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志刚 《四川医学》2013,(12):1912-19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性输尿管小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50例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输尿管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50例输尿管结石表现为走行与输尿管一致的输尿管内梭形、条形、点状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CT值132~716Hu,结石大小0.5~5mm.结石上端输尿管梗阻积水扩张20例、18例可见输尿管周围脂肪条纹征、14例结石周围软组织边缘征.超声检查检出率仅24.39%、X线腹部平片检查检出率36.00%,而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检出率100.00%.结论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可以直观、全面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及积水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输尿管下段阴性结石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并治疗的95例输尿管下段阴性结石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X线腹平片(KUB)及静脉肾盂造影(IVU)、超声与螺旋CT,通过对比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输尿管下段阴性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对比三组影像学表现可发现,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影像学表现较X线腹平片(KUB)、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阴性结石具有明显更快,更安全,更精确的优势。结论:对输尿管下段阴性结石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通螺旋CT检查方式对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2例临床疑诊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检查(结合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和B超检查,其中65例还行X线平片及静脉肾孟造影检查。结果CT明确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146例(96.1%),疑诊6例;B超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32例(21.1%),65例X线检查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21例(32.3%)。结论结合轴住图像和后处理技术,螺旋CT检查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对输尿管中下段微小结石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六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输尿管结石25例,先作X线腹部平片(KUB)然后作十六层螺旋CT扫描,对比分析结石在KUB和CT上的表现,重点观察结石及近端输尿管在冠状面、矢状面及MPR、MIP等重建图像上的显示效果。结果:CT能清楚显示输尿管结石,经重建后,结石的大小、形状、位置和扩张的输尿管表现得更直观。结论:十六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对输尿管结石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检查,对结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突出,是可靠、快速、无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KUB)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合用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临床考虑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做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的同时行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CTU),并行3D尿路造影重建,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78例中输尿管结石42例,输尿管结核4例,输尿管肿瘤9例,膀胱癌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先天畸形7例(包括肾输尿管连接部狭窄5例,肾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腹腔或盆腔肿瘤及其他病灶压迫输尿管6例,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CTu)合用,图像好,能充分显示肾实质、肾盂、输尿管、膀胱以及泌尿器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合用,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有诊断价值,对炎症性病变鉴别诊断有帮助,尤其对肾功能严重受损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痛苦少、效果好,可作为临床泌尿系患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谢竹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268-4269
目的: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门诊拟诊输尿管结石患者49例,对其行腹部平片和多层螺旋CT输尿管曲面重建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49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输尿管曲面重建全部得到确诊,包括输尿管上尿路结石、输尿管占位病变、阑尾炎等,诊断率高于腹部平片检查。结论多层螺旋CT输尿管曲面重建对输尿管结石进行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均高于腹部平片检查,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5例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腹部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吻合性及患者舒适度、图像清晰度及操作难度。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中梗阻诊断准确率、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及绞窄性梗阻率与腹部X线平片比较明显较高,两种影像学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中患者舒适度、图像清晰度均高于腹部X线平片,而操作难度与腹部X线平片比较明显较低,两种影像学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与腹部X线平片比较确诊率高,在诊断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及部位等方面也有一定优势,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输尿管小结石的临床价值,并与超声及平片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方法总结分析50例经CT诊断,并经临床证实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影像资料,并与超声和平片结果对照。结幂螺旋CT证实50例中双侧结石4例,多发3例,共计65枚结石,超声检出39枚(59.4%),平片检出12例(18.8%)。结论螺旋CT对输尿管结石,尤其是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明显优于超声及平片。  相似文献   

9.
陈刚  吴小候  尹志康  何云锋 《重庆医学》2011,40(33):3357-335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尿路重建在急性肾绞痛诊断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26例急诊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两组:CT组(67例)和静脉尿路造影(IVU)组(59例),CT组行多层(16层或64层)螺旋CT平扫联合尿路重建,IVU组行相关准备后行腹部X线平片(KUB)联合IVU检查.在明确诊断为输尿管梗阻或输尿管结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增强螺旋CT检查对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152例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患者均行非增强螺旋CT检查(结合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和B超检查,其中65例还行X线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 CT明确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146例,疑诊6例;B超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32例;X线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21例。结论结合轴位图像和后处理技术,非增强螺旋CT检查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平扫能否有助于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患者急、慢性输尿管梗阻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本院105例患者的中下腹+盆腔CT平扫资料,其中急性单侧输尿管梗阻、慢性单侧输尿管梗阻各35例,无输尿管梗阻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急、慢性输尿管梗阻的继发CT平扫征象,测量上述病例双肾实质(上极、中份、下极)平扫CT值,比较其差异。