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羟乙基淀粉(Haes—sterils)是一种中分子量低取代级的淀粉类人工胶体,具有扩容作用良好、循环稳定效果佳、可改善氧供/氧耗、过敏性低等特点。本研究通过对6%羟乙基淀粉与明胶用于体外循环预充液及术中容量补充的比较,为人工胶体液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麻醉、手术创伤、术中失血、失液均可使有效循环血量、水、电解质、代谢发生一系列变化,麻醉诱导期及术中适度补充血容量,对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减少血液成分的丢失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目前围术期扩容补充血容量,一般认为胶体液效果较好,然而有研究认为,输人大剂量的晶体液同样具有扩容效果,能够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3.
小容量高张盐水(HTS)复合高胶体渗透压溶液可更有效、更持久地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比单纯HTS更能提高休克复苏后的生存率[1]。本研究拟探讨7.5%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用于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时对早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液体复苏是脓毒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阶段液体复苏策略对器官功能的影响不同,液体复苏可分为4个阶段:早期积极复苏以挽救生命;维持组织最佳灌注状态;稳定阶段着重于器官功能支持,减少并发症;液体开始负平衡后,须降低补液强度,清除体内累积的多余液体。目前认为使用晶体或胶体并不影响临床结局,但可能影响治疗的起效时间。人工胶体导致肾功能损伤的风险高于白蛋白,而平衡盐溶液较有利于肾功能及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晶体液或胶体液行急性血液稀释期间机体生理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例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属三组:①乳酸纳林格液(RL)组;②右旋糖酐葡萄糖液(D40)组;③海脉素(Hm)组。麻醉诱导后,经桡动脉穿刺采血,同时经外周静脉输注等量Hm或D40或3倍采血量的RL。采血量按预计全血总量的20%~25%计算。观察血稀前后机体血流动力学、血清电解质、血浆胶体渗透压及其它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①三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稳定;②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C)均呈稀释性下降,Hb和HCT分别降至90g/L和29%,提示属中度血液稀释;③RL组、Hm组血清电解质含量无显著性变化,D40组血清Cl^-、Na^ 浓度降低显著;④RL组胶体渗透压显著降低,D40组和Hm组无明显变化。结论:①采用晶体液或胶体液作为稀释液施行中度血液稀释时,循环稳定,机体耐受良好;②晶体液可导致胶体渗透压降低;右旋糖酐可影响凝血功能,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③海脉素封血清电解质、胶体渗透压的影响轻微,用作稀释液的效果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6.
Hartog^[1]等通过与晶体液进行比较,对补液中使用胶体尤其是新型胶体制剂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starch,HES)应用指征的合理性进行了综述。作者列举了经典争议点:胶体比晶体能更有效地扩充血容量;人工合成胶体与白蛋白一样安全;在人工合成胶体制剂中,HES具有最好的风险/效益比;第三代HES130/0.4较早前淀粉制剂的副作用更少。作者尽最大努力查阅了几乎所有的文献,特别是随机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以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围手术期输液的现代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液是经非消化道给予水及溶于其中的晶体、胶体和营养物质。与麻醉科有关的输液是围手术期输液。术中输液的目的是:①对术前夜开始禁食引起的水分不足的补充;②对术中循环改变的处理;③对出血引起循环血量改变的处理;④移至第三间隙的细胞外液的补充;⑤营养物质的补充。本文就①晶体液的输入量②用晶体液还是用胶体液补充循环血量;③碳酸氢离子的补充等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晶体液的输入量对围手术期体液代谢和输液疗法目前仍有两种看法。在50年代Moore等主张围手术期应尽量控制输液量。他们认为手术激惹使垂体—肾上腺为中心的内分泌器官迅速反应,分泌儿茶酚胺,皮质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以致引起蛋白质异化,由组织释放出K~+,致尿中排K~+增加,排Na~+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弓离断合并心内畸形婴儿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1例主动脉弓离断合并心内畸形患儿行主动脉弓重建及心内畸形修补术。术前改善心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持动脉导管开放;术后密切监测上下肢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尿量及引流量等,调整出入量速度,维持循环稳定,加强呼吸道管理,严密观察呼吸道狭窄征兆,防治肺高压危象,定期行血气分析,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持伤口干燥,预防局部感染。结果10例存活,1例因低心排死亡。提出主动脉弓离断合并心内畸形婴儿病情重,Ⅰ期手术矫治创伤大,需给予细致的围术期护理,以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人术前容易情绪紧张、焦虑,是以导致失眠和血压剧升。本文观察术前肌注咪唑安定的抗紧张焦虑和保持循环稳定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容血液稀释(AHH)可维持正常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扩充血容量,并可改善微循环的血流,但血容量的增加是否引起机体循环及凝血功能的异常改变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评价不同血浆代用品AHH对病人循环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