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宫血宁与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观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春红  杨丹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8(2):110-110,113
目的:观察并比较宫血宁胶囊与益母草冲剂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排除宫腔内有滋养叶细胞残留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患者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服用宫血宁胶囊0.26 g(3次/d)服用7 d;对照组23例,服用益母草冲剂20g(2次/d)服用7 d.观察并比较宫血宁胶囊和益母草冲剂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结果:应用宫血宁胶囊后5 d内阴道出血停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宫血宁胶囊对除外宫腔残留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止血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康妇炎胶囊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7月,在辽宁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妇产科实施人工流产术的妇女4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3例妇女人工流产术后口服康妇炎胶囊,1.2 g/次、2次/d,饭后2 h服用;对照组237例妇女人工流产术后拒绝服用药物.两组妇女均告知术后禁止性生活1个月.术后16 d复查,分别根据盆腔感染的最低标准、附加标准及特异标准判定两组妇女的盆腔感染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无论根据何种标准进行判定,对照组妇女人工流产术后盆腔感染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妇女在服药过程未发现任何不适及毒副作用.结论 康妇炎胶囊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疗效肯定、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治疗哺乳期子宫上环术中的出血现象.方法选择我站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实施子宫上环术中出血育龄妇女312例,年龄21-45岁,无盆腔炎性疾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子宫上环术中出血育龄妇女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行常规子宫上环术术,观察组子宫上环术前在宫颈旁注射10单位缩宫素注射液,术后给予出血育龄妇女宫血宁胶囊,3次/d,2粒/次,连续服用7d,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术后服用马鞭草,益母草等中药,1次/日,连续服用三个月.结果两组哺乳期妇女疗效显著,在180d内出血、180d后出血、嵌顿、子宫穿孔、腰腹胀痛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其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宫血宁胶囊或者马鞭草等汤剂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妇科千金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无药物流产禁忌证的早孕妇女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36例.药物流产采用相同服药剂量与方法,见孕囊排出后,观察组服用妇科千金胶囊,2粒.对照组服用官血宁,2片.两组均3次/d,连续7d,同时加服奥硝唑0.5 g,1次/d,连续7d.结果 观察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药物流产后服用妇科千金胶囊,可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血宁胶囊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人工流产术孕妇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2组均在行人工流产术前2 d空腹口服米非司酮,上午8∶0050 mg,晚上20∶0025 mg,服药前后禁食2 h,共服用2 d;术后给予口服奥硝唑胶囊0.5 g/次,2次/d,盐酸左氧氟沙星0.2 g/次,3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宫血宁胶囊0.26 g/次,3次/d。2组连续服用7 d,于流产后7、14、30 d复查。于治疗7 d后测定凝血功能4项,观察2组用药后阴道出血情况及出血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PT、TT、APTT 水平低于对照组,FIB 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出血量小于月经量占80.0%,等同于月经量占17.3%,大于月经量占2.7%,与对照组的48.0%、40.0%、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7 d占77.3%,8~14 d占20.0%,15~30 d占2.7%,与对照组的52.0%、33.3%、1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流产后服用宫血宁胶囊可有效促进流产后子宫复旧,减少阴道出血天数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羊栖菜胶囊对高铅儿童的排铅作用.方法 选择血铅高于1 00ug/L的高铅儿童101例,按血铅水平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1例,试验组50例.试验组服用羊栖菜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淀粉),每日2次,每次3粒,服用时间为一个月.结果 试验组受试者试验后的尿铅排出量与试验前比较有显著性增加.试验组试验后10天、20天尿铅排出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增加,而试验组与对照组尿钙和尿锌排出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羊栖菜胶囊对高铅儿童有促进排铅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辛夷鼻炎胶囊治疗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鼻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辛夷鼻炎胶囊,3次/d,1次3粒,饭前服用;对照组口服辛芳鼻炎胶囊,3次/d,1次6粒.所有病例服药及随诊期间停用其他治疗鼻炎药物.显效、有效病人停止治疗治疗1个月后随访1次.结果 辛夷鼻炎胶囊具有祛风清热,消炎解毒之功效;对急、慢...  相似文献   

8.
