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33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治疗特点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特点和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33例60岁以上腰椎狭窄症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分为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药治疗,并对治疗前、后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以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共有229例经治出院,优良率58.5%,好转率92.1%,JOA改善率60.2%。185例被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优良率48.6%,JOA评分改善率达51.9%。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首选非手术治疗,只要方法得当,大部分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肾痹汤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内服医院骨科协定方中药肾痹汤配合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两组患者都辅助以卧硬板床休息并适当腰背肌功能锻炼,随访3个月至2年。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痹汤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疗法在腰椎管狭窄症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并为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研究组有40例患者,选用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有40例患者,选用常规西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JOA分值。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13,P=0.005)。研究组在自觉症状、日常生活动作、临床检查3个维度的JOA分值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中医综合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其自觉症状,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系老年多发病、常见病,常导致患者腰腿疼痛,目前关于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效果也不尽相同。笔者从针灸综合疗法、火针结合正骨疗法、中西医综合治疗等保守治疗以及开放性手术治疗、微创治疗等手术治疗两方面对近年来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全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自拟中药汤剂口服,连续服用30 d。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疼痛程度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2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VAS评分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124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或小时,进行为期半年-2年的随访发现一些患者椎板棘突愈合,以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定显示优良率为85.5%.结论: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减压彻底,临床治疗效果良好,脊柱稳定性良好,能够有效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状.  相似文献   

7.
朱金华  鲍自立  徐涛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67-869
目的:研究督脉经手法结合骶管注射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骶管注射治疗,治疗组以督脉经手法结合骶管注射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通过2~10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督脉经手法结合骶管注射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腰椎管注药联合棘突牵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惠州市中医院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单纯行腰椎管注药41例(对照组)、行腰椎管注药联合棘突牵引35例(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6月、12月分别进行VAS评分、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1年以上随访;治疗前,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月、6月及12月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1月、6月及12月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则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在治疗后1月、6月及12月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6月及12月治疗组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注药联合棘突牵引能有效减轻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通过棘突牵引有助于恢复椎管容积,从而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综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 3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手法结合中药治疗 ,30天为 1疗程。结果 :治疗前后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体征及症状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治疗总有效率93.94%。结论 :综合疗法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5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腰椎间歇牵引配合中药辨证治疗。随访半年至2年。结果:治愈14例,显效27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6%。结论:运用腰椎间歇牵引配合中药辨证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与西医两种方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8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予后路全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术后口服通督健步汤3周,对照组不予中药口服.术前、术后30 d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记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随访3月-4年,平均3.2年.术后30 d 平均改善率治疗组为78.96%,对照组为66.81%.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手术结合中医药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降钙素联合归甲止痛胶囊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本科就诊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予依降钙素肌注并配合本院制剂归甲止痛胶囊口服;对照组(38例)单纯予以依降钙素肌注。对所有患者均进行40d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行走时被迫下蹲或休息时间、夜间睡眠时间、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对纳入患者进行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0d后腰腿痛、行走时被迫下蹲或休息时间均改善,但对照组治疗20d和40d后VAS评分、行走时被迫下蹲或休息时间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0d后夜间睡眠时间均延长,但对照组治疗10,20及40d后夜间睡眠时间均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0d后JOA评分改善指数、改善率均提高,但对照组治疗10,20及40d后JOA评分改善指数、改善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给予依降钙素联合归甲止痛胶囊可减轻因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导致的腰腿痛及功能障碍,并能有效延长夜间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保守治疗疗效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4年11月在医院门诊就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112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保守治疗,利用影像学测量狭窄程度,并作疗效随访评价。疗效评价指标包括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完成随访研究病例共107例,有9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改为手术治疗。剩余98例患者中,VAS评分、JOA评分分别在治疗2周、随访1个月、随访6个月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按随访6个月时的JOA改善率及手术与否,107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7%。107例患者中,狭窄程度主要集中在二度及三度。相关性分析显示,疗效分级与狭窄程度之间的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为r=0.035(P=0.691),两者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保守治疗疗效是确切的,无论狭窄程度的轻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通过系统到位的保守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综合症的发病特点以及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蜡疗外敷治疗临床效果.方法:9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中医治疗(中药内服联合中药蜡疗外敷)组、牵引治疗组.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中医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4.3%,明显优于西医组以及牵引组,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蜡疗外敷对改善腰椎管狭窄综合症的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9,(11)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加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益肾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影像学指标、间歇性跛行、腰腿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优良率、血液流变学指标、间歇性跛行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椎管矢状径、硬膜囊面积与治疗前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汤联合电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腰部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手术联合补阳还五汤与单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补阳还五汤,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4个月)。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ODI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ODI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节段均融合,融合器未见松动或下沉,椎弓根钉未见松动及断裂。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电针配合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常规手法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JO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JOA改善率为(68.76%±11.81%),高于对照组的(56.03%±7.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林氏正骨推拿手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就诊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随机抽取87例,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44例患者接受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腰痹通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1%,治疗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日本矫形外科(JOA)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牵引锻炼组12例,椎板药物注射组14例和全椎板切除组14例。牵引加腰背肌锻炼组给予牵引锻炼治疗,椎板药物注射组给予病椎椎板药物注射治疗,全椎板切除组给予全椎板切除加根管扩大治疗。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3 a,平均(20±5.26)个月。三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三组JOA评分改善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方法 选择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20例.对照组只进行手术治疗,中药组手术治疗后口服自拟中药汤剂,连续服用4周.2组均于术前、术后4周、术后3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4周、术后3个月2组VAS评分均有降低(P<0.01),其中中药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4周、术后3个月2组JO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术后所有病例随访半年,对照组治愈9例,中药组治愈15例,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