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剂量MTX治疗儿童ALL副作用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观察其毒副作用。方法13例ALL患儿接受57例次HD-MTX(每次3.0g/m^2)治疗。经综合预防措施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总结HD-MTX的副作用发生种类、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13例ALL中11例未发生CSNL,2例治疗中出现CNSL,经治疗后CR,现仍处于CCR中。13例平均CCR 31.8个月。结论儿童对HDMTX耐受性好,HD-MTX可以有效预防ALL的CNSL复发,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有非常积极的意义^[1]。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是治疗CNSL主要的方法之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童枫 《实用全科医学》2008,6(9):964-965
目前,以患儿预后危险因素为设计导向的现代治疗方案极大的提高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5年无病存活率(EFS),其总体水平可达到80%左右。然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在髓外复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逐渐成为提高儿童白血病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在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CG)报道的一组治疗ALL的数据中,尽管有强化的鞘内及全身化疗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42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2例成人白血病患者合并CNSL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42例成人CNSL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2例.目前死亡29例,失访5例,存活8例.结论 白血病的各个亚型均可发生CNSL,预后较差,临床应重视其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白血病患者合并 CNSL 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2例 CNSL 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变1例。目前死亡21例,失访4例,存活7例。结论:白血病的各个亚型均可发生 CNSL ,预后较差,临床应重视其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急性白血病的髓外浸润,也是骨髓复发的根源。我科近年对42例白血病患儿的脑脊液乳酸脱氨酶(LDH)进行了动态观察,以探讨其对CNSL的诊断和估计疗效的意义。l对象和方法1.1对象:男32例,女10例,年龄3~13岁,急淋(ALL)占36例,急粒6例,均经骨髓检查确诊。其中并发CNSL6例,按1986年杭州会议诊断标准确诊[1]。1.2方法:用脑脊液0.5~1ml测定LDH,LDH测定选用酶法,单位为IU/L。2结果2.1脑脊液测定结果:见表1。2.2脑脊波动态观察:无CNSL组中有6例以后发生CNSL,见表2。脑脊液IDH…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预防性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智力与行为的影响。方法:(1)按“中国-比内智力测验手册”方法对42例ALL患儿在治疗前后与40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比较。(2)根据自制地为量表对ALL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行为比较。结果:(1)ALL患儿治疗前IQ,行为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治疗后IQ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加用^60Co颅脑放疗组IQ降低更为明显。(1)ALL患儿治疗后行为问题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大剂量MTX治疗对ALL儿童的智力与行为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加用^60Co颅脑放疗影响更为影响。  相似文献   

8.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学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急性白血病治疗采用次化疗药物为主的综合措施,使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完全缓解率(CR)可达97~100%,5年无病生存率达50~75%。急性非林巴细胞白血病(ANLL)完全缓解率为70~85%,5年无病生存达50%。临床上能取得这前所未有的提高,归结为联合用药、大剂量、早期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患儿韦加华,女,4岁11个月,因“双侧胸病伴面色苍白3个月”于1994年12月19日入院.入院体查:T37.1℃,贫血貌,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肺无特殊,肝于右助下4m可触及,脾助下未触及,左下肢肌力Ⅳ度.实验室检查:血WBC6.5×109/L,Hb114g/L,Plt360×109/L,骨髓涂片检查示原始淋巴细胞占14%,幼稚淋巴细胞占62.5%,脑脊液检查示蛋白1.05g/L,脑电图检查为不正常脑电图.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ALL合并CNSU.入院后予VDLP诱导缓解、大剂量MTX静脉滴注及三联鞘注治疗CNSL.长春新碱(VCR)…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由于白血病细胞侵犯蛛网膜或蛛网膜及其邻近神经组织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我院从1977年至1995年共收治各种类型白血病428例。其中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5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发病数:我院428柳白血病中,合并CNSLSO例,发病率为11.7%,其中ALL为64%,ANLL为36%。表1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病数一般资料:男32例,女18例,年龄3~14岁。在白血病病程中,CNSL发生早晚不一,本文50例中有16例作为白血病的首发症状,16例发生在诱导缓解期,12例发生在白血病完全缓解或,6例发生在白血病的…  相似文献   

1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5例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和探讨45例儿童急性急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强化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1998年3月收治的45例ALL,其中坚持治疗39例,标危型ALL(SR-ALL)32例,高危型ALL(HR-ALL)7例;22例按(CR)率SR-ALL组为97.14%HR-ALL组为80.00%;6周内CR率SR-ALL组为100%,HR-ALL组为90.00%。HR-ALL组1年持续完全缓解(CCR)率和3年CCR率分别为85.71%(6/7)和71.43%(5/7);SR-ALL组1年和3年CCR率分别为96.88%(31/32)和85.00%(17/20)。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寿命表统计预期5年CCR率和生存百分率分别为80.30%和83.21%,结论早期联合强烈化疗缩小了HR-ALL与SR-ALL CCR无病生存(EFS)的差异;白细胞数的高低不能完全决定其预后;如何更准确地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5例急性白血病(AL)小儿脑育液β_2微球蛋白(β_2一MG)测定,观察AL脑脊液β_2一MG变化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关系,并动态观察CNSL脑脊液β_2一MG与脑脊液细胞数的关系,以探讨其在CNSL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三.及病例:15例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8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例(h9例人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IL)5例(MZ。2例、M5bl例。冰2例)。经治疗均完全缓解,肝肾功能告正常。豆.2脑脊液标本:AIL患儿在诱导缓解l-2周后进行药物鞘内注射预防CNSL…  相似文献   

