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靶向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靶向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放疗后复发病人9例。在治疗计划指导下,经B超引导交替植入5.氟脲嘧啶(5-FU)缓释化疗粒子和^125I粒子。结果9例病人手术成功。术后6—9个月CT复查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其中1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局部控制率为78%。随访8—26个月,现病人全部存活。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和5-FU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局部植入技术是综合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较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8例盆腔复发肿瘤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患者的疗效.所有患者术前或术后给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化疗方案根据原发肿瘤的类型确定.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8例患者8个病灶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NC)2例,进展(PD)1例,全组病例随访1年,死亡2例,其余6例存活,最长的生存时间1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缓释化疗粒子联合125I粒子植入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共37例晚期肺癌、肝癌、胰腺癌、鼻咽癌及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I检查所见肿瘤大小、形态,应用肿瘤治疗计划系统制定125I粒子和缓释化疗粒子治疗计划,并确定穿刺途径,在CT定位引导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和125I粒子,在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CT随访检查,对肿瘤的大小、密度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肿瘤体积缩小,密度降低,病灶无或轻度强化;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第6个月时有效率83.78%,生存率为100%;术后第12个月有效率为70.27%,生存率为78.38%。结论:CT定位经皮穿刺缓释化疗粒子联合125I粒子植入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方便、安全、疗效高的特点,对治疗晚期肿瘤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125I粒子治疗前列腺癌引起的直肠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直肠并发症。方法80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其中68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12例行粒子治疗联合外放疗。单纯^125I粒子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140~160Gy,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MPD为90~110Gy。联合组外照射剂量为40~50Gy/4~5周,20Gy/次,5次/周,4野照射,粒子植入后4周进行。根据术中计划,利用M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活度为0.35~0.50mCi,中位植入粒子65颗(平均19~100颗)。术后1个月行盆腔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结果68例单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后直肠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4.4%、2.9%和1.5%,而12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联合外放疗直肠副反应Ⅰ级和Ⅱ级发生率分别为10%和10%,没有Ⅲ级以上直肠副反应。直肠反应出现中位时间12月(1~16个月)。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直肠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需要进一步明确直肠剂量与发生副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CT引导下植入125I 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 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对31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CT引导下植入 125I 放射性粒子治疗.采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重组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 125I 粒子植入的数量和剂量分布率,在CT引导下将 125I 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采用 125I 粒子活度为0.5~0.8 mCi/颗,相隔1.0~1.5 cm植入,避开血管和胰管及周围重要脏器.10例同时行吉西他滨和5-氟尿嘧啶(5-Fu)动脉灌注治疗,3~4周期. 结果 31例的肿瘤平均直径为5.8 cm.治疗后随访2~25个月,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0.05).平均术后2~5 d疼痛开始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6例,无变化(NC)9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61.3%.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31个月.Ⅱ、Ⅲ及Ⅳ期粒子植入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11及6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70%、58%和44%、30%、0%.10例术后行吉西他滨和5-Fu动脉灌注治疗3~4周期,其中3例合并肝转移患者,则同时行化疗栓塞术.2例术后随访发现2颗粒子迁移至肝脏.在随访过程中未见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胰瘘及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 结论 CT引导下植入 125I 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姑息止痛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难治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粒子植入技术。方法23例盆腔恶性肿瘤,均为术后复发接受化疗和(或)根治量放疗肿瘤仍进展患者,瘤体最大径3.5—7.0cm,平均4.5cm。粒子植入术前1~3d行模拟CT扫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根据处方剂量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并算出治疗粒子数量。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其中6例患者粒子植入前或后接受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结果单个瘤体内首次植入粒子数为9~75粒,平均27粒。6例接受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共14个疗程。粒子植入术后72h~4周,下肢疼痛和(或)肛门、会阴周围疼痛坠胀不适,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69.6%(16/23)。术后随访2~34个月,中位随访21个月,部分缓解(PR)18例;无变化(SD)4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78.3%(18/23)。死亡3例,存活20例,最长生存时间34个月。