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皮肤损伤后,很多人都会选择局部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然而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告诉我们,皮肤细菌在伤口愈合和毛囊新生中会起到积极作用,这提示也许应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首先,研究人员选择了无菌环境下受伤的小鼠和正常环境下无病原体的受伤小鼠来探究共生菌群对毛发再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菌环境小鼠的创伤性毛囊新生水平明显更低,并且周围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均较低。这说明细菌数量和多样性较低会影响再生水平。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与无菌环境小鼠相比,正常环境小鼠体内β-连环蛋白的含量更高,这表明正常环境小鼠皮肤的生物群落促进了伤口愈合。接下来.研究人员将无菌环境小鼠转移到正常环境中饲养,结果小鼠创伤性毛囊新生水平升高,高于对照的无菌环境小鼠。  相似文献   

2.
《中国保健营养》2008,(7):10-10
通常哮喘患者只知道哮喘的“喘”和“憋”,其实这一疾病的本质反映是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研究人员从卡介苗能够抑制小鼠哮喘模型的这两种病理指标受到启发,产生“灵感”:是否在出生时给以接种卡介苗,儿童或成年就不会患上哮喘了呢?  相似文献   

3.
《食经》2021,(2)
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团队发现,温暖的环境增加骨骼强度和密度,可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研究人员让16周大的雌性小鼠在34℃环境中生活8周.实验发现,小鼠尾巴长度增加,骨密度也都明显增加,小鼠的骨骼强度得到改善.接着,研究人员利用一些成年小鼠重复实验,他们发现成年小鼠骨骼大小并没有变化,但骨骼强度和密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其他     
052104年龄对成年小鼠嗅球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的影响/张立平…∥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41(4).365~367观察年龄对成年小鼠嗅球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的影响。用5_溴_2_脱氧尿核苷(5_bromo_2’_deoxyuridine,BrdU)标记新生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后统计新生细胞数量;应用BrdU与TuJ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命早期使用抗生素对新生小鼠体重和死亡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40只6~8周龄雌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和20只6~8周龄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雌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抗生素处理组,每组20只。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每2只雌性小鼠配一只雄性小鼠置于一笼中饲养12周。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饲料和饮水,抗生素组小鼠给予正常饲料和抗生素鸡尾酒组合饮水。每周测量新生鼠体重,检测粪便细菌DNA,统计死亡率。结果 抗生素组新生小鼠在生后1周内和1~2周内的总体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4,0.027);而生后1周内和1~2周内的死亡率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新生鼠在出生后1周时的体重分别是(3.870±0.079)g、(4.050±0.050)g,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6,P=0.070)。两周时体重分别是(6.230±0.142)g、(6.770±0.141)g,抗生素新生鼠体重在出生后2周明显高于对照组(t=2.699,P=0.015,);抗生素组新生鼠在1周、2周时的粪便DN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7)。结论 新生鼠早期使用抗生素明显减少了肠道细菌数量,导致体重和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院》2007,7(3):97-97
近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与St.Jude儿童医院合作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对小鼠给予裂解酶可以预防其在感染流感后继发中耳炎。已有实验证实,运用裂解酶可以使感染了肺炎双球菌或链球菌的动物痊愈。此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肺炎链球菌克隆入小鼠体内,使其在健康状态下携带细菌。研究人员对其中的一些小鼠给予裂解酶治疗,接着让所有小鼠都染上流感。结果表明,没有接受裂解酶治疗的小鼠80%都患上了中耳炎,但接受了裂解酶治疗的小鼠均未发生中耳炎。该实验中,裂解酶疗法的有效率为100%。据介绍,在健康状况下,人体携带细菌可能不会造成严重的问题。但是当发生感冒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很容易趁虚而入造成继发性感染,例如继发性中耳炎。很多人在感冒开始时就服用抗生素以预防继发性感染,但是医师们担心这样易导致抗生素耐药。研究人员-沈,流感季节有25%的死亡是由继发性感染引起,消除继发性感染可以大大减少疾病和死亡率。裂解酶将可以用于预防继发性感染,而且不会带来耐药困扰。  相似文献   

7.
