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NSCLC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检测老年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和ERCC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50例老年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62例,突变率为41.3%,外显子21和外显子19突变率分别为18.7%和18.0%。老年NSCLC组织中,男性EGFR基因突变率低于女性(P0.05),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低于非吸烟患者(P0.05),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有肿瘤家族史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无肿瘤家族史患者(P0.05),不同TNM分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比较有差异(P0.05)。EGFR基因突变型ERCC1高表达率低于EGFR基因野生型(P0.05)。结论老年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21和外显子19突变为主,性别、吸烟、腺癌、肿瘤家族史、TNM分期为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EGFR基因突变者ERCC1基因表达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130例泉州地区NSCLC组织或胸腔积液,用ADx-ARMS技术检测NSCLC患者石蜡组织标本EGFR DNA突变19、20及21的突变,同时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30例NSCLC中共检出37例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阳性率为28.46%(37/130),女性EGFR基因突变率(26/54)48.15%,显著高于男性(12/78)15.4%(P0.05);EGFR突变外显子19和21突变占总突变的100.0%;腺癌突变发生率为89.19%(33/37)。结果泉州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19和21突变为主。结论临床上对未进行EGFR检测的晚期NSCLC腺癌女性患者,可考虑先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血液肿瘤抗原标志物和外周血浆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研究其对靶向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NSCLC患者66例,无创检测外周血浆标本EGFR基因突变和血液肿瘤抗原标志物水平,评价两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本研究中NSCLC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率为43.94%。EGFR基因突变多发患者群为女性、非吸烟及肺腺癌(P0.05),与年龄及肿瘤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浆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血CEA水平比无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高,而SCCAg的水平比无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NSE,Ca125,Cyfra21-1在EGFR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中CEA升高和SCCAg降低的晚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选择这些患者行血浆EGFR基因检测无创安全且对靶向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突变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4例NSCLC患者,采用突变特异性IHC法和罗氏454下一代测序系统法进行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EGFR基因突变阳性定位在肿瘤细胞质和细胞膜或细胞膜中。突变特异性IHC法检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6.17%,其中腺癌的突变率为48.44%,鳞癌的突变率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氏454下一代测序系统法检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8.30%,其中腺癌的突变率为51.56%,鳞癌的突变率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特异性IHC法能够有效检测NSCLC EGFR基因突变,其结果与罗氏454下一代测序系统法具有极好的一致性(P<0.001)。结论突变特异性IHC法能够有效检测NSCLC EGFR基因突变,并且突变特异性IHC法能够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快速的反应,具有耗时短、易判读、检测费用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道内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引导肺门纵隔淋巴结穿刺活检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43例疑似肺癌患者65枚纵隔肺门淋巴结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后常规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并予以弹性成像异常处行靶向穿刺。比较常规穿刺法及靶向穿刺法诊断阳性率,诊断的准确率及敏感性。结果采用常规穿刺法和靶向穿刺法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60.0%和67.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3,P=0.361),但通过追加对超声弹性成像异常部位的穿刺,能提高12.3%穿刺阳性率。靶向穿刺法诊断的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100%,诊断的准确性为96.9%。常规穿刺法诊断的敏感性为84.8%,特异性为100%,诊断的准确性为89.2%。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984,P=0.079)。结论气道内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提高恶性肺门纵隔淋巴结的检出率,提高EBUS-TBNA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癌诊断及分子病理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入组104例临床可疑肺癌患者,均进行了支气管内超声检查或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并对所收集的标本进行了病理学检测。采用扩增受阻突变体系检测EGFR基因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肺癌标志物检测。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支气管内超声检查,成功率为100%。行穿刺患者87例,穿刺率为83.7%,均完成针吸活检术,穿刺成功率为100%。