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少华 《吉林医学》2016,(4):860-861
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的效果。方法:72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11.11%),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肠梗阻病因及外科治疗效果,为老年急性肠梗阻早期有效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急诊外科接受治疗的45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有肠道肿瘤16例、肠扭转8例、嵌顿性疝7例、肠系膜血管栓塞4例、肠粘连10例。肠道肿瘤和肠粘连是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37例(82.22%)患者合并1种或1种以上的基础疾病,38例(84.44%)行手术治疗,17例(42.50%)有并发症,死亡3例(6.67%)。结论 伴有严重基础疾病和手术耐受能力差等是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危险因素。重视对老年急性肠梗阻的认识,及时诊治是拯救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年龄不是决定手术的关键因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CT可提供有效诊断,以手术治疗为主,行肠管造瘘的比例较高;粘连性肠梗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要重视合并症和肠梗阻所致代谢紊乱,术前正确把握手术指证,正确评估,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等综合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邓友松  赵福英 《重庆医学》2013,(29):3556-355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寻找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2例经手术证实的60岁以上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结果引起肠梗阻的病因中,肠粘连24例(38.7%),肿瘤18例(29.0%),腹外疝12例(19.3%),肠扭转4例(6.5%),其他原因4例(6.5%)。其中绞窄性肠梗阻10例(16.1%),术后有并发症28例(45.2%),死亡4例(6.5%)。结论围术期处理、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方式能降低老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常嘉荣 《吉林医学》2014,(5):1019-10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54.6%)、肠道恶性肿瘤(22.7%)和腹嵌顿疝(13.7%)是导致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3.33%,病死率为6.67%;而非手术治疗,治愈率为85.71%,病死率为14.29%。记录两种方法的治愈例数和死亡例数,以观察其有效性。结论:高龄患者合并症多,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正确的术式选择是控制老年急性肠梗阻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6~2010年收治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本组68例患者,痊愈63例(占92.6%),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5例,4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保守治疗失败,术后两周行肠粘连松解术,术后随访两年无再次梗阻,全组病人未出现腹腔感染,肠漏等并发症.结论:老年性急性阑尾炎是特殊类型的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充分冲洗引流,术后积极抗炎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阮颖彦 《吉林医学》2013,34(22):4460-446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粘连松解微创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同时,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还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收治4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临床特点选择手术方式有单纯阑尾切除、阑尾切除加腹腔冲洗、阑尾切除加腹腔冲洗及腹腔引流。结果:48例中单纯阑尾切除术27例(56.25%),阑尾切除术加腹腔冲洗术15例(31.25%),阑尾切除术加腹腔冲洗及腹腔引流6例(12.5%)。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10.4%),有15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其中粘连性肠梗阻1例(2.1%),并发腹腔残余脓肿2例(4.2%),肺部感染10例(20.8%),尿路感染2例(4.2%)。住院7~20天,平均9.3天,并发症患者经过对症处理,治愈46例,治愈率为95.8%,好转2例。切口一期愈合43例(89.6%),5例切口感染患者行引流后二期愈合。术后病理结果示单纯型阑尾炎4例(8.3%),化脓型阑尾炎9例(18.75%),坏阻型阑尾炎15例(31.25%)。阑尾炎穿孔20例(41.7%)。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症多,痛觉不敏感,容易误诊或延误治疗,手后并发症多,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在不同时机行手术的疗效,以便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2010年手术治疗的86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分为早期手术组(发病24~48h内手术),延期手术组(发病48h后手术)。结果:早期组肠坏死5例,术后并发症2例,延期组肠坏死10例,术后并发症7例,早期组肠坏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均较延期组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保守治疗无效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手术时机最好选择在发病48h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情况,探讨提高手术疗效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0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恶性肿瘤占13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腹腔镜微创手术13例,术后共死亡2例,开腹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多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结论:明确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国美  倪庆 《当代医学》2016,(24):61-62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肠梗阻特点并通过分析其临床诊治寻求提高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生存几率的治疗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寻最优诊治办法.结果 术后肠粘连、结肠肿瘤和腹外疝是导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在对全部患者行针对性急性肠梗阻治疗后,56例患者生命得以挽救,4例患者死亡,救治成功率93.33%.死亡病例死因如下:(1)个人问题延误手术时机(2例);(2)术后并发重症肺炎,致败血症(1例);(3)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存活的56例患者中,2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加之并发症所致死亡2例,并发症发病率38.33%(23/60).其中,轻中度电解质紊乱患者9例(39.13%),肺部感染4例(17.39%),器官功能轻度衰竭4例(1 7.39%),腹部刀口开裂2例(8 70%),胃溃疡并出血2例(8.70%).结论 老年急性肠梗阻病症具有不典型性特征,临床表现无法真实反映患者病重程度,且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发病率高,临床需对此加以重视.