Pan SF  Sun Y  Li F  Li GH  Jin DD  Zhang ZM  Luo ZJ  Ye ZX  Hu JH  Qiu GX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888-1890
目的评价云南白药胶囊在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手术的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197例患者随机接受云南白药胶囊500 mg或安慰剂治疗,每日4次,共5 d。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云南白药组术中失血量350 ml±190 ml,安慰剂组术中失血量443 ml±266 ml(P<0.05)。术后引流量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可以明显减少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手术中的失血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羊栖菜胶囊对高铅儿童的排铅作用.方法 选择血铅高于1 00ug/L的高铅儿童101例,按血铅水平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1例,试验组50例.试验组服用羊栖菜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淀粉),每日2次,每次3粒,服用时间为一个月.结果 试验组受试者试验后的尿铅排出量与试验前比较有显著性增加;a试验组试验后10天、20天尿铅排出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增加;a而试验组与对照组尿钙和尿锌排出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羊栖菜胶囊对高铅儿童有促进排铅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术芦荟胶囊对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盲法自身与安慰剂两种对照设计,将103例符合标准的单纯便秘自愿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食组52例,对照组51例,两组分别服用白术芦荟胶囊及安慰剂7d,1袋/次,2次/d。结果:试食后试食组与对照组比较,排便次数明显增加、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两项指标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受试者试食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糖、肌酐、尿素氮各项指标均处在正常值范围,尿、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膳食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白术芦荟胶囊具有较好的通便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同期鼻中隔和鼻整形术治疗外鼻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3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外鼻畸形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行同期鼻中隔和鼻整形术进行治疗,在鼻侧软骨与大翼软骨间取手术切口,单面一边骨膜蒂骨瓣截骨法处理骨椎畸形,同时采用"转门法"进行鼻中隔矫正。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效果满意,随访5~12个月,无1例出现复发或相关并发症。结论:同期进行鼻中隔和鼻整形术能够有效避免在术中造成的鼻骨及中隔软骨的移位,减少了对鼻粘膜的损害,确保了鼻骨的血供良好,在改善患者鼻腔通气功能的同时也取得了美容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5表达、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在鼻息肉病、鼻息肉中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验鼻息肉病16例、鼻息肉22例和正常下鼻甲黏膜10例中IL-5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HE染色计数所有病例EOS的浸润情况;血液自动分析仪计数外周血EOS。结果:(1)鼻息肉病、鼻息肉、正常下鼻甲黏膜3组HE染色切片Eo计数统计学上不全相同,F=20.7,P<0.05。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IL-5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中,IL-5阳性细胞数、IL-5阳性EOS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阳性Eos数=17.94,P<0.01;F阳性细胞数=27.61,P<0.01,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血Eos数在3组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F=0.19,P>0.01。结论(:1)IL-5的半定量和鼻息肉组织中EOS计数可以作为区分鼻息肉病或鼻息肉的参考指标。(2)血液EOS数在鼻息肉病、鼻息肉和正常人间无差别。(3)EOS和IL-5在鼻息肉、鼻息肉病的发病、发展和复发上有重要意义。鼻息肉病的高复发可能和EOS的高浸润程度、IL-5的高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COX-2、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鼻息肉(按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均为Ⅱ型1、2期)组织和10例正常鼻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1)COX-2在鼻息肉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X-2和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和VEGF是参与调控血管生成最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提示它们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鼻息肉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白介素-17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患者血液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介素-17(IL-17)在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血液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变应性鼻炎、鼻息肉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以及对照组共41例患者的血液以及鼻甲黏膜或息肉组织,采用ELISA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血液中、组织内IL-17表达情况,HE染色法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鼻息肉患者血清中IL-17的含量及局部组织内IL-17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局部组织内IL-17表达情况与局部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736, P=0.006);变应性鼻炎患者仅局部组织内IL-17阳性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中IL-17的含量低于鼻息肉患者(P<0.001),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41).变应性鼻炎患者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鼻息肉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3),但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结论 IL-17对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变应性鼻炎,IL-17可能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prospectively examined the intranasal distribution of nasal spray after nasal septal correction and decongestant administration.A cohort of 20 patients was assess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n...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鼻息肉中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其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组(30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对照组(6例)行鼻中隔矫正术患者(既往无慢性鼻-鼻窦炎病史),钩突处黏膜作为正常对照。所选患者术前6周未使用全身或局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鼻用药物,分别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中FGF-2和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GF-2和MMP-9在鼻息肉中表达较正常钩突处黏膜增高。结论 FGF-2和MMP-9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是促进鼻息肉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人类鼻息肉及鼻息肉病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鼻息肉标本(鼻息肉组)、23例鼻息肉病标本(鼻息肉病组)及15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下鼻甲粘膜标本(对照组)中GM-CSF的表达状况。结果鼻息肉病中GM-CSF含量明显高于鼻息肉组,鼻息肉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息肉病的高复发可能和GM-CSF的高表达水平有关,可以作为区分鼻息肉病和鼻息肉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正常鼻粘膜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特点及活性并分析其在鼻腔中的生理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eNOS、iNOS在20例正常鼻粘膜中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并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NOS活性。结果正常鼻粘膜组中eNOS有表达并分布在粘膜上皮、腺体和血管内皮细胞中,iNOS偶见细胞表达,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NOS活性1.526±0.310U/mgPro。结论鼻粘膜中主要表达eNOS,分布在粘膜上皮、腺体和血管内皮细胞中,由其产生的一氧化氮(NO)在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性伴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将其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比较两组症状VAS评分、鼻息肉主观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嗅觉功能、鼻阻力、血清总IgE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76例患者中,非嗜酸性组45例,嗜酸性组31例。非嗜酸性粒细胞组鼻息肉在临床病例中占59.2%;两组间症状VAS评分和鼻息肉主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87,P=0.40;t=0.58,P=0.64)。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嗜酸性组的筛窦病变程度较非嗜酸性组严重,存在显著性差异(t=2.11,P=0.03),而其余各鼻窦及OMC区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嗅觉功能以及双侧鼻腔总阻力亦无显著性差异(t=0.15,P=0.88;t=0.57,P=0.6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中不起主导作用,对临床症状、鼻息肉大小、嗅觉功能和鼻阻力等方面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能与筛窦的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1例在鼻内镜下采用低温等离子行左鼻腔筛窦肿物切除术治疗肾透明细胞癌鼻腔鼻窦转移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鼻内镜下以双极电刀及等离子刀沿鼻腔外侧壁分离肿物,凡士林纱条反复压迫止血,剥离肿瘤并彻底清除。结果: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回报为毛细血管瘤;术后病理回报:肾透明细胞癌鼻腔鼻窦转移。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3d取出鼻腔填塞物。结论:肾透明细胞癌鼻腔-鼻窦转移临床罕见,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切除鼻腔鼻窦转移癌,效果良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