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HBV转基因(Tg)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及肝脏B7-H1表达水平与HBV免疫耐受的相关性. 方法 制备小鼠脾脏DC,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同种抗原刺激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及CD80、CD86、B7-H1等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L-10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B7-H1表达水平.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 DC和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1、1:10、1:100时,HBV Tg小鼠脾脏DC刺激同种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数量(每分钟放射细胞数)分别为(865.4±39.3)个、(680.2±34.8)个和(320.0±12.7)个,正常小鼠刺激同种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数量分别为(22 385.6±99.7)个,(17 850.6±79.4)个和(760.0±32.1)个,HBV Tg小鼠脾脏DC刺激同种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均弱于正常小鼠DC,t值分别为16.674、19.674和21.712,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HBV Tg小鼠MHC-Ⅱ,CD80表达下调,而CD86、B7-H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 Tg小鼠分泌IL-2、干扰素γ、IL-10水平均降低,而HBV Tg小鼠和正常小鼠肝组织表达B7-H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BV免疫耐受与MHC-Ⅱ、CD80下调表达导致的HBV Tg小鼠脾脏DC功能缺陷有关,而与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共信号分子B7-H4在人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肺癌组织标本94份,正常肺组织标本20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组织标本中B7-H4的表达水平。结果 B7-H4在20份正常人肺组织中表达较低,在94份人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32%,在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中B7-H4的阳性表达率为73.24%。低分化组肺腺癌组织B7-H4阳性表达率(84.82%)明显高于中分化组(77.38%)和高分化组(62.51%)。结论共信号分子B7-H4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有可能成为评价肺腺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7-H3在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6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33例为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其余33例为非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外周血B7-H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外周血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CD_4~+CD_(25)~+Treg)比例。结果肺癌患者胸腔积液B7-H3含量、CD_4~+CD_(25)~+Treg比例明显高于其外周血(P 0. 05);恶性胸腔积液中B7-H3含量、CD_4~+CD_(25)~+Treg比例明显高于非恶性胸腔积液(P 0. 05)。结论胸腔积液B7-H3的表达水平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Treg细胞对炎症性肠病(IBD)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参与了IBD时Treg细胞的分化和迁移。目的:探讨LFA-1调节Treg细胞对IBD疗效的影响。方法:将LFA-1基因缺失小鼠和相同遗传背景野生型小鼠各20只分别随机分为炎症组和治疗组。小鼠饮用2.5%DSS溶液诱导结肠炎模型,治疗组小鼠通过尾静脉回输体外诱导的Treg细胞。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和结肠组织学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脾脏、肠系膜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IL-10、IL-17A、IFN-γ水平,实时PCR检测结肠组织TGF-β1、IL-10mRNA表达。结果:LFA-1缺失治疗组结肠组织学评分与野生型治疗组无明显差异。LFA-1缺失治疗组肠系膜淋巴结Treg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相应炎症组(P0.05);LFA-1缺失治疗组外周血、脾脏、肠系膜淋巴结Treg细胞比例显著低于野生型治疗组(P0.05)。与相应炎症组相比,野生型和LFA-1缺失治疗组血清TGF-β1、IL-10以及结肠组织TGF-β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IL-17A、IFN-γ以及IL-10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野生型治疗组血清TGF-β1、IL-10以及TGF-β1、IL-10 mRNA表达显著高于LFA-1缺失治疗组(P0.05),IL-17A、IFN-γ显著降低(P0.05)。结论:LFA-1参与了Treg细胞功能的调控,能促进Treg细胞分泌抗炎因子TGF-β1、IL-10等。Treg细胞治疗LFA-1缺失结肠炎小鼠的疗效低于野生型小鼠,可能与Treg细胞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受到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5.
