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放射治疗摆位精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鼻咽癌常规放疗摆位与面模固定等中心放疗摆位的精度。方法 :随机选择 80例采用普通头垫软枕摆位放疗的鼻咽癌耳前野放疗患者 ,与同期采用面模固定仿适形挡铅等中心摆位的鼻咽癌放疗患者 6 0例 ,分别对其放疗前和放疗后头颅体位移动变化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头垫软枕摆位常规放疗者出现体位移动 ,患者不自主移动发生率为 15 % ,最大移动距离为± 7mm ,由于操作者目测位不准造成误差率为 30 % ,最大移动距离为±8mm ;面模固定仿适形挡船等中心摆位放疗者 ,体位移动发生率 <2 % ,移动距离 <2mm。结论 :鼻咽癌放疗计划实施中 ,面模固定摆位能获得较好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集中了许多重要器官,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放疗技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极高。传统的头颈肿瘤放疗多采用头垫软枕SSD垂直照射技术摆位,患者不自主体位变动很大。文献报告传统摆位技术患者不自主体位移动发生率达到15%,最大位移7mm,因此无法保证实施分次放疗和重复摆位的准确性。同时临床医师在设计照射野时,由于位移等因素的影响,使照射野过大或偏小,正常组织不能得到很好保护,或肿瘤部分遗漏,其精度达不到放疗质量控制的质量保证要求。为此我科对头颈肿瘤放疗的患者采用面罩固定加整体挡铅技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胸腹部肿瘤放疗体位固定和无固定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重复摆位的精确度,方法:选择胸腥部肿瘤放疗病人31例,采用分体位固定和体位无固定两种方法,测量体位固定和体位无固定组各为106人次和117人次。结果:体位固定组移动偏差<1mm,体位无固定组移动偏差均>3mm,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1)。结论:发泡塑料体模固定组放疗准确性明显优于无固定组,肿瘤病人放疗宜实施体位固定。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放疗主要采用调强放疗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进行治疗. 调强放疗技术对临床摆位的精度和重复性要求苛刻,摆位精度直接影响照射剂量和放疗效果. 早期鼻咽癌放疗常采用头颈肩大面罩进行体位固定,然而临床运用发现部分患者摆位误差仍然较大,因此有必要对此种固定方式进行改良. 本文利用CBCT研究鼻咽癌放疗常规头枕结合头颈肩大面罩、发泡剂泡沫垫结合头颈肩大面罩和泡沫塑形枕结合头颈肩大面罩3种体位固定方式的临床摆位误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胸腹部肿瘤放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60例需行放疗的胸腹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翼形板+真空垫固定体位(30 例);观察组:改良式体位固定技术即热塑体膜联合体板+真空垫组(30 例)。所有患者首次放疗前行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一次,比较两组X轴(左右)、Y轴(头脚)和Z轴(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值。结果:对照组X轴、Y轴和Z 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4.03±0.15)mm、(3.62±0.23)mm和(3.74±0.31)mm。观察组X 轴、Y 轴和Z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3.91±0.29)mm、(3.54±0.34)mm 和(2.86±0.20)mm。两组在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体位固定技术可以改善胸腹部肿瘤患者放疗时摆位的舒适度,利于体位的固定,提高患者治疗时摆位的重复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MVCT研究鼻咽癌放疗中个体化发泡胶枕与标准聚氨酯头枕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摆位精度。方法:选取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患者共34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个体化发泡胶枕和标准化聚氨酯头枕,结合头颈肩热塑网膜进行体位固定。两组患者每次放疗前行MVCT扫描并与定位CT在线匹配,对得出的两组摆位误差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以线性误差3 mm和旋转误差2°为限定阈值,对两组摆位误差数据行χ2检验。结果:对照组在左右、上下、前后三个方向的摆位线性误差和绕这三个方向形成的旋转误差分别为(1.79±2.05)mm、(1.82±1.36)mm、(1.48±1.77)mm和(0.94±1.23)°、(1.15±1.08)°、(0.54±0.61)°;试验组在上述的摆位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为(1.19±1.09)mm、(1.24±0.97)mm、(0.91±0.89)mm和(0.71±0.79)°、(0.99±0.79)°、(0.67±0.68)°,两组在上述方向比较P=0.00、0.00、0.00、0.00、0.01、0.00,两组超出误差限定阈值次数的比较,除绕前后方向的旋转误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方向均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发泡胶枕对鼻咽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摆位精度优于标准化聚氨酯头枕。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定位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模拟定位方法的改进及技术提高。