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青霉胺和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驱铜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更好地选择排铜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青霉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排铜量、临床表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尿铜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尿铜水平[(1375.98±582.0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6.05±444.11)μg/L](t=2.106,P〈0.05)。观察组治疗中出现皮疹3例,食欲减退2例,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发热各1例;对照组出现皮疹8例,食欲减退6例,白细胞降低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可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以加速铜的排泄,减轻游离铜对组织器官的损害,青霉胺口服治疗作为后续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巯基丙磺酸钠驱铜治疗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效果,并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青霉胺治疗,治疗组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静脉注射。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50/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44/50),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24h 尿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血清铜及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为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8例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49例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87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22例、重型肝炎46例、肝硬化19例)和57例其他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和血清铜,并根据血清铜和铜蓝蛋白计算出血清游离铜。结果:①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 [(105.0±29.4) μg•dL-1]高于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28.1±14.9) μg•dL-1]和重型肝炎患者[(70.5±41.7) μg•dL-1](P<0.05);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均低于正常,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铜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敏感度为86.0%,特异度为47.2%。②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游离铜平均为(62.3±27.7) μg•dL-1,最高达113 μg•dL-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血清游离铜平均为(10.2±9.3) μg•dL-1,高于其他肝病组(P<0.01),血清游离铜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敏感度为59.6%,特异度为100%。 结论: 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血清游离铜可作为诊断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假饲(咀嚼口香糖)联合早期流质饮食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咀嚼组(36例)、对照组(38例)和空白组(38例)。咀嚼组:麻醉清醒后予以咀嚼口香糖(1次/2 h,每次2~3片,术后6 h流质饮食,3~5次/d);对照组:术后6 h予以流质饮食,3~5次/d;空白组:术后6 h进饮温开水,肛门排气后,给予流质食物。比较3组患者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及术后胃肠道症状。  结果  咀嚼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9.76±1.59)h、(20.57±2.31)h、(56.82±8.27)h]均早于对照组[(11.08±1.96)h、(26.64±2.77)h、(64.33±10.39)h]及空白组[(15.26±2.09)h、(30.05±3.85)h、(72.94±11.6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1、10.207、3.428;12.688、12.756、6.822,均P<0.05);术后第1天咀嚼组患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5);咀嚼组患者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5)。  结论  假饲联合早期流质饮食能够加快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机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2018年5月—2021年5月龙游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2组分别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2周内和2~4周进行康复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2组NIHSS评分、FMA评分、BI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及康复效果。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61±1.87)分vs.(8.95±2.09)分,P<0.05];2组患者FMA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3.06±6.34)分vs.(64.15±4.78)分,P<0.05];2组患者BI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68.35±6.83)分vs.(57.11±7.29)分,P<0.05];治疗后,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4.44%)高于对照组(71.11%,P<0.05)。  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于生命体征稳定后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睡眠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eNO)水平变化在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疾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OSAHS的患者48例为OSA组,招募6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睡眠前后eNO水平(包括FnNO、FeNO及CaNO)。分析OSA组睡眠前后eNO差值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OSA组睡前FnNO为(468.78±117.19)μg/L、睡后FnNO为(479.21±130.57)μg/L,高于对照组[(371.52±130.21)μg/L、(379.10±129.65)μg/L,均P < 0.05];OSA组睡前FeNO为(23.10±15.19)μg/L、睡后FeNO为(24.92±14.94)μg/L,高于对照组[(17.71±7.01)μg/L、(18.03±6.63)μg/L,均P < 0.05]。OSA组睡前CaNO水平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组睡后CaNO[(2.88±1.41)μg/L]低于对照组[(4.07±1.86)μg/L,P < 0.05]。2组睡眠前后的FnNO、FeNO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A组睡后CaNO[(2.88±1.41)μg/L]低于睡前[(3.86±1.40)μg/L,P <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OSA组中CaNO睡眠前后的变化差值(△CaNO)与AHI呈正相关(r=0.384,P=0.008)。依据AHI进行分层后提示,重度OSAHS患者睡后CaNO水平显著降低。  结论  与睡前比较,轻中度OSAHS患者睡后CaNO水平下降不明显,而重度患者下降较为明显,且△CaNO与AHI显著相关,提示CaNO可以评估OSAHS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黄振  张狄  宋双临  边振宇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2):2115-2118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结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1、IL-6、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7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组给予穴位埋线结合温针灸治疗,2组疗程为4周。