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不孕时间、病理类型、不孕类型、术后性激素药物辅助治疗、合并子宫腺肌病,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2年内,9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中妊娠55例,妊娠率为59.14%;未妊娠38例,未妊娠率40.86%;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不孕时间、不孕类型及合并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年龄大、不孕时间长、原发性不孕症及合并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经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临床需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王亚玲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48-195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因慢性盆腔痛行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28例患者,比较单纯性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和腹腔镜手术联合内美通(内美通组)或诺雷德(诺雷德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的疗效、妊娠率、术后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慢性盆腔痛、痛经、月经紊乱、不孕、卵巢囊肿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内美通组和诺雷德组的症状缓解率、妊娠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内美通组和诺雷德组两组之间在疼痛缓解、术后复发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孕的疗效上诺雷德妊娠率较高(P〈0.05);内关通组常见的副反应有肝功能损害、阴道出血、痤疮、体重增加等,而诺雷德组常见副反应主要为绝经期症状。【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内美通或诺雷德治疗子宫内膜异住症相关性慢性盆腔痛均能显著提高症状缓解率、妊娠率及降低复发率。两种药物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3.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并不孕不育的经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37例.结果 27例为纵隔子宫,在子宫畸形中发生率最高,占73.0%,4例双子宫,2例单角子宫,2例残角子宫,1例鞍状子宫,1例双角子宫.B超、宫腔镜诊断子宫畸形均有一定的误诊率.盆腔并发症中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最高,占43.2%,盆腔粘连发生率占40.5%.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同时诊治子宫畸形及导致不孕不育的因素.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可作为子宫畸形合并不孕不育妇女理想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女性不对称性内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1998-2008年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诊治的68例不对称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残角子宫49例,单角子宫7例,残角子宫合并单角子宫7例,阴道斜隔综合征5例.合并子宫腺肌症7例,卵巢巧克力囊肿6例,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盆腔粘连16例,输卵管伞闭锁7例,、进行残角子宫切除2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剔出9例;盆腔粘连松解13例,输卵管整形6例;5例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中3例进行腹腔镜下阴道斜隔切开手术,2例加用宫腔镜下辅助切开.结论:腹腔镜下直视诊断和治疗不对称性生殖道发育异常有独特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为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快速、准确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并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诊治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宫腔镜、腹腔镜技术,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应用诊治女性不孕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应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125例的病因、术后输卵管的通畅率及妊娠率。结果:125例中,输卵管炎性梗阻39例,输卵管炎性梗阻合并盆腔粘连26例,盆腔粘连1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8例,子宫畸形6例,宫腔病变6例。输卵管炎性梗阻、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镜下手术前后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60.0%及90.8%。手术后随访109例,妊娠45例,妊娠率为41.3%。结论:应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术能早期、直观、准确、全面地明确不孕症的盆腔、宫腔病因,并予以针对性治疗,大大提高手术疏通输卵管的成功率,提高手术治疗女性不孕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59例患者行电视腹腔镜下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5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34例原有痛经者,23例痛经消失或明显缓解,2例改善不明显,9例行囊肿剥除术者无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者25例中17例妊娠.结论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显著,具有其他治疗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院诊治的1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妇科检查与宫腹腔镜检查的准确性。两组患者疗效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妊娠情况无差异(P0.05)。应用宫腹腔镜诊断微小或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率高,误诊漏诊发生率小;经宫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探讨腹腔镜下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腔镜术,对有粘连者行盆腔粘连分解术、输卵管整形术,同时行宫腔镜检查及腹腔镜下输卵管美蓝通液术.