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外源性碳源物对心肌氧化磷酸化动态调节的影响。方法 :采用VanBeek建立的心肌线粒体平均氧耗反应时间 (tmito)测定方法 ,以葡萄糖、乳酸和丙酮酸分别为心肌供能的碳源物 ,用 37℃的Tyrode液灌流离体兔心脏进行实验。结果 :心率由 12 0分别增至 140和 2 2 0 (min-1)。测得的tmito:葡萄糖为 (6 3± 1 0 )s和 (7 4± 0 9)s ;乳酸为 (5 4± 1 2 )s和 (7 0± 0 9)s;丙酮酸为 (4 0± 0 7)s和 (6 5± 0 6 )s (tow -wayANOVA ,P<0 0 5 ,与葡萄糖 ,乳酸比较 )。结论 :心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在心肌ATP利用快速变化的动态适应过程中 ,还原当量向线粒体内的转运可能是动态适应的限速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冷冻温度对肌腱超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肌腱用不同温度冷冻处理 ,液氮保存 1w ,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兔肌腱用 -5 0℃冷冻预处理 ,液氮保存不同时间 ,复温后行肌腱拉伸实验。结果 :-5 0℃组超微结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肌腱破坏荷载 (N) :对照组、实验组保存 1 8、1 80、3 60d后分别为 66.0 0± 1 9.49、65 .0 0± 7.0 7、5 4.0 0± 1 1 .40和 3 9.0 0± 1 .2 0。肌腱延伸率 ( % ) :对照组 ,实验组保存 1 8、1 8、3 60d后依次为 63 .5 0± 1 7.3 0、3 8.60± 0 .98、3 0 .60± 0 .47和 2 1 .90± 9.2 9。结论 :-5 0℃是肌腱组织最佳冷冻预处理温度。长时段超深低温冷冻保存兔肌腱的延伸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时褪黑素受体 (MR)结合容量的变化及MR昼夜节律的改变。方法 :选择正常老年人对照组 1 5名 (年龄 68 33± 7 76岁 ) ,急性脑梗死患者 1 7例 (年龄 70 1 8± 1 1 70岁 ) ,用放射配体法测定 1 2 :0 0 (光中期 )和 2 4 :0 0 (暗中期 )外周血白细胞MR的结合容量 ,比较两组MR的结合容量及昼夜节律变化。结果 :Scatchard分析和一点法分析显示 ,急性脑梗死组光中期MR结合容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0 1 4± 0 0 5fmol/1 0 6 细胞和 0 2 3± 0 0 3fmol/1 0 6 细胞 ,及 0 1 0± 0 0 4fmo…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采取离体胃、肠平滑肌条灌流方法和在体动物胃排空、肠推进实验,系统研究了单味中药黄芪水煎剂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按常规方法分别取胃底、胃体纵行肌、胃窦及幽门环行肌、十二指肠、头端空肠、末端空肠、回肠的纵行肌条、近端结肠、远端结肠的纵、环行肌条.将肌条放置在恒温(37℃)Krebs液的灌流肌槽中,记录肌条等长收缩活动,观察黄芪对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在体胃排空、肠推进实验选用小白鼠.动物禁食18~24h, 灌胃不同浓度的黄芪,1h后口服营养性半固体糊或灌服10%阿拉伯胶碳末混悬液,20min后脱颈处死,计算胃内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百分比.结果 1.黄芪(3×10-3g/mL、10-2g/mL、10-1/mL增高胃底纵行肌条的张力(38.8±9.2%),79.2±13.5,127.7±19.2%,P<0.001).黄芪(10-2g/mL、10-1g/mL)增高胃体纵行肌条的张力(7.8±3.2%,18.9±6. 6%,P<0.05)增加幽门环行肌条运动指数(29.5±8.0%,51.3±11.0%,P<0 .001).但各浓度黄芪对胃窦肌条活动无明显影响.