比较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量表(LKSS)评分、WOMAC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血清IL-1、IL-6、TNF-α水平。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1.36±0.17)分]、WOMAC评分[(2.72±0.34)分、(0.94±0.14)分、(15.40±2.22)分]以及LKSS评分[(76.13±8.4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81±0.43)分、(4.31±0.52)分、(1.65±0.22)分、(20.38±2.46)分、(62.01±7.75)分,均P<0.001],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 < 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8.21±1.25)ng/L]、IL-6[(33.61±4.46)ng/L]、TNF-α[(12.09±1.77)ng/L]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12.13±1.65)ng/L、(54.81±6.03)ng/L、(15.40±2.51)ng/L, 均P<0.001]。  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脉冲电导联合耳穴埋豆对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92例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的诊疗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一般常规治疗)和观察组(50例,超声脉冲电导联合耳穴埋豆)。干预2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总蛋白(TP)、ALB、血红蛋白(HGB)],肝功能(ALT、AST),并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量表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血清TP[(76.53±9.79)g/L]、ALB[(49.08±5.56)g/L]、HGB[(126.56±18.17)g/L]及KPS[(81.91±8.07)分]、QOL[(47.84±6.75)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10±9.32)g/L、(45.79±5.70)g/L、(118.20±18.09)g/L、(75.46±8.32)分、(40.30±6.96)分,t=3.207、2.795、2.203、3.765、5.262,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ALT[(42.68±9.71)U/L]、AST[(43.29±9.48)U/L]明显低于对照组[(47.15±9.20)U/L、(49.03±9.42)U/L,t=2.253、2.901,均P<0.05]。  结论  超声脉冲电导联合耳穴埋豆可明显改善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患者营养状况、肝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授权教育饮食联合心理干预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感染科收治的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授权教育饮食联合心理干预,2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知识与遵医行为评分,肝功能指标、营养状况指标。  结果  干预后,2组健康知识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时2组遵医行为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ALT、总胆红素(TBIL)低于对照组[(51.03±6.62)U/L vs. (55.27±6.71)U/L,(54.87±8.54)μmol/L vs. (60.33±8.61)μmol/L,均P<0.05];研究组Alb、Hb、BMI水平高于对照组[(31.02±5.08)g/L vs. (21.56±4.78)g/L,(114.07±11.09)g/L vs. (101.95±10.87)g/L,21.25±2.04 vs.20.07±2.01,均P<0.05]。  结论  给予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授权教育饮食联合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认知与遵医行为,改善营养状况,继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63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 W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 对6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24h尿铜、青霉胺驱铜试验、角膜色素环(K-F环)、肝铜测定等铜代谢指标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63例WD患儿中肝病型57例(90.5%),神经型5例(7.9%),其余1例(1.6%);肝病型中慢性肝炎占25例(43.9%),肝硬化23例(40.3%),暴发型9例(15.8%)。66.7%(40/60)的患儿K-F环阳性,96.8%(61/63)的患儿血清铜兰蛋白降低;6例暴发型肝病患者血清铜及游离铜较其他明显升高,92.5%(49/53)的患儿24h尿铜>100?g,86.0%(37/43)的患儿驱铜试验阳性,20例行肝活检患者肝铜均>250?g/g干重。经驱铜及综合治疗后好转56例(88.9%),无明显变化3例(4.8%)及死亡4例(6.3%),其中5例为暴发型。 结论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以肝型多见,K-F环、血清铜蓝蛋白、24h尿铜、驱铜试验可作为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指标,血清铜及游离铜测定对判断暴发型有一定意义,肝铜测定是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金标准;经驱铜及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暴发型死亡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脊椎截骨术对脊髓功能的影响,为脊椎截骨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40只家兔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截骨组(截骨后压缩25%)、中截骨组(截骨后压缩50%)、高截骨组(截骨后压缩100%),每组10只,给予相应的手术处理。测定硬膜皱缩、运动功能(Reuter评分)、脊髓血流量等指标。  结果  中截骨组、高截骨组的硬膜囊横径、迂曲角为(5.74±0.29)mm、(14.46±0.77)°和(7.65±0.36)mm、(85.62±2.95)°,显著大于低截骨组[(4.85±0.32)mm、0°]和对照组[(4.39±0.11)mm、0°], 均P<0.05。中截骨组、高截骨组的脊髓血流量为(27.66±0.85)μL/100 μm3、(10.53±0.24)μL/100 μm3,显著低于低截骨组[(34.28±0.94)μL/100 μm3]和对照组[(33.81±1.06) μL/100 μm3],均P<0.05。低截骨组、中截骨组、高截骨组的Reuters评分为(2.38±0.34)分、(7.25±0.42)分、(9.56±0.73)分,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39±0.25)分,均P<0.05。  结论  脊椎截骨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较短的脊柱缩短对机体脊髓功能的影响小,临床实践中应注意把握安全截骨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采用不同时相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脑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择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术前1 h行RIPC方案)和B组(术前24 h行RIPC方案),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炎症因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2组患者MMSE评分各时间点间、组间、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02、4.321、8.717,均P<0.05);术后1个月,B组患者MMSE评分[(28.54±1.44)分]明显优于A组[(27.35±1.31)分,P<0.05]。术后24 h B组患者BDNF水平[(4.92±0.51)ng/mL]高于A组[(3.56±0.13)ng/mL,P<0.05]。术后24 h,2组患者IL-6、hs-CRP水平较术前1 d有所提高(均P<0.05);2组患者SBP、DBP、MAP、HR各时间点间、组间、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认知功能降低发生率为16.67%,高于B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24 h实施RIPC能有效缓解CEA后脑损伤情况,提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运动处方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治疗的60例产后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针刺和运动处方,治疗组行针刺和推拿疗法,2组患者均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分级指数(PRI)评价患者疼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功能障碍程度,并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RI[(7.17±1.39) 分]较治疗前[(17.67±1.56) 分]显著改善(t=32.737,P<0.001),治疗组治疗后PRI[(7.47±1.48) 分]较治疗前[(17.70±1.56) 分]显著改善(t=37.330,P<0.001);治疗后, 观察组O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5.73±2.75)分vs. (37.17±2.44)分, P<0.001], 治疗组O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6.33±2.91)分vs.(37.10±2.51)分, P<0.001];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刺联合运动处方或推拿治疗均可有效改善产后腰痛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郑红艳  俞岩  罗书引  贾兰  胡文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1):1893-1896
