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 肱骨干骨折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至肱骨髁上之间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1%. [机能解剖] 1.肱骨外科颈以下,到肱骨内、外上髁这一段骨体叫做肱骨干.肱骨干呈长管状,临床上分上、中、下三段.中上1/3是圆柱形,管腔圆形,前外侧皮质较粗处是三角肌粗隆,有三角肌附着,使上臂外展.  相似文献   

2.
肱骨干骨折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至肱骨髁上之间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1%. [机能解剖] 1.肱骨外科颈以下,到肱骨内、外上髁这一段骨体叫做肱骨干.肱骨干呈长管状,临床上分上、中、下三段.中上1/3是圆柱形,管腔圆形,前外侧皮质较粗处是三角肌粗隆,有三角肌附着,使上臂外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对小腿下段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12例患者经整复骨折后,在骨折断端各贯穿2枚3.5mm骨圆针,旋紧连接杆螺母使骨折面昆密接触,然后根据伤口具体情况关闭伤口。3周后功能锻炼。X线复查证实骨折达到或接近临床愈合时拆除外固定器,改用小夹板保护至骨折完全愈合。结果:10例达到临床愈合。2例6个月后达到临床愈合。结论:骨外固定器在小腿下段开放性骨折治疗中,既固定了骨折,又不干扰创口愈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牵引或石膏固定等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 1995年 2月至 1998年 12月 ,采用梅花针闭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2 8例 ,男 2 1例 ,女 7例 ;年龄 18~ 6 7岁 ,平均 39岁 ;左侧 11例 ,右侧 17例 ;开放性骨折 10例 ,闭合性骨折 18例。骨折类型 :横骨折 12例 ,螺旋骨折 4例 ,粉碎性骨折 8例 ,斜骨折4例。骨折部位 :上 1/3骨折 8例 ,中 1/3骨折 13例 ,下 1/3骨折 7例。手术方法 :胫骨上端前侧入路 ,纵行切开髌韧带后 ,用骨锥刺入胫骨上端前侧斜面内将准备好的梅花针插入切口 ,沿胫骨纵轴线方向将梅花针打入胫骨近侧骨折段 ,牵拉复位 ,要求胫骨前嵴连接成线 ,再将梅花针打入远侧骨折段 ,针…  相似文献   

5.
从1983年9月,我们开始研制一种通过带挡圆针的整复装置,结构简单、轻便的半环式外固定器,在以后临床操作应用中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命名为推抽式外固定器。临床应用91例,达到了很好疗效。结构与操作方法外固定器结构是在传统的三个半环圈中三个纵轴杆的半环式外固定器基础上,主要对三个纵轴杆进行了改进,纵轴两端有万向接头,纵轴分三段,中间段为螺纹套管以连接两端螺纹杆,半环上可安装带挡圆针的整复装置。操作方法:1骨折复位固定:在X光电视下,于骨折两端通过外固定器上加固定夹,各横穿2枚直径35mm的骨园针,固定钢针后,应用外固定器撑…  相似文献   

6.
骨折外固定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外固定器始于1840年,法国Magaigen应用2枚大钉穿入胫骨骨折的2端,连接体外的1个金属环带上,以调控骨折移位,开创了外固定器治疗骨折的先例,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之后陆续有人研究和应用。1902年比利时外科医生Albin Lanbotte第一个创造了可用于股骨、胫骨、锁骨、肱骨前臂和手的各种外固定器,并治愈了大量病人,同时使用金属针固定,以后发展为不锈钢针,因此Lambotte被称为“骨折体系之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胫骨多段骨折的治疗效果,寻找一种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本院研制的单平面组合式外固定器,采取每一骨块均穿针外固定(对斜形骨折或蝶形骨折穿半针,通过半针侧顶,使其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多段骨折20例,其中闭合骨折8例,开放骨折12例。结果:1例四段骨折者,分上、下两段愈合,中间骨不连接,二次手术植骨治愈。6例骨延迟愈合者,经2次~3次调整压力后,于130~220天获骨愈合,其他骨愈合时间60~220天。X线测量,4例有10°以内成角,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多段骨折,能提高骨愈合率,能使伤肢功能得到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8.
肱骨上端骨折主要包括肱骨头骨折,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因解剖特性,肱骨解剖颈松质骨,皮质骨交界处最为多见,其可发生在任何年龄,50岁以上老年人为多,多由摔伤、暴力击打,间接外力所致.  相似文献   