阿托品(10-8mol/L)、六烃季胺( 10-5mol/L)、异博定(10-8mol/L)可不同程度阻断黄芪对胃肌条的兴奋效率.2 .黄芪对离体小肠平滑肌条和近端结肠纵、环行肌条以及远端结肠环行肌条的收缩活动无明显影响,但10-2g/mL、10-1g/mL浓度的黄芪可明显减弱远端结肠纵行肌条的收缩波平均振幅(-18.7±5.4%,-20.8±4.9%,P<0.01).酚妥位明(10-6mol /L)、LNNA(10-4mol/L)可使黄芪对远端结肠纵行肌条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心得安、消炎痛不影响黄芪的作用.3.黄芪(40g/kg)使在体小鼠胃内残留率增加(75.8±6.3%),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54.2±13.2%)比较P<0.001.黄芪可对抗阿托品对胃排空的抑制作用(73.7±8.4%到61.9±7.7,P<0.01).4.黄芪(30g/kg)明显增加在体小鼠小肠推进百分比(60.3±7.8%),与生理盐水对照组(47.9±5.9%)比较P<0.01.黄芪可对抗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对小肠推进的抑制作用(39.6±5.5%到49.0±11.3%,P <0.01和32.9±10.2%到42.6±9.1%,P<0.05).结论黄芪对离体胃底、胃体、幽门平滑肌条具有兴奋作用,这种作用可能部分经由胆碱能M、N受体介导,并与胞浆内Ca2+浓度升高有关.黄芪对结肠平滑肌条的抑制作用可能部分经由肾上腺素能α受体介导并与NO有关.黄芪对阿托品所造成的胃排空、肠推进异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对异丙肾上腺素的肠推进抑制也有对抗作用,提示黄芪对动物在体胃肠运动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测山羊心脏三尖瓣复合体形态特征 ,为心脏研究和比较解剖学积累资料。方法  1 0 %甲醛固定的山羊心脏 1 0 5例 ,解剖并观测三尖瓣复合体 ,保留隔缘肉柱和羊心腔特有结构。结果 山羊心脏三尖瓣复合体前瓣、后瓣 ,隔侧瓣的高度分别为 :8 4 3± 2 0 0mm、8 1 3± 1 90mm、7 6 8± 2 .1 0mm ;宽度分别为 :1 4 0 3± 3 1 6mm、1 4 35± 2 70mm、1 6 78± 3 4 6mm。前乳头肌腱索总条数为 :7 79± 1 72。后群乳头肌腱索条数为 :7 4 2± 2 1 7,后群乳头肌的个数为 2 36± 0 92。隔侧群乳头肌腱索总条数为 :1 0 4 2± 2 4 9,隔侧群乳头肌的个数为 4 0 5± 1 4 4。隔缘肉柱的长度为 9 5 3± 3 4 6mm。结论 山羊心脏三尖瓣复合体和人类心相似 ,但其心腔结构有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CA系列对恶性肿瘤诊断临床表达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利用标记免疫分析CA5 0 ,CA12 5 ,CA199和CA15 3水平进行肝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肺癌和胃癌的诊断研究。方法 :标记免疫分析了 6 7例肝癌 ,88例结直肠癌 ,48例卵巢癌 ,36例胰腺癌、乳腺癌 ,12 8例肺癌 ,2 71例胃癌和 6 8例正常对照组。CA5 0 ,CA12 5 ,CA199和CA15 3的批内变异分别为3 7% ,4 8% ,7 6 %和 8 1% ,批间变异分别为 8 1% ,10 1% ,12 3%和 10 4% ,回收率平均介于 95 %~ 10 7%之间。结果 :6 7例肝癌CA5 0 ,CA12 5 ,CA199和CA15 3分别为 40 1± 30 0U/ml,2 8 1± 2 1 2U/ml,11 4± 9 6U/ml和16 2± 8 0U/ml;88例结直肠癌分别为 6 7 8± 45 0U/ml,44 4± 36 1U/ml,6 0 1± 35 8U/m和 2 0 8± 14 8U/ml;48例卵巢癌分别为 40 6± 2 5 1U/ml,180 1± 10 0 2U/ml,15 1± 11 2U/ml和 47 1± 16 4U/ml;36例胰腺癌分别为37 1± 2 2 1U/ml,2 1 8± 14 2U/ml,2 34 2± 6 6 5U/ml和 17 1± 9 1U/ml;34例乳腺癌分别为 10 4± 4 4U/ml,16 4± 9 