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LE并发冠心病9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SLE并发冠心病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早期无创性诊断的检查手段和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9例SLE并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激素治疗情况,分析病人血脂及抗磷脂抗体的结果。结果1)SLE并发冠心病的年龄较轻,主要以心梗、心绞痛为表现。2)多种危险因素(一些为SLE所特有)与早发冠心病的有关,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冠状动脉血管炎、高血压、高血脂激素的应用及能引起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抗磷脂抗体。3)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为冠脉血管照影。采用无创的检查(心电图、心脏ECT等)对早期诊断SLE并发CDA有帮助。4)疾病活动期,应积极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并注意预防高危因素。结论认识、预防和治疗这些危险因素,结合有效的无创的检查,可使SLE发生冠心病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二十年来,SLE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然而SLE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骨坏死(osteonecrosis)、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性隙功能减退等并发症。骨坏死是SLE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SLE较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RA)]更易发生骨坏死,同时SLE骨坏死预后差,与其他疾病(如外伤)引起的股骨头坏兄相比,需多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因此风湿科医生需重视SLE骨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8例SLE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LE并发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消化道、皮肤黏膜及呼吸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活动以及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的信号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5月期间26例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患者的X线、MRI和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结果:X线平片显示5例病变,检测准确率为19%;CT显示20例病变,检测准确率为77%;MRI显示26例患者所有病变,检测准确率为100%.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的MRI信号特征为T1为低信号,T2为中或低信号或者“骨折裂隙”征.结论:MRI是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发现骨坏死的敏感性极高,结合临床表现及MRI特征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常见到一些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SLE)患者并发缺血性骨坏死(以下简称INB),又称无菌性骨坏死或无血管性坏死。本文通过25例SLE的骨关节摄片结果对INB与SLE的临床表现及激素治疗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485例SLE患者中合并骨坏死者共柏例,分为SLE-ON组。按1:2比例随机选择有完整的病例资料的80例非骨坏死的SLE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各个研究因素采用逐步引入一剔除法,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Cushing征、骨质疏松、血钙水平下降、高脂血症、抗磷脂抗体阳性、补体水平下降、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K)、激素累积剂量、日平均激素剂量、甲泼尼龙冲击与SLE合并骨坏死相关联(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导致骨坏死的危险因素为:激索累积剂量(P=0.013)、日平均激素剂量(P〈0.001)。结论 SLE治疗过程中发生骨坏死的危险因子包括Cushing征、骨质疏松、血钙水平下降、高脂斑症、抗磷脂抗体阳性、补体水平下降、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K)、激素累积剂量、日平均激素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其中激素累积剂量、日平均激素剂量是骨坏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EE患者骨坏死的发生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多种因子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7.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MRI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reythemato.SUS,SLE)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累及多系统脏器的疾病。SLE患者中约25%~75%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其中以脑损害最多见,可产生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称为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或狼疮性脑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轻重程度不一,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但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临床上如何判断患者有无脑损害及其程度仍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故早期发现病变并给以正确及时的治疗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探讨NPSLE的MRI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进行了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患者行X线与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96例患者资料,分别行X线与CT和MRI诊断,分析及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 MRI诊断发现关节积液表现为长T1与T2,CT诊断发现关节的间隙变窄、模糊,X线诊断发现关节的间隙变宽和边缘比较模糊;MRI关节面侵蚀和骨质囊变检出概率均比CT、X线高,且CT检出概率均比X线高(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患者行X线与CT和MRI诊断均具一定价值,但MRI于组织病变检出概率更高,能够于疾病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程雁  姜秋泉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52-52,5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激素用量与无菌性骨坏死(AVN)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SLE患儿的临床资料,对11例发生无菌性骨坏死的患儿和52例未发生无菌性骨坏死的患儿分组作糖皮质激素用量与AVN发生关系的分析.结果 SLE AVN组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起始量和1、3、4~6、7~12个月的剂量均较对照组大(P<0.05),而13~24个月中两组糖皮质激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是SLE患儿发生无菌性骨坏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SLE并发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39例SLE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与转归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一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结核病类型为肺结核18例,肺外结核19例,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2例。SLE并发结核病患者发热39例,乏力37例,盗汗25例,咳嗽20例。患者均使用正规抗结核治疗,疗程9个月至1.5年。3例病死,余结核病情趋于痊愈。结论:SLE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单纯结核病和典型SLE的表现有所不同,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治疗需兼顾基础病和结核病,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抗结核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首发症状和起病特点,提高对SLE患者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9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SLE患者男女比例1:7.9.男性患者关节病变发生率较女性患者低(P<0.05),肾损害、浆膜炎、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较女性患者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SLE的首发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避免误诊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余香  顾明  吴佳玲  敖江鹏 《中外医疗》2013,(29):182-183
