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设立病例定义,对暴发疫情发生地进行病例搜索,同时进行诺如病毒RNA检测,确定病原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暴发疫情共搜索到83例病例,临床症状/体征为胃胀、呕吐、腹痛、腹泻;发病人群为10岁以下及60岁以上人群,9~11岁组为高发人群;疫情发生在旅游景点并波及附近及养老院,病原为诺如病毒。结论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秋季,多发生在人群聚集地区,食物污染及生活接触传播所致。及时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可避免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2.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是引起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源,可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等处引起暴发[1].近年来,广州市学校因感染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时有发生[2-3].2013年11月初从化市某大学发生一起以腹泻及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胃肠炎暴发疫情,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病毒性腹泻暴发案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电子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毒性腹泻暴发案例调查和分析的文献,提取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收集到2003~2013年发表的102起病毒性腹泻暴发信息;国内病毒性腹泻暴发约90%由诺如病毒引起,有87.25%报告在长江以南省份,全年均可发生,以1~4月和9~12月寒冷季节暴发较为集中。暴发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接受长期照顾人群的集体生活单位;罹患率在0.16%~68.00%,流行天数可达1~43 d。超过1/3的暴发危险因素与水的污染有关,其次是环境物品交叉感染或护理病人;疫情发生后极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结论 通过系统评价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我国病毒性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江晓宁  李明星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28-2629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中以非脊髓灰质炎病毒(NPEV)最为常见,2009年7—10月,同心县发生一起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脑膜炎暴发,  相似文献   

5.
目前疫情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过去曾称为非典型支气管肺炎、急性肺脏炎、急性感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良性界限性肺炎、原发性间质性肺炎、原发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1] 、原发性非典型滤过毒肺炎[2 ] 、非典型性肺炎[3] 、原发性异型 (滤过病毒性 )肺炎、滤过病毒性肺炎[4 ] 、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5] 、原发的不正型性肺炎、原发的非正型性 (病毒性 )肺炎[6] 等。这些病名的含义 ,早在 5 0年前 ,一些作者就将非病毒性肺炎 ,乃至病毒性肺炎中的流行性感冒滤过毒性肺炎等已经排除在外 ,剩下的只是病原未明之原发性非典型…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腹泻病例高达30~50亿例次,是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问题。诺如病毒(Norovirus)是非细菌性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主要病原,常在医院、学校、餐馆、家庭及其它人群中引起暴发;也是引起儿童和成人散发性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因素。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诺如病毒可分为5个基因组,其中GII型是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7.
<正> 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在管理科学化、工作岗位责任化、各项工作规程化、质量考核标准化、本底资料档案化的基础上,我省又制定了22项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监测指标,使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一、传染源管理及疫区(暴发点)处理监测指标:(同一单位,同一时间,同一潜伏期发生三例以上为暴发点。) 1.七日确诊率:七日内确诊人数/就  相似文献   

8.
2003~2005年青海地区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617-2617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3年来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病原学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间接酶联法和被动凝集法对3年来1 525例住院肺炎患儿进行病毒病原学和支原体检测。结果:检出病毒阳性810例,阳性率53.1%,检出肺炎支原体229例,检出率15%。结论:青海地区3年来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为:腺病毒(29.0%)、EB病毒(19.3%)、呼吸道合胞病毒(19.0%),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占15.0%。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国内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明确不同因素对于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发生的定量影响。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有关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结果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评价。结果纳入文献23篇,累计病例组1 672例,对照组3 511例,多因素分析合并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人-人传播3.20(2.57-3.99);经水传播3.22(2.57-4.04);食源性传播4.07(2.96-5.59)。结论诺如病毒是导致人急性胃肠炎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人-人传播、经水传播、食源性传播3条主要的传播途径的合并OR值有强烈的关联效应,提示三者在诺如病毒暴发疫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2006-2007年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及其病毒基因型别.方法 收集2006-2007年19起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腹泻粪便样本,用RT-PCR方法对201份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检测,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用Clustal X 1.83和MEGA4.0生物软件对诺如病毒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诺如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主要病原之一(12/19,63.2%).在12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中,变异株GⅡ-4/2006b是引起暴发的流行优势株(11/12,91.7%),其他型别包括GⅡ-17、GⅡ-6和GⅡ-3.诺如病毒引起的疫情暴发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2月至4月),发生场所多样,且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同时,12起诺如病毒暴发中有2起与其他腹泻病毒混合感染,且在同一起暴发中病原具有病毒多样性和基因型别多样性.结论 诺如病毒是2006-2007年引起胃肠炎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之一,变异株GⅡ-4/2006b为流行优势株.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重PCR技术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常见呼吸道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超  潘明  李天舒  秦光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258-4259
[目的]应用多重PCR技术快速检测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呼吸道标本中的常见呼吸道病毒,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监测和应急处理提供快速诊断手段。[方法]提取标本中病毒核酸RNA/DNA,反转录合成cDNA,多重PCR扩增目的基因,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结果]从30份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和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该多重PCR技术能用于快速检测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呼吸道标本中的常见呼吸道病毒。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2月底,中国暴发了一场不明微生物引发的病毒性肺炎。经研究确认,该不明微生物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2020年2月,WHO将SARS-CoV-2感染的肺炎正式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随着对SARS-CoV-2及其引发肺炎研究的深入,SARS-CoV-2特点、COVID-19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治技术等研究内容陆续在国内外杂志报道。本文对已开展的COVID-19研究工作梳理总结,围绕溯源分析、检测手段、临床表现、药物研发、病毒传播等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Pneumonia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mong children less than 5 years old worldwide. A wide range of viral, bacterial and fungal agents can cause pneumonia: although viruses are the most common etiologic agent, the severity of clinical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pneumonia and increas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makes bacterial pneumonia a major public health concern. Bacterial pneumonia can follow upper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 and complicate lower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 Secondary bacterial pneumonia is a major cause of influenza-related deaths. In this review, we evaluate the following hypotheses: (i) respiratory viruses influence the etiology of pneumonia by altering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URT) and (ii) respiratory viruses promote or inhibit colonization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LRT) by certain bacterial species residing in the URT. 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o examine temporal associations between respiratory viruses and bacteria and a targeted review to identify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interactions. We conclude that viruses both alter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the URT and promote bacterial colonization of the LRT. However, it is uncertain whether changes in the URT bacterial community play a substantial role in pneumonia etiology. The exception i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where a strong link between viral co-infection, increased carriage and pneumococcal pneumonia has been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4.