8U/ml,11 8± 9 8U/ml和 80 1± 36 3U/ml;12 8例肺癌分别为 13 0± 4 6U/ml,10 0 1± 76 4U/ml,12 1±8 8U/ml和 40 3± 18 1U/ml;2 71例胃癌分别为 6 0 6± 40 1U/ml,2 5 7± 18 1U/ml,80 3± 43 2U/ml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ICC介导促胰液素抑制胃平滑肌细胞收缩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胃体上 1 3起博区及胃窦环行肌 8× 2mm肌条在 95 %O2 ,5 %CO2 的恒温 37℃灌流Kreb s液 ,通过张力换能器输入生理记录仪记录胃肌条的机械运动。用美蓝 (methyleneblue)加光照破坏ICC ,观察促胰液素作用 ,并用鼠抗c kit抗体(ACK2 )免疫组化方法对破坏平滑肌条ICC进行鉴定。结果  1 带有ICC的胃肌正常自发收缩活动 带有ICC的大鼠胃体起博区肌条和胃窦肌条记录到稳定的收缩活动。胃体起博区和胃窦收缩频率分别为 4 2 4± 0 82次 min和 4 5 3± 0 94次 …  相似文献   

8.
目的胃肠壁内的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胃肠慢波电位的启动者.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ICC在胃起搏区收缩活动的特殊作用,以及兴奋性脑肠肽胃动素对ICC引起胃平滑肌细胞收缩活动的调节.方法采用大鼠胃体上1/3起搏区及胃窦环行肌3×10mm2肌条在95%O2,5 %CO2的恒温37℃灌流Kreb液中,通过张力换能器输入生理记录仪记录胃肌条的机械运动. 结果 1.带有ICC的胃肌正常自发收缩活动胃肌条孵育60min后出现稳定的收缩活动.胃体起搏区和胃窦收缩频率分别为3.9 2±0. 63次/min和4.14±0.50次/min.收缩振幅分别为0.25±0.05g和0.32±0.09g(均n=18) .胃窦收缩频率和振幅较胃体起搏区分别增高(5.61±0.84)%和(28.00±7.92)%.2.胃动素对带有ICC胃环行肌的作用胃动素0.0 3、0.06和0.12μg/mL明显增加胃体起搏区和胃窦的收缩频率和振幅,呈剂量依赖性增加 .在胃动素0.12μg/mL时,胃体起搏区比生理盐水对照组(NS)频率增加(30.84±6.52)% ,振幅增加(387.41±53.25)%.胃窦比NS组频率增加(14.62±3.71)%,振幅增加(135. 56±25.14)%(均P<0.01,均n=18).结果显示,同剂量的胃动素对胃体起搏区的收缩作用比胃窦区强,两者差异显著(P<0.01),表明胃体起搏区对胃动素较胃窦有较高的敏感性.3.破坏ICC对胃肌收缩活动的影响用化学药物美蓝(50μmol/L)+光照(50mW/cm2)破坏胃环肌层ICC细胞后,胃体起搏区平滑肌自发收缩频率和振幅急剧下降,分别比破坏ICC前下降(82.35±12.54)%和(85.41±1 4.37)%.而胃窦平滑肌的频率和振幅则分别下降(73.24±16.31)%和(75.82±11.33)%( 均P<0.001,均n=18).结果显示胃体起搏区比胃窦区动力下降更明显,表明胃体起搏区平滑肌细胞更受ICC的控制.4.破坏ICC对胃动素增强胃动力的影响破坏环行肌ICC后几乎完全阻断胃动素对胃体起搏区和胃窦平滑肌的收缩作用.结论 ICC对胃平滑肌细胞的机械运动有直接的起搏作用,并通过脑肠肽胃动素进行化学调控,在胃体的起搏区其作用更为明显,证明胃体上1/3区域是胃运动的原动力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增殖抗原Ki 6 7及早期凋亡相关蛋白M 30 (M30CytoDEATH ,细胞角蛋白 18)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 (SP)法 ,分别检测了 79例子宫内膜癌Ki 6 7及M3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79例子宫内膜癌中 ,不同病理学分级间Ki 6 7平均指数分别为 :G1:2 0 4 8± 14 86 ;G2 :2 4 12± 14 4 2 ;G3:38 84± 11 88。不同临床分期间Ki 6 7平均指数分别为 :Ⅰ期 :2 0 6 5± 13 5 6 ;Ⅱ期 :2 6 92± 14 71;Ⅲ期 :35 14± 14 70。