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对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TACE联合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方法。方法16例接受过碘油柃塞治疗的患者术前均行CT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制订术前计划,确定放射性粒子植入数量及位置,勾画肿瘤靶区时应超出碘油沉积范围0.5~1.0cm,^125I粒子平均能量27~35keV。结果2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无变化6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66.7%。术后6个月随访,除1例死于远处转移外,其余患者均生存。结论TACE联合CT导向下^125I碘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肝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CT导向下125I粒子联合缓释氟尿嘧啶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老年肺癌的具体护理措施及作用。方法 对53例实施125I粒子联合缓释氟尿嘧啶组织间植入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 为确保穿刺准确及粒子的顺利植入,将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告知患者,指导其正确的日常活动,53例患者术前均能消除恐惧心理,术中能积极配合,体质恢复较快。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联合缓释氟尿嘧啶组织间植入是一项创伤小、疗效肯定的治疗肺癌的新技术,特别适合体质较弱的老年肺癌患者的治疗,积极主动的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与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 11例为A组,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10例为B组.A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2~3周行TACE,以后根据复查结果按需行TACE.B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未行任何放、化疗.结果 A、B两组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总胆红素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3个月、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3和6个月靶病灶进展率(PD)分别为9.1%、18.1%、36.4%和10.0%、30.0%、70.0%,A、B两组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胆道平均通畅时间分别为(8.68±1.06)个月和(6.15±1.12)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的靶病灶进展率降低,胆道通畅时间及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125I放射性胆道粒子支架及TACE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介入栓塞化疗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2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应用介入栓塞化疗,2周后复查CT,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剂量和布粒计划,CT定位下行病灶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植入结束后,再次进行CT扫描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评价粒子分布情况.术后2~6个月定期CT随访.结果 术后2、4、6个月随访,12例有效率分别为58.33 %、81.82 %、80.00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联合介入栓塞化疗治疗肾上腺转移瘤安全,损伤小,并发症轻,近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选择21例术前活检证实为NSCLC的患者,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粒子活度0.5~0.8mCi,间隔1.0~1.5cm多层面植入肿瘤内。术后即刻CT扫描验证,2~6个月复查CT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疗效及有无并发症,随访12个月。结果随诊CT复查,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无变化)2例。1年生存率90.5%(19/21)。并发症包括术中气胸6例,咳血2例。未见严重并发疗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结论CT导向下^125I粒了植入治疗NSCLC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46例NSCLC中,初治26例,复治20例。均行CT引导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后3~5d予GP方案: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15天;顺铂3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7.5mg/m^2,静脉滴注3~4h,第1~14天;28d为1个疗程。粒子植入后2个月(即化疗2个疗程后)进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125Ⅰ粒子植入2个月后,46例患者全部可评价疗效。全组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4例,稳定(SD)6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783%。其中初治组26例中,CR7例,PR15例,SD3例,PD1例,有效率84.6%;复治组20例中,CR5例,PR9例,SD3例,PD3例,有效率70.0%。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治疗对不能手术的老年NSCLC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技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作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植入的^125I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率,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采用^125I粒子活度为0.5~0.8mCi/颗,相隔1.0cm植入,避开血管和胰管等周围要脏器。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60~140Gy。中位植入粒子36颗(18~68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粒子质量验证。术后1周10例患者给予吉西他滨和5-Fu动脉灌注化疗,3~4个疗程。结果全组肿瘤平均直径为4.9cm。治疗后随访2~28个月,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0.05)。平均术后2~5d疼痛开始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14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57.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Ⅱ、Ⅲ、Ⅳ期粒了植入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7、10.9及7.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88%、62%和70%、41%、0。其中5例合并肝转移患者,则同时行动脉栓塞治疗。3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4颗粒了迁移到肝脏内。住随访过程中未见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胰瘘及放射十牛肠炎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微创治疗方法,粒了治疗后联合化疗药物动脉灌注治疗,有望提高疗效,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14.
