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胆囊结石手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其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2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院内感染28例,未发生院内感染184例。查阅两组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确定影响术后院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合并基础性疾病、手术时间过长、并发胰肠炎或胆囊炎、抗菌药物使用、术中损伤性操作为影响胆囊结石术后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胆囊结石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概率较高,危险因素诸多且复杂,实施针对性健康宣教,术前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护士手术操作考核与术后巡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王明娇  陈娟  刘波  曾素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2,43(9):1075-1078,1084
目的 分析老年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387例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是否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175例)与非感染组(212例),所有感染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校正MEWS评分信息化预警监护联合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急诊抢救且顺利实施院内转运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监护方案与院内分级转运;选取2018年5月1日~2019年8月31日急诊抢救且顺利实施院内转运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4.
〖HT5”H〗摘要 目的 了解某精神专科医院院内感染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的1 93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所有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特征和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结果 1 932例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145例,感染率为7.5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最多见,占52.41%。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72.0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为32.00%;多重耐药菌占比高达84.00%。 结论 精神专科医院的住院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发生几率最高,医院感染的有关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应根据医院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5年1月~2006年11月,我们对2268例手术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26例患者进行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2021,41(6)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乳酸(La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以及C-反应蛋白(CRP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合并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收治的130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n=55)与未感染组(n=75)。比较两组患者早期血清PCT/Lac、NEU%以及CRP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上述指标预测院内感染的效能。结果 感染组血清PCT/Lac、NEU%、CRP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 0. 05)。提示上述指标与DKA患者发生临床感染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血清PCT/Lac、NEU%水平可有效预测DKA患者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CC维护护士院内资质认证在PICC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2019年4月30日住院并接受PICC治疗的3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3月1日~2018年2月29日(认证前)置管的189例患者,2018年5月1日~2019年4月30日(认证后)置管的207例患者,通过成立PICC维护护士院内资质认证小组,制定认证方案,对PICC维护护士进行认证培训及考核,比较认证前后PICC维护规范性、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带管期间满意度。结果:PICC维护护士院内资质认证后,PICC维护临床实践的规范率高于认证前(P0.01),PICC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认证前(P0.01),患者带管期间满意度高于认证前(P0.01)。结论:通过PICC维护护士院内资质认证,可以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PICC维护的护理质量,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研究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方法 对本院肿瘤科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发生院内感染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200例的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同期1729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共计200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达11.6%.其中包括39例二级感染与21例三级感染患者;在感染部位方面以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口腔感染分列前3位;病原菌感染分布以革兰阴性菌、真菌以及革兰阳性菌为主.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高.≥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较高,且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降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情况,并分析免疫功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就诊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65例,将院内感染患者分为感染组(n=32),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分为非感染组(n=224),记录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构成,同时采用单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福建省立医院外科ICU(SICU)和内科ICU(MICU)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对2012年1月-2016年6月SICU和MICU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合临床特点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在ICU血培养分离的587株病原菌中:SICU检出3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3.5%,革兰阳性菌39.2%,真菌7.3%;MICU检出2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7.8%,革兰阳性菌36.0%,真菌6.2%。SICU和MICU中革兰阴性菌前3位均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主。确诊血流感染者386例,其中SICU 226例(单一菌感染202例,复数菌感染24例),MICU 160例(单一菌感染138例,复数菌感染22例)。S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ICU,而MICU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及碳青霉烯类等的耐药率则明显高于SICU。MICU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喹诺酮类、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亦明显高于SICU。在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患者中,MICU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SICU,而SICU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患者全因死亡率则高于MICU,总体全因死亡率MICU高于SICU。结论 SICU与MICU虽然收治病种不同,但血培养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基本相似。除鲍曼不动杆菌外,MICU患者的血培养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SICU,并且血流感染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也高于SICU。