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一类为抗细胞核成分的谓之抗核抗体;一类为作用于血细胞的自身抗体,如抗红细胞、抗白细胞和抗血小板抗体及其它抗体等。本文报告用酶标抗体的方法定量测定15例SLE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例同时检出抗-E、c及Jk~a同种抗体及"类同种自身抗体"患者的抗体鉴定,分析"类同种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征。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聚凝胺法以及PEG增强实验进行患者血清的抗体鉴定,采用微柱凝胶卡和经典抗球蛋白法进行患者放散液的抗体鉴定。采用O型Rh表型为CCee、Kidd表型为Jk(a-b+)的献血者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对吸收后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结果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中检出抗-E、c及Jk~a同种抗体及"类同种自身抗体"。结论患者在输血免疫刺激后产生抗-E、c及Jk~a同种抗体的过程中同时产生了特异性较差"类同种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WARM试剂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中的应用,提高对需要输血的AIHA患者标本快速的处理能力。方法用WARM试剂放散患者红细胞后进行自身吸收,通过对放散液、未处理血清和吸收后血清进行抗体筛查与鉴定及放散后的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实验,了解WARM试剂吸收和去除自身抗体的效果。结果该患者放散后的红细胞DAT为±;放散液中未检出抗体特异性;经过自身吸收后的患者血清中检出有意义的IgG抗S抗体。结论 WARM试剂对于温自身抗体的放散及放散后红细胞对自身抗体的吸收效果好,可用于AIHA患者自身抗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姚尔固 《临床荟萃》2000,15(19):911-912,F00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系指各种原因刺激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 ,导致红细胞破坏 ,寿命缩短的一种较常见难根治的贫血 ,临床特点有贫血、黄疸、网织红细胞增高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irectantiglobulin test,DAT)即 Coombs试验阳性。1 分类1.1 根据自身抗体血清学特点分类1.1.1 温抗体型 自身抗体与红细胞反应最佳温度为 37℃ ,多为 Ig G和补体成分 C3。1.1.2 冷抗体型 自身抗体与红细胞反应最佳温度为 0~5℃ ,多为 Ig M。1.1.3 兼有温冷抗体。1.2 根据有无基础疾病分类1.2 .1 原发性或…  相似文献   

5.
D~u型产生抗-D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床上因Rh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一般多见于Rh_0(D)阴性的受血者.本文报告1例患者红细胞为D~u型,由于多次输Rh_0(D)阳性血液,使其血清中产生一种专一性的类似抗D的抗体.该抗体能与所有D抗原阳性的试剂红细胞呈阳性反应,而不凝集自身红细胞;该抗体并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CAS)又称冷凝素病,是冷抗体(冷凝素)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贫血,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16%~32%.  相似文献   

7.
背景ABO相容造血干细胞移植(HPCT)后,出现红细胞同种抗体的资料缺乏。病例报道一例32岁患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白人男性,从未输过血,以BuCy120作移植前准备,接受了和患者HLA一致的姊妹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应用了环孢素-A和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病人呈完全的植入嵌合,并发生3级急性GVHD及随后广泛的慢性GVHD。他在移植后第13天和14天接受了2单位红细胞,没有出现溶血。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机体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使红细胞加速破坏而导致的一种贫血。同时又由于这种抗红细胞自身抗体存在着类型的差别,而型别又与疾病的严重度密切关联。为此我们观察了17例AIHA患者的Hh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例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凝集素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贫血的一种类型,自身免疫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rmia,AIHA)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1],分为温抗体型、冷抗体型、温冷抗体型。冷凝集素综合征是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的最佳反应温度为30℃以下的AIHA,其原因多继发于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病毒感染等疾病,  相似文献   

10.
B-laa细胞的表面特征是CD11b+CD5+IgM+,其表达的CD5分子对BCR的传导有抑制作用.B-laa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数量增多,并可能是抗红细胞自身抗体的来源;IL-10主要由B-la细胞分泌,并对B-la细胞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IL-10能促进抗红细胞自身抗体的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后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时,不规则抗体鉴定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选择,处理措施及输血策略。 方法一例AHSCT后的3岁男性患儿因重度贫血为改善贫血症状需输注红细胞入住四川省人民医院。通过盐水试管法确定了患儿ABO、Rh血型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发现患儿与多个同型供者血液不相合,考虑到患儿贫血严重,于是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来判断红细胞是否被致敏;通过盐水介质试管法、微柱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进行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以确定血浆中有无不规则抗体;根据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结果选择聚凝胺法来确定抗体的特异性;通过盐水介质试管法、经典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结合抗体鉴定的结果,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供者红细胞输注。 结果本例患儿ABO血型为AB型,Rh分型为CCDee,ABO血型已转变为供者血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红细胞被抗体致敏。血浆中检出了不规则抗体,红细胞上放散下来的致敏抗体与血清中检出的不规则抗体均为类抗-Ce自身抗体。选择了避开类抗-Ce抗体的Ce抗原阴性的AB型红细胞输注后血色素升高,3 d后复查血常规Hb为79 g/L,输血有效。 结论任何类型的AHSCT后都有可能发展成AIHA,也就是血浆中可能存在某种自身抗体(类抗体)而破坏自身红细胞,若能够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类抗体,即可避开这种抗体而筛选红细胞无相应抗原的供者,也就避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2.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是用来检查被检者红细胞是否被抗体(一种球蛋白)致敏。新生儿红细胞抗球蛋白试验阳性,说明其红细胞已被抗体致敏。抗体一般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本文报告1例38岁白人健康妇女,曾二次流产,  相似文献   