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肺穿刺活检、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肺癌,其中鳞癌13例,腺癌8例,转移性肺癌9例。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肺癌的三维图像,计算出^125I粒子植入的数量和剂最分布率,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80~130Gy。中位植入粒子35颗(8~83颗)。结果30例患者术后1、3、6、12个月随访,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7~18个月),6、9、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80.0%、23.3%,随访至12个月肿瘤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NC)4例,进展(PD)3例,1、3、6、12个月总有效率(CR-4-PR)分别为83%、80%、80%、77%。术后随访发生气胸3例,咯血痰7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3例胰腺癌患者资料。肿瘤最大径1.5~6.6cm,平均3.7cm。结果粒子植入术后,止痛有效率为60.6%,术后3个月内4例死亡。术后3个月CT复查,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13例,疾病进展(PD)8例,总有效率27.6%。全组生存时间2~1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6例仍在随访中。随访中无胰瘘和胃肠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有51粒粒子(18例患者)丢失,11粒粒子(5例患者)出现迁移,移至肠道9粒,肝、脾各1粒,未见放射性肠炎和肝功能改变。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在疼痛缓解方面疗效明确,但本组病例Ⅳ期患者较多,未取得较好的疗效,具体疗效还有待于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及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病例32例,其中肝门区肝细胞癌(HCC)8例,肝门区胆管癌(HC)12例,肝转移瘤6例,肝门区淋巴结转移6例.14例侵犯肝门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22例合并肝硬化.全部病例经CT、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病灶平均直径为4.2 cm.采用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瘤灶内,采用0.6~0.9 mCi活度的12I粒子相隔1.0~1.5 cm平面播植.结果2例死于远处转移,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5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CR+PR)68.8%.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7颗粒子在肝脏内游走,3颗粒子迁徙至肺内;1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在30%以下,白细胞轻度下降1例.未见大出血、胆汁瘘、肠瘘、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肿瘤及淋巴结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近期效果好,是治疗中晚期肝门区肿瘤及淋巴结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沈新颖  张彦舫  窦永充  李勇  孔健  蔡进中  何凡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128-1131
目的:探讨125I粒子CT导向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33例患者共50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数量根据每个淋巴结转移灶的大小计算。术后1个月复查CT或MRI,测量转移灶大小变化情况,并通过判断疼痛程度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50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均成功植入125I粒子;每组淋巴结转移灶植入10~100粒,平均46粒。术后1个月疗效评价:肿瘤完全缓解(CR)22组,部分缓解(PR)23组,无变化(NC)5组,无进展病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有效率90.0%。疼痛缓解情况:术后1周疼痛明显缓解,24例中重度疼痛患者中20例明显或部分缓解,缓解率83.3%。术后随访3~20个月,3个月内无死亡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短期疗效肯定而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及粒子敷贴治疗口腔癌的操作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18例口腔癌患者,均经脱落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中舌癌12例、牙龈癌6例,溃疡灶20个,平均直径(2.3±0.7)cm,颈部转移淋巴结10个,平均直径(2.8±1.7)cm.根据病变情况采用~(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联合粒子敷贴表面近距离放射治疗或单纯采用粒子敷贴表面近距离放射治疗;颈部转移淋巴结行~(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首次治疗后1、3、6个月复查,观察溃疡面及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变化,应用配对设计t检验对溃疡面的大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粒子置入均顺利完成,分布满意,共置入粒子8~29颗/例,平均15颗/例.治疗后1、3、6个月复查,溃疡病灶平均长径分别为:(2.1±0.6)cm(t=3.559,P<0.01)、(1.7±0.5)cm(t=7.609,P<0.01)、(0.7±0.6)cm(t=11.508,P<0.01).颈部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PET-CT显示病灶代谢活性较术前明显减低.治疗后6个月,8例患者溃疡面愈合,1例颈部转移淋巴结复发,行第2次置入.本组患者随访7~28个月,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及粒子敷贴是治疗口腔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根据内放射源125I粒子的物理特性探讨其治疗原理、治疗计划系统(TPS)的意义、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18例晚期肿瘤患者采取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行组织间放疗.结果18例肿瘤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生存质量明显提高.2个月后经胸片、CT复查18例患者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12例明显缩小,其中5例肿瘤基本消失.结论短期疗效证明,125I粒子组织间放疗对晚期肿瘤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