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罗晓东  金妮妮 《海峡药学》2011,23(12):144-145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帕利哌酮。对照组给予与喹硫平,疗程24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药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喹硫平组嗜睡、头昏发生率明显高于帕利哌酮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帕利哌酮组显效率80%,利培酮组显效率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第2周起PANSS总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和P<0.01),而2组间在治疗各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高于帕利哌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与阿立哌唑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每组34例。帕利哌酮组起始剂量3 mg·d~(-1),剂量范围3~12 mg·d~(-1);阿立哌唑组起始剂量2.5 mg·d~(-1),剂量范围2.5~20 mg·d~(-1),治疗12周。于基线及2、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最终有63例纳入分析,其中帕利哌酮组32例,阿立哌唑组31例。帕利哌酮组治疗总显效率为72%,阿立哌唑组为68%,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末时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PANSS减分在治疗2周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余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PSP值均比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帕利哌酮组增高更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72%vs.70%,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阿立哌唑相当,且起效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组(n=25)和利培酮组(n=25),均单药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分类卡片测验(WCST)、连续作业测验(CPT)、数字划销测验(CT)及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评价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有效率为80%,利培酮组有效率为7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帕利哌酮缓释片组WCST,CPT,CT及WMS-R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利培酮组仅WCST及WMS-R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利培酮相当,对于认知功能的改善总体相似,但在执行功能和注意力方面帕利哌酮缓释片略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5.
任海婴  李荔 《中国新药杂志》2012,(14):1636-1638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门诊确认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组(n=76)和利培酮对照组(n=79),共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帕利哌酮组治疗4周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低于基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帕利哌酮组PSP评分较利培酮组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组不良反应与利培酮组相当,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社会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小剂量喹硫平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PANSS评分、认知功能及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服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和观察组(同时服用小剂量喹硫平)各45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程度、认知功能评分、血清BDNF水平变化、肝功能指标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每组40例,进行为期12周的开放性、对照研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同时进行实验室监测。结果:最终有67例患者纳入分析,帕利哌酮组35例,奥氮平组32例。治疗12周末时,两组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7%和87.5%,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2周末,帕利哌酮组PANSS各项减分率下降更明显,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末,两组PSP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1),帕利哌酮组提高更明显,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帕利哌酮组体质量的增加较奥氮平组少(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奥氮平相当,且起效快、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奥氮平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和8周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奥氮平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8.75%和65.78%,无显著差异。帕利哌酮缓释片组起效快,治疗1周后BPRS评分即显著下降,与奥氮平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BPRS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缓释片组不良反应轻微且低于奥氮平组。帕利哌酮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5%)为泌乳、闭经和便秘;奥氮平组(发生率≥5%)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镇静嗜睡、体重增加、血糖异常、头昏、便秘和转氨酶升高。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率相当,但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奋乃静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组34例和奋乃静组35例,分别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奋乃静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时间为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奋乃静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7.0%和71.7%,总有效率分别为94.8%和9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均分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肯定,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与利司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帕利哌酮组与利司哌酮组,每组47例。帕利哌酮组起始剂量3mg·d~(-1),每隔1~2wk增加剂量1次,增幅为每次3mg,剂量稳定在3~12mg·d~(-1);利司哌酮组起始剂量2m·d~(-1),每隔1~3d增加剂量1次,增幅为每次2mg,2wk内加至4~6mg·d~(-1),观察6wk。于基线及wk 2、4、6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有91例,其中帕利哌酮组47例,利司哌酮组44例。治疗4、6 wk末2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精神病理症状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wk 6末帕利哌酮组治疗有效率为70%,利司哌酮组为66%,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wk 2末2组间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和精神病理症状分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阴性症状分无显著差异(P>0.05);wk 4、wk 6末2组间PANSS总分及各分项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帕利哌酮组和利司哌酮组不良发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72%vs.80%,P>0.05),帕利哌酮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显著少于利司哌酮组(P<0.01)。结论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司哌酮相当,且起效较快,锥体外系反应发生较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李洪英  刘娟 《天津药学》2009,21(2):41-43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过程中,血清催乳素(PRL)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奎硫平组与利培酮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和第8周分别评定;在治疗前和治疗第4、8周测定血清PRL浓度。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在PANSS总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PR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奎硫平组治疗后PRL水平变化不明显(P均〉0.05),利培酮组治疗后PR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奎硫平不引起明显的PRL升高,而利培酮有较强的致PRL升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奎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粱镔  龙欣  王臬茂 《中国药业》2010,19(13):20-2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雌二醇、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60例和利培酮组36例,分别给予奎硫平和利培酮治疗8周,应用化学免疫发光分析技术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清催乳素、雌二醇、睾酮水平,并与26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清雌二醇、催乳素、睾酮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催乳素、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睾酮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奎硫平组血清催乳素、雌二醇、睾酮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升高幅度不大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时可引起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阿立哌唑组各40例,通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齐拉西酮组总有效率为87.5%,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2,P>0.05)。两组治疗2周后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同一时间点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可用于一线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张谦 《北方药学》2011,8(6):6-7
目的:探讨国产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研究组,n=48)和氯氮平(对照组,n=48)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组显效率70.8%,有效率91.7%。氯氮平组显效率72.9%,有效率93.7%。两组间显效率(X2=0.05,P〉0.05)有效率(X2=0.15,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治疗后各时点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病理症状各项分值均低于治疗前,而治疗后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的嗜睡、便秘、头疼头晕、乏力、流涎的发生率分别为12.5%,4.17%,6.3%,4.2%和2.1%,明显低于氯氮平组(分别为45.8%,18.6%,20.8%,29.2%和39.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04,P〈0.01;X2=5.03,P〈0.05;X2=4.36,P〈0.05;X2=10.8,P〈0.01;X2=20.46,P〈0.05)结论:国产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氨磺必利和舒必利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舒必利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87.50%,对照组为8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舒必利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相当,但舒必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要慎重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6.
哌罗匹隆与奎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博  陆晓姿 《北方药学》2011,8(10):48-49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9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哌罗匹隆组与喹硫平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哌罗匹隆组有效率与喹硫平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范悦斌  黄伟  陈丽萍  李颖 《中国当代医药》2014,(24):127-128,131
目的:评估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7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n=33)、利培酮组(n=34)。阿立哌唑组、利培酮组分别接受阿立哌唑、利培酮口服治疗,2次/d,观察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测定血清催乳素浓度,并评定对月经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3个月的血清催乳素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影响较小,适合于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查莫昔沙星文拉法辛缓释剂联合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人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文拉法辛缓释剂联合喹硫平)和对照组(喹硫平),在治疗前和治疗第4、8、12周末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NASS)总分及阴性因子分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末,观察组PANSS总分为(64.8±14.7),阴性因子分(30.2±3.2),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分别为(75.4±14.3)和(36.8±4.5),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性因子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协同文拉法辛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对男性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8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进行为期12周的对照研究。治疗组口服推荐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6 mg/d;对照组口服利培酮片1 mg/d起始,1周内增至4~6 mg/d,两组在治疗前、治疗至4、8、12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同时实验室监测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研究终点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两组PANSS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SP总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至12周末,两组患者血清催乳素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尤为显著(P〈0.05)。而治疗组催乳素水平在治疗8、12周末较治疗至4周末持续下降,且无相关高崔乳素血症症状。第12周末,TESS评分对照组显著较高(t=-1.67,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更轻微(χ2=3.871,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期男性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且症状控制快、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