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纯疱疹病毒(HSV)性脑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坏死性脑炎,在散发坏死性脑炎中占20%~75%,病死率高达40%~70%,近10%的患者可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尽早诊断和治疗对该病尤为重要.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单纯疱疹病毒(HSV)脑炎能治吗? 人疱疹病毒脑炎虽不普遍,但死亡率高(约70%),表现复杂,疗效也不肯定。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虽然,当成年人患有急性意识紊乱、癫(疒间)样发作和颞叶病损表现时,完全有可能疑及此病。但单靠临床尚不能确诊;以下几种诊断措施可供选用:各种放射  相似文献   

3.
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手段对早期诊断疱疹病毒性脑炎(HVE)的价值。方法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VE患者脑脊液中的抗疱疹病毒IgM抗体和疱疹病毒核酸;应用免疫细胞化学(ICC)、原位杂交(ISH)和PCR检测HVE患者脑活检组织中的疱疹病毒抗原和核酸。结果64例患者脑脊液中54例抗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50例PCR阳性,其中40例两者均为阳性。12例脑组织中10例PCR阳性,4例ISH阳性,6例ICC阳性。结论抗疱疹病毒IgM抗体检测最敏感,以下依次为PCR、ICC、ISH诊断疱疹病毒性脑炎,联合应用以上几种检测手段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HVE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进展时可出现精神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或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随着实验室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越来越成为可能,其中影像学显示颞叶异常信号具有提示作用,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DNA则是目前诊断的"金标准"。应尽早予以阿昔洛韦治疗,延迟治疗可导致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发病酷似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脑炎的认识。方法 报道2例发病酷似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抗NMDA受体脑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抽搐、认知功能减退、精神行为异常等。脑MRI均未见异常。病例1、病例2脑脊液白细胞最高分别为20×106/L、21×106/L。脑脊液蛋白、葡萄糖以及氯化物水平均正常。2例患者早期均被诊断为HSE,并接受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但病情仍进展。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显示例1脑脊液及血液均阳性,例2脑脊液阳性,从而明确了抗NMDA 受体脑炎的诊断。结论 对脑MRI无异常,脑脊液白细胞无明显升高的边缘系统脑炎,应想到抗NMDA 受体脑炎可能。  相似文献   

6.
单纯疱疹病毒(H S V)引起的脑炎常合并严重后果,早期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但在疾病早期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资同其它病毒引起的脑炎相区别。由实验室方法诊断单纯疱疹性脑炎(H S E)也是困难的,从脑脊液中通常不能发现病毒。脑活检是病因诊断的可靠方法,但作为常规诊断的主要措施也是难以实施的。为此,作者以脑电图这一非损害性诊断措施作为对H S 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病原学探讨(附17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病原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的175份病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的IgM。结果脑电图检查160例,异常136例(85.00%);头CT检查90例,异常15例(16.67%);头MRI检查65例,异常42例(64.62%);脑脊液细胞学检测175例,异常166例(94.86%);血清特异性病毒抗体IgM检测74例,阳性26例,其中单纯疱疹病毒IgM阳性的13例,柯萨奇B组病毒IgM阳性的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阳性4例,巨细胞病毒IgM阳性3例;脑脊液特异性病毒抗体IgM检测70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病原学诊断是病毒性脑炎诊断研究的发展方向,但其方法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E)早期诊断的最佳方法。方法运用免疫细胞化学(ICC)、原位杂交(ISH)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三种方法分别对26例病理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结果3例标本用ICC检测出HSV抗原,4例用ISH、5例用PCR检测出HSV核酸,共6例被确诊为HSE。结论3种方法均为早期诊断HSE的敏感方法,尤以PCR最敏感,若联合应用ICC和PCR是最佳搭配  相似文献   

9.
目的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人疱疹病毒6A脑炎临床少见,均可致死,两者合并感染更为少见。本文分析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合并人疱疹病毒6A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合并人疱疹病毒6A脑炎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患者老年男性,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四肢活动障碍、癫痫发作,先后2次脑脊液二代测序均检测出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及人类疱疹病毒6A,头颅MRI示中脑左侧份、脑桥左侧份、右侧基底核区、丘脑DWI弥散受限信号,予以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综合治疗后,患者症状稍有缓解,后逐渐加重,且出现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及人疱疹病毒6A感染脑炎的临床表现均复杂多样,两者合并感染极为少见,且病情凶险,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多种药物(如喷他脒羟乙磺酸盐、米替福辛、氟康唑、氟胞嘧啶、磺胺嘧啶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更昔洛韦、西多福韦及膦甲酸抗HHV-6感染)联合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单纯疱疹性脑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纯疱疹性脑炎病程短,死亡率高,快速可靠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近几年来研究提示:血清和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检测及动态观察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无创性早期诊断手段,早期应用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脑干脑炎系主要病灶在脑干的脑炎的总称,根据发病经过,神经症状,病因分类。Bickerstaff型、饭冢型、神经白塞氏病并疱疹病毒的脑干脑炎也有报告。  相似文献   