病毒核酸检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临床中也出现了核酸检测初筛阴性且最终确诊的患者。在治疗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临床症状与肺部实际病变程度相分离的特点。一些患者临床症状并不重,但影像学检查却显示病变明显。本例病例提示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病毒核酸阴性,不能简单排除。应密切追踪患者影像学表现,并及时进行病毒核酸复检,以免漏诊,造成病毒传播,错过治疗时机。在临床治疗中影像学检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变程度判断、指导治疗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免疫功能正常宿主重症病毒性肺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新宇  吴建辉  陈霞 《现代保健》2014,(23):121-124
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发生的病毒性肺炎病情进展非常迅速,很快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近期本院诊治2例重症病毒性肺炎伴ARDS患者,1例死亡、1例康复。在诊疗过程中早期诊断是关键,有发热和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时就应该及时采取经验性抗病毒治疗,同时留取鼻咽部分泌物标本送病毒学检测。并发ARDS时无创机械通气应早期使用,使用的目标是保障氧合,强调患者的依从性,保证持续性的PEEP存在。激素的使用存在争议,早期使用有可能改善预后。对于不能完全排除细菌感染的病例仍然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没有相关危险因素时不必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基础疾病多可能影响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呼吸机作为生命支持类设备,是医院内最常见的医疗器械,尤其在抢救重症肺炎患者中已经成为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而在针对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呼吸机的消毒灭菌及有效管理对防止呼吸性传染疾病在院内传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道疾病中医诊疗方法及其应用。方法以小儿哮喘的诊疗为例,选取2012年1—12月间来该院就诊并确诊为呼吸道疾病中哮喘疾病患儿20例,根据中医诊疗和西医诊疗两种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中医诊疗为观察组,西医诊疗为治疗组,比较两种诊疗方法分别对小儿肺炎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种方法对小儿肺炎的诊断治疗均有效,中西医诊疗两组患儿治愈率相当,有效率差别较大,次月西医诊疗法一组出现3例患儿肺炎复发情况。结论西医治疗小儿肺炎起效时间较快,但在小儿肺炎并发症出现以及小儿肺炎病症复发预防方面效果不佳,中药诊疗法治疗小儿肺炎,起效时间较慢,但治疗较为彻底,对未发疾病以及病症复发预防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描述不同感染类型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间的分布,为儿童CAP正确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以及制定合理用药规范奠定基础。方法 共纳入1 155例合格儿童CAP病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被动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胶体金法和细菌培养法联合检测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根据致病微生物类型将儿童CAP分为肺炎支(衣)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混合感染性肺炎和不明原因肺炎。结果 研究对象中男670例(58.0%),女485例(42.0%)。患儿年龄为1月~14岁,平均年龄为(3.14±2.78)岁。病原学检测阳性数为758(65.6%)。其中,肺炎支(衣)原体肺炎占56.1%,病毒性肺炎占14.9%,细菌性肺炎占12.0%,混合感染性肺炎占17.0%。肺炎支(衣)原体肺炎在2~5岁组最高(49.9%),而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均以1岁以下患儿居多;肺炎支(衣)原体肺炎感染率夏秋季高于春冬季(P<0.05),而病毒性和细菌性肺炎均是春冬季高于夏秋季(P<0.05);肺炎支(衣)原体肺炎在城市儿童中更常见,而病毒性和细菌性肺炎则无明显城乡分布差异(P<0.05)。结论 肺炎支(衣)原体肺炎在儿童CAP构成中占主要;不同感染类型的儿童CAP流行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原学检查确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45例住院婴幼儿。结果: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肺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为主,其他如神经、皮肤、泌尿系统亦多受累,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查可对其确诊。治疗首选阿奇霉素、红霉素,亦应注意综合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重、并发症多,病原学对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以呼吸道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要注意早发现、早诊断,及时给予足量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