不同病理学分级间M30蛋白平均指数分别为 :G1:1 0 3± 1 4 2 ;G2 :1 0 3± 1 6 4 ;G3:1 94± 1 2 0。不同临床分期间M30蛋白平均指数分别为 :Ⅰ期 :0 30± 0 5 8;Ⅱ期 :1 6 6± 1 74 ;Ⅲ期 :2 0 7± 1 6 2。研究结果还显示子宫内膜癌M30指数随Ki 6 7指数增高而增高 ,它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生存分析表明 ,Ki 6 7指数≥ 30、M30指数≥ 2的患者比Ki 6 7指数≤ 10、M 30指数≤ 1的患者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 Ki 6 7指数、M 30指数越高 ,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越差 ,患者预后也越差。Ki 6 7指数、M 30指数较高的患者 ,生存率显著降低。高分化子宫内膜癌 (G1)中 ,Ki 6 7指数≥30、M30指数≥ 2者可能提示患者预  相似文献   

10.
卡托普利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胶原增生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卡托普利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胶原增生的干预作用。雄性Balb 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柯萨奇B3病毒感染组 (感染组 )和病毒感染加卡托普利治疗组 (治疗组 )。苦味酸天狼猩红胶原特异染色 ,半定量分析胶原面积及胶原平均光密度。第 14天和 30天实验结果 :(1)感染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 4 5 5 %、38 5 % ,治疗组分别为72 7%、6 1 5 % ;(2 )心肌胶原面积前者分别为 1 6 5± 0 14、3 0 2± 0 2 9,后者分别为 1 4 9± 0 13、1 75± 0 18;(3)心肌胶原平均光密度前者分别为 0 4 3± 0 0 2、0 5 7± 0 0 5 ,后者分别为 0 4 1± 0 0 2、0 4 5± 0 0 5。提示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予以卡托普利治疗能抑制慢性期心肌胶原纤维过度增生 ,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 β 淀粉样蛋白 (Betaamyloidpritein ,Aβ)与载脂蛋白E4(ApolipoproteinE ,ApoE4)对神经元的共同作用 ,探讨老年性痴呆发病的细胞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 :体外培养神经细胞 ,采用MTT比色法和免疫组化标记 ,结合图像分析技术 ,研究Aβ3 1 3 5和ApoE4对海马神经元存活和生长的作用。结果 :(1 )Aβ3 1 3 5(1 0 0 μmol/L) +ApoE4(1 0 μg/ml)和Aβ3 1 3 5(2 0 μmol/L) +ApoE4(1 0 μg/ml)的OD值 ,分别为 0 .1 97± 0 .0 2 1和 0 .1 91± 0 .0 2 4,明显低于对照组 0 .2 2 9± 0 .0 0 3 μm(P <0 .0 5 )。 (2 )这两组神经元胞体的最长径分别为 1 0 .0 7± 1 .98μm和 1 0 .0 1± 1 .68μm ;最短径分别为 6.40± 0 .77μm ,6.2 8± 0 .89μm ,明显低于对照组 1 2 .73± 3 .0 0 μm、7.0 5± 1 .0 4μm ,Aβ3 1 3 5组 1 2 .0 9± 2 .45 μm、7.0 1± 1 .0 2 μm ,最长径和最短径 (P <0 .0 5 ) ;(3 )两组神经元突起平均长度分别为 2 6.3 6± 7.73 μm和2 3 .86± 7.2 9μm ,明显低于对照组 3 0 .88± 9.79μm、2 8.3 4± 4.40 μm ,P <0 .0 5。 (4 )Aβ3 1 3 5(2 0 μmol/L)组的平均突起长度 (2 6.81± 5 .42 μm) ,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poE4组 3 0 .60± 7.3 0 μm(P <0 .0 5 )。ApoE4对海马神经元的存  相似文献   

12.