13.
如何诊断和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凤茹 《临床荟萃》2008,23(11):827-82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系指各种原因刺激自身抗红细胞抗体的产生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过早破坏的一种较常见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14.
脏器特异性自身抗体一、抗血细胞的抗体抗红细胞抗体大致上分两类: 1.冷抗体(冷凝集素)乃完全性抗体,其活性在40℃时很高,它与补体固定在红细胞上,引起红细胞的凝集以至溶血。IgG型冷抗体(Donath-Lanusteiner抗体)大多与梅毒有关,引起梅毒性冷性血红蛋白尿。IgM型冷抗体多引起慢性溶血性贫血,继发于支原体肺炎。2.温抗体(温凝集素)属于不完全抗体,多是IgG,在体内与红细胞结合,促使红细胞在脾内破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n resonance,SPR)技术对红细胞血型同种抗体筛选与鉴定的可行性,为红细胞输注相容性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采用氨基偶联法在SPR芯片表面固定红细胞抗原谱,优化芯片分析条件,检测红细胞血型抗体阳性对照血清,分析SPR芯片技术的检测性能;对比研究SPR芯片技术与微柱凝集法检测129例长期输血的地中海贫血患者临床样本的一致性;同时运用SPR芯片技术对7例血型抗体阳性患者输血前进行血型抗体鉴定,选择红细胞抗原相容性血液输注;跟踪评价红细胞输注效果。结果:SPR芯片技术检测血型同种抗体的重复性、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好;SPR技术与微柱凝集法对129例临床样本血型同种抗体筛查结果显示,2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χ2=0.333, P 0.05),总体一致性为97.2%;SPR技术对7例血型同种抗体阳性患者鉴定结果为:抗-E 3例、抗-M 1例、抗-C 1例、抗-Jka 1例、自身抗体1例,与微柱凝集法鉴定结果基本一致;SPR技术选择配合性输血后,6例患者红细胞输注有效,1例患者存在自身抗体输注无效。结论:SPR芯片技术筛检与鉴定红细胞血型抗体的性能与微柱凝集法总体一致,而SPR技术操作更简便快速、高通量且非标记,可满足批量红细胞输注前血型同种抗体快速筛查和鉴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寻求简便有效的输血治疗对策。方法对患者血样同时做血清抗体检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乙醚放散试验(对单抗-IgG阳性红细胞)。如果接抗球蛋白试验或放散试验中检出特异性抗体,则使用不含该特异性抗原的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鉴别该抗体为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还是同种特异性抗体。同时对检出的抗体进行抗体效价测定和患者红细胞相应抗原的鉴定。结果在直抗阳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样中,66.5%的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其中大部分(69%)与谱红细胞反应未发现明显反应格局,其余检出各种抗体。包括同种抗体20例,类同种自身抗体22例,温盐水自身抗体5例,室温反应性冷自身抗体7例。另外有5例被确认为由某种药物引起直抗阳性。在存在类抗体的样本中,类抗体针对的红细胞特异性抗原可能存在于患者自身红细胞上。结论由于所有同种抗体和类同种抗体特异型大部分属于Rh系统,少数属于MNS和Kidd系统,因此通过提供Rh、MNS、Kidd血型系统抗原配合型红细胞的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自身吸收法为患者提供相对安全的血液。  相似文献   

17.
造血干细胞移植(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是治愈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及致命性血液病的方法之一。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而皮肤黏膜损伤是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一种表现。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广泛开展,现将移植术后皮肤及口腔黏膜的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溶血危象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发现红细胞计数0.63×1012,血红蛋白26g/L,需输血治疗。对其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检发现患者红细胞直抗阳性,且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无同种抗体)。经进一步实验确定血型后采用卡式法配血共计1 200 ml同型洗涤红细胞,输注后未发生输血反应。抗A抗B试剂、ABO反定型试剂、筛检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异基因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例髓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GVHD治疗情况,经常规抗GVHD药物治疗无效后,均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观察GVHD相关症状的恢复、再发及生存等指标。结果其中2例经UCMSCs治疗疗效良好,生存至今,无再发GVHD;2例治疗后好转,但数月后复发,再次UCMSCs治疗后好转;1例无效,再次输注UCMSCs,无效死亡。结论输注UCMSCs对GVHD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红细胞输注治疗后IgG类抗Rh抗体的产生规律及原因.方法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1 496例受血者在红细胞输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进行IgG类抗Rh抗体检测;按不同因素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抗体检出率.结果 红细胞输注治疗后,IgG类抗Rh抗体检出率升高(P<0.05),各种IgG类抗Rh抗体检出率由高到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