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1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经导管用Rashkind伞进行封堵。超声检查示19例患者PDA均为管型,直径为3~8mm,平均4.6mm。心血管造影示PDA最窄处直径为平均4.69mm。3例患者用12mm封堵伞,16例患者用17mm封堵伞。术前、术后三天及术后一年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心腔大小变化。结果:1.术后仅1例出现封堵伞脱落,手术成功率为94.7%。术后三天复查,有3例存在残余分流,占15.8%,一年后复查仅1例有分流,占5.3%。2.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术后三天左室内径即有显著的回缩,左房及肺动脉内径也有明显的减低。结论:经导管的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是一种创伤小、疗效较高的有发展前途的非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mplatzer栓子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Amplatzer栓子治疗的3例动脉导管未闭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最狭窄处直径2mm和6mm,在透视下经6F输送管置入Amplatzer栓子,心脏双期连续性杂音术后均即刻消失,主动脉弓降部造影1例显示少量云雾状分流,2例显示无分流。术后48小时UCG显示3例动态水平分流完全消失。结论:应用Ampl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报道11例动脉导管末闭(PDA)新生儿,婴幼儿的肺动脉左向右分流多普勒频谱峰值。注意到动脉导管分流的频谱峰值与其自然闭合的关系。方法:取大动脉短轴切面,清晰显示主动脉分叉处,得到完整左向右分流频谱。测量:每个病例观察2—4次。结果:一个月闭合4例,三个月闭合4例,半年闭合2例。一年闭合1例,分流峰值均大于1.9cm/s。结论:PDA的自然关闭与左向右分流的流速有关,流速越高,自然关闭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4.
彩色超声对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彩超评价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疗效。方法 2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经导管用3种方法(弹簧圈法、蘑圈法、蘑菇伞法、海绵塞法)进行封堵。超声心动图检查示17例患儿PDA为管形,5例为漏斗形,直径为1.9~5.2mm,平均(3.5℃0.9)mm,6例采用蘑菇伞法,10例采用弹簧圈法,6例采用海绵塞法,分别于术前、术后3d、1月、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心脏大小变化  相似文献   

5.
华益民  周同甫 《华西医学》1999,14(3):338-339
目的;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小儿中-大型动脉导管未封闭(PDA)的效果,并探讨影响效果的因素。方法:经导管堵闭13例PD荔2例,女11例,年龄1.5~10岁,体重8.6~25kg。PDA最窄处直径2.5~6mm(平均4.1mm),术前肺动脉压22~60mmHg(平均38.5mmHg)。结果:12例成功,1例失败。术后1月随访,仅1例超声心科有少量残余分流。结论:用Amplatze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期(特别是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起病急,病情重,如不及时处理常致夭折。我院从1992年4月~1994年6月手术治疗4例新生儿期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就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例中,男2例,女2例,胎龄分别为35、3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吲哚美辛再次治疗早产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复发中的作用。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25例复发PDA早产新生儿的动脉导管,评价吲哚美辛再次治疗的效果。结果18例吲哚美辛首次治疗后动脉导管闭合组患儿中有14例(78%)于再次治疗后动脉导管闭合,管腔内分流消失;7例吲哚美辛治疗首次好转组的复发患儿,再次治疗后,7例动脉导管均未闭合。结论本研究提示,首次吲哚美辛治疗PDA复发患儿后,动脉导管内腔若仍有分流,则再次治疗也不能使动脉导管彻底闭合;只有在首次治疗后动脉导管腔内无分流的PDA复发患儿,再次治疗才可能使动脉导管闭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三维超声心动图在经皮弹簧圈动脉导管未闭堵塞术前后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本文选1997年4月至5月间,拟于本院经皮弹簧圈动脉导管未闭(PDA)堵塞术患儿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1~8岁,平均467岁。经体检、心电图、胸片及二维彩...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治疗及其预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1986.1~1995.12共收治了1372名乳癌患者,1116名得到随访。其中明确诊断为复发或转移者223例,有40例为单纯胸壁局部复发,临床无远转移迹象。肿瘤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34例,髓样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粘液腺癌2例,恶性叶状囊肉瘤1例,粘液腺癌1例。胸壁肿瘤复发距首次手术治疗时间3~112月,平均30.4±33.1月。除去8例未治外,其余均接受了治疗。接受治疗者1,3,5年生存率为59.4%,40.6%及21.9%.未接受治疗者生存7.6±4.0月,71.4%在12月内死亡。本文对影响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及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例1】女性,8岁。发现心脏杂音2年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触及细震颤,闻及连续机器样杂音。心脏彩超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PDA),长约0.6cm,直径0.4cm。于1994年9月10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P...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登工动脉导和未闭在诊断及手术处理技巧等方面的特殊性。方法“总结1996年1月 ̄1998年7月间共收治先天性心内畸形合并PDA患者74例,均同期行畸形矫治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随访1 ̄1.5a,心功能达1级,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术前漏诊率6.8%。结论:对心内直视手术中合并动脉导管宜采取同期手术,并存的动脉导管在体外循环并行下闭合是一种较理想的安全术式,同期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房间交通的彩色多普勒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幼儿卵圆孔未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ACUSON128彩超仪检测卵圆孔有左向右分流者60例;卵圆孔无分流,但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中发现卵圆孔未闭者31例。观察其卵圆孔瓣膜的运动和心房水平分流时相、方向、速度及分流束的宽度。结果①卵圆孔瓣膜随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左右运动,似活瓣样;②44例分流束小于5mm,多普勒频谱为双峰、正向持续性,峰速度小于0.5m/s;③16例分流束大于6mm,多普勒为正向宽频谱,从收缩晚期持续至舒张期,峰速度大于0.6m/s;④手术组卵圆孔内径2~6mm,平均3.4mm。结论卵圆孔活瓣允许双向分流,新生儿、婴幼儿卵圆孔未闭主要表现为左向右分流。当分流束大于6mm,峰速度大于0.6m/s时应考虑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3.
62例婴儿疥疮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1993年11月至1997年3月门诊诊治的1岁以内婴儿疥疮患者138例,误诊为其他疾病62例,临床误诊率达44.9%。所有误诊病例经病史、皮损特点及刮片检查后确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误诊62例,男41例,女21例。年龄:1个月以内8例,2~3个月15例,4~6个月21例,7个月~1岁18例。误诊时间最短6d,最长3个月。传染源:父母传染41例,占66.1%(41/62),保姆传染11例,占17.7%(11/62),其他人与其密切接触传染6例,占9.7%(6/62),传染源不详4例,占6…  相似文献   