与椎间盘镜手术有关的下腰椎解剖学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测与椎间盘镜手术有关的下腰椎解剖学参数 ,为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 30~ 5 0岁正常成年志愿人员共 72例 ,通过普通X线腰椎正、侧位摄片及CT扫描 ,对下腰椎的解剖参数进行了观察。结果 :L3~ 5椎板下缘厚度分别为 (0 .95± 0 .14 )cm、(0 .85± 0 .12 )cm及 (0 .8± 0 .0 9)cm ,L3 ~S1黄韧带的厚度分别为 (0 .35± 0 .0 1)cm、(0 .35± 0 .0 1)cm及 (0 .35± 0 .0 1)cm ,L3 ~S1黄韧带在上位椎板附着部位距此椎板下缘的距离分别为 (0 .93±0 .12 )cm、(0 .6 5± 0 .0 8)cm及 (0 .6 2± 0 .0 8)cm ,L3~ 5硬膜外腔的大小 (中央 )分别为 (0 .5 1± 0 .0 8)cm、(0 .3± 0 .0 4 )cm及 (0 .15± 0 .0 3)cm ,L3~ 5椎板下缘距椎间隙的距离分别为 (- 0 .4 3± 0 .12 )cm、(0 .5 2± 0 .15 )cm及 (0 .98± 0 .13)cm ,L3~ 5椎板的宽度分别为 (2 .83± 0 .2 7)cm、(3.2 5± 0 .2 6 )cm及 (4.6 1± 0 .31)cm ,L3~ 5椎板的倾斜角度分别为 (6 5 .78±5 .2 7)°、(45 .5 3± 3.84 )°及 (32 .35± 2 .76 )°。结论 :了解与椎间盘镜手术有关的下腰椎解剖学参数 ,有利于椎间盘镜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和手术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内窥镜下侧脑室前角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下的侧脑室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1例成人尸头标本进行前角入路侧脑室的解剖观测 ,并对 9具新鲜尸头分别进行内窥镜下眉上前额入路及冠状缝前入路的解剖学观察。结果 :侧脑室前角、前下角到室间孔距离为 (3 0 .5± 2 .4)mm、(9.9± 2 .1)mm ,室间孔长、宽径为 (5 .4± 1.2 )mm、(2 .7± 0 .9)mm ,侧脑室在前角、室间孔以及侧脑室体中部的顶宽及内、外壁高度分别为 (18.7± 3 .1)mm、(15 .1± 3 .5 )mm、(2 4.0± 4.6)mm和 (16.0± 1.8)mm、(14 .0± 1.9)mm、(2 3 .1± 2 .5 )mm以及 (12 .1± 1.7)mm、(8.9± 1.3 )mm、(15 .2± 1.6)mm ,眉上及冠状缝前穿刺点到脑室、室间孔距离分别为 (2 9.5± 2 .5 )mm、(5 5 .3± 2 .6)mm和 (2 8.4± 2 .8)mm、(5 4.4± 3 .0 )mm。前额眉弓上入路及冠状缝前入路内窥镜下均可看清前角及体部结构 ,但硬镜下后者操作空间稍小 ,而软镜甚至可看清三角部结构。结论 :在内窥镜下前角入路进行侧脑室手术有一个理想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4.