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东  张荣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00-301,305
随着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发病率的提高,过敏性疾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哮喘发病复杂,鉴于人体实验的局限性,目前对哮喘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主要通过动物模型来进行。如现广泛应用于哮喘治疗的白三烯拮抗剂,其最初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过敏性哮喘豚鼠模型得以证明的。随着转基因及基因敲除技术的广泛应用、细胞介质表型及功能分析试剂的完善,目前大多数采用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小鼠模型对过敏性炎症进程及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可进行特定细胞或细胞因子的功能评价、及气道炎症及结构改变的动态进程研究。因此本文就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0~1岁时使用抗生素对6~10岁时儿童发生哮喘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某院确诊的350例哮喘儿童作为病例组,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50例非哮喘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生命早期应用抗生素是儿童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病例组中哮喘儿童的抗生素使用率为84.3%,对照组为52.0%。χ2检验结果显示当抗生素使用疗程次数大于2次时,或当使用大环内酯类和头孢类的抗生素时,均会明显引起儿童哮喘发病风险增大(P<0.05)。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和轻度发病相比,抗生素使用疗程次数≥4更容易重度发病(OR=3.012,95%CI=1.084~8.370)。中度和轻度发病相比,抗生素使用疗程次数为≥4和3次更容易中度发病(OR=2.813,95%CI=1.358~5.826)和(OR=2.337,95%CI=1.139~4.796);抗生素类型为大环内酯类更容易中度发病(OR=2.870,95%CI=1.483~5.555)。结论生命早期应用抗生素会增大儿童哮喘发病的风险,且抗生素使用疗程次数、类型与哮喘发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健康情报     
最新医学研究发现,经常使用抗生素的幼儿长大后患哮喘的几率较高,显示了滥用抗生素的另一危险。在英国、新西兰和北欧进行的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了抗生素与引发哮喘有关联。以英国牛津的研究为例,6个月以下使用抗生素的幼儿,5岁以后患哮喘的几率是同年龄小孩的3倍。一些医生到目前为止还在配抗生素给哮喘病人,这是错误的做法,抗生素根本不能根治哮喘。  相似文献   

10.
药物引起的耳聋多是神经性耳聋,这主要是一些药物可选择性的使第八对负责听觉的脑神经中毒所至。抗生素、奎宁、水杨酸盐、磺胺类药、利尿酸、速尿、土荆芥油、氮芥、烟酸、酒精、重金属等均有这种毒性作用,又叫耳毒性药物。其中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最为严重,包括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巴龙霉素等。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紫霉素、春雷霉素等也可使听神经中毒而发生耳聋,叫耳毒性抗生素。氨基糖苷类药物中以庆大霉素最为严重,它通过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1.