术后给予促性腺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3.75 mg皮下注射,每28d 1次,治疗3~6个月.随访术后妊娠情况,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均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为(47.9±16.8)min,住院时间为(6.37±2.18)d,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为(6.42±3.51)cm.r-AFS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Ⅰ-Ⅱ期28例,Ⅲ-Ⅳ期34例.术后2年内妊娠率为33.8%(21/62).多因素分析:输卵管通畅、r-AFS分期及接受助孕与患者术后妊娠率相关,为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主要因素;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对妊娠率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为术后接受助孕、输卵管通畅及r-AFS分期.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取得较好的妊娠结局.术后接受助孕、输卵管通畅及r-AFS临床分期是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相关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患者的干预,有望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后,加用孕三烯酮2.5mg/次,每周2次,治疗3~6个月。结果60例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随访12~24个月,症状控制率100%,复发4例,复发率6.7%。28例合并不孕症者术后联合孕三烯酮治疗,18例妊娠,妊娠率64.3%。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受孕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患者381例,其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19例,分析其诊疗结果,包括输卵管阻塞粘连分解伞端成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清除电凝、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术后妊娠等情况.结果 因不孕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或腹腔镜检查示输卵管阻塞(多为双侧)至少一侧位于远端(伞端)381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远端阻塞不伴子宫内膜异位症262例中临床妊娠82例,妊娠率31.3%;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119例,占31.2%,妊娠29例,妊娠率24.4%,其中,输卵管粘连分级Ⅰ、Ⅱ级,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Ⅰ、Ⅱ期组(A组)42例,临床妊娠16例,占38.1%;输卵管粘连分级Ⅰ、Ⅱ级,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Ⅲ、Ⅳ期组(B组)26例,临床妊娠7例,占26.9%,输卵管粘连分级Ⅲ、Ⅳ级,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Ⅰ、Ⅱ期组(C组)28例,临床妊娠4例,占14.3%;输卵管粘连分级Ⅲ、Ⅳ级,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Ⅲ、Ⅳ期组(D组)23例,临床妊娠2例,占8.7%,A组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B、C、D组,D组的临床妊娠率最低.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有效方法,不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输卵管阻塞患者术后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输卵管粘连轻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轻的患者术后临床妊娠率优于重者.  相似文献   

11.
联合宫、腹腔镜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失败患者的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联合宫、腹腔镜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失败的不孕患者进行再评价,分析其临床特点,了解术后获得妊娠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自1994年1月-2004年4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因IUI失败的不孕患者21例,先后或同时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对其临床特点及其手术后妊娠率及术后获得妊娠时间分布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慢性盆腔炎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57%)是引起IUI失败的不孕患者的主要盆腔病变;子宫内膜炎、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是IUI失败的不孕患者的主要宫腔病变。IUI失败的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妊娠率为47.6%(10/21),术后18个月内获得妊娠者占90%。结论 在IUI失败的不孕患者病因诊断中,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明显优于单独的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宫、腹腔镜联合可以手术矫治可逆的输卵管及宫腔病变,提高IUI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经阴道三维容积超声成像在纵隔子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及三维容积超声成像对单纯性和非单纯性纵隔子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31例)或全子宫切除术(5例)后确诊的单纯性和非单纯性纵隔子宫患者﹙合并子宫肿瘤和宫内早孕,宫内有节育器)的经阴道二维及三维容积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及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的32例纵隔子宫患者中,术前超声检出单纯性纵隔子宫21例(不全纵隔子宫17例,完全纵隔子宫4例);非单纯性纵隔子宫11例(完全纵隔子宫1例,不全纵隔子宫10例;7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宫内早孕,4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其中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单纯性纵隔子宫15例(15/21),非单纯性纵膈子宫4例(4/11);经阴道三维容积超声诊断单纯性纵膈子宫21例(21/21),非单纯性纵隔子宫10例(10/11)。