加味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和加味定喘汤治疗组(C组)。A组和B组每只小鼠均予以20ml/kg体重生理盐水胃饲,C组每只小鼠予以20ml/kg体重加味定喘汤(每1ml相当于1g生药)胃饲,每天1次,7d后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及IL-4和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B组与A组比较,BALF中细胞总数、Eos百分比明显增多(P<0.05),IL-4含量明显升高(P<0.01),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5);C组与B组比较,细胞总数、Eos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IL-4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IFN-γ表达升高(P<0.05)。结论:加味定喘汤能降低支气管哮喘小鼠BALF细胞总数、Eos百分比和IL-4的含量,提高IFN-γ的分泌,对支气管哮喘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0-羟基喜树碱(HCPT)治疗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A阳性对照组、HCPT治疗组各10只。CIA阳性对照组和HCPT治疗组每只小鼠经尾根部2~3 cm处皮下注射100μL乳化抗原,并在第21天经小鼠背部两侧皮下注射CII溶液和等量的IFA乳化后的抗原进行免疫加强建立CIA模型。HCPT治疗组从第1~20天同时予HCPT 5 mg/(kg.d)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及CIA阳性对照组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局部关节病变程度并行关节炎评分;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T细胞亚群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γ-干扰素(IFN-γ)、IL-17水平,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Th1、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结果组织病理学分析示HCPT治疗组小鼠关节的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远小于CIA阳性对照组(P<0.05),且软骨的破坏亦不如CIA阳性对照组明显。与CIA阳性对照组比较,HCPT治疗组小鼠关节炎评分明显降低,TGF-β明显上升,IFN-γ、IL-17显著降低,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被显著抑制,Treg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Th1、Th17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HCPT治疗小鼠CIA效果较好,其可通过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上调体内Treg细胞并抑制Th1、Th17细胞的表达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有效降低CIA小鼠发病严重程度,改善关节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 CD+25 T淋巴细胞(Treg细胞)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只.哮喘组(A组)小鼠于第1、13天以鸡卵白蛋白(OVA)0.1 ml腹腔注射致敏,第21~29天雾化吸入2% OVA生理盐水溶液10 ml激发 30 min后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以生理盐水10 ml替代OVA处理.去除T淋巴细胞哮喘组(C组)去除小鼠体内CD+25 T淋巴细胞后再按A组方法复制小鼠哮喘模型(用药剂量和方法同A组).分离A、B、C 3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Treg细胞数量,计算其占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分离CD+4 T淋巴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mRNA(CTLA-4 mRNA)的表达;同时对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 (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炎症改变. 结果经过OVA反复激发,A组小鼠脾脏Treg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3.10±0.03)%,B组为(9.60±0.04)%,A、B两组间及C组分别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IL-10、TGF-β1和CTLA-4 mRNA的表达A组分别为0.250±0.040、0.29±0.03、0.28±0.06, B组分别为0.480±0.080、0.47±0.05、0.50±0.03、C组分别为0.080±0.020、0.11±0.04、0.12±0.05,A、B两组及C组分别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B组比较,A组肺部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改变明显增强,C组则较A、B组显著增强.结论 Treg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障碍可能是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B7-H3(soluble B7-H3,s B7-H3)水平对老年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MPP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病人治疗前、治疗后以及对照组的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中s B7-H3水平以及炎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IL-4、IL-17、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比较不同严重程度MPP亚组病人及对照组间血清s B7-H3水平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预测MPP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治疗后病人血清s B7-H3、GM-CSF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重度MPP病人s B7-H3、IFN-γ、IL-17、GM-CSF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MPP病人及对照组,且轻度MPP病人s B7-H3、IFN-γ、IL-17、GM-CS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MPP病人以及轻度MPP病人中,IFN-γ、GM-CSF水平均与s B7-H3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s B7-H3以3884.2 pg/m L为临界值时,预测重症MP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4%、78.6%。结论 MPP病人血清s B7-H3水平显著提高,s B7-H3可作为预测重症MPP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弓形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瑞-姬染色观察弓形虫在与DXM共孵育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的增殖;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与DXM共孵育大鼠腹腔巨噬细胞IFN-γ、TNF-α和IL-2mRNA的表达,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和IL-2的含量。