国人胸骨的形态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提供胸骨测量与观察的地方性资料 ,为临床胸骨穿刺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采用 10 1例内蒙古通辽地区出土的成年人干燥胸骨标本 ,70例经过福尔马林固定的胸部湿标本 ,使用游标卡尽测量 ,肉眼观察。结果 胸骨长(137 0 3± 2 0 2 0 )mm ,胸骨柄长 (48 17± 6 0 4 )mm ,柄最大宽 (5 3 96± 7 2 5 )mm ,柄最小宽 (2 9 5 6± 5 35 )mm ,柄厚 (12 5 7±1 4 6 )mm ,柄前皮质厚 (1 2 3± 0 14 )mm ,柄后皮质厚 (1 2 0± 0 12 )mm ,体长 (87 5 9± 2 3 6 2 )mm ,体最大宽 (31 6 7± 6 5 7)mm ,体厚 (13 6 9± 6 2 8)mm ,体前皮质厚 (1 2 8± 0 15 )mm ,体后皮质厚 (1 2 3± 0 13)mm ,胸骨体前软组织厚 (2 0 4± 0 4 6 )mm。胸骨长宽指数 2 3 1,胸骨体长宽指数 36 1,胸骨体柄长指数 5 5 0 ,胸骨宽厚指数 4 2 5 ,胸骨长柄长指数 35 2。胸骨柄体分离 79例占 78 2 % ,带有胸骨体裂孔 7例占 6 9% ,带有骨性剑突 10例 ,占 9 8%。结论 本组胸骨长与柄长、体长之间有高度相关性(P <0 0 1)。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院内康复策略及其疗效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适合社区的院内康复策略及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 :将 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 3 2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对干预组施以小组工作制 ,进行《药物自我处置》和《症状自我监控》两种技能训练 ,共十周 ,出院后随访一年。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 SS) ,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 (NOSIE -3 0 ) ,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 ,康复状态量表 (MRSS)和复发率、再住院率、再就业率进行评估。结果 :1 干预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自 2周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最后时点两组PANSS总分 ( 3 1 2± 3 1 5 2 3± 13 0 ,t =6 8)、阳性症状( 7 3± 1 1 12 4± 4 3 ,t =5 9)、阴性症状 ( 7 8± 2 1 13 3± 4 5 ,t =5 9)、一般精神病理总分 ( 16 1± 1 8 3 1 2± 9 8,t =7 5 )相比 ,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2 干预组NOSIE -3 0出院时点与最后时点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差值分别为 ( -18 3± 3 2 ,9 6± 6 2 ) ,而对照组分别为 ( 14 4±6 7,-2 2 3± 7 4,t=2 0 3及 2 3 8,P均 <0 0 1)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 干预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出院时点和最后时点分别为 ( 16 2 1± 5 43 ,16 3 5± 6  相似文献   

16.
淋巴微循环变化在血压回升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淋巴微循环变化与血压回升的关系。方法 :采用淋巴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 6 0只大鼠缺血 再灌注时肠系膜微淋巴管收缩性、肠淋巴流量、蛋白输出量与血压回升的先后关系。结果 :肠系膜淋巴微循环变化明显快于血压回升 (P <0 .0 1) ;肠淋巴流量、蛋白输出量达到峰值的时间 (分别为 49.2 5± 6 .5 6min、41.74± 7.2 1min) ,明显快于血压到达峰值的时间 ( 82 .2 5± 15 .17min) (P <0 .0 1) ;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淋巴微循环改善在血压回升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TPA的强心作用及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Langendorff灌流离体豚鼠心脏 ,观察药物对心脏收缩力及心率的影响 ;用氯仿致小鼠心律失常 ,观察TPA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结果 :1 0 3mol·L 1TPA二甲亚砜液、1 0 3mol·L 1盐酸TPA液都能非常显著地加强心脏收缩力 ,增幅分别达 1 86± 40 % (P <0 .0 1 ,n =8)、1 64± 3 1 % (P <0 .0 1 ,n =9) ,其强心作用与阳性对照 (7.0 6× 1 0 6 mol·L 1毒毛旋花甙K ,增幅 1 94± 42 % ,n =6)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彩 ;TPA对心率及心跳节律影响较小。TPA有抗氯仿致小鼠室颤的作用 ,3 0mg·kg 1TPA组室颤发生率 (3 8% ,n =2 1 )与阴性对照发生率 (88% ,n =1 6)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 )。结论 :TPA有较强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及抗心律失常作用 ,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内皮素、一氧化氮在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人、肾上腺腺瘤病人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测量所收集的经临床验证的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人(30例 )、肾上腺腺瘤病人 (35例 )和正常人 (35例 )的血清中肾素 (PRA)、血管紧张素Ⅱ (AⅡ )、醛固酮 (ALD)、内皮素 (ET)的含量 ,用酶法测定上述人群中的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的含量来表示NO的量。结果 :对照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NOS分别为 (1 0 4± 0 90ng ml h ,71 0 6± 16 18pg ml,14 4 77±32 5 7pg ml,4 5 86± 2 0 85pg ml,32 2± 4 6 1U ml)。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人的血清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的含量分别为 (7 5 3± 2 2 3ng ml h ,14 4 77± 6 8 4 5pg ml,2 6 1 0 7± 73 0 3pg ml,96 72± 31 36pg ml)高于正常人 ,p <0 0 1,NOS(2 8 8± 6 14U ml) ,低于正常人 ,差别显著。肾上腺腺瘤病人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NOS的含量分别为 (0 5 5± 0 4 7ng ml h ,5 1 85± 17 5 8pg ml,2 4 7 0 3± 84 0 3pg ml,81 83± 2 8 38pg ml,32 34± 9 0 2U ml) ;醛固酮、内皮素高于对照组 ,p <0 0 1,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小于对  相似文献   

19.
