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大学生在SARS流行时期心理卫生状况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学生群体在SAPS流行时期心理行为表现及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3年4-5月(高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时期)对广州市某高校在校生及被隔离学生进行SARS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798名大学生中,对SARS基本知识综合认知状况为很清楚占12.28%,清楚占32.83%,了解占38.09%,不清楚占10.53%;大学生对SARS严重程度综合认知状况为认为非常可怕占9.15%,可怕占31.83%,不可怕占47,12%,无所谓占5.64%;大学生对SARS疫情公告、学校封闭式管理、隔离措施综合认知状况认为很必要占56.27%,必要占28.45%,一般占8.39%,不必要占4.76%。结论 SARS流行时期应做好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武汉市医学生和医护人员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认知行为和心理状况.方法:对武汉大学医学院医学生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医护人员SARS认知行为态度和心理状态等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医学生和医护人员对SARS及其防护措施等基本常识的了解程度较高,分别为94%及95%.医护人员对SARS更关注,具体防护措施做得更好,且焦虑和抑郁程度较医学生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医学生对SARS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SARS时期隔离人员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工作的效果.方法对10个社区隔离点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并设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知信行调查表及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现场调查,以评价干预前后的健康知识及心理改变.结果经干预后,隔离人员对"SARS"知识、心理应激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但在一些卫生行为的快速建立程度不明显.结论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改善社区SARS隔离人员的知信行与心理状况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不同人群SARS的认知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不同人群对SARS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以指导对SARS及同类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方法 :对全市 6个不同职业类别人群进行SARS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武汉市不同人群对SARS均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但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和农民工认知程度较低 ,其中农民工对SARS不清楚的占 3 0 .3 % ,为职员的 1 0倍多。影响因素包括 :文化程度、职业、对SARS的关注程度和恐惧程度。结论 :应针对全市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类别人群和不同的心理状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ARS期间大学生心理过程、状况、动机及承受力表现倾向,揭示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方法以普查方式对本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初始认知SARS的第一反应及不适表现方面不同性别、年龄和是否独生子女组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男生、独生子女和低年龄组是受SARS心理冲击的高危人群。(3)当需要到抗击SARS第一线时有70%以上的大学生能积极响应和服从需要,约半数大学生更加坚定了中医药专业,75%左右的大学生增强了心理承受力,且对我国抗击SARS对策和措施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程度高达93%~96%。结论SARS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影响,同时心理承受力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武汉市大学生对SARS的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变化,探索大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为今后在大学生中进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国家每天公布SARS疫情后的第2周初和第3周末,先后2次对武汉市1 090名大学生进行有关SARS认知、态度、行为和心理状况等问卷调查.结果 97.9%的大学生关注SARS,对SARS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程度较高.97.5%的学生采取了预防措施,91.9%的学生因SARS而取消了旅游计划;87.1%的学生表现出战胜SARS的信心,但具有恐惧心理的占12.5%.从前后2次调查结果比较来看,在国家每天公布疫情后第3周末,大学生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程度明显高于第2周初(P<0.05).在第3周末,虽然还有8.1%的大学生感到恐惧,但显著低于第2周初(P<0.05);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宣传教育对大学生SARS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抗击SARS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众对SARS的理性认知与风险认知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打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引起了全社会的恐慌.为了解公众对突发疫情的理性认识、行为改变以及风险认知(KABP),我们于2003年5月,对武汉市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市民进行了有关SARS的KABP调查[1,2].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3年春季,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在我国及世界其他一些地区首次流行。华北地区是SARS流行的重灾区,通过对石家庄市居民进行SARS卫生知识和紧张行为的调查,以了解公众对SARS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紧张程度,为今后进行有效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公众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期间和流行结束后相关健康行为改变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应对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时公众健康行为引导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流行强度不同,选择广州、太原和杭州作为研究地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每个地区抽取城市居民200人,农村居民200人,职业人群400人,合计24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自制问卷进行资料收集。结果 获取2424份有效问卷,SARS期间和SARS后公众健康行为的得分相关系数达0.782;CPSS问卷显示健康危险性压力的发生率为39.3%;多元线形回归显示,控制了其他因素后,群体张力测量值、部分人口学特征和认知程度等因素对SARS期间公众健康行为得分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公众在SARS期问相关健康行为发生正向改变,SARS后一部分健康行为得以保持,某些健康行为发生减退。行为改变和保持受疾病流行情况、文化传统和行为的可变性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该加强对公众心理和行为的引导,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认知程度,适当缓解公众的群体张力。  相似文献   

10.