  目的  探讨基于“医院-社区-家庭”康复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传统康复管理,观察组予基于“医院-社区-家庭”康复路径管理。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1.12±2.32)分]低于对照组[(27.81±4.33)分],而简明精神状态得分高于对照组[(21.14±5.65)分vs.(18.89±1.24)分],均P < 0.05;观察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39.49±5.38)分]高于对照组[(33.67±4.02)分],改良Barthel指数[(77.17±8.20)分]高于对照组[(65.17±9.21)分],均P < 0.05;观察组脑卒中生存质量[(164.65±18.76)分]高于对照组[(110.76±21.83)分,P < 0.05],而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干预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路径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负面情绪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逍遥散合半夏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常严重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本研究旨在探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儿童深度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5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患儿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压力治疗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和患儿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患儿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儿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VSS[(5.54±1.41)分]、OSAS[(3.42±0.79)分]、PSAS[(4.00±0.79)分]总体评分较治疗前VSS[(8.24±1.73)分]、OSAS[(5.00±0.82)分]、PSAS[(5.48±0.97)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儿VSS[(6.94±1.64)分]、OSAS[(4.28±0.75)分]、PSAS[(4.91±0.70)分]总体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麦粒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作用。方法 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于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麦粒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3.51±1.62)分vs.(1.76±0.54)分]、肿瘤坏死因子-α[(29.25±3.17)ng/L vs.(23.75±2.86)ng/L]、白细胞介素6[(25.36±2.14)ng/L vs.(17.56±1.57)ng/L]、基质金属蛋白酶-1[(0.75±0.24)ng/L vs.(0.59±0.18)ng/L]、组织蛋白酶D[(153.25±28.34)pg/mL vs.(128.32±21.04)pg/mL]、基质金属蛋白酶-9[(15.24±2.54)mg/L vs.(11.05±2.17)mg/L]、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1.82±0.28)pg/mL vs.(1.54±0.16)pg/mL]水平低。观察组Lyshol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术前术后干预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1例,研究组给予ERAS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术后12 h、48 h研究组患者VAS评分[(4.38±1.12)分,(2.71±1.09)分]明显少于对照组[(6.24±1.47)分,(5.87±2.10)分, 均P < 0.05]。术后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逐渐增加,术后2周、1个月研究组患者ROM[(96.62±7.31)°,(117.83±4.29)°]明显高于对照组[(83.28±6.74)°,(108.27±5.28)°,均P < 0.05]。术后2组患者膝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逐渐增加,术后1个月、6个月研究组评分[(65.84±7.73)分,(86.74±7.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5.28±6.13)分,(75.33±6.13)分, 均P < 0.05]。术后2周研究组患者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P < 0.05)。  结论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实施ERAS干预,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疼痛与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作用。  方法  选取绍兴市越城区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A组应用玻璃酸钠肩关节腔注射治疗,B组应用玻璃酸钠肩关节腔注射联合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治疗后, B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A组(78.33%),B组的VAS评分[(2.21±0.72)分]低于A组[(4.19±1.04)分],Constant-Murley评分[(70.76±5.89)分]高于A组[(64.22±6.15)分]。治疗后,B组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的活动度(133.12°±7.25°、137.81°±8.27°、40.06°±3.15°)均大于A组(108.43°±6.87°、102.54°±7.82°、33.82°±2.90°)。治疗后,B组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47.93±4.01)ng/L、(11.02±1.76)ng/L]低于A组[(56.61±3.27)ng/L、(18.21±2.05)ng/L],均P < 0.05。  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减轻炎症反应,临床总有效率高,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干预措施在中青年基底节出血患者保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21年4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保守治疗的86例中青年基底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40例,予以强化心理干预;对照组共46例,予以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和发病8周后的抑郁、焦虑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50%和93.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8周后观察组抑郁评分为(48.28±4.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00±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8周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40.73±4.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48±7.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而8周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6.75±11.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5±1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  强化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中青年基底节出血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还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全面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