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戴攀   《放射学实践》2012,27(9):971-974
目的:探讨MRI对先天性胆管囊肿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的MRI及MRCP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4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据MRI和MRCP图像,分型结果为Ⅰ型19例、Ⅱ型3例、Ⅲ型0例、Ⅳ型14例Ⅴ型9例,分型结果与手术对比符合率为100%;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发症中,MRI正确诊断结石12例(12/16),胆囊炎11例(11/12),胆管炎3例(3/4),胰腺炎1例(1/2),诊断结果与手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MRI与MRCP有助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及其并发症的的诊断及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MRCP、CT增强(CE-CT)及术中胆道造影(IOCP)在显示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患者胰胆管合流部解剖形态中作用,以期对术前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儿童CC患者MRCP、CE-CT及IOCP资料,与囊肿病理组织学相对照,影像资料由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然后以协商并达成一致影像诊断结论。结果59例CC中36例为囊性,23例为梭形。CC影像和手术分型:23例为I型,36例为IV型。MRCP、IOCP、CE-CT均能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MRCP与IOCP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PBM)明显高于CE-CT,MRCP结合IOCP诊断PBM明显高于单独MRCP或IOCP。CE-CT可以明确显示肝右动脉位置异常。结论术前MRCP结合IOCP能提高CC患者胰胆管解剖结构显示率与PBM诊断率,而CE-CT可发现CC患者肝右动脉变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总管囊肿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 26例手术证实的胆总管囊肿患儿(5名男孩和21名女孩,年龄7 d~7岁,平均3.2 岁),均经CT平扫,11例进行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CT资料.结果 据Todani's分类法,本组Ⅰ型20例,Ⅱ型1例,Ⅳ型3例,Ⅴ型2例.Ⅰ型CT平扫表现为肝、肾、胰头之间边缘光整的圆形囊性密度影,增强后,呈薄壁环形均匀强化;Ⅱ型CT平扫表现为胆总管外侧壁囊性低密度影.Ⅳ型CT 表现为肝内胆管及肝外胆管多发性低密度囊性扩张.Ⅴ型CT表现为肝内胆管囊状、柱状扩张.结论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并为诊断本病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小儿胆道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诊断小儿胆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胆道疾病患儿的MR I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表现。结果:新生儿肝炎8例,其肝内、外胆管通畅。新生儿胆道闭锁10例,未见完整肝外胆道显示,6例冠状位T2W I示肝门部限局三角形高信号影,4例门静脉周围增宽,肝门部条索状长T2信号。胆总管囊肿42例,其中Todan iⅠ型32例、Ⅱ型3例、Ⅳa型5例、Ⅴ型2例;20例显示胆胰管合流异常,其中胆-胰型13例,胰-胆型7例。结论:MRCP可以准确鉴别新生儿肝炎及先天性胆道闭锁引起的新生儿黄疸;可清楚显示胆总管囊肿及胆胰管异常合流形态。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CT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肝包虫病胆道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囊型肝包虫病及16例泡型肝包虫病的胆道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54例囊型肝包虫病患者中破入胆道28例(破入胆道组),压迫胆道26例(压迫胆道组)。无症状、腹痛/腹胀、黄疸、发热、合并包虫囊肿感染、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率在破入胆道组与胆道受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破入胆道组与胆道受压组在包虫位置(肝门、非肝门区)、单囊/多子囊型、实变/钙化型、邻近胆道扩张直径、胆管内包虫内容物、胆管壁异常增厚/强化、包虫囊壁异常增厚/强化、肝背景实质异常、舌样/尖角样突起、内外囊分离/内囊塌陷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RCP对囊型肝包虫病患者胆道扩张、胆道内包虫内容物的显示率高,CT对胆管壁、包虫囊壁、肝背景异常及内外囊分离、胆囊受累的显示率高,两者对舌状/尖角样突起、囊内脂肪的显示率一致。泡型肝包虫病侵犯胆道病理显示病灶内胆管闭塞、消失,CT、MRCP示胆道截断/间断显影,远端胆道不同程度扩张;1例重度扩张者病理显示肝内小胆管明显增生合并部分胆管萎缩、胆汁淤积及毛细胆管胆栓;2例病变内液化坏死区与邻近胆管相通,病理显示病变内见褐色胆汁。结论:CT联合MRCP对术前临床准确评估肝包虫病胆道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诊断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先天性胆管扩张患儿的MRI和MRCP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先天性胆管囊肿76例,Ⅰ型33例,Ⅱ型2例,Ⅲ型0例,Ⅳ型41例,Ⅴ型0例,囊肿型胆道闭锁2例;先天性胆管囊肿常合并胆囊扩大(53.9%),胆汁淤积(75%)和结石(42.1%);囊肿型胆道闭锁其胆管扩张局限,肝门部及门静脉周围可见局限斑片状长T_2信号,无胆囊扩大,胆汁淤积和结石等合并症。结论 MRCP能正确诊断先天性胆管扩张,可有效鉴别诊断先天性胆管囊肿和囊肿型胆道闭锁。  相似文献   

7.
