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肾镜术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相似文献   

2.
随着手术设备的更新以及经验的积累,经皮肾镜取石术日趋成熟,尽管也存在一些争议,但很多方面已基本达成了共识。俯卧位下X线定位穿刺,建立F18~F24通道,运用气压弹道、钬激光、超声碎石等工具综合清理结石构成经典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但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ultra-mini PCNL)、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tubeless PCNL)等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不论如何,采用科学的态度,遵循基本操作原则,才能保证PCNL手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PCNL)主要用于较大直径或体外震波(ESWL)有困难结石的取出,因其为微创手术,且结石取净率高[1],近年来发展较快.我院2006年7月开展PCNL,至今已完成210例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已取得重要进展,如体外冲击波聚焦碎石,经皮取肾结石及肾盂镜取输尿管上段结石,经尿道使用输尿管肾镜取肾、输尿管结石以及超声、液电碎石术等。绝大多数上尿路结石患者可免除传统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经皮肾镜技术已经是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经皮肾镜碎石术( pere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则是最常用的经皮肾镜技术,也是肾结石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在治疗上尿路结石方面,PCNL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只有需要同时进行解剖重建的结石患者才考虑腹腔镜手术或者开放手术.但是,PCNL又是一种高风险的微创手术,随着PCNL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各种严重的并发症也经常发生,尤其对于初学者,如何顺利开展PCNL,熟练掌握技巧,而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是一个很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肾镜与软肾镜联合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完成PCNL治疗直径〉3cm肾结石共86例,其中单纯使用硬肾镜38例,联合应用硬肾镜与软肾镜48例。统计患者年龄、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应用硬肾镜和软肾镜的48例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78±3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35±86)mL;无术中、术后严重出血,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0%。单纯使用硬肾镜的38例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65±2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87±94)mL,1例出现术后严重出血,一期结石清除率为74%。结论联合硬肾镜与软肾镜行PCNL与单纯使用硬肾镜相比,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一期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处理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后残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一期PCNL术后残石再次手术的73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再次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肾镜组(PCNL组,34例)和输尿管软镜组(RIRS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再次手术的残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留置造瘘管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CNL组及RIRS组在年龄、性别、残石总直径、体质量指数、结石位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为(60±17)ml和(12±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为(35±4)min和(60±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费用为(17 118±1 719)元和(24 026±1 01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住院日为(9.0±1.0)d和(4.0±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肾造瘘管时间为(6.2±0.7)d和(2.8±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石清除率为73.6%(25/34)和92.3%(3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CNL组发生术后重症感染3例,术后大出血1例,使用敏感抗生素及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治愈RIRS组未出现术后重症感染及大出血。结论输尿管软镜处理复杂性肾结石PCNL术后残石较经皮肾镜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留置肾造瘘管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短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新型软性肾镜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标准通道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使用新型软性肾镜将患者分为联合软性肾镜组和单用硬镜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数据。结果:联合软性肾镜组52例,单用硬镜组42例,2组患者年龄[(55.9±11.3)岁vs (53.7±13.7)岁,P=0.407]、体重指数(BMI)[(24.7±3.3) kg/m2 vs (24.6±3.3) kg/m2,P=0.915]及结石最大径[(33.5±13.6)mm vs (39.0±17.0) mm,P=0.0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软性肾镜组11例患者术中通过软性肾镜成功寻找到硬镜无法处理的残余结石并成功碎石取石。联合软性肾镜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单用硬镜组的患者(84.6%vs 57.1%,P=0.003)且术后住院时间更短[(3.4±1.4) d vs (4.81±2.2) d,P...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RIRS)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处理一期PCNL术后多发性残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采用PCNL术后多发性残石78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42例,女36例,平均年龄(46±13)岁,残石2~5个,单个结石直径≤2 cm。78例患者的操作均在一期手术后5~7 d肾造瘘管引流液变清后进行,根据残石的处理方案分为输尿管软镜组(R组)43例和经皮肾镜组(P组)35例,R组进行逆行输尿管软镜取石,P组在原经皮肾镜通道的基础上进行多通道PCNL。 结果所有操作均成功进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P组和R组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在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值(0.95±0.86 vs 0.29±0.45 g/dl)、住院时间(5.7±1.9 vs 1.8±1.5 d)和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5.1±1.1 vs 1.6±0.7)上显著高于R组(P<0.01);P组和R组术后第1天血肌酐较术前升高值分别为(0.22±0.04)mg/dl和(0.07±0.01)mg/dl,(P<0.05)。 结论RIRS和PCNL处理PCNL术后多发性残石均是安全有效的,输尿管软镜对患者的的影响和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经皮肾镜取石术(P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NL治疗的孤立肾肾结石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行一期PNL,1例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1周后行二期PNL,均为单通道穿刺取石,手术时间35~220 min,平均118.8 min,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尿路平片(KUB)示8例结石清除干净,2例残存结石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随访6~12个月,肾功能不全的3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P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反复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泌尿系结石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女性发病率逐渐升高。最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泌尿系结石患病率约为5.6%[1]。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是通过影像学定位引导经皮穿刺进入肾脏集合系统,并通过扩张建立皮肾通道,引导碎石工具进入肾脏进行碎石取石。PCNL是泌尿系结石外科治疗的一个里程碑,对于较复杂的上尿路结石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PCNL相对传统开放取石手术创伤小、痛苦少,减少了家庭和社会负担,从整体上降低了医疗和社会成本。目前我国和欧美的专业学会指南都已经将经皮肾镜技术列为复杂上尿路结石治疗的一线手段[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经验和手术技巧以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人于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3324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而总结两种手术的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 3324例患者完成手术,其中1723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手术,1601例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2组术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5.4%、99.5%;手术时间分别为(67±31.4)分钟、(45.1±22.4)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1±25.6)ml、(159±34.2)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23.6%。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都是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症及出血风险较低,但是取石效率低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要根据具体病人合理选择两种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262例患者进行PCNL,对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处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 PCNL术疗效满意,对并发症处理的结果满意。结论 PCNL术疗效肯定,是治疗复杂性肾、肾盂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理想方法之一,但有一定的并发症。合理选择患者,充分术前准备,术中操作轻柔,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是PCNL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肾镜通道建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通道建立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结石住院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1200例患者临床资料,1200例均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结果:1192例患者均1次通道建立成功,另8例患者中2例择期2次穿刺成功、3例要求转院,另外3例在专家指导下穿刺成功,该8例患者均在开展该项目的早期阶段。结论:经皮肾镜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较好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其关键是通道的建立,注重术中的经验体会及刻意的B超水平训练是成功建立通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1976年Femstram经皮肾镜取石(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手术成功。近年来,PCNL手术在国内广泛应用,借助于微创技术,经皮直接穿刺肾脏,在腰背部建立一条从皮肤到肾盂、肾盏的通道,置入肾镜,明视下利用激光、超声等碎石工具,把肾结石击碎取出。和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PCNL术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特别是双侧肾结石患者,根据手术顺利情况,可以在一次麻醉下完成,受到医患双方的欢迎。本文对PCNL手术的麻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   总被引:85,自引:1,他引:84  
应用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二期取石方法,采用腔内弹导碎石器碎石,共77次治疗37例42侧肾铸型或多发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1次取净12例,2次取净18例,3次例,取净率达80%以上。认为采用小穿刺通道,输尿管镜及腔内弹导碎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可代替经皮肾镜取石,其优点在于穿刺通道细小、创伤小、痛苦轻、术中出血及合并症少,输尿管镜可到达大部分肾盏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清除校彻底,尤其  相似文献   

