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DDS泵门静脉化疗(PVC)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预防术后肝癌和门静脉癌栓复发的价值。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有手术指征的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切除肿瘤并取癌栓后A组行TACE,B组行经DDS泵PVC联合TACE。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及累计生存率B组均高于A组。术后6月、1年时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2年时两组对比具明显差异。结论对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而言,手术切除肿瘤并取癌栓后行经DDS泵PVC联合TACE较单行TACE可有效提高其远期无瘤生存率及累计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60例行肝癌术并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内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早期复发36例,复发率为60%,术后2年内复发14例,占23.3%,术后3年内复发10例,占16.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卫星灶、术前肿瘤破裂出血、术式、血管浸润与早期复发有关系,复发时间是影响患者短期生存的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多样,采取个体化治疗是必须的,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肝细胞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的120例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因素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0.3个月,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5%、60.3%、49.3%;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2%、41.7%、3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血管侵犯、TNM分期及病理分级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率(P〈0.05);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包膜、血管侵犯、TNM分期及病理分级影响无瘤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管侵犯、病理分级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细胞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血管侵犯、病理分级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有血管侵犯、病理分级越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DDS泵门静脉化疗(PVC)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预防术后肝细胞肝癌和门静脉癌栓复发的价值。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97例有手术指征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切除肿瘤并取癌栓后A组行TACE、B组行经DDS泵PVC,C组行经DDS泵PVC联合TACE。随访三组患者术后6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及累计生存率C组均高于A组,B组。术后6月、1年无明显差异;术后2年具明显差异。结论对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而言,手术切除肿瘤并取癌栓后行经DDS泵PVC联合TACE较单行经DDS泵PVC或TACE可有效提高其远期无瘤生存率及累计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径>5cm的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近期复发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的、单发且直径>5cm的76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影像学发现肿瘤肝内复发或肝外转移为截点确定复发转移时间,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1年内复发转移率为52.6%(40/76);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AFP值、肿瘤包膜的完整性、肝硬化、镜下脉管癌栓、肿瘤分化程度、卫星灶是影响大肝癌术后早期肿瘤复发或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肝硬化、镜下脉管癌栓、肿瘤分化程度低是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1年是大肝癌术后复发的高峰时间,又以术后6个月为最高峰。合并肝硬化、镜下脉管有癌栓、癌细胞低分化是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癌(HCC)根治性术后生存和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独立影响的预后因素.结果 24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个月;术后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3.0%和39.5%;术后3和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9.4%和71.6%.多因素分析显示,对患者生存期有独立影响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有无包膜、门静脉癌栓和术中是否输血;而肿瘤大小、卫星灶、有无包膜、门静脉癌栓和术中是否输血则是独立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结论 肿瘤大小、包膜、卫星灶、门静脉癌栓和术中输血是与HCC患者术后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早期发现和术中规范操作是改善HCC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苷类药物应答反应对HBV 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57例HBV DNA高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均予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同期无抗病毒治疗的29例HBVDNA阴性肝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各患者的抗病毒应答反应、临床病理资料、肿瘤复发时间及无瘤生存期,及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肝癌术后恩替卡韦治疗后24、48周HBV DNA转阴率为70.1%和90.2%;2)早期应答组、应答不良组、HBV DNA阴性组术后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26、20和28个月,早期应答组显著优于应答不良组(P=0.032),与阴性组比较无显著改变(P=0.242);3)早期应答组、应答不良组、HBV DNA阴性组术后1、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7%、73.0%、87.8%和39.7%、32.20%、40.3%,早期应答组显著优于应答不良组(P=0.024).4)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脉管癌栓、手术切缘、肿瘤数目与肝癌术后近期复发显著相关;脉管癌栓、抗病毒应答、肿瘤分化与肝癌术后晚期复发显著相关.结论 抗病毒早期应答有利于HBV DNA阳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延长复发时间和提高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湘雅三医院和湖南省肿瘤医院行肝切除术之5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单因素分析确定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接受调查的54例患者中,平均发病年龄(51.4+9.8)岁,男性居多,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占79.6%,术前血清AFP以≤400μg/L占75.9%,肿瘤直径平均8.7cm,以≥3cm居多。