12.
<正>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属于疱疹病毒家族,β疱疹病毒亚家族,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HCMV在人群中感染极为普遍。病毒感染被认为是脑炎的主要原因,中枢神经系统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第二常被累及系统,脑炎是痫性发作和后期癫痫发生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脑炎的病因学关系及作用机制,可为临床巨细胞病毒性脑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1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国家,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VE)是急性散发性脑炎最常见的原因。早期应用无环鸟苷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其死亡率和病残率,因此迅速确诊本病十分必要。以往,靠直接检测脑组织中的病毒或病毒抗体来确诊本病,近来几项研究表明采用PCR扩增CSF中病毒DNA诊断HSVE,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于甚至超过脑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14.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绝大多数表现为急性病程 ,少数情况下为亚急性过程 ,而呈慢性过程者更为少见。不同发病过程的患者在起病形式、临床演变过程、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 ,可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本文报告一例临床诊断的慢性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复习相关文献 ,就其临床特点、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1 病例报告患者 ,女性 ,35岁。因“左侧耳鸣后头痛、记忆力减退半年 ,视物不清半月”于 1997 0 7 2 9入院。患者于 1997年 1月下旬某日突然出现左侧耳鸣 ,持续约半小时后耳鸣逐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脊液二代基因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自身免疫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早期精准鉴别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05—2019-05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经脑脊液二代测序确诊为病毒性脑炎5例患者,对其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脑脊液二代测序由华大基因研究院进行。结果 5例患者均具备类似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起病形式、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及脑脊液表现,根据最近公布的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标准,均需考虑自身免疫性脑炎可能。但脑脊液NGS快速(平均1.8 d)检出人类疱疹病毒1型(即单纯疱疹病毒)2例,3型(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例,5型(即人巨细胞病毒)1例,以及1型、2型及4型(即人EB病毒)混合感染1例。经过抗病毒规范化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结论脑脊液NGS可用于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脑炎及病毒性脑炎的早期精准鉴别,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并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对118例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及37例无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CSF)中的单纯疱疹病毒DNA(HSV-DNA)进行了检测及分型。结果提示:“散发性脑炎”组的阳性率为38.46%(20/52),细菌、真菌性脑膜炎、其它病毒性脑炎组以及无神经系统疾病组均为阴性。作者认为:①本检测是目前单纯疹病毒性脑炎(HSE)较为简便而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②HSV分型检测,对病原诊断更具有全面性;③两型单纯疱疹病毒均可引起HSE。  相似文献   

17.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从临床特点、脑脊液(CSF)特异性抗体检测、神经影像学和治疗等方面对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E)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和治愈率。方法 在9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确诊25例成人HSE病例,并对其临床表现、CT和/或MRI结果、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HSE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本组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5岁。主要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和行为人格改变。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CSF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升高。意识障碍程度及无环鸟苷的及时应用与预后有关。结论 HSD最具特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和行为人格改变。CT检查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发病1周CT检查正常时,MRI能发现局灶性病变。CSF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升高是重要的诊断依据。无环鸟苷的早期使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单纯疱疹病毒(H.S.V.)是多种神经系疾患的病因,如急性坏死性脑炎,良性病程的脑炎以及轻型无菌性脑膜炎等。多发性神经根炎并无单一的病原,虽然已证实此病与数种疱疹病毒感染有关——如带状疱疹,Epstein—Barr病毒感染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然而,H.S.V.伴发神经根损  相似文献   

19.
PCR早期诊断单纯疱疹性脑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单纯疱疹病毒(HSV)DNA多聚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其型公共引物,采用二步温控法,成功地建立起PCR反应体糸。将40份拟诊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CSF)及多种对照标本进行HSV的PCR扩增分析,并用PCR制备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与PCR检测产物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8份CSF标本可检出HSV-DNA。单纯疱疹性脑炎占总数的20%。该PCR可作为单纯疱疹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具典型特征的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42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及血清病毒学、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2例中38例(26.76%)为非急性起病,受损部位除常见的额、颞叶外,还可侵及脑干。50例(35.21%)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而非淋巴细胞占优势。69例行脑脊液特异性1型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者12例(17.39%),余57例(82.61%)均呈阴性。17例行双份血清和脑脊液标本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其中恢复期标本1型单纯疱疹病毒IgG抗体水平增高4倍以上者5例,无明显变化者9例,恢复期抗体水平降低4倍者3例。68例中65例(95.59%)脑电图未见典型的局灶性尖、棘波。52例患者接受影像学检查(MRI检查10例,CT检查42例),其中28例未见典型影像学改变,分别占受检者的30.00%(3/10)和59.52%(25/42)。结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起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呈不典型表现,明确诊断有赖于对各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于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患者,建议检测双份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的特异性1型单纯疱疹病毒IgG抗体,以对病毒抗体水平进行连续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