14.
超声心动图指标预测新生儿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超声心动图指标能否预测新生儿动脉导管自然关闭。方法: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3天内进行初次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动脉导管是否已经闭合,若动脉导管未闭且没有其它畸形,则进行随访观察,随访超过12月未闭合者则认为是无法自然闭合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995年1月~2005年3月本院共有45例随访12月动脉导管尚未闭合的患者(PDA组),另随机选取50例3天内动脉导管已经闭合的小儿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比较两组间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PDA组的左房?蛐主动脉比值(LA/AO)、左室?蛐主动脉比值(LVIDd/AO)、动脉导管彩色血流最细处宽度及动脉导管肺动脉侧左向右分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01,P<0.01,P<0.001,P<0.001)。LA/AO<1.30,LVIDd/AO<1.82及动脉导管彩色血流最细处宽度<0.29cm时,预示动脉导管多可以自然关闭。LA/AO>1.39,LVIDd/AO>1.97及动脉导管彩色血流最细处宽度>0.33cm时,预示动脉导管多无法自然关闭,选择合适时机进一步治疗是必要的。结论:足月产新生儿的早期超声心动图指标对预测动脉导管能否自然关闭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先心1号汤”治疗小儿单纯性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将小儿单纯性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3例中男66例,女67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4.3岁);房间隔缺损(房缺)75例,室间隔缺损(室缺)58例。对照组105例中男49例,女56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4.1岁);房缺61例,室缺44例。2组患儿年龄,房、室间隔缺损分型均具可比性。治疗组用“先心1号汤”治疗;对照组不用药,观察缺损自然闭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服药2个疗程后房缺痊愈54例(40.6%),好转15例(11.3%);室缺痊愈40例(30.1%),好转13例(9.8%),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房缺痊愈4例(3.8%),好转6例(5.7%);室缺痊愈5例(4.8%),好转4例(3.8%),总有效率18.1%。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先心1号汤”治疗小儿单纯性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确切机制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威猛(VM26)为主经动脉灌注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并发症及毒副作用。方法:3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经皮穿刺颈内动脉插管,导管内灌注20%甘露醇60~100ml、威猛200mg/m2+长春地辛(VDS)3mg/m2。每3~4周插管灌注1次,2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32例患者共进行动脉灌注109次,最多9次,最少1次,平均每例3.4次。总有效率(CR+PR)为53.1%,生存1a的22例,占68.7%,生存2a以上12例,占37.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呕吐,予以对症治疗均可纠正。结论:威猛抗癌谱广、脂溶性高、分子量小,可透过血脑屏障,采用威猛动脉灌注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高、毒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心脏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领域的重要问题 ,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1998年12月~2001年11月共住院分娩10477例 ,其中妊娠合并心脏病38例 ,发病率为0.36%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22~37岁。初产妇32例 ,经产妇6例(均为第2胎)。1.2心脏病种类风湿性心脏病12例 ,其中二尖瓣狭窄6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 ,联合瓣膜病变4例。先天性心脏病12例 ,其中室间隔缺损5例 ,房间隔缺损2例 ,动脉导管未闭1例 ,法乐氏四联症1例 ,其它3例。妊高征性心脏病6例。围产期心肌病5例 …  相似文献   

18.
应用内镜对胃癌前期病变1132例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我院应用内镜活检对胃癌前期病变1132例进行了3个月~15年随访观察,结果也表明:这些病变有一定的可逆转性;本组总癌变35例(占3.1%),其中癌变率GU+ATP或伴CAG组4.1%,CAG+IM或伴ATP组4.0%,ATP组3.7%,GS组3.3%,IM组2.4%,CAG组2.2%,早癌17例,占胃癌总数的48.6%,较门诊早癌检出率(7.2%)高6.8倍,内镜活检随访是当前发现早癌的可靠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微创伤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的经验。方法:从1989年4月 ̄1999年6月工腋直切口手术结扎PDA248例。平均年龄13.3岁。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不输血,不置胸腔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2d,结论:该方法安全、省时、创伤小、恢复快、简化护理,不影响美观。但外科医生应熟练掌握技巧及适应症。  相似文献   

20.
自1992年6月~1998年8月采用推拿、TDP照射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6例,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组506例中,男332例,女174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6岁,平均45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3d,平均3.7年;腰椎CT扫描共突出1850个椎间盘,L4~5突出409个(48.1%),L5~S1突出277个(32.6%),L3~4突出158个(18.6%),L2~3突出5个(0.6%),L1~2突出1个(0.1%);伴椎管狭窄153例,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