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距骨骨折由于解剖和血供特殊,手术显露困难,术后距骨坏死、骨关节炎发生率高.现代交通、建筑等高能量损伤多发,距骨骨折逐渐增多.许多学者对手术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就血供特点、临床分型、手术入路、手术方式上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腓骨下段截骨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3月~2008年2月,我院采用经腓骨下段截骨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脱位28例,观察术中距骨骨折部暴露情况,骨折复位内固定效果以及术后距骨愈合情况及踝关节功能.结果 28例患者经8月~4年随访,采用Hawkins疗效标准评定,优良率达78.6%.结论 通过改进手术入路,避免了传统手术入路的缺点,便于手术操作,保护残留血供,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骨折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及距骨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交通事故和建筑行业坠落伤的增多,距骨骨折临床逐渐多见.由于距骨具有关节面多及血供复杂等解剖特点,使距骨骨折后临床处理困难,如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导致功能恢复不佳[1].我们自1998年9月-2008年9月,对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切开复位手术治疗距骨骨折88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分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保留股方肌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接受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含全髋关节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病人根据术中是否保留股方肌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中仔细分离保护股方肌血供,维持其与股骨距原始解剖位置;对照组术中切断股方肌。记录所有病人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通过X线片观察股骨距区域骨量变化。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个月内股骨距骨质流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12、24个月累计股骨距骨质流失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且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给予保留股方肌处理,可维持股骨距周围血供,增强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量和骨骼强度,继而促进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预防假体松动或脱位。  相似文献   

5.
陈仕平 《广西医学》2009,31(9):1403-1404
距骨骨折多见于高能量创伤,常合并有胫距、距下关节脱位和软组织损伤,此类骨折多需手术治疗。由于距骨特殊的血供特点,距骨体的缺血坏死成为距骨骨折的主要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我院2000年以来,采用内踝截骨入路加早期跟距关节融合治疗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脱位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鹏  袁光华  王建元 《华中医学杂志》2006,30(4):334-334,336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新方法。方法运用带血管蒂跗骨瓣转位治疗距骨骨折脱位4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6个月,4例骨折处完全愈合,1例距骨体X线示密度增高,但临床无明显症状。结论跗骨瓣转位治疗为距骨骨折脱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内踝截骨、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内踝截骨、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距骨颈骨折(I-IV型).结果 总优良率58.2%,优于临床报道.结论内踝截骨、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距骨颈骨折显露清晰,保护血运,是尽量减少距骨头坏死,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小儿骨缺损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5例小儿骨缺损用显微外科手术修复的护理经验,重点加强了术前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心理护理、术前创面感染的控制及术前准备;术后加强骨皮瓣的临床血供观察、正确区别动静脉危象,加强术后体位护理以及患儿用药的观察与护理。结果:4例骨皮瓣,1例腓骨移植均成活。伤口愈合佳,骨折愈合好。术后0.5~2年复查移植腓骨两端均愈合并增粗,患肢功能优。结论:正确娴熟的护理技术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掌握骨皮瓣血供的特点观察,早判断血供危象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9.
跟骨骨折属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可导致跟骨高度降低和足弓塌陷,影响跟骨的外形及力学稳定,若治疗不及时,具有较高致残风险[1]。临床上对跟骨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常规手术方法采用外侧“L”型切口,手术切口较大,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的开展,经跟骨外侧跗骨窦入路手术、距下关节镜辅助后侧小切口手术等微创术式逐渐应用于临床跟骨骨折治疗,可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  相似文献   

10.
刘钢  郑小罕  杨翔 《重庆医学》2012,41(25):2642-2643
目的探讨经外踝截骨行距骨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24例距骨骨折患者,对其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先从外踝截断腓骨,充分暴露距骨,解剖复位后,2枚螺钉固定距骨,外踝予张力带钢丝固定,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都得到了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Maryland评分:18例为优(90~100分),4例为良(85~90分),2例中(50~74分)。结论经外踝截骨行距骨骨折内固定术,手术显露比较充分,利于复位和固定,同时能有效地保护距骨的血供,是治疗距骨骨折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肖甲宇  王志申  王超  李海峰  赵长福 《吉林医学》2012,33(13):2817-2819
<正>在骨科的临床工作中,关于距骨的骨折较少见,由于其较特殊的解剖位置与解剖形态,很难在一般的临床常见事故中发生骨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事故的多发、施工工地事故日益上升、及日渐多发的高处坠落等一系列高能量损伤,距骨骨折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由于其血供系统较特  相似文献   