结果:70例单侧急、慢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继发CT平扫征象有:肾周条带状改变、肾集合系统和/或输尿管积水扩张。肾周条带状改变在急性梗阻患者出现率较慢性梗阻患者高,前者为85.71%(30/35),后者为5.71%(2/35)。急性梗阻患者肾集合系统和/或输尿管积水扩张一般为无或轻-中度扩张,而慢性梗阻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扩张,以中度为著(25/35)。105例患者双肾实质平扫CT值测量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急性输尿管梗阻侧肾实质密度明显低于慢性输尿管梗阻侧、同一病例对侧正常肾实质以及对照组肾实质密度(P<0.05),对照组及慢性输尿管梗阻患者双肾实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侧急、慢性输尿管梗阻CT平扫继发征象有一定特点,联合CT平扫双肾实质密度差这个客观的、可测量参数,有助于区分急、慢性输尿管梗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螺旋CT表现与组织病理学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周围型小肺癌螺旋CT表现及组织病理类型,对各种CT表现及其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对照。结果: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病灶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病灶的分叶征较其它组织学类型病灶多见(P〈0.05);腺癌病灶的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较其它组织学类型病灶多见(P〈0.05)。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病灶平扫、增强60s后,CT差值、腺癌CT差值大于鳞癌(P〈0.05)。结论:周围型小肺癌螺旋CT表现与组织病理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CT检查可为周围型小肺癌初步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比X线与超声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的诊断结果,分析两种方法各自的临床诊断优势。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疑似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给予X线和超声检查,并跟踪患者的确诊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X线检查对膀胱、尿道以及输尿管中下段的检出率优于超声检查,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对输尿管上段结石和肾脏结石诊断符合率优于X线检查,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位置结石,X线和超声检查各有优越,临床可联合应用X线和超声检查提高临床泌尿系结石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同步16排CT联合B超定位穿刺的方法建立经皮肾通道,行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单侧肾或(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非同步16排螺旋CT辅助联合术中B超定位穿刺行MPCNL.结果:150例均一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一期碎石,一期结石清除率98%(14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平扫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扫描机,行连续容积扫描,对98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总结分析急性阑尾炎CT平扫表现,通过与手术病理比较评估CT平扫对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并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 98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54例行手术治疗,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平扫诊断46例,3例为假阳性,2例为盲肠憩室炎,1例为回肠末端炎,4例未能诊断。平扫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3.5%,阴性预测值为92.3%,准确度为92.9%。同手术病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病理诊断正常阑尾7例(因临床怀疑而行手术治疗)。7例正常阑尾中,盲肠憩室炎2例,回肠末端炎1例,盲肠炎1例,盆腔炎1例,无异常发现2例。结论 CT平扫可以快速准确地显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而且操作简便无造影剂过敏之忧,病人承担费用少,辐射剂量低,特别适用一些急重的急腹症的患者,可以作做为怀疑急性阑尾炎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后循环慢性脑缺血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2年在本院神经内科拟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60例,使用EMS-9EB×2P(双通道四深度)TCD仪分别评价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的血流情况,使用Siemens 16排CT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平扫,选取以环池层面为中心的感兴趣区进行灌注扫描,应用Siemens自带PCT专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测定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结果:TCD:观察组30例患者基底动脉(BA)异常17例,大脑后动脉(PCA)异常3例、椎动脉(VA)异常12例,各条动脉Vm、P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全部CT平扫未见与临床症状相关的病灶;CT灌注成像观察组中28例显示后循环共32处低灌注区,灌注参数rCBF、rCBV、MTT、TTP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便快捷而又经济无创的TCD和多层螺旋CT设备,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慢性PCI患者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依据,以此提高慢性PCI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便于尽早给予针对性治疗,预防缺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脑梗死的发生,减少患者功能障碍和残疾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肾脏移植术屙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21例接受肾脏移植手术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多期扫描,并同时对所褥图像数据不同期像进行特定的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再现技术(VR)。结果21例患者中5例仅表现为移植肾肿胀,8例表现为移植肾肿胀并肾周积液;1例为双肾萎缩伴功能丧失;2例表现为移植肾周积血;1例表现为移植肾多发小囊肿、小结石并肾周积液;1例表现为移植肾输尿管旁尿瘘伴输尿管狭窄及肾积水、亚段肾梗死;1例表现为移植肾积水并输尿管结石;1例表现为移植肾肿胀,肾盂内积脓;1例表现为移植肾破裂。结论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肾脏移植术后肾功能及肾脏形态学表现进行初步评价。对移植肾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8.
韦学  卢忠武  韦玲群 《中外医疗》2011,30(25):176-17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怀疑输尿管结石而经常规检查(B超、KUB、IVU)未确诊者进行螺旋CT扫描,其中4例行碘海醇造影后增强CT延迟扫描。结果螺旋CT平扫确诊29例,可疑结石3例,其中2例经增强CT延迟扫描确诊,另1例经输尿管重建确诊。结论螺旋CT诊断输尿管结石优于B超、KUB、IVU等常规检查,诊断准确且无创伤,可作为经常规检查未显示结石的疑似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部肿瘤患者62例,依据患者的检查扫描方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平扫检查,研究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扫描结果与手术所见腹部肿瘤位置及侵袭范围的准确率。结果 62例患者CT检查结果,腹部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平均为87.10%。与对照组采用平扫的患者相比,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的研究组患者腹部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可达9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CT检查结果,腹部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平均为69.35%。与对照组采用平扫的患者相比,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的研究组患者腹部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可达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准确而快速的检查方法,在腹部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能够发挥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