目的 探讨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的MRI诊断信号特征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一201 3年1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患者的X线、CT影像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X线平片显示16例病变,检测准确率20%;CT显示61例病变,检查准确率76.25%;MRI显示80例病变,检查准确率100%.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的MRI诊断信号特征显示T1为低信号,T2为“骨折裂隙”征象或中或低信号.结论 MRI对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坏死的病灶显示敏感,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MRI特征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因SLE患者自身免疫失调、狼疮活动、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原因,该类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发生感染,同时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SLE患者的生存率,其已成为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SLE患者并发感染中,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主要的病原体为细菌,其次为病毒、真菌等,并包括普通人群中不常见的机会致病菌,如耶氏肺孢子菌及曲霉菌等。现今,如何预防感染的发生,早期明确诊断并合理治疗对于改善SLE患者预后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项毅  续力民  孙振军  吕继宏 《重庆医学》2008,37(19):2155-2158
目的 研究无激素应用史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膝关节骨坏死(ONK)的MRI表现和病理学变化特点,并与膝关节特发性骨坏死(SONK)比较,为深入RA骨坏死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筛选需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无激素应用史的RA合并ONK患者共11例(13膝),根据MRI检查定位截取股骨髁远坏骨标本并制作病理切片.采用双人双盲法分别描述病理切片和MRI图像资料,并应用SONK的MRI分期系统观察评价无激素应用史RA并发ONK的MRI期与病理学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本组病例的MRI表现与其病理学表现具有高度一致性.其中MRI分期Ⅱ期者10膝,其中病理学分期Ⅱ期者9膝,Ⅲ期1;MRI分与病理学分期均为Ⅲ期者2膝,均为Ⅰ期者1膝.结论 无激素应用史的RA合并的膝关节骨坏死与膝关节特发性骨坏死具有相似的病理分期变和对应的RI表现,且SONK的MRI分期系统及病理分期标准同样适用于无激素应用史的RA合并的膝关节骨坏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NP)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经治疗无效死亡的1例SLE合并ANP,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SLE合并ANP的病因主要是狼疮活动。发病可能是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和抗心磷脂体导致血管炎或血栓形有关,或与胰管细胞及胰腺实质的自身免疫损害有关。临床特征为持续剧烈腹痛。淀粉酶测定,腹部超声与CT显像有诊断价值。结论:SLE合并急性ANP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早期合理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的早期诊断、监测及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方法 :对 2 5例早期ANFH行 PS序列与 SE序列扫描。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或下肢不适 ,髋关节活动受限 ,纵向叩击痛 (+) ,“4”字实验 (+)。 ANFH早期 MRI表现有 :1在股骨头前上区软骨下的局灶性低信号改变。 2在包围骨坏死的低信号带内侧出现高信号带 ,即“双线”征。 3弥散性 PS序列低信号 ,T1 WI低信号 ,T2 WI高信号 ,即“骨髓水肿型”。 MRI对于ANFH的早期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达到 10 0 %。结论 :MRI检查对 ANFH的早期诊断及监测应用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龙华 《右江医学》2005,33(2):204-20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患者体内存在有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和病变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为特征。病程迁延,病情反复发作。可并发多个系统和脏器的功能损害,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早期诊断的手段增多和治疗SLE水平的提高,患者预后明显改善,1年存活率为96%,5年存活率为 85%,10 年存活率为75%,20年存活率为 68%[1]。1999 年 4 月~2003 年 4 月在我科住院SLE患者共 79 例,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中对 SLE患者实施建康教育及护理,围绕知、信、行三个中心环节,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使患者遵…  相似文献   

18.
《中华医学杂志》2022,(21):1625-1630
帕金森病(PD)的核心病理改变是黑质病变, 以黑质小体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改变和铁沉积病变为主要特征。近年研究发现应用神经黑色素序列、磁敏感序列、定量磁化率技术、弥散张量成像等可以显示黑质结构和病变。在高分辨黑质MRI上, 神经黑色素敏感的序列及磁敏感的序列可以作为PD患者的影像标志物, 区分PD患者及健康人, 且对于PD前驱期的识别也有价值, 可用于早期PD诊断。但在PD与PD叠加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方面, 黑质MRI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不高。综合考虑黑质及其他区域如中脑、壳核等部位在MRI的变化, 是提高PD及PD叠加综合征鉴别率的重要方向。高场强MRI如7.0 T MRI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黑质结构, 区分黑质小体, 未来在高场强MRI上进一步研究黑质结构与PD患者病程、分型、治疗等的关系, 将有助于医师对PD患者的早期诊断及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缺血性骨坏死宋海翔,董元霞,刘永娜,陈兴田,李新华(临沂地区红十字会医院)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坏死缺血性骨坏死(ANB)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严重并发症之一。ANB的早期易误认为是SLE的骨关节病变,影响治疗效果。我院从1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早期诊断、监测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对25例早期ANFH行PS序列与SE序列扫描.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或下肢不适,髋关节活动受限,纵向叩击痛(+),"4"字实验(+).ANFH早期MRI表现有:①在股骨头前上区软骨下的局灶性低信号改变.②在包围骨坏死的低信号带内侧出现高信号带,即"双线"征.③弥散性PS序列低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即"骨髓水肿型".MRI对于ANFH的早期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达到100 %.结论:MRI检查对ANFH的早期诊断及监测应用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