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多次诱发心动过速,以自身对照的方式,分别采取剂量递增的方法予以腺苷及ATP,观察腺苷及ATP终止PSVT的最小剂量及终止时间,记录ECG分析心律失常的种类,以及其他的临床主诉。结果:腺苷和ATP终止心动过速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22s和11.92s;平均有效剂量腺苷为4.0mg,ATP为6.2mg;发生的心律失常及主诉两者相似,未出现需临时起搏及电复律的严重并发症。提示腺苷与ATP同样是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药物,其疗效及副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体表无创性起搏(ENP)治疗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和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心动过缓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9例病人进行了ENP治疗,SVT起搏心率设定在180/分,起搏电流根据病人情况调在40-100mA,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心率在60-80次/分,起搏电流至40-80mA。结果:12例室上速病人10例经ENP成功终止发作,2例起搏无效;2例心脏骤停(室颤和室性自主心律各1例)1例起搏成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成功3例,SSS2例。结论:ENP在治疗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终止SVT方面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床旁临时心内膜起搏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床旁临时心内膜起搏抢救59例多种原因导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停搏,急诊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结果59例患者成功起搏43例(72.8%),28例有自主心律患者成功起搏27例(96.4%)。取得良好抢救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简便、可行具有急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种起效迅速,无副作用的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方法。方法 经食管行心房起搏法。结果 36例中有效33例,无效3例。结论 经食管行心房调搏应用于急诊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方法简便,起效迅速,安全,无用抗心率失常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正> 近10余年来应用起搏技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已有较大的突破,本文仅对治疗方法、终止心律失常的原理和适应症等作一简述。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指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以及室颤等.临床上多使用药物或电击治疗。但有些情况下,药物或电击不能奏效或虽能制止发作但有产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属于禁忌,使治疗颇为棘手。例如,在服用洋地黄过程中发生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往往不能使用电击复律:又如快慢综合征的患者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使用药物或电击复律都不甚安全,这种情况下,使用起搏技术来终止心动过速,就成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而且,有时心脏起搏治疗虽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但能减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 4 2例房性心动过速 (AT)电生理特点及消融治疗。方法  4 2例患者均行电生理检查 ,心动过速能被心房快速起搏及心房早搏刺激终止 ,心室起搏时无室房传导。对起源于上腔静脉和左下肺静脉 5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 ,分别采用局灶点消融和消融电隔离方法终止心动过速。结果  5例房性心律失常病人 ,采用局灶消融和电隔离消融分别有效终止房性心动过速。AT病人均采用激动标测并结合拖带或隐匿拖带寻找消融靶点 ,靶点局部电位较体表心电图P’波提前 30~ 6 0ms以上 ,结合机械阻断等选择靶点可提高成功率 ,选择双大头标测能缩短手术时间 ,AT的机制不同对消融的成功无影响。结论 起源于上腔静脉和左下肺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由于心动过速造成心脏扩大 ,成功消融治疗后心脏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床旁血流导向球囊起搏导管的临床应用(附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常常危及生命,尤其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是如此。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这些病例中的大多数因病情危重,不宜搬动,须在床边进行迅速的临时心脏起搏术。随着急诊介入心脏病学的普及和提高,应用血流导向球囊起搏导管进行床旁紧急起搏,已成为急诊抢救不可缺少的医疗技术之一。本文报告从1999年1月至2003年9月应用球囊起搏导管救治27例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8.
临时心脏起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心电图引导下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各种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在床边急诊条件下由心电图引导和在导管室对3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各种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患者通过普通双极心内膜临时起搏电极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结果 床边急诊条件下由心电图引导的21例患者18例成功起搏。在导管室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16例,全部患者成功起搏,无并发症出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电图引导下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是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的有效方法 ,具有安全、快捷、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危重、不能搬动的病人及无导管室条件的医院。  相似文献   

9.
对心动过速的起搏治疗已经获得成功。它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片面的表现尤其引人瞩目,而用起搏来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则一直较为困难。但随着人们对室性心律失常机理(mechanism)的认识,加之起搏器功能的日益完善.最终使心腔内起搏与心腔内电击技术结合到了一起,从而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i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lors,ICD)得以问世。  相似文献   

