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于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妊娠结局及卵泡液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85例POR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与对照组.用药组(n=41)给予DHEA 25 mg/次,每天3次,连用12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按博洛尼亚标准诊断为卵巢低反应(PO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超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探讨适合POR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0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且诊断为POR的患者164例共186个周期。按治疗方案分为长效长方案组(86个周期)、短方案组(41个周期)和微刺激组(59个周期),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不同超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结果:164例患者中,年龄<40岁者112例(68.3%),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12.8%),盆腔结核5例(3%),曾有盆腔手术史者28例(17.1%)。微刺激方案组Gn使用时间、Gn用量显著低于长效长方案及短方案组(P<0.05);获卵数低于长效长方案组,胚胎冷冻率高于长效长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短方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刺激方案是POR患者较理想的超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3.
卵巢低反应(POR)是指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n)反应过低甚至无反应,导致获卵数少、周期取消率高以及临床妊娠率降低的一种现象,其发生率达到9%~24%,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是辅助生殖技术(ART)领域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目前卵巢低反应诊断标准尚不统一,2011年ESHRE达成了对POR诊断的共识:①年龄≥40岁或存在其他引起POR的高危因素;②POR史(常规卵巢刺激方案获卵数≤3个);③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如AFC<5~7个或AMH<0.5~1.1 ng/mL;至少符合以上三点中的两点即可诊断为POR。本文介绍卵巢低反应治疗的最新进展,如调整促排卵方案及增加促排卵药物的用量及使用时间;使用雄激素或口服避孕药作预处理;加用生长激素、阿司匹林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脱氢表雄酮(DHEA)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卵巢反应性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接受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治疗的POR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其中治疗组(n=41)患者在超促排卵前接受DHEA辅助治疗,对照组(n=37)未行DHEA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卵巢储备功能和妊娠结局等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和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黄体生成激素(LH)等卵巢储备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卵泡数、获卵数和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促性腺激素(Gn)总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获卵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高于对照组,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年龄<37岁的患者获卵数、获卵率和胚胎种植率高于年龄≥37岁的患者(均P<0.05)。结论:DHEA辅助治疗可以提高POR患者的卵巢反应性,减少Gn用量,改善IVF治疗结局,年轻患者使用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卵巢低反应(POR)是指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n)刺激反应不佳的病理状态。随着社会发展,女性生育年龄普遍推迟,以及"二孩政策"的放开,目前高龄欲生育的女性逐年增加。而年龄大于40岁的女性,POR发生率较高,如何解决这部分患者的生育问题,不仅是我国今后辅助生殖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国际性的研究趋势。目前临床上常使用一些药物预处理来改善患者治疗结局。本文就近促排卵周期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预治疗药物生长激素和脱氢表雄酮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睾丸酮用于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辅助生殖(assisted reproductive therapy,ART)治疗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发表于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前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收集采取睾丸酮治疗措施的POR型患者,执行ART后的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由2位评价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对选取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 0软件对筛选到的RCT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分析睾丸酮用于POR患者ART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505例患者。进行睾丸酮处理的研究人群为研究组,未进行睾丸酮处理的研究人群为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妊娠率(OR=2. 50,95%CI为1. 47,4. 23)、出生率(OR=2. 35,95%CI为1. 22,4. 50)、获卵数(SMD=0. 76,95%CI为0. 55,0. 97)均明显增加,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none,FSH)的总剂量(SMD=-0. 58,95%CI为-0. 77,-0. 38),FSH的使用时程(SMD=-0. 46,95%CI为-0. 65,-0. 26)均明显减少。结论目前的RCT证据表明,对POR患者采用睾丸酮预处理会增加临床妊娠率、出生率、获卵数,减少FSH剂量和使用时程,改善卵巢反应和妊娠结局。但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样本量较少,上述指标中,只有FSH的总剂量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它结果尚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未来还需要更多的高质量RCT研究来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7.
卵巢低反应(POR)是指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n)刺激反应不佳的病理状态。随着社会发展,女性生育年龄普遍推迟,以及“二孩政策”的放开,目前高龄欲生育的女性逐年增加。而年龄大于40岁的女性,POR发生率较高,如何解决这部分患者的生育问题,不仅是我国今后辅助生殖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国际性的研究趋势。目前临床上常使用一些药物预处理来改善患者治疗结局。本文就近促排卵周期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预治疗药物生长激素和脱氢表雄酮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未获卵后续治疗周期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该中心收治的POR患者未获卵周期及后续治疗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未获卵后续治疗周期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所得数据行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OR患者中共有186个未获卵周期,发生率为8. 19%。未获卵患者中,159例患者共行339个取卵周期,39例患者获得活产。获得活产的患者年龄显著低于无活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AMH、基础FSH、AFC、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将159名患者年龄分成<35岁、35~38岁、39~42岁和>42岁4个组后,其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随年龄升高而显著下降,早期流产率随年龄升高而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POR患者在行辅助生殖治疗中,即使经历过一个未获卵周期,仍有部分患者能获得活产。年龄是后续治疗周期临床结局最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卵巢低反应(POR)者IVF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非严重男性因素不孕患者行IVF-ET治疗POR的246个周期临床资料,比较常规行IVF(IVF组)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治疗者的正常受精率、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根据女方年龄分为35~40岁组和40岁组,分别比较两组行IVF和ICSI治疗的受精率、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根据获卵1、2、3枚分组,比较各组内不同受精方式者上述各项指标。结果:整体比较及不同女方年龄组、不同获卵数组中接受IVF与ICSI治疗的正常受精率、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CSI不能改善非严重男性因素不孕POR者的正常受精率和妊娠结局,女方高龄、取卵数少均不是ICSI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是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n)刺激反应不良的病理状态,患者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效果不理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率低下。如今对于POR的常规治疗仍存在局限。针刺疗法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目前临床针刺治疗POR包括毫针刺法、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和针药结合等方法。研究表明POR患者经针刺治疗后基础内分泌、肾虚症状和卵巢功能等有所改善,接受IVF-ET患者获卵数与妊娠率有所提高。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中枢相关神经元活性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分泌功能,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卵巢血液供应,提高IVF-ET妊娠率。现将针刺治疗POR的临床研究进展从治疗的机制、方法、疗效、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控制性卵巢刺激主要有3个目的:抑制垂体活动,刺激多卵泡生长和诱导排卵。作为传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竞争对手,GnRH拮抗剂(GnRHA)在控制性卵巢刺激过程中抑制黄体生成激素(LH)峰作用更迅速,无GnRHa相关的“骤然作用”和长时间垂体降调节效应,使促性腺激素(Gn)用量减少,治疗周期缩短,更有效地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近年来GnRHA已广泛用于各类不孕患者的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尤其对特定不孕人群(卵巢低反应、高反应人群)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拮抗剂方案作为一种不断改进中的新兴方案,能否取代传统激动剂长方案成为ART常规促排卵方案,仍需不断探索、总结及优化。  相似文献   

12.
