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rhIFNγ对人胚胎胰岛分泌IL-6及对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对人胚胎胰岛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对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为IFNγ和IL6在1型糖尿病中的可能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原酶V型消化方法分离人胚胎胰岛,并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rhIFNγ培养48小时收获上清,进行IL6、胰岛素、胰升血糖素活性检测和IL6单抗中和试验,对rhIFNγ刺激和对照组胰岛RNA进行IL6RNA斑点杂交。结果(1)rhIFNγ刺激后胰岛培养上清IL6含量显著升高,当rhIFNγ浓度在100u/ml时IL6含量最高;(2)IL6单抗对rhIFNγ刺激的胰岛培养上清中IL6有很强的中和效应;(3)斑点杂交结果显示rhIFNγ刺激的胰岛RNA中IL6mRNA含量高于对照组;(4)人胚胎胰岛受rhIFNγ刺激后培养上清胰岛素降低不明显;(5)人胚胎胰岛受rhIFNγ刺激后培养上清胰升血糖素分泌能力明显升高,分泌趋势与IL6相似。结论rhIFNγ可以促进胰岛分泌IL6,而IL6的过度分泌可以加重1型糖尿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抗原限制性的辅助性(Th)细胞根据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不同,可分为Th1和Th2。Th1以分泌干扰素γ(IFNγ)为主并介导细胞免疫,而Th2以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等为主并介导体液免疫。检测IFNγ和IL4水平可大体了解Th1/Th2功能。白细胞介素12(IL12)主要由抗原提呈细胞中的树突状细胞(DC)产生,它能增强Th1分泌IFNγ的功能,因而具有抗病毒作用[1,2]。为研究这三种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我们检测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IFNγ、IL4水平,并对…  相似文献   

3.
王建设  朱启Rong 《肝脏》2000,5(2):124-125
新近研究表明,T辅助细胞(Th)并不是一个均质的群体。根据功能及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可分为Th1和Th2亚群。Th1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促进细胞免疫反应和某些具有免疫调理作用的IgG亚类抗体的产生;Th2细胞产生IL4、IL5和IL10,增强I  相似文献   

4.
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对人胚胎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对人胚胎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消化法分离人胚胎胰岛并进行原代培养,分别加入rhTNFα,rhIL-1β,rhIFNγ或同时加入2种和3种细胞因子,培养24和48小时取其上清测定胰岛素,胰升糖素含量。结果 3种细胞因子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联合应用对抑制胰岛素分泌有协同作用;对胰升糖素的分泌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联合应用的作用因胰岛培养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Transwell小室构建的小鼠胰岛细胞株MIN6和巨噬细胞株RAW264.7共培养系统,探讨酰基化Ghrelin能否保护胰岛β细胞免遭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 方法 实验分为单独RAW264.7巨噬细胞组、单独MIN6胰岛细胞组、共培养组和Ghrelin干预组.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巨噬细胞上Toll样受体4(TLR4)和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TNF-α的浓度,以及葡萄糖刺激后MIN6细胞上清液的胰岛素浓度. 结果 (1)共培养系统中,巨噬细胞TLR4[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为(1.35±0.13),(0.93±0.03)],A-FABP[(1.99±0.10)vs(0.91±o.01)]的表达],细胞上清液IL-1β[(10.47±1.11) pg/ml]、TNF-α[(917.54±9.09) pg/ml]蛋白水平较单独RAW264.7巨噬细胞组高(P<0.05);(2)高糖刺激下,共培养系统中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水平较单独MIN6胰岛细胞组低(P<0.05);(3)与共培养组比较,酰基化Ghrelin干预后共培养,巨噬细胞TLR4表达水平和TNF-α均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但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与共培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巨噬细胞与胰岛β细胞共培养后,炎症通路活化,炎症因子释放,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酰基化Ghrelin可剂量依赖性削弱巨噬细胞和胰岛β细胞共培养后炎症通路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但不能完全阻止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氨基胍对白细胞介素-1β所致胰岛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胰岛β细胞具有细胞毒效应。本实验采用离体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观察IL-1β对胰岛素分泌、DNA合成和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及氨基胍对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①IL-1β(10、20、40U/ml)孵育胰岛24小时后,可抑制急性高浓度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和胰岛3H-TdR掺入量,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且其抑制程度与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密切相关。②氨基胍(0.1、0.2、0.4mmol/L)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同时减轻或完全阻断IL-1β对胰岛素分泌和3H-TdR掺入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IL-1β对胰岛β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由NO介导,氨基胍通过抑制NO的合成阻断了IL-1β的胰岛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7.
1型糖尿病胰β细胞破坏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淋巴细胞是1型糖尿病发生时胰岛的主要细胞,可直接或间接地杀伤β细胞。由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产生的Ⅰ型因子(IFNγ,IL-2,TNFβ)和炎症前因子(IL-1α,LI-1β,TNFα等)对胰岛β细胞有破坏作用。也有证据表明氮氧自由基可作为细胞因子诱发β细胞破坏的中介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环磷酸腺苷(cAMP)在大鼠胰岛素分泌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为研究促胰岛素分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的胰腺经过胶原酶P消化,使用Histopaque 1077梯度离心后,分离纯化取得胰岛。用胰岛素分泌实验来验证胰岛活性与功能,并且通过cAMP检测实验、膜片钳技术记录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电流,研究c AMP促进大鼠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机制。结果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的胰岛在2.8 mmol/L、8.3 mmol/L、16.7 mmol/L葡萄糖情况下胰岛素分泌的标化值分别为(1.00±0.38)μIU/m L、(2.33±0.52)μIU/m L、(5.55±0.12)μIU/m L。在8.3 mmol/L葡萄糖作用的基础上,Forskolin进一步促进了cAMP的生成,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了KV电流,在同样条件下,SQ22536对cAMP的生成、胰岛素分泌、KV电流均没有影响,但是相同条件下,应用Forskolin+SQ22536,则可以减少Forskolin促进cAMP生成的作用、削弱了Forskolin对KV电流的抑制作用。结论采用胶原酶P消化法及Histopaque 1077分离液离心分得的胰岛活性、功能良好。在胰岛β细胞内,cAMP合成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其机制与抑制KV电流相关。  相似文献   

9.
胰腺衍生因子(pancreatic derived factor,PANDER)是2002年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主要表达于胰腺β细胞和α细胞.在β细胞内,PANDER与胰岛素共同定位于胰岛素分泌颗粒中.葡萄糖、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可调节PANDER mRNA的表达,葡萄糖及胰岛素促分泌剂可促进PANDER的分泌.PANDE...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介导的细胞因子对大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对胰岛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单层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上,分别应用分光光度法、放免双抗体法检测IL1β、IL6及其联合对胰岛细胞NO生成、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单甲基L精氨酸(LNMMA)的作用。结果IL1β能诱导大鼠胰岛细胞NO的生成,同时显著抑制胰岛素基础分泌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LNMMA能阻断这些作用(P值均<0.001)。IL6不能诱导胰岛细胞的NO生成(P值>0.05),对胰岛素分泌有促进作用,但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值<0.001)。IL6与IL1β联合作用时,不能影响IL1β对胰岛素释放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的NO生成(P值均>0.05)。结论IL1诱导的胰岛细胞损害可能由NO介导。IL6诱导胰岛细胞功能改变的作用方式与IL1β不同,可能与其不能诱导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