17.
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肾结石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处理肾结石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采用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资料。男86例,女32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单纯肾盂结石11例,单纯肾盏结石16例,肾盂和肾盏多发结石35例,肾铸形或鹿角形结石54例。双侧肾结石2例。结石大小2.0 cm×1.0 cm~4.5 cm×4.0 cm,平均2.5 cm×1.5 cm。结果112例患者一期取石,6例二期取石。单通道取石114例,双通道取石4例。1次取石60例,2次取石42例,3次取石16例。结石清除率81.4%(96/118),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住院15 d。术中均未输血。1例术后4 d并发出血,出血量约500 ml,经输血、抗炎等保守治疗治愈,其余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MPCNL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尤其对肾结石再次手术治疗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美国Cocket ATK(Rochester大学)、Smith AD(纽约州立大学)、Clayman R(Minnesota大学)和Segura J(Mayo医学院)等医师的座谈会纪录整理而成,主要介绍经皮肾镜取肾结石的经验。经皮肾镜取石,自1982年设计出特制的器械之后,已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快速扩张经皮的肾造口通道使达到30F而不产生严重并  相似文献   

19.
<正>自从经皮肾镜技术问世以来,该项技术已成为腔内泌尿外科手术方式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年来为了使这项技术更加完善,科学家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现就经皮肾镜技术的最新研究和近年来学者们热议的问题做一综述。一、经皮肾镜体位的认识近年来,许多学者积极探讨采用不同体位下行  相似文献   

20.
经皮肾镜取石治疗结石性脓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结石性脓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4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其中6例为孤立肾并肾功能衰竭患者),18例先一期行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二期经皮肾取石.6例行一期或分期经皮肾钬激光碎石.结果 24例均成功行经皮肾穿刺敛激光碎石,解除梗阻,肾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无感染性休克、邻近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1例行患肾切除.结论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安全、有效,可及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有效控制感染,最大程度恢复肾功能,可作为结石性脓肾首选方法,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