结果弓形虫在DXM孵育的腹腔巨噬细胞内大量增殖,其弓形虫密度0h为(37±7)个/100个细胞,而24h时为(173±32)个/100个细胞(P<0.01);与DXM共孵育大鼠腹腔巨噬细胞24h时的IL-2、IFN-γ和TNF-α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如:DXM孵育组的TNF-α(187.52±39.41pg/ml)与对照组(115.43±22.46pg/ml)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DXM可诱发腹腔巨噬细胞易感弓形虫,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多糖介导的Toll样受体(TLR)4信号通路活化在膀胱癌(BC)T24细胞系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T24细胞,使用1μg/ml的脂多糖分别刺激该细胞0、6、12、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量,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又称B7-H1)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B7-H1蛋白的表达,分析TLR4表达与B7-H1 mRNA及其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TLR4阳性率随刺激时间的增长而上调,且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24 h时表达略有降低,但仍较高。6、12、24 h时TLR4阳性率与0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及ELISA结果显示B7-H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随刺激时间的增长而上调,且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24 h时表达略有降低,但仍较高。与0 h时比较,6 h和24 h T24细胞B7-H1 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12 h显著增高(P<0.01)。TLR4与B7-H1 mRNA呈正相关(r=0.785,P=0.002),TLR4与B7-H1蛋白呈正相关(r=0.825,P=0.012)。结论脂多糖能活化TLR4信号通路,并上调B7-H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BC细胞免疫逃逸,为BC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辅助性T(Th)细胞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相关细胞因子及特异性转录因子维A酸相关孤核受体(RORγt)和叉头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的平衡表达特征.方法 5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RORγt和FoxP3 mRNA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owth factor-β,TGF-β)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 A(IL-17A)、IL-6的表达.结果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BMC的RORγt mRNA水平[(11.30±4.07)×10-4]高于健康组[(7.50±2.75)×10-4]及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18±2.10)×10-4](q值分别为7.53、6.82,P值均<0.01).Ⅳ期患者血浆TGF-β水平[(69.52±10.04) pg/ml]明显高于I~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24±16.64)pg/ml]和健康对照组[(24.51±10.96)pg/ml](q值分别为3.91、3.87,P值均<0.05).血浆IL-6、IL-17A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小细胞肺癌Ⅳ期组、Ⅰ~Ⅲ期组、健康对照组血浆IL-17A含量分别为(25.20±4.58)pg/ml、(18.58±5.92)pg/ml、(18.93±5.24)pg/ml];[非小细胞肺癌Ⅳ期组、Ⅰ~Ⅲ期组、健康对照组血浆IL-6含量(pg/ml)分别为(39.53±11.30) pg/ml]、(42.41±12.38)pg/ml、(38.15±12.09)pg/ml(血浆IL-17A组间两两比较q值分别为1.21、1.09、1.12;血浆IL-6组间两两比较q值分别为1.19、1.76、1.06,P值均>0.05).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RORγt mRNA表达增强、外周血TGF-β表达增高,Th17以及Treg细胞可能同时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远处转移过程,从而影响肿瘤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肺部炎症中的变化及其在RSV感染后宿主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5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对照组小鼠鼻腔滴入0.1 ml DMEM维持液(含有2.5%灭活的鸡血清),实验组小鼠鼻腔滴入0.1 ml病毒液(TCID50为107.5/ml)。在处理后的第1、3、7天分别处死小鼠,取其外周血并留取小鼠脾脏和肺脏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7A和IL-23p19的浓度。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RSV感染后肺组织病理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亚群的含量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在RSV病毒感染后1、3、7 d,血清IL-17A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RSV病毒感染的第3天和第7天,实验组小鼠血清中IL-23p19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RSV病毒感染后第1、3、7天,实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Th17亚群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RSV病毒感染后第7天明显高于第1、3天(P<0.05);在RSV感染后第3天小鼠肺组织出现典型间质性肺炎表现,第7天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实验组第3、7天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RSV感染小鼠导致的肺部炎症反应过程中,脾淋巴细胞Th17细胞亚群水平升高并且外周血血清中IL-17A的表达增加,推测Th17细胞可能参与宿主的抗病毒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h17/Treg平衡是否参与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HO-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保护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给予8周西方饮食的同时,分别经腹腔注射0.9%氯化钠(对照组)、氯化血红素(诱导HO-1,HO-1组)和锌原卟啉(抑制HO-1,Zn组),并维持8周。