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生物活性陶瓷修复兔颅骨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 ,BMSC)、生物活性陶瓷 (Bioactiveglassce ramics ,BGC)和胶原膜复合材料的成骨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BMSC与BGC及胶原膜复合后植入兔颅骨缺损区 ,通过形态学、组织化学和立体计量学等方法观察新骨生成情况。结果 :①形态学观察 :倒置显微镜显示BMSC呈星形 ,12h全部贴壁 ,对数增殖期为 2~ 4d。扫描电镜显示BMSC在BGC表面排列紧密 ,长入BGC孔隙中。实验组术后第 12周 ,X线显示植入材料与外周骨质之间完全被高密度影充填 ;光镜显示骨小梁相连成片 ,骨髓再生。②组织化学结果 :术后第 4、8、12周实验组碱性磷酸酶值分别为 ( 2 46.3 3±3 2 .13 )、( 2 90 .67± 12 .86)、( 3 75 .3 3± 5 .0 3 )u/L ,高于对照组 (P <0 .0 1) ;钙离子值分别为 ( 1.93 0±0 .0 70 )、( 2 .13 0± 0 .2 3 5 )、( 2 .867± 0 .2 61)g/L ,高于对照组 (P <0 .0 1)。③立体计量学测量结果 :实验组第 12周体密度值为 ( 65 .69± 3 .0 0 ) %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成骨作用 ,能够有效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辅助颞下锁孔入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颞下锁孔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 1例福尔马林固定尸体头部标本上进行入路相关解剖结构观察和测量 ,在 9例新鲜标本上模拟内窥镜辅助颞下锁孔入路手术 ,记录入路的显露范围及可利用的操作空间 ,尝试增加显露和操作空间的方法。结果 :圆孔、卵圆孔、棘孔、三叉神经压迹、弓状隆起、岩大神经裂孔到颞下颌关节处颧弓上缘和中线的距离分别为 :(4 5 .2± 3 .3 )mm和 (2 0 .1± 2 .3 )mm、(3 2 .6± 2 .1)mm和 (2 3 .7± 1.2 )mm、(2 8.9± 1.1)mm和 (3 1.2± 3 .1)mm、(4 0 .1± 1.2 )mm和 (15 .6±2 .7)mm、(2 5 .0± 2 .7)mm和 (3 3 .8± 0 .9)mm、(2 6.7± 2 .3 )mm和 (2 9.6± 0 .8)mm ,Kawase三角各边长度 :耳蜗至岩大神经与下颌神经交点 (18.6± 1.6)mm、耳蜗至三叉神经孔 (19.6± 1.5 )mm、三叉神经孔至岩大神经与下颌神经交点 (16.2± 0 .8)mm ;Day菱形区各边长度 :三叉神经孔至岩大神经与下颌神经交点(16.2± 0 .8)mm、弓状隆起至三叉神经孔 (2 1.7± 2 .5 )mm、岩大神经与下颌神经交点至膝状神经结 (7.2± 1.3 )mm、膝状神经结至弓状隆起 (12 .5± 2 .1)mm ;颞下锁孔入路最大控制范围前至视交叉 ,后到脑干腹外侧乳头体至中下斜坡的区域。结论 :颞下锁孔入路是治疗鞍上区和岩斜区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