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郑昱 《中医药通报》2010,9(6):37-39
目的:观察增液汤合小陷胸汤治疗阴虚痰热型胃食管反流病远期疗效评价。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增液汤合小陷胸汤;对照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加促胃肠动力药,观察两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治疗后半年复发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半年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增液汤合小陷胸汤治疗阴虚痰热型胃GERD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根除Hp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胃食管反流病专科病例975例,比较Hp感染患者与无Hp感染患者在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中医证型分布方面的差异。将感染Hp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根除组与未根除组,比较其中药辨证论治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97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合并Hp感染415例,感染率为42.56%;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者与无Hp感染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合并Hp感染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Barrett食管发病率较低与无Hp感染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GERD合并Hp感染患者中肝胃郁热证分布较多,中虚气逆证分布较少,与Hp阴性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GERD合并Hp感染患者中未根除组烧心的表现少于Hp根除组;中医药辨证治疗合并Hp感染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除组有效率为98.19%,未根除组为94.44%,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感染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无影响,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患者中肝胃郁热证较多,中虚气逆证较少。中医药能够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是否根除H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自拟方清肝和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威海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就诊的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肝和胃汤治疗,总疗程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胃镜下炎症疗效、中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清肝和胃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显著,该方剂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或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疾病治疗周期,促进胃食管反流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通降和胃方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分别予以通降和胃方加减和奥美拉唑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差别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积分,评价通降和胃方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完成疗程各60例,治疗组治疗GERC的临床总体显效率为78.33%,对照组为43.33%,两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咳嗽、嗳气症状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上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降和胃方能够有效地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的临床症状,且对咳嗽、嗳气症状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提示通降和胃方在抗反流方面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5例,采用肃降肺胃法治疗,常规组患者33例,口服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柴胡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柴胡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和仅采用西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胃镜下黏膜炎症改善情况,胃食管反流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56%较对照组患者的85.37%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胃镜下食管黏膜改善总有效率为100.00%较对照组患者的80.49%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食管反流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食管黏膜炎症,减少反流次数和缩短持续时间,且为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痛、反流、胃灼痛等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复发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增液汤改良方治疗阴虚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4例阴虚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增液汤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增液汤改良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评分。结果:经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出口症状及梗阻症状量化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04%,高于对照组的67.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液汤改良方治疗阴虚便秘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生长抑素对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4例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A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出血症状得到控制的平均时间明显早于A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表现呢再次出现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两组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药物原因导致的并发症.结论:应用生长抑素对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艾司奥美拉唑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4周为1个疗程,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erdQ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Ger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08%)明显优于对照组(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梅丸水煎剂应用于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将我院12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配2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乌梅丸水煎剂治疗,对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评分及测定胃肠压力,分别对两组的疗效、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的胃食管反流病评分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呈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乌梅丸水煎剂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明显效果,比常规服用方式的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指点穴联合加味增液汤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帕金森病便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基础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手指点穴联合加味增液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6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指点穴联合加味增液汤治疗帕金森病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加味增液汤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所致并发症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增液汤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及排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0例,给予硝酸酯类药、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治疗;大黄苏打组20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服大黄苏打片;加味增液汤组20例,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增液汤。观察3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及排便过程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乳头肌断裂及心脏破裂、猝死发生情况。结果:加味增液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及排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大黄苏打组及常规组(P0.05)。结论:加味增液汤可以有效地预防AMI患者便秘及排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食管的组织损害。主要为反流性食管炎(RE)及其局部并发症,同时也包括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口、咽、气管等食管外并发症,是食管贲门癌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甚至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肿瘤复发。笔者于2000-08~2005-08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GERD)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我院胸外科、肿瘤科住院患者和中医科门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分别予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和奥美拉唑加达喜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内镜疗效。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I临床症状,中药组改善口苦咽干、烧心、咽部不适及便干4项症状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在改善食管黏膜炎症方面与西药组作用相当(P〉0.05);在改善内镜下胃内胆汁反流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效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无效的103例作为难治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症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并进行胃镜观察,记录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及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分级、Barrett食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组患者胸骨后疼痛、嗳气、咽喉梗阻感、呛咳症状及气郁痰阻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烧心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难治组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分级、Barrett食管及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效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相比,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疼痛、嗳气、咽喉梗阻感、呛咳,气郁痰阻证多,较易合并心理疾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半夏泻心汤加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基础上联用腹针。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具有优越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进行治疗能够有极为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许林生 《中医药导报》2011,17(10):54-55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对胃食管返流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胃食管返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服用中药四逆散加味治疗.对照组20例服用西药法莫替丁、吗丁淋、果胶铋,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胃食管返流的症状,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咳嗽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4周及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结肠代食管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结肠代食管术式的改进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结肠代食管术患者(ERC)12例,胃代食管患者(ERS)20例,12名检查无消化系统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并进行:①结肠代食管术患者与胃代食管术对照组患者对比研究;②结肠代食管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子比较。结果与结论:①ERC组在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食管炎发生率、代食管蠕动及食管通过时间与ERS组相似,不同蠕动方向、不同结肠移植途径(胸骨后途径、后纵隔途径)、有无胃食管反流等均与食物在间置结肠内通过时间无关;②ERC组和ERS组生活质量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0,即结肠代食管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量化评分明显优于胃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