10.
王红 《青海医药杂志》2006,36(10):40-40
心律平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如应用不当可产生明显副作用,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近几年收集了用心律平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9例.观察其终止心动过速的瞬间心电图的变化,发现终止的瞬间可出现各种类型及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89-990
目的:对食道调搏不同起搏方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进行评价,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将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共200例分组,分别用超速抑制起搏法,猝发脉冲法,程控期前刺激法进行终止,观察疗效,进行评价。结论:食道调搏可安全有效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97%,各型起搏方式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终止心房扑动总有效率为38%,猝发脉冲法疗效优于超速抑制起搏法和程控期前刺激法(P<0.05);终止室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为36%,超速抑制起搏法疗效优于猝发脉冲法和程控期前刺激法(P<0.05)。  相似文献   

12.
三磷酸腺苷治疗1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黎新 《中外医疗》2009,28(20):31-31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急诊心律失常之一,目前终止方法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三磷酸腺苷(ATP)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效快、疗效好的常用药物之一,但过去因为由于剂量及方法使用不当,导致对该药物产生误解和诸多不良事件发生。笔者就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之间接诊的15例使用该药物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的急诊病例,再次和大家探讨使用该药物的最佳剂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心源性猝死(SCD)乃是人类的重要威胁。而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是SCD的主要原因。埋藏式心脏电复律除颤器(ICD)具有抗心动过速起搏,同步电复律,非同步除颤及支持心动过缓起搏等多种功能。它能持续监测和分析患者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在10—20s内感知并识别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分别采用复律、除颤、起搏的方法,纠正各种心律失常,防止SCD的发生。我院2004年10月22日成功为一例(反复发作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病人行ICD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法 对3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物理疗法(主要是迷走神经兴奋法)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结果 3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 探讨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选择方法,并阐明各种治疗方法的理论问题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伍卫 《广东医学》2001,22(3):193-194
心脏起搏是指应用低能量的电脉冲暂时或长期地刺激心脏 ,使之发生激动 ,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年来 ,随着抗心动过速起搏器的产生 ,心脏起搏也可以用于终止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适应证及不同起搏方式的特点。1 心脏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脏起搏学组提出了我国心脏起搏器植入适应证建议 (1999年 ) [1] 。该建议将植入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分为三类 :Ⅰ类 :无争议的 ,公认必须行永久性心脏起搏 ;Ⅱ类 :永久性心脏起搏虽对患者有益 ,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迅速起效且无副作用的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并比较它终止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的差异。方法:经食管行心房起搏法。结果:76例中7l例有效,5例无效。结论: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方法简单、安全、起效迅速。对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发作有很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2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均为左束支阻滞型单型性室性心动过速,均无器质性心脏疾病表现,诊断为右室特发性心动过速。2例病人室速时均未描记到碎裂电位,用起搏法标测,于起搏12导联ECG与室这时基本一致处放电,功率设置为30W,试放电次数分别为19次和17次,成功靶点处放电分别为4s和7s时室速终止。静滴异丙肾上腺素重复右室扫描刺激,不能诱发出心动过速。术中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无任何并发症。术后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随访2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本文的结果提示射频消融是根治RVOT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5年来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82例,其中维拉帕米(异搏停)治疗59例,有效率为89.8%。本组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7例,终止时发生心律失常4例,其中窦性停搏长达2.7秒1例,严重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例和交界性心律2例。因此,临床工作者应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要有足够的认识,从严掌握维拉帕米终止PSVT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ATP在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方法 243例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经股静脉途径弹丸式推注ATP。结果 6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91例房室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因房室结阻断而终止,有效率86.1%。6例长RP心动过速及15例宽QRS心动过速患者经静脉推注ATP或在心室起搏配合下明确诊断。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静脉推注ATP诱发房早,消融成功。105例患者发生窦性停搏,75例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分别占43%、31%。结论 ATP有助于明确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指导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使用埋藏式和临时双极起搏器VVI经静脉右室心内膜起搏治疗53例次。男20例,女13例,年龄15—76岁,用于各类心脏疾病和W—P—W综合征伴严重心律失常可有效地防止昏厥或阿斯综合征的发作,超速起搏可抑制快速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在起搏保护下进行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筛选。经临床应用认为VVI起搏器可能是今后应用较广泛的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