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目的: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对40例(80只)Wistar大鼠施行异位小肠移植,供受体术前抗生素灌胃,改变供受体术式,减少受体手术时间、手术损伤及供肠缺血时间;采用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吻合以及左肾静脉-门静脉单套管吻合,血管吻合方法采用单纯间断吻合,重建供肠血管;移植小肠双造口,静脉补液通路采用股静脉。结果:肠缺血时间≤35min,吻合口无狭窄,40例大鼠接受小肠移植,建模成功35例。结论:改进小肠移植技术中的多个细节后,降低了大鼠小肠移植术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术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方法,并对大鼠颈部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的术式进行了比较。方法施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60次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90次,均采用显微外科缝合法进行动静脉吻合。结果颈部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供心获取时间分别为(10.0±2.2)min和(7.2±0.8)min。受体血管吻合时间分别为(28.2±5.6)min和(20.6±3.8)min。无干预同系移植组中,颈部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3.2%和92.6%,两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异位心脏移植术式均可作为移植免疫及药物实验研究的可靠动物模型,两种术式分别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术式选择主要根据实验者的设计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模效果。方法采用F344(RT11vr)大鼠作为供体,Lewis(RT11)大鼠作为受体,构建异系异位和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各8只),术后0~14 d给予皮下注射环孢素。观察术后受体的体质量变化及存活时间。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酒精苏木素染色后观察肠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变化。计算两组受体大鼠的成模率。结果异位和原位小肠移植大鼠均能长期存活,大部分超过90 d。原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第3日恢复正常饮食,于术后14 d左右体质量可恢复至术前水平,之后缓慢增长,但大部分原位小肠移植大鼠在术后150 d出现持续的体质量下降,且不能被环孢素逆转。异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第1日恢复进食,于术后25~30 d才能恢复至术前的体质量水平,术后30~90 d期间,体质量逐渐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原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90 d的小肠组织未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且未见明显纤维化,术后163 d和术后200 d的小肠组织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且出现移植小肠系膜纤维化。异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90 d和术后200 d的小肠组织均出现典型的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和移植小肠系膜纤维化。异位小肠移植组全部出现特征性病理改变,成模率为100%,与原位小肠移植组成模率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344→Lewis大鼠组合建立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给予小剂量环孢素,均可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出现慢性排斥反应。与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相比,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建模操作简单,慢性排斥反应成模时间较短,病理改变程度相对一致,更适合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改进技术的大鼠全小肠移植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建立并发症少、成活率高的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96只Wistar大鼠施行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前缩短禁食时间,补充能量,术中静脉输液;减少对供肠的机械和缺血性损伤;重建供肠血管采用腹主动脉-腹主动脉吻合以及门静脉-左肾静脉套管法吻合。结果热缺血时间≤40±5分钟,吻合口无血栓形成及狭窄,98只接受小肠移植大鼠的存活率为88.78%(87/98)。结论改进技术后的大鼠全小肠移植术具有并发症少,存活率高的特点,并且稳定、实用  相似文献   

5.
(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D大鼠 去胸腺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改进 (熊海波 ,夏穗生 ,温浩等 ) (4 ) :2 14 大鼠小肠移植后营养支持模型的建立 (曹斌 ,李宁 ) (4 ) :2 48 一种新型的大鼠离体肺移植灌注模型的建立 (王东 ,吴清玉 ,陈兴澎等 ) (4 ) :2 49 甘氨酸对脑死亡大鼠供肝损伤的防护作用(张水军 ,史冀华 ,唐哲等 ) (5 ) :2 64 三袖套血管吻合法行大鼠异位小肠移植(孙家乾 ,李国新 ,黄祥成 ) (5 ) :2 76 大鼠小肠—辅助性肝脏联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陈雨信 ,寿楠海 ,徐克森等 ) (6) :3 5 1F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联合肝移…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全小肠移植袖套式血管吻合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袖套”式血管吻合法对120只Wistar大鼠行异位小肠移植60例次,供受体时间共约120分钟,血管吻合一次成功率达92%。本手术方法明显缩短肠缺血时间,减少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便,认为是目前最为简便易行的小肠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7.
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对100只雄性SD大鼠施行50次异位节段小肠移植,采用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以及门静脉-左肾静脉套管吻合重建供肠血管,远端肠管腹壁造瘘。结果预实验阶段移植25只,存活3只,成功率12%;正式实验阶段25次手术,成功21次,成功率84%;供体手术时间(60±5)min,移植肠修整时间(15±5)min,受体手术时间(100±10)min。结论大鼠小肠移植中注重手术操作中的细节问题是建立稳定模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术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onchik和Russel法异位辅助小肠移植模型 (HIT)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肠移植免疫学方面的研究。Kort于 1973年建立了一期吻合肠管的原位小肠移植模型 (OIT) ,但因操作复杂 ,血管和肠管吻合合并症高达 4 0 % [1] ,限制了该模型的广泛应用。我们自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2年 12月应用改良的Kort法行原位小肠移植 178次 ,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动物模型。现将模型的制作和并发症的预防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由黑龙江省动物供应基地提供的Wistar大鼠 ,体重 2 0 0~ 2 5 0 g ,符合实验动物健康标准 ,术前禁食 8~ 10h ,不禁水。1.2 …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简化的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技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供、受体均为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共180只,配对手术.采用供肠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套管法端端吻合重建移植小肠血供,移植小肠远端腹壁造口.结果:手术耗时130min,移植小肠热缺血时间约30min.90只受全大鼠术扣即时存活率为100%,长期存活率(>7d)为95.6%.结论:简化术式具有操作简便,移植小肠的热缺血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有利于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国外常用的啮齿类动物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标准术式,并介绍其在金黄仓鼠-大鼠异种移植中的应用.方法 供心无名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右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端端吻合(采用非袖套法).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金黄仓鼠-大鼠颈部心脏移植物(n=27)的正常排斥时间为(4.0±0.8)d.结论 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克服了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术的一些局限性并有其自身特别的应用价值.该术式可在国内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1.