8周后处死小鼠,检测斑块面积、斑块组分构成和HO-1表达、脾脏Th17与Treg比例、血浆IL-17、IL-6、IL-10和TGF-β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O-1组动脉内HO-1表达以及HO-1活性明显增加,伴随血浆脂质氢过氧化物(plasma lipid hydroperoxide,LPO)浓度降低。同时,HO-1组主动脉根处斑块显著减轻,且斑块更稳定,表现为平滑肌细胞、胶原增多,巨噬细胞和CD4+细胞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HO-1组小鼠脾脏Th17比例显著降低,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明显增高,血浆IL-17、IL-6水平降低,IL-10、TGF-β1水平升高。Zn组检测结果显示斑块明显加重,更趋于易损状态,且效应性/调节性T细胞(主要为Th17/Treg)失衡加剧。结论:HO-1通过调整Th17/Treg失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可促进Treg细胞的分化,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亦参与Treg细胞的分化调节。目的:探讨Fp对LFA-1基因敲除(LFA-1~(-/-))的结肠炎小鼠中Treg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同样遗传背景下野生型小鼠和LFA-1~(-/-)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对照组、野生型治疗组、LFA-1~(-/-)对照组、LFA-1~(-/-)治疗组。小鼠饮用DSS溶液诱导结肠炎模型,治疗组小鼠予Fp灌胃。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和组织病理学评分,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10、TGF-β1含量,实时PCR法检测结肠组织IL-10、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与相应对照组相比,野生型治疗组结肠组织学评分显著下降(P0.05);野生型治疗组和LFA-1~(-/-)治疗组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血清IL-10、TGF-β1含量显著升高(P0.01),TGF-β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LFA-1~(-/-)治疗组IL-10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野生型治疗组相比,LFA-1~(-/-)治疗组血清TGF-β1含量显著降低(P0.05),IL-10、TGF-β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Fp在LFA-1~(-/-)小鼠中可上调Treg细胞比例,促进Treg细胞分泌抗炎因子IL-10、TGF-β1。Fp治疗野生型结肠炎小鼠的疗效优于LFA-1~(-/-)小鼠,可能与LFA-1缺失对Treg细胞功能的发挥和细胞因子分泌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与哮喘发生的关系及其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及相关基因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腹腔及足垫共注射SEA 50μg/只,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然后用卵清白蛋白(OVA)诱导小鼠产生过敏性哮喘。剖杀小鼠,取肺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染色后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分离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提取脾脏RNA,以逆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扩增Foxp3基因,检测脾脏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 SEA免疫并OVA致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较OVA单纯哮喘对照组轻,只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ALF涂片染色检查SEA免疫组BALF中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其中嗜酸粒细胞占总细胞数的(2.22±1.52)%,对照组占(19.93±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免疫组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总数的(32.24±2.19)%,对照组占(27.4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蒲公英总黄酮在乌拉坦诱导的小鼠肺癌模型中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及肺部微环境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乌拉坦建立小鼠肺癌模型,分为对照组、蒲公英总黄酮组、化疗组。常规HE染色观察不同实验组用药后肺部肿瘤形态学差异。记录给药前的小鼠体重和给药后19 d的小鼠体重及脾脏重量,并计算脾脏指数。对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总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进行计数,评估小鼠肺部炎性细胞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中VEGF、IL-6和TNF-α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评估小鼠肺癌组织中CD206表达水平,即检测M2型巨噬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抗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腹腔注射乌拉坦能诱导小鼠肺组织形成肺腺癌,为本实验建立了稳定的小鼠肺癌模型。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蒲公英总黄酮治疗组的体重和脾脏指数更高(P0.01);肿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P0.05);外周血VEGF、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肿瘤组织抗凋亡蛋白Bcl-XL、Bcl-2、cIAP1、Survivin表达减少(P0.01)。