行针吸活检术的患者均无出血、气胸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选取5例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DNA质量合格,2例患者为EGFR敏感突变。4例标本行细胞免疫组化,成功率为100%。患者术中5min、15min及手术结束时HR、SBP及DBP值与基础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1.599,P0.05)。结论行EBUS-TBNA的患者比率高,该方法创伤小,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其标本质量与数量可进行后续分子病理及细胞病理学检查,为肺癌准确分期及肺癌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和突变类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观察EGFR突变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手术、淋巴结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气管镜活检和胸腔积液沉渣石蜡标本,应用ADx-ARMS法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分析基因的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EGFR-TKIs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PFS,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各种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203例NSCLC患者,男性116例,女性87例,年龄为25~82岁。吸烟指数≥400支/者61例,小于400支/年和不吸烟者142例,腺癌152例,鳞癌21例,腺鳞癌14例,其他NSCLC16例。203例NSCLC患者EGFR总突变率为51.2%(104/203),包括19外显子缺失突变51例(49.0%),21外显子L858R突变44例(42.3%),19del及L858R总突变率占所有突变的96.1%,18外显子G719X点突变3例(2.9%),19del+L858R双突变3例(2.9%),1例20ins,2例T790M突变分别为1例19del+T790M和1例L858R+T790M。EGFR基因阳性突变率女性组高于男性组(66.7%vs.36.2%);非吸烟组高于吸烟组(63.4%vs.16.4%);腺癌组高于鳞癌组(53.3%vs.33.3%),P0.05。而EGFR基因突变状况与标本类型如手术、淋巴结活检、肺穿刺活检、气管镜活检和胸腔积液沉渣标本间无统计学差异,P=0.418。101例接受TKI治疗的NSCLC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61.4%,疾病控制率(DCR)为71.3%,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个月。其中EGFR突变阳性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的ORR及DCR均要显著高于EGFR突变阴性及EGFR突变状态未明确人群(88.6%vs.16.7%vs.43.1%,P=0.000;95.5%vs.16.7%vs.56.9%,P=0.000)。EGFR突变阳性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的中位PFS较EGFR突变阴性及EGFR突变状态未明确患者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01)。进一步分析EGFR突变阳性19del组NSCLC患者ORR、DCR均高于L858R组(91.2%vs.85%,P=0.646;100%vs.90%,P=0.201);19del组NSCLC患者TKI治疗后中位PFS 14.5个月较L858R组10个月长,有统计学差异(P=0.01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高,以女性、不吸烟、腺癌为优势人群,EGFR敏感突变阳性者对EGFR-TKI疗效好,EGFR突变中19del者较L858R疗效更佳,基因检测结果可以较好地预测分子靶向药物的疗效,降低肿瘤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李玺  荣福  陈坚平 《国际呼吸杂志》2016,(22):1691-1694
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标本中TTF-1、CK7、CK5/6和 p6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BUS-TBNA标本的TTF-1、CK7、CK5/6和 p63的表达情况。结果 TTF-1和 CK7在肺腺癌患者EBUS-TBNA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0%和100.00%,明显高于肺鳞癌(χ2值分别为16.94、32.00,P值均<0.05);CK5/6和 p63在肺鳞癌患者 EBUS-TBNA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67%和75.00%,明显高于肺腺癌(χ2值分别为11.45、4.80,P 值均<0.05)。结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BUS-TBNA标本的TTF-1、CK7、CK5/6和 p63对鉴别肺鳞癌和腺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吉非替尼对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莉 《山东医药》2009,49(5):25-27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晚期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敏感性,观察靶向性药物吉非替尼对EGFR基因突变型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54例晚期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提取DNA,用PCR—SSCP技术检测其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对EGFR基因突变患者进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结果肺癌组织中检出EGFR基因突变28例,突变率为51.9%;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和肺腺癌患者。28例EGFR基因突变型患者行吉非替尼治疗后的客观有效率为53.6%,病情控制率为92.9%;其生存率1a以上57.1%,2a以上28.6%,3a以上14.3%。结论PCR-SSCP检测肺癌EGFR基因突变具有高度敏感性,以其EGFR基因突变结果为依据对晚期肺癌患者选用靶向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为肺腺癌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包含95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肺腺癌老年病例,化疗前1 