLV后 4 0min时差异显著。结论 化疗后病人非通气侧持续CPAP ,有助于提高氧合 ,减少肺内分流 ,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且CPAP 2cmH2 O更易为临床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泡征募(ARS)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OLV)时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麻诱导后插入右双腔支气管导管,开胸后行OLV。观察组ARS于开胸后15min进行。记录动脉血压、HR和SpO2,并在侧卧后双肺通气(TLV)15min、OLV15min、OLV40min行动脉血气分析,以简化肺内分流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结果TLV15min和OLV15min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pO2、SaO2、PaO2、Qs/Qt和PaCO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OLV40minARS观察组较对照组PaO2显著增加(P<0.05),Qs/Qt明显降低(P<0.05)。结论ARS通气方式在麻醉状态下OLV时可改善肺内氧合,降低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肺通气(OLV)期间雷米芬太尼和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14例择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ASA Ⅰ~Ⅱ级.于全麻双肺通气(TLV)、雷米芬太尼输注OLV 30 min和停雷米芬太尼胸段硬膜外镇痛OLV 30 min,分别进行动、静脉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LV时比较,OLV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1),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均明显下降(P<0.05).但OLV时输注雷米芬太尼与硬膜外镇痛相比,PaO2、Qs/Qt、PvO2、SaO2、CaO2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OLV期间输注雷米芬太尼和硬膜外镇痛对血液氧合和肺内分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Qs/Qt )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A组)和全麻组(B组)。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20分钟、单肺通气15、30分钟时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出Qs/Qt等。结果:单肺通气时,两组病人Qs/Qt较双肺通气时显著增加(P<0.01),PaO2显著降低(P<0.05)。单肺通气15、30分钟时,A组病人Qs/Qt显著大于B组(P<0.01);PaO2显著低于B组(P<0.05)。麻醉期间A组病人心率亦显著慢于B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全麻复合硬膜0.05)。麻醉期间A组病人心率亦显著慢于B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间,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引起Qs/Qt增加,PaO2降低,可能与硬膜外阻滞削弱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机制(HPV)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老年患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行择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岁,BMI 18~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驱动压(ΔP)导向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P组采用ΔP导向的PEEP,C组给予PEEP 5 cmH2O。记录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建立后即刻(T0)、PEEP滴定完成后30 min(T1)、1 h(T2)、2 h(T3)、术后30 min(T4)时HR、MAP并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PaCO2,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T0—T3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动态肺顺应性(Cdyn)等呼吸力学指标并计算ΔP。于术前1 ...  相似文献   

8.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气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开胸前双肺通气20min(T1)时及开胸后单肺通气(OLV)15min、60min、120min(T2-4)时,分别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观察患者动静脉血气情况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结果两组术中PaCO2、pH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点PaCO2、pH、Paw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T1相比,A组、B组T2~4时Paw及Qs/Qt均增加,PaO2均降低(P〈0.05)。与B组相比,A组T2-4时的Qs/Qt增加更明显,PaO2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期间,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有增加Qs/Qt,使PaO2下降的风险。因此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病人时,应严密加强血气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前右侧肺前列腺素E1(PGE1)超声雾化对OLV期间肺内分流率(Qs/Qt)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在OLV前对右侧肺雾化吸入PGE10.2μg/kg(P组)和等量生理盐水(C组)。记录雾化吸入前(T1)、OLV 10min(T2)、OLV 15 min(T3)、OLV 30 min(T4)、OLV 60 min(T5)和OLV 120 min(T6)时的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PaO2在OLV开始后均呈直线下降,其中C组在T4时降至最低点;T2~T4时P组PaO2明显高于C组(P0.05),且PaO2的最低值延迟至T5时出现。T2~T4时P组Qs/Qt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LV前右侧肺雾化吸入0.2μg/kg PGE1能减少肺内分流,改善氧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剂量乌拉地尔对单肺通气(OLV)期间动脉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在OLV期间持续静脉输注乌拉地尔4 μg· kg-1 ·min-1(U组)和等容量生理盐水(C组).记录两组双肺通气20 min(T0)、OLV 20 min (T1)、30 min(T2)、45 min(T3)、60min(T4)时的氧合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患者PaO2均明显降低,Qs/Qt明显升高(P<0.01).与T1时比较,T3、T4时U组患者PaO2显著升高,Qs/Qt显著降低(P<0.05) ;T4时C组患者PaO2明显升高,Qs/Qt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3、T4时U组患者PaO2明显升高,Qs/Qt明显降低(P<0.05).两组各时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乌拉地尔可改善OLV期间动脉氧合,减少肺内分流,但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