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不能显示子宫外部轮廓,而经阴道三维容积超声冠状面可清晰显示其轮廓,并可显示膈膜的长度和宫底部隔膜中心点的角度;对正确诊断纵隔子宫及显示异常子宫形态方面均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可作为纵隔子宫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慢性盆腔痛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青海省交通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痛患者共78例,先采用腹部B超和阴部超声进行诊断,然后使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诊断和治疗,比较两者的病因诊断率,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的病因总体诊断率为97. 44%(76/78),而B超的总体诊断率为41. 03%(32/7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 523;P <0. 001)。卵巢囊肿和盆腔淤血症是诊断一致率最高的两种病因,分别为85. 71%(6/7)和80. 00%(8/10)。盆腔粘连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诊断一致率最低的两种病因,分别为22. 86%(8/35)和20. 00%(3/15)。除宫腔粘连外,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卵巢囊肿和盆腔淤血的总有效率均为100%。结论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对于慢性盆腔痛较B超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且有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对36例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同时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腹腔镜下行盆腔、输卵管、卵巢周围粘连松解术;输卵管伞成形术;输卵管造口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中肾管囊肿摘除术;宫腔镜下行输卵管疏通术;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结果 36例病人68条输卵管阻塞58条。术后畅通38务,手术成功率65.52%(38/58)。近端梗阻38条输卵管,疏通22条,疏通成功率57.89%(22/38)。术后18例妊娠,妊娠率50.0%(18/36)。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使用,能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后不同药物巩固治疗的效果。方法:146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用药情况分成3组。GnRHa组60例,术后每4周1次皮下注射抑那通3.75mg,共3~6个月;孕激素组56例,术后口服安宫黄体酮4mg,每日3次,每月用22d,共用3~6个月;未用药组30例.术后未用药。68例合并不孕症患者中,GnRHa组36例,孕激素组20例,未用药组12例。比较各组治疗后的复发率和不孕患者的妊娠率。结果:GnRHa组、孕激素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8.3%、10.7%)明显低于未用药组(40.0%)。其中68例不孕症患者,GnRHa组治疗后妊娠率(63.9%)明显高于孕激素组(20.0%)和未用药组(25.0%)。治疗后6个月和6—12个月内的累积妊娠率(23.5%、19.1%)明显高于治疗后12~24个月(1.5%)。结论:腹腔镜保守手术后联合抑那通或安宫黄体酮治疗重度子宫内膜畀位症复发率低,腹腔镜手术联合抑那通能提高术后妊娠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6.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晓燕 《华西医学》2010,(7):1317-1319
目的分析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治9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2例中原发不孕39例,继发不孕53例;其中有盆腔病变者86例,占93.5%。不孕原因居前四位分别是盆腔粘连31例(33.7%),输卵管阻塞24例(26.1%),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10.9%),子宫内膜息肉8例(8.7%)。输卵管阻塞24例行宫腔镜引导下单极电凝器钝性逆行分离术或造口术,有20例输卵管复通,复通率66.7%。术后6~12个月年随访,妊娠率为19.6%(18/92),其中宫内妊娠15例,宫外孕3例。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检查能快速准确地明确女性不孕的确切原因及部位,并可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是目前诊治不孕症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不孕症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接受宫腹腔镜治疗不孕症患者的病因和疗效,总结宫腹腔镜对不孕症的治疗效果及联合治疗优势。方法:对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510例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10例患者盆腔病变451例,宫腔病变287例;盆腔粘连(51.37%)、子宫内膜异位症(19.02%)和多囊卵巢综合征(10.39%)是盆腔主要病变;子宫内膜异常(16.86%)、宫颈或宫腔良性肿瘤(13.14%)是宫腔主要病变。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与术前HSG符合率50.97%。510例患者随访率75.49%,受孕214例,受孕率55.58%,试管婴儿43例,占受孕人数20.09%。结论:宫腹腔镜联合对因炎症引起的输卵管源性不孕症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受孕率跟术后盆腔、宫腔病变治疗效果及输卵管通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意义.方法对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联合药物治疗3~6个月,复发率3.1%(3/96).其中29例合并不孕症患者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妊娠率55.2%(16/29).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低,受孕率高,可获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不孕后妊娠结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输卵管不孕经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后不同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调查93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经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并将输卵管病变程度分级,行盆腔粘连分解、输卵管整形术和疏通治疗,术后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93例术后宫内妊娠共31例(33.3%)。输卵管病变分为轻度(24例)、中度(26例)和重度(43例),术后2年内宫内妊娠率分别为58.3%(14例)、38.5%(10例)和16.3%(7例),重度输卵管病变者术后宫内妊娠率明显低于前两组。结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术后宫内妊娠率与输卵管病变程度显著相关,重度输卵管病变者不宜首选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