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重型病毒性肝炎169例,设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58.4%,其中早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率为84.6%。中期为6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可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对4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给予ALSS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肝功能各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重型肝炎患者在ALSS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TNF-α、内毒素及NO水平明显下降。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治疗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6.7%、63.6%、12.5%。结论ALSS治疗重型肝炎疗效可靠,重型肝炎在早、中期治疗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重型病毒性肝炎169例,设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58.4%,其中早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率为84.6%,中期为6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采用ALSS治疗,于每次ALSS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内毒素及白细胞介素8、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比较重型肝炎患者应用ALSS前后病人肝功能、内毒素、细胞因子的变化,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对患者的疗效作出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总显效率为84.7%;转氨酶、胆红素、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明显下降,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上升,28例患者总体存活率为64.3%,总死亡率为35.7%.结论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用人工肝治疗应该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4例早、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人工肝支持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时间、电解质、血常规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34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后,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对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常规无明显影响;总有效率为76.5%,不良反应轻;治疗亚急性重肝早、中、晚期有效率分别为100%、88%、0%;慢性重肝有效率为42%.[结论]人工肝支持治疗重型肝炎患者不良反应轻.对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作用,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支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观察的临床效果并作出相关分析。方法选取96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本组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48例,对照组实施内科综合治疗,实验组实施以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之上加入人工肝血浆置换,并详细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及相应指标((AST、TBiL、ALT、NH3、PT)等变化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症状与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改善,ALB明显升高,TBiL、ALT、NH3、PT明显下降。同时经过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9.6%,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2.9%;96例患者的总有效率(χ2=5.03,P〈0.05),中、晚期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早期患者的病情治愈率(P〈0.05)。结论通过人工肝血浆置换对于治疗重型肝炎临床效果显著,能迅速改善症状及各项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减轻病痛,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保肝治疗,改善微循环,对症以及防治并发症等治疗。{台疗组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mg,甘利欣150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两周时患者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TBIL、ALB、P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45.9%,对照组为1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甘利欣治疗重型肝炎疗效显著,并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4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ml中静脉滴注,1次/d,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1.9%)高于对照组(40.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TBIL、PT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下降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BIL下降水平,PTA上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PTA升高的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临床应用对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尤其在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方面,且毒副作用较少,可作为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常见的重型肝炎多为乙肝病毒感染,尽管采用了多环节的支持对症综合治疗,其病死率仍高达80%以上。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近年来在重型肝炎治疗领域中发展较快的新技术,我院应用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就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变化病情转归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作为一种肝脏暂时性的支持措施,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衰竭,效果较好。如何积极预防及有效处理好ALSS治疗时的不良反应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4月至2008年8月,应用ALSS治疗重型肝炎50例118次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护理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5例重型肝炎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每周2~3次;对照组21例:仅做一般内科治疗,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尿黄等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降低患者TBil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提高P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时机选择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血浆置换 (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和治疗时机。方法 设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在护肝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观察组同时给予PE治疗。观察不同病期治愈好转率、总有效率 ,平均住院天数和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观察组 (76例 )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治愈好转率分别为 99.97% ,79.17% ,2 6 .32 % ,总有效率73.6 8% ;对照组 (4 5例 )分别为 6 5 % ,5 7.14 % ,9.0 9% ,总有效率 4 8.89% ;临床治愈病例平均住院时间 ,观察组为2 2 .5 2± 13.5 6d ,对照组为 5 2 .4 4± 18.2 5d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PE是治疗重型肝炎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重型肝炎患者宜在早、中期即用血浆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13.
金峥 《现代保健》2012,(11):18-19
目的:分析中西药联合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7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6例无效中有1例死亡,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15例无效中有3例死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重型肝炎,在短期内能控制感染,防止病情加重,明显提高患者的住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支持系统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第一组)及35例未行人工肝支的影响,探讨PCT水平改变对重型肝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测定46例经人工肝持系统治疗(仅行基础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第二组)治疗前后、3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第三组,即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均检测了PCT,PCT阳性率:第一组为91.30%,第二组为85.71%,第三组为7.69%;第一组与第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1.89,P〉0.05);第一组、第二组分别与第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分别为6.82与5.89,P均为0.01)。第一组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PCT阳性率为54.35%,与治疗前91.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82,P〈0.05)。治疗好转率:第一组为54.35%,第二组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87,P〈0.05);两组好转患者PCT阳性率分别为24.00%、21.43%,差异无显著性(x^2=2.65,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能降低重型肝炎患者PCT水平,PCT可以作为观察重型肝炎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辛淑娟 《现代保健》2008,(34):28-29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92例平均每人行人工肝治疗3.4次,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不良反应。同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好转,血TBIL、ALT、AST、NH3、TBA、GGT明显下降,PTA、ALB升高,治愈好转率88%,平均住院时间(37.6±9.8)d;对照组治愈好转率61.1%,平均住院时间(45.3±9.3)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为重型肝炎患者提供了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3例于院外口服核苷类似物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后出现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肝、减黄、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继续给予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死亡率、HBV-DNA阴转率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I)、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死亡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2%(X2=4.523,P=0.036),HBV-DNA阴转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7%(X2=16.408,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LB、TBIL、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ALT、TBIL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ALB、PTA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HBV-DNA阴转率,促进肝脏生化功能提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重症肝炎114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60例,2组均采用重肝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并检测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观察临床症状及预后。结果2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3%和37.0%,其中又以重肝早期和中期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分别为87.5%和76.5%。结论血浆置换可提高重型肝炎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采用保肝、退黄、支持、对症等治疗措施,部分特殊病例采用人工肝及抗病毒治疗,对不同阶段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做出统计分析。结果 74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36.49%(27),无效率为63.51%(47),其中包括12例死亡患者,死亡率为16.21%。而从各时期治疗效果来看,早期、中期、晚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14/15)、28.21%(11/39)、10.00%(2/20)。结论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尚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总体而言,尤其是对于中期或晚期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尚不明显。所以在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此类疾病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ALT、TBil、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Il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治疗后ALT、TBil、血氨、LN和PCHI水平分别为(76.48±10.85)U/L、(71.81±16.67)μmol/L、(52.13±4.71)mmol/L、(100.53±5.73)μg/L和(107.36±11.30)μg/L,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9、4.012、2.187、2.021、3.232,P〈O.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3%:56.67%,x2=0.535,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短期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CSHB患者的病历资料:57例采用抗病毒治疗+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组1),26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组2),观察2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的好转情况。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组1患者ALT、TBIL、PTA、HBV DNA的下降值等与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的治疗好转率为78.95%(45/57),组2为57.69%(15/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P<0.05)。在组1中,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2种药物治疗好转率分别为69.57%(16/23)和68.42%(1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提高CSHB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可改善早、中期CSHB患者的预后;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均可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