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及内毒素水平对医院感染的影响,为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新生儿60例,检测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同时观察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共有32例患儿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3.33%,其中12例泌尿道、8例皮肤黏膜、6例呼吸道、4例胃肠道,分别占37.50%、25.00%、18.75%、12.50%;发生医院感染患儿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分别为(26.93±4.72)ng/ml、(8.15±1.15)mmol/L、(19.75±4.79)pg/ml,高于无医院感染患儿(21.79±6.28)ng/ml、(6.10±1.06)mmol/L、(15.77±3.84)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患儿死亡率为31.25%,无医院感染死亡率为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医院感染患儿以上指标明显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为高原地区ICU医院感染目标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7—2020年青海省人民医院综合ICU目标监测结果和器械污染所致相关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监测综合ICU患者6283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20%,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6.94%;感染类型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58.68%,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占17.5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为8.88‰,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CAUTI)发病率为2.53‰,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为0。日感染发病率2017年为15.09‰,2020年为8.38‰。 结论青海省人民医院综合ICU日感染发病率降低,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科行HSCT的91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910例患者中,111例在移植后100 d内确诊血流感染,98例的血流感染发生在粒细胞缺乏(粒缺)期.多因素分析显示,预处理方案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已婚已育女性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生殖道感染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放置IUD的200例已婚已育女性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放置IUD后是否发生生殖道感染分为观察组(发生生殖道感染)与对照组(未发生生殖道感染),对放置IUD后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放置IUD后1年内,生殖道感染发生率为14.50%。两组的年龄、糖尿病、贫血、IUD放置时间、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1个月内盆浴、术后1个月内性生活、性伴侣数量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贫血、IUD放置时间、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1个月内盆浴、术后1个月内性生活、性伴侣数量是已婚已育女性放置IUD后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已婚已育女性放置IUD后受到年龄、糖尿病、贫血、宫内节育器放置时间、术后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多个性伴侣、术后1个月内盆浴及性生活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生殖道感染,临床上应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对策,以减少IUD放置后生殖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浙江省2018 — 2019年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重复报告情况,为掌握疫情数据制定相应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2018 — 2019年浙江省上报的报告病例,进行个案查重,计算重复报告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报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59 826例,重复报告率为1.29%。 地区重复率为0.28%~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970,P<0.001);各年龄组的重复报告率为0.67%~1.65%(χ2=50.060,P<0.001);妇产(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所、站)重复报告率(1.54%)高于其他的医疗机构(1.19%)χ2=10.790,P<0.05)。结论浙江省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存在重复报告的情况,应加强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查重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但未实施PDCA循环法护理管理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接受PDCA循环法护理管理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满意度。比较两组医护人员防范意识评分及对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侵入性操作感染、呼吸道感染、针刺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防护措施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增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农皓  刘昊晖  杨丞  詹鑫婕  尹刘江  秦剑秋 《疾病监测》2019,34(12):1104-1108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诺如病毒疫情的流行特征,为诺如病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南宁市诺如病毒疫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个案信息、3起疫情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室共确诊51起诺如病毒疫情,2016年和2017年的疫情占62.75%,GⅡ组引发的疫情占90.20%。 GⅠ组和GⅡ组引发的疫情占9.80%。 9月至次年1月为疫情的高发期,共有2个流行峰,各峰强度有所不同。 青秀区、宾阳县、江南区、兴宁区是疫情的高发区,报告疫情占68.63%。 25起疫情发生在幼儿园,占49.02%。 男性与女性患者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以呕吐、腹泻为主。 共采集病例标本481份,无症状人员标本289份,水标本36份,诺如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0.50%、8.30%、16.67%。 48起疫情传播途径未明,占94.12%。结论GⅡ组诺如病毒是南宁市诺如病毒疫情的主要毒株,秋冬季为疫情高流行期,流行峰与国内外同步。 需对高发县区和高发机构进行重点关注,加强宣教。 同时提高疫情处置能力,迅速查明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开展诺如病毒测序,掌握流行基因型别,及时发现变异或重组毒株。  相似文献   

18.
胡岚  王鹤  罗晓  王超  齐文杰 《疾病监测》2021,36(2):188-193
  目的  回顾北京某三甲医院院内感染致病菌菌种构成和耐药性变化,及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间的关系,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该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全部院内感染患者各部位标本的致病菌的药敏鉴定结果,分析菌株分布、院内感染部位及细菌耐药性,同时分析全院近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3522株,主要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596株(16.92%)、大肠埃希菌353株(10.02%)、肺炎克雷伯菌285株(8.09%)、鲍曼不动杆菌224株(6.36%),革兰阳性菌为屎肠球菌208株(5.91%)。 分布最多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室890株(25.31%)、普外科582株(16.55%)、干保中心483株(13.74%)、血液科263株(7.48%)、急诊病房238株(6.77%)。 共统计院内感染7324例次,主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3813例次(52.06%)、泌尿系1015例次(13.90%)、消化道740例次(10.10%)。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6年的46.20%降至2019年的38.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34.76降至31.69,同时期仅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比例由24.67%增至36.74%,其余细菌多耐药检出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结论  该院分离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呼吸道是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部位,重症医学科、普外科和干保中心分离菌株数居前3位;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均下降,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感染部位以及耐药性会逐年变化,个别院内感染致病菌耐药性逐年增加,需要重点关注,同时需要加强管理院内感染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耐药性及其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细菌室尿培养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标本113例,其中产ESBLs菌尿路感染63例,非产ESBLs菌尿路感染50例.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产ESBLs菌的耐药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简称"院感")数据每周公示反馈及专职院感监管人员对院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院感率及漏报率数据情况,比较院感数据周反馈及专职院感监管前后院感率及漏报率变化。院感数据周反馈包括:每周一晨会公示上周科内各医生分管床位的患者,是否存在院内感染、院感病原学、是否多重耐药菌、是否上报、是否张贴隔离标识、是否隔离。专职院感人员每日监管内容包括:全体医务人员手卫生、医疗护理无菌操作、协调监督物业人员(门卫、护理员、保洁)工作、科室仪器物品等表面每日消毒、维持科室环境整洁。 结果院感数据周反馈实施前后我科院感率分别为9.90%(199/2019)、5.50%(124/2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239,P<0.001);专职院感监管实施前后院感率分别为8.40%(83/993)、3.30%(41/12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131,P<0.001);院感数据周反馈及专职院感监管实施后院感漏报率降为0(Z=-4.538,P=0.00)。 结论每周院感数据反馈可降低院感率,专职院感监管可进一步降低院感率;周院感数据反馈及专职院感监管可提高院感管理依从性,减少院感漏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