MRCP对诊断良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良恶性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胆道梗阻包括胆囊及胆道结石10例,单纯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囊肿合并结石1例,壶腹及胰头癌6例,肝门癌3例,以及胆囊癌2例的MRCP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MRCP检查是以PHILIPS GYROSCAN NT 1.0磁共振成像仪并用3D-FSE序列和常规SE序列进行的。结果在所有病人中成功地进行了MRCP检查。其表现随病变性质与部位不同而异,如肝内胆管明显扩张且呈软藤状见于肝门癌。胆总管横行截断,断端形态规则见于胆管上段腺癌。胆总管明显增宽呈壶腹状,胆囊明显增大见于胆总管囊肿。结论MRCP应成为诊断良恶性胆道梗阻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11例患者的MRCP、轴面T2WI及T1WI。测量共通管长度和胆总管宽度,观察APBDU的形式,以及胆管内有无结石和肿瘤等相关疾病。将观察结果与B超及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或外科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10例胆总管囊肿型APBDU包括胆管囊状扩张7例,梭形扩张3例;1例非囊肿型APBDU表现为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最大直径范围是12~90mm,平均34mm。APBDU的合流形式包括A型7例,B型4例,在MRCP图像测量的共通管长度范围是18~30mm,平均23mm。轴面T2WI显示胆总管或胰管突然蝌蚪或逗点样增粗5例。APBDU相关疾病包括胆囊/胆管结石6例,胆管肿瘤1例,胰腺炎5例。对7例切除的病变胆管和胆囊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有慢性炎症改变。结论 MRCP检查有助于发现和诊断APBDU,轴面T2WI和B超检查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本病。  相似文献   

9.
MRCP诊断胆总管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总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胆总管癌病人术前进行了MRCP检查。结果39例胆总管癌术前MRCP均获得了具有诊断价值的MRCP图像。MRCP准确地显示了手术病理证实的胆总管癌的梗阻部位(39/39,100%)。MRCP对胆总管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7%(38/39)。结论MRCP能清楚地显示胆总管癌的准确部位,并能对之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巨大腹部囊性病变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2012年~2013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巨大囊性病变患儿28例,分析其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分隔及囊壁厚度、是否强化以及与周围脏器关系等要素。结果 28例中,淋巴管瘤10例,囊性畸胎瘤4例,卵巢囊肿4例,重度肾积水3例,肝囊肿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肝间叶组织错构瘤(hepatic mesenchymal hamartoma,HMH)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子宫阴道积液1例。各种囊性病变有其一定的发病部位和特征性CT表现。结论 CT是儿童腹部囊性病变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焦枝  李光  刘波   《放射学实践》2012,27(2):195-197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MRI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2例临床证实的AIP患者资料,12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分析总结AIP的MRI表现特点。结果:12例AIP中7例表现为弥漫性胰腺体积增大,1例表现为胰腺体尾部肿大,MRI平扫胰腺信号欠均匀,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信号普遍增高,另4例以胰头肿大为主,MRI示胰头区类似软组织信号肿块影,与周围胰腺组织信号一致;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逐渐强化;MRCP示胆总管胰腺段变细,伴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胰腺管弥漫性狭窄。结论:AIP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对AIP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枸椽酸铁铵对MRCP评价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管显像的价值。方法:采用呼吸导航3DFSE T2WI及单次屏气2D厚层FSE T2WI对55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检查,其中27例口服枸椽酸铁铵,28例空腹检查,比较2组患者残余胆囊管显示效果及胃十二指肠伪影情况。结果:27例口服枸椽酸铁铵3D MRCP残余胆囊管显示率为96.3%(26/27),2D MRCP为92.6%(25/27),均出现胃十二指肠伪影2例(7.4%)。28例空腹组3D MRCP残余胆囊管显示率为85.7%(24/28),2D MRCP为46.4%(13/28),均出现胃十二指肠伪影27例(96.4%)。