术前肝功能主要为Child—A级,合并肝硬化占多数,未合并门静脉栓占81.5%;Edmondson病理分级以Ⅱ-Ⅲ级常见。单因素分析预后因素54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中,Edmondson病理分级Ⅰ,Ⅱ-Ⅲ级,与Ⅳ级相比生存率无差异(P〉O.05);肿瘤小于3cm组,癌灶为单个组,术前肝功能为A级组,术前无门静脉或胆管侵犯组与他们各自对照组相比较,生存率均显著增高(只:0.05)。结论:肿瘤大小,癌灶数目,术前肝功能状态,术前有无门静脉癌栓是判断肝癌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建平  汪志伟 《江西医药》2023,(12):1406-141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2例肝细胞癌切除术后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132例肝细胞癌术后患者复发69例,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AFP水平、肝硬化、肿瘤数目、MVI、肿瘤包膜、肿瘤分化程度、术前焦虑、抑郁状态与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AFP≥100μg/L、肝硬化、MVI、肿瘤包膜不完整、术前焦虑、抑郁状态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AFP水平、肝硬化、MVI、肿瘤包膜不完整、术前焦虑、抑郁状态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兴强  王霞  刘超  胡宇△ 《天津医药》2016,44(12):1484-1488
摘要: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 1 (MALAT1) 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为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2008 年 6 月—2014 年 6 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治疗的 125 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 检测组织中 MALAT1 的表达水平,分析 MALAT1 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关系, 并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MALAT1 在肝细胞癌组织内的表达上调 (P<0.05), MALAT1 的表达与患者年龄、 有否乙肝、 有否肝硬化、 肿瘤最大径、 肿瘤数目、 肿瘤 TNM 分期、 肿瘤有否血管侵犯、 病理分化程度以及术前甲胎蛋白 (AFP) 含量无关 (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 MALAT1 低表达组患者 1、 3 和 5 年术后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85.9%、 55.2%和 33.8%, MALAT1 高表达组分别为 66.0%、 34.6%和 3.9%; 2 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 COX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肿瘤有血管侵犯 (RR=3.055, 95%CI: 1.986~4.053, P<0.01)、 MALAT1 高表达 (RR=2.918, 95%CI: 1.736~3.672, P< 0.01) 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长链非编码 RNA MALAT1 是肝癌手术后判断患者预后的新型肿瘤标志物, 可以用于肝癌的术前及术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细胞肝癌(PCCCL)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接收治疗的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患者226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22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有113例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有113例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进行治疗。患者在术后1年或者1年内复发为早期复发,在术后1年以上复发为晚期复发。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探究影响透明细胞型肝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226例患者中有45例术后复发,其中早期复发患者15例,晚期复发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3年内的总生存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3年内的总复发率较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比较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因素,讨论得出年龄是PC-CCL患者术后晚期复发惟一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侵犯、肿瘤>5 cm、血清谷丙转氨酶(ALT)>40 U·L-1和丙氨酯转氨酶水平是PCCCL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明确PCCCL患者晚期复发和早期复发的各种危险因素,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术后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s the sixth most common cancer worldwide and its incidence is rising in Western countries. Liver resec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in noncirrhotic patients and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well-preserved liver function. Postresection survival rates are in the range of 41-74% at 5 years. Predictors of recurrence include tumor grade, vascular invasion, tumor size, number of tumors, presence of satellites, alpha-fetoprotein level, transfusion, and positive surgical margin. Second hepatic resection for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s applicable in about 15%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iver transplantation provides excellent outcomes applying the Milan criteria with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70% and low recurrence rates. 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has shown that wide extended indications lead to 25% 5-year survival rates. Expansion of indications beyond the Milan Criteria and use of bridging/downstaging procedures, to convert intermediate advanced stages of hepatocellular cancer within the Milan criteria limits, are counterbalanced by graft shortage and increasing use of marginal donors. Living donor transplantation is an alternative that can eliminate the waiting time and the attendant risk of drop-out.  相似文献   

13.