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较其它促排卵方案理想,但是控制性超排卵仍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影响,使胚胎着床发生障碍,妊娠率降低.控制性超排卵主要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性因子整合素、白血病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态学标记胞饮突的生长发育,并使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降调不良,干扰内源性激素水平,进而影响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ART)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正确评价卵巢储备功能及卵巢对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的反应性,有利于从疗效的角度筛选患者,制定最佳个体化超促排卵治疗方案,防止卵巢过度刺激征(OHSS)发生,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和精神损失,进一步提高临床妊娠率。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较多,其可靠性还存在较多的差异,抗苗勒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及超声检查在预测卵巢储备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辅助生殖技术(ART)是否增加或引发出生缺陷目前尚无定论,但ART婴儿出生缺陷的原因可能是多因素的,与自然妊娠或许不同。目前研究主要关注于ART助孕过程如促排卵、胚胎培养液、培养时长等对子代的不利影响。ART与印迹疾病的风险近年来也受到很多关注。此外,引发不孕的疾病本身也可能导致出生缺陷。应当强调,大多数ART婴儿是健康的。未来应更好地探索ART出生缺陷的分子机制,改进现有ART治疗方法,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促排卵已经成为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核心环节。目前超促排卵长方案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抑制垂体联合相对大剂量外源性卯泡刺激素(FSH)在临床应用最广泛。但常规促排卵方案较复杂,费用高昂,用药时间长,大量雌激素的应用可造成卵巢过度刺激。临床有寻求更适宜促排卵方案的需求。由于GnRH拮抗剂(GnRH。)在临床应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IVF)中应用逐渐广泛。该方案与常规促排卵方案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并不明显降低IVF成功率的前提下减少促性腺激素的用量,缩短刺激周期时间,降低卵巢过度刺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45例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在辅助生育治疗过程中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特征以及防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自2001年10月-2005年6月发生的45例中重度OHSS的临床资料。结果:在653个超排周期中有45例发生中重度OHSS(发生率为6.89%),临床表现主要为卵巢体积增大、体重增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重者出现胸腹水、呼吸因难、血液浓缩等,OHSS患者和无OHSS患者FSH的用量分别是(26.42±9.90)支和(29.67±9.63)支,P<0.05;HCG日E2水平分别是(3 302.53±1 944.05)pg/m l和(2 487.72±1 901.19)pg/m l,P<0.01;获卵数分别是(16.82±7.83)个和(12.37±7.27)个,P<0.01;临床妊娠率分别是66.7%(30/45)和28.9%(176/608),P<0.01。妊娠组患者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发生率分别是14.6%(30/206)和3.4%(15/447),P<0.01。结论:在促排卵治疗过程中,要注意OHSS,及早采取防治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ecombinant human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rhFSH)用于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平行对照、非劣效研究方法,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间选取6家生殖医学中心纳入卵巢储备正常的不孕女性进行ART的COH治疗。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国产rhFSH,n=134)和对照组(进口rhFSH,n=133),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因素排除受试者共8例,试验组7例,对照组1例,最终依照研究方案完成试验的受试者试验组127例,对照组132例。比较两组受试者COH周期中获得的卵母细胞总数、rhFSH用药情况、卵母细胞受精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COH周期中获得的卵母细胞总数分别为(13.0±5.8)枚和(12.9±5.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2例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试者中,试验组(39例)获得MII卵母细胞数[(9.9±3.9)枚]显著高于对照组(43例)[(7.5±3.0)枚,P=0.003];卵母细胞受精率试验组[63.82%(1048/1642)]显著高于对照组[56.19%(958/1705),P<0.001]。rhFSH用药时间和总量、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早产率、活产率、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为进口rhFSH已知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卵巢储备正常的不孕女性中使用相同卵巢刺激治疗方案,国产rhFSH有效性及安全性与进口rhFSH相当。  相似文献   

18.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一种严重影响生育期女性身心健康的异质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对于POI患者,目前尚缺乏有效手段来预防和(或)恢复其正常卵巢储备功能.对有生育需求的POI患者,适时或及时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可提高其妊娠率和活产率.行辅助生殖治疗前,对POI患者进行个体化生育力评估,采用多种预处理方案,能有效改善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