报告采用大鼠系膜血管吻合式小肠移植模型的制作方法,依此法共施小肠移植手术96只,模型稳定后的51只手术成功率达87.4%。该方法所建立大鼠自体移植模型不仅为利用远交系大鼠研究小肠移植免疫反应提供可靠的阴性对照,而且可做为移植小肠保存、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等多方面研究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12.
报告采用大鼠系膜血管吻合式小肠移植模型的制作方法,依此法共施小肠移植手术96只,模型稳定后的51只手术成功率达87.4%。该方法所建立大鼠自体移植模型不仅为利用远交系大鼠研究小肠移植免疫反应提供可靠的阴性对照,而且可做为移植小肠保存、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等多方面研究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稳定的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制作方法,为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方法 选用C57BL/6小鼠作供体和BALB/c小鼠作受体进行同种异基因型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近端肠管结扎,远端与受体空肠端侧吻合的方式建立异位小肠移植.术后禁食3天,不禁饮,每天分两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 d视为手术成功.结果 共行小肠节段性移植30例,术后5 d存活率达70%(21/30).供体手术时间(41±5.5)min,热缺血时间约0.5 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 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min,受体手术时间(90±7.5)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40±3.0)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2.5)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 mL.手术失败的9例小鼠的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6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和术后腹腔内感染(1例).结论 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用袖套式血管吻合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肝、肠联合移植手术模型。方法 用Wistar大鼠行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先行肝移植,再行小肠移植。肝脏为原位移植,供肠异位移植于左肾处(切除左肾)。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采用袖套式吻合法分别与受者的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吻合,回肠末端在左下腹造瘘。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62.5%,动物平均存活时间11.2d。组织学检查发现移植肝和小肠发生排斥反应。结论 用袖套式血管吻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稳定的大鼠原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方法 供、受体均为雄性SD大鼠,各40只,采用供体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漏斗状袖片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Cuff套管袖套吻合.切除受体大部分小肠,供体小肠近、远端分别与受体残留小肠近、远端行端端吻合.结果 供体手术时间(40 ±5)min,受体手术时间(50 ±8) min.热缺血时间(5±2)min,冷缺血时间(15±5) min.动脉吻合时间(5±2)min,静脉吻合时间(4 ±2)min.90.0% (36/40)的大鼠术后存活时间>10d.结论 该模型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模型成活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研究抗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提供稳定、操作简单、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SD大鼠进行一期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 模型稳定后60 例小肠移植的术后3d存活率达90%.结论 熟练和完善的外科操作、良好的血管吻合、充分的补液及术后的复温和保温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新肝肠联合移植手术模型,探讨移植肝脏对移植小肠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供体手术时门静脉和肠系模上动脉进行双重冷灌注,用冷新霉素液冲洗小肠肠腔并清洁.受体手术的先进行肝脏移植,再进行小肠移植,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袖套式吻合,肠系膜上动脉在显微镜下与左肾动脉油套式吻合,供体肠系膜上静脉袖套式与受体左肾静脉吻合,回肠下端在左下腹部造□,完成肝肠联合移植.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62.5%(15/24),手术平均存活为11.2天.手术后组织学发现:移植肝脏和小肠发生排斥反应.结论(1)袖套式血管吻合技术在大鼠身上建立的肝肠联合移植模型是可行的.(2)肝肠联合移植后移植的肝脏不能起到保护移植小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鼠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一种封闭群大鼠进行的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术中供体肝与小肠整块游离和灌注,分开切取。供肝原位、供肠异位移植于受体大鼠。主要血管用Kamada袖套法吻合,正式实验21次,3天以上存活率为43%。结果表明:减少手术时间和简化操作技术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异位脾脏移植的手术技巧。方法在原有大鼠异位脾脏移植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良,主要包括原位灌洗供体脾脏后修剪、综合无血技术。结果共行大鼠异位脾脏移植40例,手术成功率为88%(35/40)。手术失败原因包括动脉吻合口出血、门静脉扭曲等。术后1周存活32例,剖腹检查证实血管通畅并移植脾存活25例(78% 25/32)。结论原位灌洗供体脾脏、综合无血技术等手术技巧能够提高供脾质量,稳定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20.
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简便稳定存活率高的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整块切取带有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并门静脉的节段小肠,术中原位冷灌注,4℃乳酸林格液保存。动脉吻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供体腹主动脉对受体腹主动脉的端侧吻合,利用Cuff套管技术将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端端吻合。移植肠远、近端分别与受体肠行端端吻合。结果建立小肠移植模型1 6次,动脉、静脉吻合时间分别为(2 5±5)m in和(4±1)m in。1 6只受体鼠中1 3只存活超过5 d,平均存活(1 0.3 5±2.8 4)d,最长存活时间为2 1 d。结论移植肠的获取、血管吻合技术、肠吻合技术和维持良好的血容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该模型的成功建立,为小肠移植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