13.
<正> 我院从1985年到1994年12月,经确诊其存活期在6周以上的281例急性白血病(AL)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49例,总发生率占17.4%;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2例并发CNSL33例占29.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69例并发CNSL16例占9.5%。现将临床资料、诊断及防治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因素对急性白血病(AL)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确诊的急性白血病采用中医扶正固本、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配合强有力的联合诱导化疗,争取较短时间内获得完全缓解(CR),随后继续定期巩固、强化、维持缓解治疗及脑膜白血病防治。结果:经治疗存活6年以上AL14例:急淋(ALL)3例,急非淋(ANLL)11例。无病生存(DFS)时间最长者已20年以上1例;10年以上9例;6年以上4例,其中1例AL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存活76个月,后死于髓外复发。结论:AL化疗配合中医扶正固本、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对延长病人无病生存期甚至治愈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IgH基因和TCR基因重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或巢式PCR方法对71例未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骨髓样本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和T细胞受体基因(TCR)进行了克隆性重排检测,结果显示在52例B系ALL及19例T系ALL中分别存在82.7%(43例)和15.8%(3例)的IgHCDRⅢ区域重排,而TCRVδ2Dδ3基因重排见于32.7%的B系ALL(17例)和63.2%的T系ALL(12例),二种基因重排在儿童ALL的覆盖面达到88.7%(63例),此结果提示IgHCDRⅢ和TCRVδ2Dδ3基因可作为监测儿童ALL的标志基因;采有相同方法对完全缓解期患儿的67份脑脊液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9例存在IgHCDRⅢ基因重排,4例存在TCRVδ2Dδ3基因重排(与骨髓标本重排类型一致),提示采用PCR技术对ALL患儿CSF标本进行IgH和Vδ2Dδ3基因重排的检测对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具有较大价值;采用有限稀释法对完全缓解期的儿童ALL病例骨髓样本进行上述二种基因重排的定量分析,结果提示对儿童ALL进行微小残留病(MRD)的持续追踪监测可指导化疗方法的选择,观察治疗效果并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6.
<正> 七十年代,Evans等报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发病率不到10%,上海瑞金医院指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并发CNSL达26.5%,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GL)占11.1%,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MOL)占9%。1981年Stewart等报告,ALL并发CNSL高达40~50%,最高达81%。汪氏报道50例白血病尸检资料中,颅内有浸润的达90%与生前诊断差距很大。其中蛛网膜浸润占82%,硬脑膜浸润占78.6%,脑实质浸润占62%。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临床上疑有此症的仅达0.3~58.1%。虽然近年来采用了椎管内注射氨甲喋呤(MTX)和头颅照射等预防措施,但CNSL发病率尚未减少、且已成为ALL复发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并直接影响白血病缓解率的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长故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问题,目前已成为白血病研  相似文献   

17.
早期进行连续强烈化疗和积极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获长期完全缓解(CCR)的两大主要关键因素。在儿童ALL和晚期NHL经诱导治疗获CR的早期,及时行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作强化治疗,可起到对CR后体内剩余肿瘤细胞的“全面清扫”作用,以显著提高CR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俊  汪德珍  周德军 《安徽医学》2011,32(6):746-749
目的通过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治、预后因素的回顾分析,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0至2010年51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符合FAB、部分符合FCM、MIC、MICM诊断,高危患者32/51例(62.7%)。采用诱导缓解方案VD(或M)D、VD(或M)LD、VD(或M)CAD,1例老年B-ALL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VP诱导,巩固治疗方案如: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含依托泊苷(VP16)、米托蒽醌(M)等方案;维持治疗采用巯基嘌呤(6 Mp)、MTX、强的松(Pred),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预防及治疗采用鞘内注射、全身化疗,5例ALL患者巩固治疗采用半身交替照射(HBI)1次,4例完全缓解后在外院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结果 36/51例(70.6%)获CR,全组中位随访时间2.2年。36例CR患者3年复发率66.7%,51例患者3年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29.4%和19.6%,5年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17.6%和13.7%,10年无病生存(临床治愈)为3例5.9%,死亡主要原因为感染以及颅内出血。结论 ALL单纯化疗复发率高,应根据患者特点确定个体化治疗,Allo-HSCT和HBI对长期生存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冰  吕晓娴  焦阳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67-1268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β2-MG)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56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16例对照组脑脊液中β2-MG和NSE的含量。结果AL合并CNSL组[32-MG和NSE的含量分别为(5.17±1.28)mg/t和(25.23±6.64)μg/l明显高于AL不合并CNSL组脑脊液中的(1.35±0.27)mg/L和(9.35±3.11)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β2-MG和NSE检测对于CNSL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脑脊液生化组分和细胞因子测定价值。方法:取ALL 39例脑脊液(CNSL组11例,non-CNSL组28例);对照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TGF-α、D-二聚体及铁蛋白(Ft)的水平,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CNSL组的D-二聚体、Ft和TNF-α显著高于其他两组,TGF-α显著较低(P<0.05);non-CNSL组的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TGF-α显著较低(P<0.05),Ft和D-二聚体则无明显差异。治疗过程中,CNSL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趋向对照组,其中CNS-CR患者尤为明显(P<0.05)。结论:几项检测指标对ALL患者是否发生CNSL以及评判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