方法 ①等距离定位方法 ;②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 ;③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及使用低熔点铅技术即鼻咽癌鼻咽部准适形照射 (经典适形 )。结果 ①等距离定位方法 :重复性差 ,准确性差 ,放疗反应重。②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 :设备要求严格 ,技术要求高。病人摆位方便 ,体位固定好 ,体位重复性好。③准适行照射定位方法 :要求严格 ,定位的准确性提高 ,摆位方便 ,体位固定好 ,重复性好。结论 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使用低熔点铅技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量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对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进行比较.方法:收集70例胸部肿瘤(食管癌、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等)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翼形板+真空垫固定体位,对照组采用真空垫固定体位.在治疗过程中每个患者通过CBCT测量5次摆位误差.结果:与单纯使用真空垫固定体位组相比,使用翼形板+真空垫可明显减小Z轴(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2.3±1.6/3.0±3.4,P<0.05),但未减小X轴(左右方向,1.8±1.2/1.8±1.1,P>0.05)、Y轴(上下方向,2.3±1.6/2.4±1.7,P>0.05)的摆位误差.结论:采用翼形板+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可减小胸部肿瘤放疗的摆位误差,提高了定摆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放疗摆位装置在直肠癌放疗体位固定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用真空垫固定体位,试验组患者利用直肠癌放疗摆位装置固定体位。在治疗前以及每周一次的分次治疗前、后拍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比较两组患者分次治疗前、后的摆位误差得到误差幅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摆位误差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在左右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2.07±1.09) mm和(1.22±1.41) mm(P=0.011),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55±0.94) mm和(1.13±1.13) mm(P=0.126),腹背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2.33±1.69) mm和(0.98±1.39) mm(P=0.001)。两组误差幅度值在左右方向分别为(1.99±0.63) mm和(0.75±0.61) mm,头脚方向分别为(1.63±0.61) mm和(0.79±0.66) mm,腹背方向分别为(1.99±0.74) mm和(0.92±0.68) mm,误差幅度值在左右、头脚、腹背三个方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模拟定位方法的改进及技术提高。方法:(1)等距离定位方法。(2)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3)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及使用低熔点铅技术即鼻咽癌鼻咽部准适形照射(经典适形)。结果:(1)等距离定位方法:重复性差,准确性差,放疗反应重。(2)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设备要求严格,技术要求高。病人摆位方便,体位固定好,体位重复性好。(3)准适行照射定位方法:要求严格,定位的准确性提高,摆位方便,体位固定好,重复性好。结论;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使用低熔点铅技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放射治疗面模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张有望*吴永如*胡超苏目前,鼻咽癌放射治疗摆位和体位固定仍延用枕头米袋固定方法,文献报道采用枕头米袋固定法照射病人,其照射野中心移动率为40%~80%。照射过程中照射野移动将影响肿瘤靶区的剂量和疗效。1993年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颈部淋巴结放疗的摆位精度。方法一组20人次常规棉枕固定,另一组20人次用抽吸式真空垫固定,比较两组的移位情况。结果常规棉枕固定的一组患者从摆位至照光结束,照光野存在明显的偏差,而采用抽吸式真空固定垫的一组患者经过摆位至照光结束照光野基本无偏差。结论由于颈部是个多变易动的部位,且由于患者对强迫体位感到不舒适,往往不自觉改变了体位。真空垫的使用有助于体位的固定,提高了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采用个体化加长真空垫+热塑网状头颈肩膜体位固定技术实施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摆位误差的大小及其体重的变化趋势.[方法]鼻咽癌患者23例,整个疗程1~6个周次中每周拍摄正侧位EPID图像一次并测量患者体重.将EPID图像与计划CT所生成的DRR图像进行配准,利用获得的配准差值分析摆位误差的大小及其在不同周次间的差异,同时分析患者体重的变化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不分周次的情况下,头脚、腹背、左右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65±0.121cm、0.064±0.122cm、0.038±0.135cm.按不同周次进行划分,头脚、腹背、左右各个方向在6个不同周次的摆位误差无明显差别(P均>0.05).Bivariate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头脚、腹背、左右三个方向上的偏移幅度与体重变化均无关(r=0.147,P=0.152;r=0.102,P=0.321;r=0.114,P=0.267).