9.
正肱骨肝手术不论何种形式,都会容易对患者的桡神经产生副损伤,所以,对于肱骨的解剖以及桡神经之间的联系是必须非常清楚了解的事情。在肱骨外髁前侧,桡神经分为二支,前者为桡神经浅支,后者为桡神经深支(骨间背侧神经),通过旋后肌浅层与深层之间进入前臂背侧。1肱骨干前外侧手术途径基于上述的桡神经解剖特点,整个肱骨干上起肱骨外科颈、下至肱骨外髁上5cm处都可以用肱骨干前外侧切口(James、Thompson及Henry切口)。临床上作肱骨全长手术的切口机会很少,往往因病变需要某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多枚骨圆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进行评定与探讨。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采用多枚骨圆针治疗的4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40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11±3)周,经过Neer评分:优2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0.0%,治疗前,患者的Neer评分为(67.8±6.1)分,治疗后评分为(89.1±5.4)分,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枚骨圆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闭合或者是有限切开经皮穿针固定,具有手术损伤小,操作简单,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单侧多功能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X光监视下,确定穿刺针平面,使骨折远近端穿入4枚相平行的固定钉,股骨、肱骨以外侧进入,进钉方向应与患者冠状面平行,而与骨纵轴垂直;胫腓骨从前由侧进入,钉与胫骨内侧面垂直。然后安置固定器。结果160例中随访145例骨折均愈合,愈合率达100%,无1例发生骨不连接或迟延愈合。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效果理想,无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吴振贵  林嘉 《海南医学》2001,12(6):39-39
目的 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方法的改进。方法 在“C”臂型 X光机透视下 ,对 型及 型的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拔针法复位后 ,再经皮穿入交叉克氏针作内固定。结果 经随访 ,肩关节活动范围于术后半年达正常的 80 % ,于术后 1年达正常的 93 %。结论 用拔针法复位加经皮打入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的 型及 型骨折 ,操作简便、创伤小、肩关节能早期锻炼、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好 ,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较为合理、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院从1994年以来对10例胫骨粉碎性骨折采用直视下复位骨外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6岁,其中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4例;右胫骨粉碎性骨折6例,闭合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8例;开放性胫腓骨粉碎性Ⅰ度至Ⅱ度骨折2例.全部采用切开直视下骨折手法复位,应用可调式单臂骨外固定器固定,暴露骨折端后,如骨折严重粉碎,则应遵循使骨折端尽力多紧密接触原则,一般大骨折可先用螺钉或克氏针固定,或必要时将远端咬剪成锯齿以利近端稳定紧密对位接触,使用骨折外固定支架,穿针应利用配套工具进行定位、钻孔,保证平行度和距离.支架-般置于胫骨前内侧方,以免外侧方穿针影响胫前肌及生物力学稳定性降低之虞.穿针应于胫骨前内1/3至1/2处进针,穿透骨内缘(外侧缘)皮质,尽可能使针通过近似于三角形的胫骨中上段的横切面重心,穿针应于骨折远近端相应位置处穿过-侧皮肤软组织两侧,骨皮质装配支架时应预先延长压缩伸长杆.复位后依次妥善固定夹块锁钮、万向节锁钮和压缩杆锁钮.  相似文献   

14.
颈以下,到肱骨内、外上髁这一段骨体叫做肱骨干.肱骨干骨折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至肱骨髁上之间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1%.本文将就肱骨干骨折的治疗与护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肩外侧微创小切口入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肩外侧微创小切口入路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采用皮牵引甩肩疗法,治疗3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疼痛、肿胀、瘀斑分级量化评分均比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肩外侧微创小切口入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充分体现了现代骨科的微创理念,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肱骨近段锁定板结合植骨治疗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5例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该组患者均采用肱骨近段锁定板结合植骨治疗;另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25例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B组),该组患者采用三叶草型钢板合并植骨固定治疗.所有病例均随访6~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优于B组(P<0.05).且A组肩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4.0%显著高于B组的72.0%(P <0.05).结论 肱骨近段锁定板结合植骨治疗能加快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的愈合,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骨外固定器治疗小腿开放骨折术后护理溧阳市卫生进修学校彭芸骨外固定器是治疗骨折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骨折的近心和远心骨段经皮肤穿放钢针后再用金属连接杆和固定夹把皮肤外的针端彼此连接起来以固定骨折端、促进骨愈合。自1986年以来我市人民医院采用骨外固定器治...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57-858
目的:探讨胫骨中上段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胫骨中上段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8例,21例胫骨中上段骨折合并单纯外侧平台骨折患者,采取胫骨上段前外侧切口,2例合并单纯内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内侧切口,选择胫骨近端段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合并髁问棘骨折的加用钢丝同定。25例合并双髁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9例骨折偏中前部则采取正中直切口或Y形切口,16例平台骨折部位位于偏后部采取两侧切口,内固定选择胫骨外侧放置长L形支持钢板,内侧放置短T形支持钢板。结果:共随访47例,随访时间12~24月。根据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30例,良12例,可4例,差l例,优良率89.36%。结论:对于胫骨中上段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首先选择好手术治疗时机,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合并单纯外侧平台骨折患者内固定选择胫骨近端段解剖型钢板,合并双髁胫骨平台骨折应选择双钢板内固定,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刘德祥  刘彬 《四川医学》2014,(4):473-475
目的探讨NeerⅣ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NeerⅣ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18例,研究内固定物的使用,骨折复位、植骨等相关问题。结果18例患者均获6—22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周。根据Neer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评分,功能恢复优10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NeerIV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可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一种采用双斯氏针交叉轴位固定术对波及距下关节有移位的跟骨骨折治疗方法。方法:在跟骨结节、跟腱附着点的内、外侧,分别打入斯氏针各一枚,在“C”壁X光机监视下复位,当Bohler’s角恢复到27~32度后,将斯氏针先后打入越骨折线到骨前端近皮上;术后石膏塑形固定患足于背屈90度位。结果:36例38个跟骨骨折行该术式治疗,经6月~5年随访,根据患者自觉症状、距下关节活动度及X光提示的Boh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