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倾向,血小板显著减少,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血虚"、"阴斑"、"肌衄"、"鼻衄"、"齿衄"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为心脾两虚、摄血无力、肝脾肾虚弱、致气血化源不足而致本病.现代医学按其病因不同,将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西医认为其原因可能与某些病因造成的自身免疫导致血小板大量破坏有关.治疗比较棘手,西医应用强的松等作免疫抑制治疗,可以在短期内控制病情,但此系治标之法,撒减激素后常易再度下降,引起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有鉴于此,我们试从中医角度对本病进行治疗.从2001年元月-2009年12月,我们根据中医理论采用健脾益气,凉血止血佐以滋补肝肾之法,自拟理血消癜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BPC明显减少,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属于中医“血证”“衄血”“发斑“等范畴。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简称 ITP)因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产生了自身抗血小板抗体 ,使血小板破坏增多 ,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皮肤粘膜紫、鼻衄、齿衄、血尿、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 ,本病属中医“血症”范畴 ,在治疗上有较好的疗效。现就近几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情况作一概述。1 病因病机《医学正传·血证》将各种出血归在一起 ,并以“血症”之名概之 ,《景岳全书·血证》对血症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伤”两个方面。唐容川的《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著 ,该书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简称ITP) ,是由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常见皮肤瘀点瘀斑、鼻衄、齿衄、血尿、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属中医血证、紫斑范畴。近年来 ,ITP的治疗中医、西医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就有关ITP的治疗情况作一概述。1 发病机理1 1 病因病机 《景岳全书·血证》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伤”两个方面 ,各种原因所致血证 ,其共同的病理变化可归为火热薰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杨宇飞[1]等认为 ,本病的病机特点以肝脾肾三脏虚…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一般认为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抗自身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在IT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以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为特征,以全身皮肤黏膜甚至内脏出血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属中医“虚劳”、“发斑”、“血证”、“肌衄”、“葡萄疫”等范畴。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粘膜及其它部位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24小时血块退缩不良,凝血酶元消耗不佳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为主要特点。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尚未完全搞清楚。近年来,国内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本病是一种免疫机能异常性疾病。大多数人认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有体液免疫的异常改变。通过现代科学方法,不但证实了患者血清中存在破  相似文献   

7.
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属中医"紫癜病"范畴,其病程分为缓解期与发作期.邓成珊教授认为本病缓解期的病机特点是初起阴血先伤,继而阴损及阳,最终阴阳两虚,发作期则属正气亏虚,外感邪毒,本虚标实.根据本病病情进展程度以补肾健脾、滋阴助阳、调和阴阳、凉血解毒四个主要治法施治,以二至丸和当归补血汤、犀角地黄汤等为基础方加减,用...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大多由免疫反应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所致,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以出血、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增多、脾脏无明显肿大等为特征,现代医学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术等方法,但副作用大、易复发、迁延难愈。中医学古文献无此病名,结合临床表现脉证应属“血证”、“发斑”、“衄血”、“葡萄疫”、“虚劳”等范畴。兹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五、六十年代治疗本病的报道屡见不鲜,今就七十年代以来中医药为主治疗本病的进展情况作一概述。一、辨证分型早期有人把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归于祖国医学的“葡萄疫”一病;近年认为本病属祖国医学的血证、发斑、虚劳等范畴。发病机理是由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而致迫血妄行,或因气不摄血、瘀血停滞,血不归经有关。多从气血、脏腑入手辨证分型。一般主要分:血热型、阴虚型、气虚型三种。其中有分二型者,有分五型者(分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中医“血证”范畴,目前认为本病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24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大者44岁,最小者2岁,以青壮年居多;女性多于男性;病程最长为120天,最短为35天;平均治  相似文献   

11.
从肝脾论治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子光 《中医杂志》1990,31(10):36-37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妇女发病为多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自身产生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病症。本病急性暴发型一般认为属中医“葡萄疫”“温毒发斑”的范畴,而慢性型则认为属“内伤发斑”或“阴斑”的范畴。本文报道笔者从肝脾论治本病慢性型14  相似文献   

12.
介绍刘宏潇教授采用治血四法辨治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经验。认为虚、火、瘀为本病的关键病机,临床治疗从唐容川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治血四法入手,辨证施治,收效甚佳。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而又容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为“白疕”或“松皮癣”。本病发病率高,病因不明,病机复杂,病程较长,性质顽固,易于复发,迄今尚乏特效的疗法。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风湿热之邪蕴阻肌肤,或营血不足,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致。历来多数医家把本病分为风热、风寒、血燥、肝肾不足和冲任不调等证型进行辨治,取得过一定的疗效。近年来,有人提出“血热”是银屑病的基本  相似文献   

14.
<正>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病症,轻者可见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鼻衄、牙龈渗血,重者可有内脏出血,其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历代医家对血小板减少的病因病机尚无统一认识,但早在《黄帝内经》中"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少阳之复,大热将至咳衄",提出外伤、火热之邪均可诱发本病。金元时期朱震亨的"相火论"一说提出阴血不足、气血妄行是各种血证的主要病因病机,并确立了虚实寒热在本病辨证论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本病病因病机大致可分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阻滞。"正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较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皮肤淤点、淤斑粘膜和内脏出血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等,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尤以女青年为多。其发病机理有四个方面:①血小板生成低下:②血小板破坏过多;③血小板在体内滞留;④血小板被稀释。祖国医学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热毒内伏营血或脏腑气血所致,根据出血部位之不同可归为“肌衄”、“葡萄疫”、“齿衄”、“鼻衄”、“便血”、“尿血”等范畴。《医宗金鉴·失血总括》曰:“皮肤出血曰肌衄”。《外科正宗·葡萄疫》曰:“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  相似文献   

16.
刘晓翔  侯雅军 《新中医》2019,51(4):315-317
简版:正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lTP),指并无特殊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是以皮肤黏膜m血,甚至内脏f“血为主要临床特征,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者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性t+I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紫癜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件紫癜是一种免疫性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加,而引起的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按文献报道,一般辨证分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脾肾阳虚、瘀血阻络等型进行治疗。笔者认为本病的中医病机以正气不足、邪毒内侵、血络损伤为特点,自拟紫癜方,采用养阴清热解毒之品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46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女性31例,男性15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5岁,以22—45岁为多,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8年,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以血小板减少和出血为特点的常见出血性疾病。笔者20余年来,在门诊采用自拟“补肾升血汤”治疗本病52例,经临床观察疗效较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男16例,女36例;年龄16~30岁者29例,31~40岁者11例,41~50岁者12例。病程最短2个月,  相似文献   

19.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是临床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本病病程长、难治疗、易复发,西医治疗短期疗效显著,但副作用较多,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本文将该病归纳为气血亏虚、阴虚内热和脾肾阳虚等主要证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紫癜是一种儿科常见症,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及出血时间延长等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一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为主,但本病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