汪艳  陈乐 《安徽医药》2016,20(11):2163-2165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年后患者生存率,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 (1)15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年后,存活64例,死亡86例, 3年生存率为42.67%,死亡率为57.33%。(2)单因素分析得出:假包膜形成、癌灶数目多、门脉癌栓、肿瘤直径大、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保护因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假包膜形成、癌灶多发、门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假包膜形成、癌灶多发、门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锦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460-1461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胃癌根治术后18.4个月;半年内复发14例(28.0%),半年至1年内复发12例(24.0%),2年内复发15例(30.0%),3年内复发6例(12.0%),3年以上复发3例(6.0%);早期复发41例(82.0%)明显高于晚期复发9例(18.0%)(X2=6.45,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原发灶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等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P〈0.01);Logistie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术后病理 TNM分期和辅助化疗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多在2年内发生,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期、辅助化疗为影响胃癌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血管的量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4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及肝转移情况。用光镜观察肿瘤间质血管的数量,并分为大部分多量、部分多量、局部多量和少量4种情况,随访5年后,统计术后转移复发率。结果:结直肠肿瘤间质血管分布多的患者与分布少的患者相比较,其肝转移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肿瘤间质血管的多少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它可以作为筛选高危患者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VEGF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肝癌切除标本中VEGF、VEGFR的表达,分析VEGF、VEGFR与肝癌临床发病特征、术后生存时间、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本组76例1年后复发29例、2年后复发16例,累计1、2年平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85%±5.57%、40.97%±5.63%;76例肝癌手术标本中VEGF阳性表达61例,阳性率80.3%,VEGFR阳性表达67例,阳性率88.2%,并且统计发现VEGF、VEGFR的阳性表达和肿瘤的大小、数目、有无包膜、术前是否肝内转移都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与生存率的关键因素,而VEGF及VEGFR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体积大小、有无包膜、术前是否转移更是密切相关;VEGF、VEGFR的表达二者之间也相互关联。结论 VEGF、VEGFR过度表达与肝癌术后复发及生存时间密切相关,联合分析二者的表达对肝癌手术治疗的预后判断有更大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万桃  彭慈军  熊坤 《安徽医药》2017,21(4):605-608
肝癌包括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性肝癌,门静脉癌栓是影响其预后及引起复发的重要因素.笔者就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近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改变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并观察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前后AFP变化。方法:选AFP阳性的肝癌病人进行RFA治疗.术后6个月内不同时间段检测AFP改变及影像学变化,对AFP治疗前后阴转阳的病例实施再次RFA治疗或者介入治疗然后观察AFP变化.分析AFP改变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术后检查所有患者肿瘤血供不同程度减少、液化或肿瘤体积缩小;术后8~20天AFP检测阴性35例、降低6例、无变化8例,术后2、3、6个月AFP阴转阳率分别为2.85%、14.28%、20%,统计学处理P〈0.05、P〈0.01。治疗后AFP再次转阴。结论:AFP阳性肝癌病人RFA治疗后动态随访AFP阴转阳变化,对于了解术后肿瘤复发及评价肝癌RFA治疗效果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刘薇 《江西医药》2012,47(2):97-98,101
目的观察肿块血流分布与血流参数,评价彩色多普勒对肝脏原发性肿瘤与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22例,转移癌65例,其中肝内转移15例,胃癌15例,肺癌13例,结肠癌9例,乳腺癌9例,胰腺癌4例,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肿块内部、肿块周边的血流分布、动脉峰值、阻力指数、门静脉血流速。结果原发性肝癌与各种转移至肝的癌肿块内部的血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周边血流分布原发性肝癌与各种转移至肝的癌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块动脉峰值、阻力指数、门静脉血流速,原发性肝癌与各种转移至肝的癌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原发性肝癌和各种转移至肝的癌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