《健康博览》2011,(9):10-10
美国科研人员在对小鼠的研究中发现,睡眠不连续有可能损害记忆力。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结合使用遗传工程与光技术,让实验小鼠在睡眠总时间等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睡眠被多次中断。待小鼠最终睡醒后,研究人员开始测试小鼠的记忆力。按照小鼠好奇的天性,如果记忆力不受影响的话,它们会对不熟悉的东西更感兴趣,并花费更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儿期抗生素使用与5~7岁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呼吸专科门诊就诊的103例5~7岁哮喘患儿(哮喘组)和103例5~7岁非哮喘患儿(非哮喘组)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分析婴儿期抗生素使用及使用疗程次数与5~7岁儿童哮喘发生之间关系。结果婴儿期抗生素使用与儿童哮喘发病呈正相关(P<0.01),婴儿期抗生素使用是儿童哮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婴儿期抗生素使用疗程次数与儿童哮喘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使用1个疗程的抗生素不会增加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P>0.05),但是使用2个及2个以上疗程抗生素发展为哮喘的风险显著增高(P<0.01)。结论婴儿期抗生素使用是增加5~7岁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婴儿期抗生素使用次数越多,哮喘发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酒精能杀死成年小鼠大脑中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哮喘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用HE染色观察两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MDSCs积分光密度值平均值;用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iNOS mRNA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可见气道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哮喘组小鼠肺组织MDSCs、iNOS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小鼠肺组织中MDSCs的聚集增加,iNOS的表达增多,MDSCs通过表达iNOS来实现其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及免疫抑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与健康》2011,(11):4-4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他们以小鼠为模型进行的动物研究显示,绿茶中的一种名为EGCG的儿茶素可以抑制小鼠体重增加,该物质有望成为对抗肥胖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羌活提取物对小鼠哮喘模型的末梢血液内炎性细胞及肺泡灌洗液(BALF)内IL-4、IL-5、IL-6水平是否有抑制作用,探讨羌活预防和治疗哮喘作用。方法本实验中利用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BALB/C小鼠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将羌活提取物分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小鼠激发前1小时给予2㎎/ml、10㎎/ml、50㎎/ml羌活提取物雾化吸入20ml时间为25min,处死小鼠后取末梢血通过Diff-quik染色检测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数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ALF中IL-4、IL-5、IL-6水平。结果大,中剂量组与模型组和小剂量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减少(p<0.01);IL-4、IL-5、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羌活提取物能有效的预防OVA诱导的小鼠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发病过程中白细胞介素32(IL-3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肺内表达的变化及布地奈德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卵蛋白(OVA)致敏并激发的哮喘模型组(A组),OVA致敏、激发并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组(B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10只。观察卵蛋白激发及布地奈德干预后哮喘小鼠气道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32及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IL-32及TNF-α在对照组中呈低表达,在哮喘组中表达明显增加,使用布地奈德干预后,IL-32及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二者表达量均与气道壁厚度呈正相关(r=0.716,P<0.05;r=0.459,P<0.05)。结论:IL-32及TNF-α可能参与了哮喘小鼠气道重塑过程,布地奈德干预改善哮喘小鼠的气道重塑可能与降低IL-32及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外周血红细胞微核试验方法检测苯对成年与未成年小鼠的遗传毒性。以5mg/m~3,25mg/m~3,125mg/m~3浓度分别染毒成年与未成年小鼠,一定时期内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逐渐累积增高,相同浓度组成年与未成年小鼠脾脏不能选择性地清除含微核的红细胞。成年与未成年小鼠对苯的代谢活化能力以及苯代谢物引起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的敏感程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锰中毒对新生小鼠脑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锰中毒对新生小鼠脑发育的影响 ,经口服和腹腔注射联合途径给新生昆明种小鼠染锰。结果显示 :(1)高锰组小鼠体重增长明显滞后 ,脑重和脑重 体重比值显著降低 ;(2 )在Morris水迷宫的行为检测试验中 ,高锰组小鼠前 5天每天到达潜台的平均时间显著延长 ;而在第 6天的探测试验中 ,其在原潜台象限的游泳时间则明显缩短 ;(3)高锰组小鼠的脑组织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 ,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升高 ;(4)染锰组 ,特别是高染锰组小鼠海马CA3区的胶质细胞纤维酸蛋白免疫反应强度及其阳性产物的平均相对密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0.
在妊娠期应用药物时,特别要注意其对胚胎和胎儿的不良反应,选用抗生素时尤需慎重。药物和有关因素可以引起高达60%的先天性畸形,但根据现有资料表明,仅有少数几类抗生素在妊娠期使用是完全有害的。妇女妊娠时不能应用下列抗生素:氨基甙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等;抗真菌抗生素如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灰黄霉素等;5-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哒唑等;多粘菌素类如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等;四环素类如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四环素等及万古霉素。氨基甙类能通过胎盘,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