[结论]采用个体化加长真空垫+热塑网状头颈肩膜体位固定技术实施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整个疗程中的摆位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重复性,患者体重的变化对摆位误差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种体位固定技术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3种体位固定术在盆腔肿瘤患者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探讨盆腔肿瘤患者放疗的理想体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09-01-2014-03-31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需要进行精确放疗的盆腔肿瘤患者45例,根据固定技术不同分为真空垫、低温热塑体膜和碳纤维腹板3组,每组各15例,每组患者均行放疗前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进行CBCT与计划CT图像在线配准,获取摆位误差,收集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真空垫组患者摆位误差依次为X(2.9±1.64) mm,Y(3.1±1.73) mm,Z(4.5± 1.60) mm;热塑体膜组依次为X(3.4±2.10) mm,Y(3.3±2.32) mm,Z(1.8±1.08) mm;碳纤维腹板组依次为X(2.3±1.33) mm,Y(1.6±0.83) mm,Z(2.1±1.30) mm.经过单项方差分析和LSD方法多重比较发现,X方向,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Y方向,真空垫组和低温热塑体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均大于碳纤维腹板组,P值均<0.05;Z方向,低温热塑体膜组和碳纤维腹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均小于真空垫组,P值均<0.05.结论 3种体位固定方式在盆腔肿瘤的放疗中尽管都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但从摆位误差结果分析来看,碳纤维腹板的固定效果最好,低温热塑体膜次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ody-ProLokTM床板加真空垫与单纯真空垫2种不同固定方式对超长靶区食管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时分次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食管癌患者,靶区长度均>40 cm。其中16例采用Body-ProLokTM结合真空垫固定(A组),治疗前共行392次兆伏CT(mega-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MVCT)扫描;18例采用单纯真空垫固定(B组),治疗前共行467次MVCT扫描。治疗前MVCT采集的图像与千伏CT(kilo-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KVCT)采集的计划图像进行匹配,获取患者的摆位误差,将摆位误差纠正后进行螺旋断层放疗。结果 A组患者在六维方向X轴、Y轴、Z 轴、Pitch、Row和 Yaw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89±1.48)mm、(3.03±2.34)mm、(1.80±1.41)mm、(0.52±0.42)°、(0.72±0.64)°和(0.39±0.34)°,B组分别为(2.88±2.33) mm、(3.94±3.09)mm、(1.94±1.83)mm、(0.62±0.52)°、(0.81±0.75)°和(0.54±0.44)°。摆位精度上,X轴、Y轴、Pitch和Yaw方向上,A组均优于B组(均P<0.05)。二次摆位方面,A组发生率为2.0%,B组为6.6%(P<0.01)。摆位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结论对超长靶区食管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时用Body-ProLokTM结合真空垫固定在摆位精度方面优于单纯真空垫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基于影像引导技术的面颈部肿瘤精确放疗摆位误差.方法:对79例面颈部肿瘤放疗患者行热塑网罩体位固定,前3次放疗前利用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行靶区部位扫描重建三维影像,与计划CT影像比对,获得两影像空间位置偏差,经影像确认后,偏差>1 mm者,予以校正,以后每周1次影像引导复核.用SAS 8.1统计软件系统处理数据.结果:91.14%的患者影像引导后需要校正,影像引导复核显示头脚方向和前后方向分别为(-0.91±1.08)mm和(-0.41士1.43)mm,左右方向为(0.15±1.09) mm.结论:影像引导有助于面颈部肿瘤精确放疗靶区精度的提高;面颈部患者体位固定时要注意头的后仰与内收以及颈部的位置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KV级CBCT研究发泡胶个体化塑形在鼻咽癌放疗体位固定上的优势。方法 采用发泡胶个体化塑形和标准化树脂头枕,联合头颈肩热塑面罩对鼻咽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随机选取两种固定方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周给予1次CBCT扫描,采集三维方向靶区区域和单独颈椎区域的摆位误差数据并配对t检验,应用2.5Σ+0.7σ分别算出整体和颈部外扩边界。结果 标准化头枕组整体和单独颈部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线性误差分别为(-0.27±1.33)、(-0.31±1.50)、(0.54±0.90) mm和(-0.59±2.76)、(-0.11±2.23)、(0.66±1.60) mm,对应外扩边界为3.28 mm、3.64 mm、1.86 mm和6.17 mm、5.17 mm、3.52 mm;发泡胶组相应为(-0.44±0.87)、(0.18±1.06)、(-0.13±0.72) mm和(-0.07±1.58)、(0.04±2.11)、(-0.03±1.31) mm,对应外扩边界为2.07、2.46、1.71 mm和3.57、5.03、3.16 mm。