12.
距骨颈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创伤,在跗骨损伤中占第2位。由于距骨无肌肉附着,全部骨质几乎为软骨关节面所包围,血供差,距骨缺血坏死率、创伤性关节炎、足内翻畸形发生率高,难以获得满意疗效。我院自2000—2005年住院治疗距骨骨折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距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了解影响疗效的各项因素,提高治疗效力。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我院在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距骨骨折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分析。本次研究共选择患者30例,研究内容包括患者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效果,最终得出对疗效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不同手术方式在手术疗效方面相差较大,患者术后存在创伤性关节炎等不良反应。结论距骨骨折患者手术疗效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医疗人员应根据患者患处特征展开针对性治疗,以此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llgower-Donati缝合在跟骨骨折手术切口缝合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跟骨骨折病人,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采用垂直褥式缝合切口,观察组24例采用Allgower-Donati缝合切口,观察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5.38%(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30.77%(P<0.05)。结论:Allgower-Donati缝合法应用于跟骨骨折切口缝合时,操作简单,可有效地保护皮瓣血供,减少手术切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距骨体缺血性坏死是距骨创伤中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一些学者认为,无论早期或晚期陈旧性病例,关节融合术应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但临床文献表明,这种传统的关节融合术仍然不能防止晚期出现的并发症。1991年5月以来,作者采用带血供的骨瓣转位关节融合,有效地促进了骨折愈合和防止了距骨体的坏死,收到了可靠的临床效果。根据对跟骨内外侧动脉来源、分支分布的解剖学观察分析以及手术径路上的选择,设计了带血管的跟骨  相似文献   

16.
距骨表面3/5为关节软骨覆盖,进入距骨的血管既少且集中,多由距骨颈进入,损伤后血供难以维持。骨折移位后,其主要供血及骨内血管同时受损,其坏死率达70%-100%。距骨坏死后会出现踝关节疼痛、跛行以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等症状。  相似文献   

17.
带血供腓骨下段骨瓣移位融合踝关节的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带血供腓骨下段骨瓣移位融合踝关节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73根干燥、完整的成人腓骨标本,2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和5侧新鲜截肢标本上观测腓骨下段的骨性结构及其营养血管。对12例施术病案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腓骨下段的内侧面较为平坦,与胫、距骨形成侧向相贴的构建,可就地取材,就近植骨。所携带的营养血管主要有腓动脉的弓形动脉和外踝后动脉。全部病例均经1~2年随访,术后3~4个月,关节均获骨性愈合,无感染现象。结论经踝关节外侧入路,以带血供的腓骨下段骨瓣植骨行踝关节或四关节融合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距骨骨折的发病率虽不高,但随着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的增多,距骨骨折呈逐渐增多的趋势。由于距骨的血供特点,骨折后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必须显露距骨体和距骨颈,因而更容易造成滋养血管的损伤。为了避免传统手术的缺点,我们自2002年9月至2006年3月,采用踝关节镜下行距骨颈、距骨体复位,经皮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距骨骨折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距骨颈骨折的手术入路、切口、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随访36例距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后路可吸收螺钉+克氏针皮外固定,术后石膏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平均随访2.8年.按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11例,良12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76.7%.创伤性关节炎4例,距骨无菌性坏死4例.结论 距骨颈骨折易并发缺血性坏死,术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切口,注意保护骨折端血运,选用后路可吸收螺钉+克氏针皮外固定,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陈旧性腕舟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目前临床运用较多的内固定加移植术、带血供的骨移植术、桡骨茎突截骨术等,各种手术方式均有优缺点。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各种术式的适应证及禁忌症,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