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A)耐药性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存在状况。方法用K-B法测定ABA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法检测6种AME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结果85株ABA的耐药率除头孢哌酮/舒巴坦(8.2%)和阿米卡星(18.8%)外,其余12种抗菌素均在50%以上(48.2%~81.2%),其中妥布霉素、奈替卡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55.3%、48.2%和70.6%。耐药基因检测ant(3″)-Ⅰ阳性61株(71.8%)、aac(6')-Ⅰb阳性53株(62.3%)、aac(3)-Ⅰ阳性39株(45.9%),intⅠ1阳性66株(77.6%),其余基因均阴性。锚定PCR扩增结果表明ant(3″)-Ⅰ、aac(3)-Ⅰ型AME在Ⅰ类整合子上。结论绍兴地区临床分离的ABA多重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主要由ant(3″)-Ⅰ、aac(6')-Ⅰb、aac(3)-Ⅰ基因介导,Ⅰ类整合子在耐药性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自2007年7—10月间南京地区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2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armA、rmtB)基因均为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Ⅰ基因阳性株10株、aac(3)-Ⅱ阳性株1株、aac(6′)-Ⅰb基因阳性株13株、ant(3″)-Ⅰ基因阳性株12株;ant(2″)-Ⅰ基因、aac(6′)-Ⅱ基因及aac(6′)-Ⅰad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南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尚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新亚型———aac(6′)-Ⅰad基因和16S rRNA甲基化酶armA、rmtB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云南玉溪市江川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表达的频率,并对其耐药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3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ad、aac(6′)-Ⅰb、aac(6′)-Ⅱ、ant(3″)-Ⅰ、ant(2″)-Ⅰ]和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npmA),采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对aac(3)-Ⅱ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3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18%和87%。有6株菌株同时携带2种AME基因。从3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检出aac(3)-Ⅱ、aac(6′)-Ⅰb、ant(3″)-Ⅰ、ant(2″)-Ⅰ4种AME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9.4%、6.2%和3.1%;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3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有4株发生相同的aac(3)-Ⅱ突变,分别为G232A、T251C、G580A和T612A。8株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均未检出AME基因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论云南玉溪市江川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氨基糖苷类药物与AME基因表达有关,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增加可能与aac(3)-Ⅱ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和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的携带情况,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35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 5种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和aac(3)-Ⅰ、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ant(2″)-Ⅰ6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结果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同时对多种其他抗菌药物耐药,仅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为5.7%。21株检出rmt-B 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占60.0%;30株检出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占85.7%,其中28株检出aac(3)-Ⅱ基因,占80.0%,18株检出ant(3″)-Ⅰ基因,占51.4%,其余8种基因未检出。结论在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中,检测出rmt-B 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和aac(3)-Ⅱ、ant(3″)-Ⅰ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连续分离株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方法 采用PCR检测38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株耐药基因和整合子、转座子.结果 38株产ESBLs菌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CTX-M阳性26株(68.4%)、TEM-bla阳性25株(65.8%)、SHV-bla阳性5株(13.2%),TEM同时CTX-M阳性15株(39.5%),TEM和SHV同时阳性2株(5.3%),SHV和CTX-M-同时阳性1株(2.6%),TEM和SHV及CTX-M-同时阳性1株(2.6%),其余基因均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73.4%,其中aac(3)-Ⅱ 9株(23.7%)、aac(3)-Ⅱ+aac(6')-Ib-10株(26.3%)、aac(3)-Ⅱ+ant(3")-Ⅰ 3株(7.9%)、aae(3)-Ⅱ+ant(2")-Ⅰ 1株(2.6%)、aac(3)-Ⅱ+aac(6')-Ib+ant(3')-Ⅰ 1株(2.6%)、aae(6')-Ib4株(10.5%).奎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阳性16株(42.1%)、qhrB阳性21株(55.3%)、qnrS阳性1株(2.6%).结论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奎诺酮类耐药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淮北3所医院临床分离的36株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钝化酶(AME)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采用MIC法测定临床分离菌株对3种氨基糖苷类及其他11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所测菌株中9种AME基因.结果 3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2.2%、70.3%和81.1%;27株(75.0%)检出AME基因,ant(3″)-Ⅰ、aac(6')-Ⅱ、aac(6')-Ⅰ、aac(3)-Ⅱ和ant(2″)-Ⅰ检出率分别为63.9%、58.3%、50.0%、38.9%和36.1%,未检出aac(3)-Ⅰ、aac(3)-Ⅲ、aac(3)-Ⅳ、aph(3')-Ⅳ基因.结论 淮北3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严重,AME携带率高且基因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Ⅰ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与多重耐药基因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药物的耐药性,筛选出35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果 35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CTX-M-1、TEM、SHV的检出率分别为51.4%、31.4%、14.0%;OPrD2基因的阳性率为28.6%;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aac(6′)-Ⅱ、aac(6′)-Ⅰ、ant(3″)-Ⅰ和ant(3″)-Ⅱ的阳性率分别为20%、2.86%、14.3%和17.1%;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中,CTX-M-1、TEM、SHV、aac(6′)-Ⅱ和ant(3″)-Ⅰ的检出率为45.4%、9.1%、27.3%、36.4%和27.3%,未检出aac(6″)-Ⅰ和ant(2″)-Ⅰ基因.结论 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常见的有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和氨基糖苷类基因.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参与形成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ABA)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20株ABA菌进行了9种β-内酰胺酶基因、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检测。以耐药基因为分子标记作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分析,分析菌株亲缘性。结果 20株ABA菌中blaTEM阳性13株(65%)、blaADC阳性12株(60%)、blaSHV阳性1株(5%),其余β-内酰胺酶基因均阴性;20株ABA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阳性12株(60%)、aac(6′)-Ⅰ阳性13株(65%)、ant(3″)-Ⅰ阳性14株(70%);14株检出qacE△1-sul1基因(70%)。以耐药基因为分子标记作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分析显示,其中9株为克隆传播。结论该20株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密切相关,并存在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江省丽水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离株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从分离的40株PA中,测定其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MEs基因{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与ant(2″)-Ⅰ}类型。结果40株PA分离株中ant(2″)-Ⅰ和aac(6′)-Ⅱ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2.5%和45.0%,未检出aac(3)-Ⅱ、aac(6′)-Ⅰ、ant(3″)基因类型。结论浙江丽水地区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存在ant(2″)-Ⅰ和aac(6′)-Ⅱ基因,且PA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严重,应注意对其进行临床监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并了解其修饰酶基因携带状况及耐药机制。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用CLSI推荐的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检测产ESBLs菌株,采用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8aC(6’)-Ⅰ ad,aac(6')-Ⅰ b,aac(6')-Ⅱ,ant(3")-Ⅰ,ant(2")-Ⅰ。提取携带单一修饰酶基因临床菌株的质粒并转化入宿主菌BL21中,比较临床分离菌与转化菌对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及产ESBLs情况的区别。结果3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84.3%),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25%)。检出氯基糖苷粪修饰酶基因aac(6')-Ⅱ,ant(3")-Ⅰ,ant(2")-Ⅰ,阳性分别为22株(68.8%),9株(28.1%),5株(15.6%),1株(3.1%)。质粒转化菌产ESBLs且同时检出原携带基因,但耐药表型有区别。结论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对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氨基糖苷类耐药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表达有关,临床应对此类菌株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15.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