d、化疗2个周期后均采集外周空腹肘静脉血,免疫磁珠法联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CTC,分析肺腺癌化疗前后CTC阳性率的变化;并采集所有肺腺癌病例临床病理资料,探究CTC阳性率与病理参数、疗效的关系;所有肺腺癌病例均随访至2019年6月,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不同CTC水平老年肺腺癌预后的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化疗前腺癌患者CTC阳性率为65.26%,高于化疗2周期后的47.37%(P0.05);CTC数目减少患者化疗效果等级优于CTC数目不变与增多患者(P0.05);临床分期为Ⅳ期、病理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浸润范围为T3~T4、淋巴结转移为N3期、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血CTC阳性率高于临床分期为Ⅲ期、病理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浸润范围为T1~T2、淋巴结转移为N0~N2期、不伴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P0.05);随访截止日老年肺腺癌患者累积疾病进展19例(20.00%),CTC阳性患者17例(27.42%,17/62),阴性2例(6.06%,2/33),CTC阳性、阴性患者随访截止日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2.58%(45/62)、93.94%(31/3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1.29个月与13.04个月,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CTC、EGFR基因突变均为影响肺腺癌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血CTC阳性率高,且与肺腺癌病理进展、肿瘤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EGFR基因突变有关,或可能为预示不良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龄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21的突变状况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厄罗替尼治疗老年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39例75岁以上晚期肺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以xTAG-液相芯片法检测EGFR(E19/E21)基因突变,其中16例EGFR突变型和12例野生型,以及20例未检测EGFR的老年肺腺癌,一线治疗均选择TKI;另外20例未检测EGFR的老年肺腺癌患者接受单药吉西他滨(GEM)化疗。对各组客观疗效(ORR)和疾病控制率(DCR)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EGFR突变阳性率41.0%(16/39)。突变组ORR 68.8%,DCR 93.8%;野生组ORR 16.7%,DCR41.7%;检测组ORR 30.0%,DCR 60.0%;单药化疗组ORR 15.0%,DCR 55.0%。突变组与单药化疗组比较,ORR、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野生组和未检测组与单药化疗组ORR和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GFR突变的高龄肺腺癌患者选用TKI作为一线方案,可以临床获益;野生型和未检测突变高龄肺腺癌患者选用厄罗替尼也可临床受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率及与临床病理关系和酪氨酸酶抑制剂(TKI)靶向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分析EGFR突变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突变特点,比较EGFR突变型与野生型采用TKI靶向治疗的疗效及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 结果本次纳入的100例NSCLC患者中共44例发生EGFR突变,EGFR突变率为44.00%;NSCLC患者EGFR突变率特点:女性高于男性,吸烟患者高于不吸烟患者,腺癌高于非腺癌,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女性、病理类型为腺癌是导致NSCLC患者发生EGFR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GFR突变类型包括18号外显子点突变4.54%(2/44)、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43.19%(19/44)、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及点突变11.36%(5/44)、21号外显子点突变40.91%(18/44);EGFR突变型患者TKI治疗有效率68.18%明显高于EGFR野生型10.71%(P<0.05);EGFR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性别、病理类型是导致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EGFR突变型患者采用TKI靶向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但2年生存率与EGFR野生型患者尚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选取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肺腺癌中常见病理亚型,通过检测EGFR突变状态探讨其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胸外科经手术切除的Ⅱa-Ⅲa期肺腺癌患者生存资料,通过检测肺腺癌EGFR基因,比较EGFR基因突变阳性与EGFR突变基因阴性(野生型)患者的2年无疾病生存率(DFS)和5年总生存率(OS),分析比较EGFR突变状态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在120例肺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46.6%,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外显子19(44.6%)和外显子21(42.8%),在所有浸润性肺腺癌组织学类型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腺泡为主型(55.8%),其次是伏壁为主型(25.8%),两种组织学类型中的EGFR突变阳性率为(腺泡型61.2%VS伏壁为主型44.7%),EGFR野生型(腺泡型55.3%VS伏壁型33.8%),两者组织学亚型中EGFR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通过比较生存时间分析得出,肺腺癌2年无疾病生存率(EGFR突变阳性55.3%VS EGFR突变野生型55.6%,P=0.367),5年总生存率(EGFR突变阳性55.5%VS EGFR突变野生型40.6%,P=0.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肺腺癌患者中,EGFR突变状态本身不是影响肺腺癌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肺癌及纵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的经胸部CT或PET-CT检查显示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胸内气管旁肿块(≥1 cm)的53例患者行EBUS-TBNA检查。结果 53例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恶性肿瘤43例,其中肺癌41例。共穿刺68组淋巴结,肺内肿块11例,每组平均穿刺2.1针。41例肺癌患者中经EBUS-TBNA诊断39例,其中取得明确病理诊断37例。诊断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12%、100%、96.23%,另经EBUS-TBNA明确1例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4例临床诊断为结节病患者中,3例病理可见多个上皮样细胞增生性结节及非干酪样肉芽肿改变,3例诊断肺结核患者中2例病理可见类上皮样结节,伴郎罕氏巨细胞及坏死。