标准化头枕组整体和单独颈部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线性误差比较P=0.315、0.011、0.000和0.045、0.630、0.002。结论 采用头颈定位泡沫垫对鼻咽癌进行体位固定效果优于传统的标准定形枕,特别是在颈部固定有了较大提升;另外颈部外扩边界远大于鼻咽部外扩边界,建议鼻咽区域和颈部区域分开定义外扩边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采用个体化加长真空垫+热塑网状头颈肩膜体位固定技术实施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摆位误差的大小及其体重的变化趋势。[方法]鼻咽癌患者23例,整个疗程1-6个周次中每周拍摄正侧位EPID图像一次并测量患者体重。将EPID图像与计划CT所生成的DRR图像进行配准,利用获得的配准差值分析摆位误差的大小及其在不同周次间的差异,同时分析患者体重的变化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不分周次的情况下,头脚、腹背、左右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65±0.121em、0.064±0.122cm、0.038+0.135em。按不同周次进行划分,头脚、腹背、左右各个方向在6个不同周次的摆位误差无明显差别(P均〉0.05)。Bivariate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头脚、腹背、左右三个方向上的偏移幅度与体重变化均无关(r=0.147,P=0.152;r=O.102,P=O.321;r=O.114,P=O.267)。[结论]采用个体化加长真空垫+热塑网状头颈肩膜体位固定技术实施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整个疗程中的摆位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重复性,患者体重的变化对摆位误差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已进入了精确放疗的时代,摆位误差成为影响放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即自行改装后的体板结合真空垫及热塑膜的固定装置和臂部支撑装置,讨论分析胸部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肺及食管胸部肿瘤患者19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体板+真空垫+体部热塑膜固定(A组)、臂部支撑装置固定(B组)进行摆位和治疗.A组利用二次摆位技术,即先使患者头脚方向的激光线与真空垫上的定位标记一致,再根据患者体表定位标记进行摆位(第一次摆位),最后覆上热塑膜固定,再根据热塑膜上的定位标记移床至治疗位置(第二次摆位);B组利用一次摆位技术,即直接根据体表标记进行摆位.A、B组均利用千伏级锥形束CT(kilo-voltage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KV-CBCT)采集治疗前﹑后的图像,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得到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体位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两种不同固定方式,A组和B组治疗前误差分别为:X轴(左右方向)(1.06±0.58)和(1.82±0.82)mm,Y轴(头脚方向)(1.31±0.40)和(2.18±1.20)mm,Z轴(腹背方向)(1.28±0.66)和(2.94±1.81)mm.治疗后误差分别为:X轴(0.86±0.54)和(1.29±0.58)mm,Y轴(1.07±0.58)和(1.08±0.45)mm,Z轴(0.98±0.53)和(1.56±0.63)mm.结论:A组误差均小于B组,采用体板结合真空垫及热塑膜固定装置并应用二次摆位技术的患者,在放疗过程中不仅摆位的精确度得以提高,同时也保证了体位的重复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体位固定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 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行辅助放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翼形板+真空垫组(25例)和头颈肩热塑体膜组(25例)采取相应固定体位.在治疗过程中每例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测量5次摆位误差,共获取250组CT数据,利用X线容积成像(X-ray volume image,XVI)软件将CBCT扫描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骨性配准,比较两组三维平移方向(X轴、Y轴、Z轴)和旋转方向(ROLL、PITCH、YAW)的摆位误差值.结果 翼形板+真空垫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左右)、Y轴(头足)和Z轴(前后)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20±1.65)mm、(2.95±2.10) mm和(2.37±2.14) mm;在ROLL、PITCH和YAW方向上摆位误差值分别为(1.25±0.96)°、(0.45 ±0.53)°和(0.61±0.52)°.头颈肩热塑体膜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左右)、Y轴(头足)和Z轴(前后)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29±1.89)mm、(2.49±1.79)mm和(1.67±0.95) mm;在ROLL、PITCH和YAW方向上摆位误差值分别为(0.81±0.92)°、(0.43±0.51)°和(0.53±0.64)°.两组在Z轴及ROLL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放疗时采用热塑头颈肩体膜固定技术可以改善摆位的重复性,有助于体位的固定,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患者治疗定摆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