SARS流行期间公众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SARS流行期间公众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2844名学生及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SARS流行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1)SARS流行期间公众心理健康状况较全国常模差。(2)不同类群公众在SARS流行期间心态变化不尽相同,产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也不同。结论(1)SARS流行期间公众的心理危机问题值得关注。(2)SARS及其它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的心理危机干预非常必要,但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华北5城市民众SARS疫情中心理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考察华北5城市民众在SARS疫情中的风险认知特征。探讨风险认知对应对行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作用。建立社会心理预警模型,为政府决策和舆论导向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对策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和太原市市民15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空间距离近的疫情信息更能引起民众的关注,北京市民对SARS患病信息和治愈信息敏感性显高于邻近城市。(2)女性表现出更高的风险感,政府公众信息更能引起中、老年市民的关注,20岁以下的青少年更重视与自己学习、生活相关的信息。50岁以上民众对于“愈后对于身体有无影响”等信息的警觉性显高于其他年龄组。(3)与北京邻近的城市市民对SARS疫情的风险评估明显低于北京市民。某些地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值得关注。结论 在突发事件中,通过风险认知特征调查。可以了解人们的风险认知差别及其对不同人群的应对行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今后应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民众社会心理行为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认知行为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途径。方法随机抽查在我院做年度健康体检的机关干部和企业职工,进行有针对性认知及不良生活行为的健康调查和教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体检人群认知水平升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及良好生活行为提高,患病率降低。结论人们的健康状况与其健康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通过认知行为干预不良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患病率,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张红 《职业与健康》2005,21(3):404-406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部分孕妇对SARS的认知情况,为采取重点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石河子市妇幼保健院于2003年5月对169名孕妇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进行分析,从孕妇对SARS知识的掌握情况、整体及个体预防状况以及心理状态方面的进行评价,发现孕妇对SARS预防知识的掌握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是积极主动的,但实施的科学性还不够.心理方面调整也不够.对孕妇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是电视.结论通过电视的公益广告促进SARS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对今后的SARS和其他疾病的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就在防制SARS中心理卫生工作者的作用进行讨论。心理卫生工作者需把握SARS疫情中公众的心理行为表现,分析其原因;同时,对不同人群进行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SARS具有传染性强、发病快、目前尚无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等特征,使人们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内心容易产生无助感或安全感的缺失,再加上从众效应和暗示,易引起社会恐慌。为了解2003年4月20日前后(疫情日报制前后),SARS健康教育对不同层次居民的教育效果以及全社会干预措施宣传后,人们行为、信念的改变,对武汉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了SARS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改变的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时期在心理、行为、认知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由于认识能力提高,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思维独立性及批判性显著增强,为了解本区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及相关行为,对本区3所中学的初一初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1对象与方法以本区3所中学初一初三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2274人,其中男生1047人,女生1227人。问卷内容包括社会捐赠及其行为、性心理知识、应考焦虑、自杀理念及行为,其它心理障碍问题等。问卷采取不记名答卷方式。调查前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抵触心理,如实回答,并说明填写要求,独立完卷后交回,共发放2647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SARS的认知情况、态度、信念及相关行为。方法 以在校的25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填写并收回,计算各条目的答对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专业学生的KABP。结果 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非典型肺炎的认知情况令人满意。结论 在校大学生对SARS相关知识的掌握较全面,对预防疾病的感染和传播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表明政府以及学校等部门关于SARS的健康教育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的伟大历史变革时期。这个时期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一日千里。信息的存取认知受到影响,信息的生产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正成为时代特征。信息环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其  相似文献   

19.
合肥市部分人群SARS认知及行为态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合肥市部分人群对 SARS的认知情况及行为态度。方法 对合肥市两个社区及一所大学的部分人群共 1332人进行现况调查 ,比较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对 SARS的总体认知水平。结果 合肥市人群对 SARS的认知情况尚好 ,总体平均得分 ( 15 .0 2± 1.98)分 (总分 18分 )。结论 合肥市居民对 SARS的认知水平总体较高 ,但存在群体差异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以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意识 ,进而预防 SA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期间恐惧情绪反应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用自编的SARS心理行为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西安交通大学学生1 019名进行调查,使用SPSS统计软件做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恐惧因子得分在均值1个标准差以上的人群占总人数的17.86%,情绪稳定性是影响恐惧因子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大学生中有近1/5对SARS感到明显恐惧,其中情绪不稳定者的个体认知建构系统存在缺陷,要继续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