在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时,需科学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重视围手术期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及并发症发病几率,提高治愈可能.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急性肠梗阻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欣 《吉林医学》2012,(10):2028-202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治愈21例,均为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55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肠道肿瘤32例,嵌顿疝15例,肠扭转2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治愈、好转74例,术后切口感染6例,吻合口瘘1例,肺感染7例,死亡2例。结论:肠粘连、肠道恶性肿瘤、嵌顿疝为老年人肠梗阻主要病因,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把握手术时机,选择正确的手术术式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肠梗阻病因变化及其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分为≤50岁组64例,50岁组56例。结果在≤50岁组中,粘连30例(47.3%),肿瘤23例(36.6%),在50岁组中,粘连22例(39.6%),肿瘤24例(4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治疗76例,包括47例肿瘤性肠梗阻和21例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在50岁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50岁组(P0.01);术后病死率7.8%。结论粘连和肿瘤是现阶段肠梗阻的主要病因,肿瘤的发病率上升明显,应予以重视;粘连性肠梗阻首选非手术治疗,肿瘤性肠梗阻可选择手术治疗,但应注意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监测和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于老年粘连性肠根阻患者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患者,并将其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于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围术期具有突出疗效,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218例肠梗阻病因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肠梗阻病因变化及其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18例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分为≤50岁组112例,>50岁组106例。结果在≤50岁组中,粘连53例(47.3%),肿瘤41例(36.6%),在>50岁组中,粘连42例(39.6%),肿瘤47例(4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治疗139例,包括88例肿瘤性肠梗阻和39例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在>50岁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50岁组(P<0.01);术后病死率7.8%。结论粘连和肿瘤是现阶段肠梗阻的主要病因,肿瘤的发病率上升明显,应予以重视;粘连性肠梗阻首选非手术治疗,肿瘤性肠梗阻可选择手术治疗,但应注意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监测和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肠梗阻223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223例老年急性肠梗阻病例的诊治经过。结果:肿瘤、粘连、嵌顿疝分列肠梗阻病因的前三位,分别占60.5%、23.3%、11.7%。本组223例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51例,发生率22.9%。死亡16例,病死率为7.2%。结论:肿瘤和粘连是引起老年人急性肠梗阻最主要的原因。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手术干预,可使大多数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得到治愈或缓解。  相似文献   

16.
王刚  李德春  赵华  赵鑫 《吉林医学》2012,33(11):2356-235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提高老年人急性肠梗阻治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38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20例,手术治疗118例,手术方法有粘连松解和肠扭转整复、嵌顿疝松解、肠切除、肠造口等。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因并发多器官衰竭而死亡2例,因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病因复杂,合并症多,诊断时要全面考虑,治疗上应积极主动,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童创  李先海 《安徽医学》2007,28(1):26-27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肠梗阻发病原因及探讨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7月~2006年5月手术治疗的成人急性肠梗阻210例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占40.9%;肿瘤性肠梗阻占33.8%;嵌疝引起肠梗阻占14.8%。入院后72小时内手术131例,72小时后手术7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死亡7例,病死率3.3%。结论粘连和肿瘤是成人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病因。加强术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对可疑肿瘤患者,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明确诊断再作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恶性梗阻29例(占51.8%),肠粘连11例(占19.6%),腹外疝7例(占12.5%),肠扭转3例(占5.4%),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占3.6%),其它4例(占7.1%)。术后出现并发症19例(占34%),死亡2例(占3.6%)。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以恶性梗阻多见,合并症多,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我院10年来治疗老年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160例老年肠梗阻资料。结果粘连肠梗阻和肿瘤引起的肠梗阻计100例(60.6%)。手术100例(62.5%),非手术60例(37.5%),术后死亡8例(5%)。结论老年肠梗阻以粘连性、肿瘤性多见,高龄和并存疾病不是手术禁忌证,做好围术期准备,把握手术指证,选择合理治疗方式,是治疗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基层社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基层社区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选取的45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均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8例因诊断延误,60h后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患者均痊愈,无一例死亡。术后,2例(4.44%)切口延时愈合,4例(8.89%)发生切口感染,5例(11.11%)尿路感染,6例(13.33%)早期炎性肠梗阻。结论:基层社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特征主要为症状不典型、病情重、穿孔率高、术后并发症多等,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围手术期病情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并发症,促进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