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及近肺门处肿块的患者,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对肺癌手术治疗的准确分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进一步提高EBUS-TBNA纵隔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0月期间行EBUS-TBNA纵隔淋巴结检查并最终确诊的2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患者性别、年龄、属性、吸烟状况、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无痛静脉麻醉)、穿刺淋巴结分布、穿刺淋巴结最大短径、穿刺淋巴结数目及操作者经验不同时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的差异,分析影响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264例患者中,192例患者通过EBUS-TBNA纵隔淋巴结活检得到阳性诊断结果,阳性诊断率为72.73%(192/264)。通过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的影响,发现患者属性、麻醉方式、穿刺淋巴结最大短径和穿刺淋巴结数目是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2.081、OR=3.074、OR=2.068、OR=2.611,P均0.05)。结论 EBUS-TBNA对纵隔淋巴结性质有较高诊断阳性率,住院患者、无痛静脉麻醉、穿刺淋巴结最大短径≥1 cm、穿刺淋巴结数目≥2个有助于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用于肺癌定性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3月,36例本院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胸内气管或支气管旁肿块和/或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但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提示病变部位气道通畅,盲式活检和刷检阴性,无法取得有效病理的支气管外型肺癌患者,接受EBUS-TBNA检查.结果 36例患者中,共穿刺78组病灶区域,平均穿刺2.17组/例,穿刺成功率100%,未发生并发症,平均操作时间为18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12 d,中位住院1 d;36例患者行EBUS-TBNA全部同时取得细胞病理学及组织病理学标本(良性1例,恶性35例),其中21例为鳞癌,11例为腺癌,3例为小细胞癌,1例为乳头状瘤.EBUS-TBNA检查总体准确率92.12%,灵敏度86.13%,特异度100%.结论 EBUS-TBNA检查准确率高、创伤小、安全性好,是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支气管外型肺癌定性诊断及分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利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突变状态,并分析各突变类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并匹配到资料完整的NSCLC患者673例,EGFR基因突变率为49.0%(330/673),突变类型以单一敏感型突变19del和L858R为主,占总突变的87.9%(290/330),也检测出8例(2.4%)19del、L858R混合突变及18例(5.5%)包括T790M在内的单一或混合性的耐药型突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及癌胚抗原(CEA)水平显著相关。结论年龄低于60岁、CEA水平高的女性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前瞻性观察广东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阳性率,以及 HPV 阳性与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 HPV与广东地区 NSCLC 的相关性。方法采用 PCR 方法检测44例 NSCLC患者(分成吸烟组与非吸烟组)和24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组织中 HPV 的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 NSCLC 患者中 HPV DNA 阳性组和 HPV DNA 阴性组血清 VEGF、EGFR的水平。结果 NSCLC 组 HPV DNA 阳性率(18/44,40.91%)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3/24,12.50%)(χ2=5.8718,P<0.05)。NSCLC患者中 HPV阳性组 VEGF和 EGFR 的水平均明显高于 HPV阴性组[VEGF:(509.19±216.14)ng/L vs (80.80±61.06)ng/L,T=627.00,P<0.01;EGFR:(2482.41±92.47)ng/L vs (2254.59±74.85)ng/L,T=639.00,P <0.01]。NSCLC 中吸烟者27例,HPV阳性率为40.74%(11/27);非吸烟者17例,HPV 阳性率为41.18%(7/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05)。结论 HPV可能是广东地区 NSCLC 发生的潜在因素,预防 HPV感染对降低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难以取得手术组织的情况下,应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胸腔积液及血液中肿瘤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是否可应用于临床。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6例晚期NSCLC腺癌患者3种标本(穿刺组织、外周血、胸腔积液)肿瘤细胞EGFR外显子19~21的基因突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76例标本中,27例出现EGFR突变阳性;3种来源的标本EGFR外显子的基因突变无统计学差异;2例出现组织标本阳性而外周血、胸水结果阴性;1例出现胸腔积液突变阳性而组织标本突变阴性。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SCLC恶性胸腔积液及血液中肿瘤细胞EGFR突变可适用于临床,但由于存在假阴性及肿瘤异质性可能,建议送检时兼顾多种标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期该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不能手术的晚期NSCLC(ⅢA和ⅢB期)患者376例。其中92例为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92例患者分为单纯放化疗组(对照组)及放化疗序贯厄洛替尼组(观察组)各46例。比较两组疗效,分析EGFR基因突变类型、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分别为6.52%、76.08%和17.40%,对照组患者SD和PD分别为45.65%和5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血清样本共检测到52个突变信号,突变类型以G719X(14.13%)和T790M(15.21%)突变为主。不能手术的晚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吸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血清癌胚抗原(CEA)均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 EGFR基因突变多发于女性、不吸烟、腺癌、低分化、血清CEA>5 ng/ml患者,临床上应对NSCLC患者进行及时的EGFR基因检测,且采用放化疗序贯厄洛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