结论蒲公英总黄酮能通过改善肺部微环境,抑制肿瘤相关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并抑制肿瘤细胞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抑制小鼠肺癌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原代THP-1细胞,取5~8代细胞用佛波酯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将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不同浓度(0.1、1、10μmol/L)血管紧张素-(1-7)组和不同浓度(0.1、1、5和10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加入相应处理因素培养48 h后,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1-7)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比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且随着血管紧张素-(1-7)浓度的升高,其mRNA及蛋白的表达也升高(P<0.05);而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且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mRNA及蛋白表达随着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1-7)呈浓度依赖性促进THP-1巨噬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表达;血管紧张素Ⅱ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HP-1巨噬细胞过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囊液对体外培养BABL/c小鼠脾脏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相对特异分子Foxp3(叉头蛋白3)及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下游信号通路Smad4表达的影响。方法以BABL/c小鼠作为脾细胞供者,用研磨法分离脾脏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与细粒棘球蚴囊液共同培养)和对照组,取1×105个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上,分别在1、3、6和12 h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Foxp3以及Smad4的基因表达。结果 qRT-PCR显示,细粒棘球蚴囊液处理1、3和12 h,实验组Foxp3表达量分别为4.577±0.317、8.517±0.978和7.406±0.822,对照组分别为9.274±0.451、3.297±0.408和2.464±0.3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粒棘球蚴囊液处理1 h和12 h,实验组Smad4表达量分别为3.862±1.417和1.690±0.248,对照组分别为1.689±0.221和3.600±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oxp3与Smad4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r=-0.991,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B7-H1和PD-1分子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表达,分析B7-H1分子与肝癌分化程度、有无侵袭转移的关系.分离肝组织内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PD-1分子在T细胞表面表达,以及B7-H1信号对肝癌组织内T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B7-H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比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显著升高(85.71%vs 28.57%,7.14%:0.73±0.21vs0.35±0.12,0.23±0.07,均P<0.05),B7-H1阳性细胞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侵袭转移相关(x2=7.876,8.492,均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块类型及AFP水平无相关关系.肝癌组织中T细胞表达PD-1水平比癌旁对照显著上高(20.15%±3.47%vs2.67%±0.53%,P<0.001).结论:肝癌中B7-H1分子表达可能抑制肝癌组织内T细胞功能,促进肝癌细胞逃避免疫监控,阻断肝癌细胞表面B7-H1/PD-1信号传导,可能成为肝癌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4种常用刺激剂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离子霉素(ionomycin,I)、布雷非德菌素A(brefeldin A,B)和莫能霉素(monensin,M)对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感染小鼠脾脏CD8+T细胞内细胞因子及表面分子CD62L的影响。方法 21只C57BL/6雌性小鼠腹部贴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2)条/鼠。感染后第8周和第12周,分别取小鼠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用P(50 ng/ml)+I(1μmol/L)+M(2μmol/L)体外刺激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CD8+T细胞比例,同时检测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情况。制备感染后4周的小鼠脾脏单细胞悬液,按I组(1μmol/L)、P组(50 ng/ml)、B组(1μg/ml)、M组(2μmol/L)、P+I组、P+I+M组、P+I+B组、P+I+M+B组分组,用对应刺激剂体外刺激4 h后,利用细胞因子微球检测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IL-17A、IFN-γ、IL-10、IL-1β和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细胞因子水平,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情况,计算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8周和第12周,产生IFN-γ的CD8+T细胞比例分别降至(1.3±0.8)%和(0.7±0.2)%,均低于未感染对照组的(5.6±0.8)%(P0.0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CD8+T细胞表面均未检测到CD62L阳性群。不同组合刺激剂作用感染后4周,小鼠脾脏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显示,P+I组和P+I+M组的IL-4水平分别为(177.2±56.0)和(13.7±2.2)pg/ml;P+I组和P+I+M组的IL-17A浓度分别为(361.8±81.3)和(33.7±2.9)pg/ml;P+I组和P+I+M组上清中的IFN-γ浓度分别为(1 534.0±316.6)和(135.3±16.1)pg/ml;P+I组、P组和I组上清中IL-10的浓度分别为(705.5±179.6)、(34.8±13.9)和(43.1±13.9)pg/ml;P组和P+I组中G-CSF的浓度为(44.6±8.0)和(21.7±2.9)pg/ml;P组、I组和P+I+M组中IL-1β的浓度分别为(3.9±1.0)、(6.4±0.2)和(3.7±0.3)pg/ml;上述各组与其对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I组、P+I+B组、P+I+M组和P+I+B+M组中CD62L峰较对照组明显左移,MFI分别为2.7±0.1、2.6±0.2、2.5±0.1、2.5±0.1,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晚期,小鼠脾脏细胞产生IFN-γ的CD8+T细胞比例减少,经P+I刺激后,CD62L表达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