结论:口服枸椽酸铁铵可明显消除胃液影响,明显提高MRCP对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管的显示率及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为这种方法应用于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72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给予MRCP联合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然后将术前影像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72例患者定位定性诊断分析,MRCP的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4.7%(61/72),其定位准确率为94.4%(68/72),MRCP联合MRI平扫+增强定性定位诊断正确率均为100%(72/72),与手术结果相一致。(2)良性梗阻以胰头上区及胰头区多见,二者占65.2%(40/48),恶性梗阻以十二指肠乳头区最多占63.4%(17/24)。(3)胆道梗阻扩张程度,良性扩张以轻度为主,恶性扩张以重度为主,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对比胆管结石患者,MRCP测量结石大小与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CP测量肿瘤大小与手术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恶性梗阻性黄疸分为胆管癌、壶腹部癌、胰头癌三组,术前根据MRCP判定根治率分别是25%、80%和50%。术中判定的根治率分别为37.5%、100%和66.67%。(6)24例阻塞性黄疸的术前MRCP评估和术中评估进行配对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对阻塞性黄疸定位准确率可达100%,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具有准确、无创、直观显示胰胆管的形态学特点,联合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能够为外科手术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囊性纵隔肿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囊性纵隔肿瘤的CT表现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纵隔肿瘤的CT资料。其中纵隔囊肿37例,肿块内的囊性改变超过肿块70%以上者21例。将58例病例先按纵隔7分区定位缩窄鉴别诊断范围,后在全面观察肿物的瘤-心脏大血管界面(mass-cardiovascular interface,MCI)、囊壁的厚度、囊内缘清晰度、囊内容物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囊性影像的CT特点。结果:①纵隔囊肿的CT表现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囊壁薄而边缘清晰,无强化或轻度强化;②胸腺类囊性肿瘤多位于前中区,囊壁可厚可薄,除凸出型外,MCI的余三种类型均可见,但灌铸型仅见于此种病例中;畸胎瘤多位于前中区,囊壁多厚而不规则,均为凸出型;前肠源性囊肿多位于中中区,囊壁薄,以平坦型为主;心包囊肿多位于前下区,囊壁薄,均为凹陷型;神经源性囊性肿瘤则均居于后区,多无MCI。结论:囊性纵隔肿瘤定性诊断的征象较少,需全面观察其影像学所见作分析性判断。仔细观察囊性肿瘤的壁、边缘以及MCI的表现无疑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少见型脑膜瘤的CT表现,并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型脑膜瘤,包括Nauta型囊性脑膜瘤8例,恶性脑膜瘤4例,多发性脑膜瘤2例以及完全钙化性脑膜瘤1例,术前均经CT平扫,14例又经对比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脑膜瘤位于幕上。Nauta型囊性脑膜瘤CT平扫呈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示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部分囊壁有强化。恶性脑膜瘤CT平扫呈不规则形混杂密度肿块,或囊性肿块伴结节,肿瘤边缘不规则,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瘤周水肿广泛。多发性脑膜瘤CT平扫示多发结节灶,增强扫描示肿瘤轻度强化。完全钙化性脑膜瘤CT平扫呈钙化团块,邻近颅骨骨质增生硬化,瘤周无水肿。本组CT术前正确诊断10例,误诊5例。结论颅内少见型脑膜瘤术前CT易误诊。综合分析各型的CT特征,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张小鸽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304-1307
目的通过对壶腹周围癌的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和MRI征象特征分析,提高对壶腹周围癌认识水平。方法对经磁共振检查并由病理证实的20例壶腹周围癌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20例壶腹周围癌共同的MRI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和连接区的软组织肿块,不同来源的肿瘤在部位、大小、MRI强化、MRCP表现有不同特征,本组20例壶腹周围癌MR I诊断全部符合,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者18例(90%),未明确鉴别诊断者2例(10%)。结论常规MRI结合MRCP对壶腹周围癌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原发性腮腺肿块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其中39例行CT增强扫描,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5例良性肿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肿块22例,浅分叶13例,多形性腺瘤病灶内密度较均匀,腺淋巴瘤(6/9)易出现囊性变;14例恶性肿瘤CT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影,边界毛糙模糊,其内密度欠均匀,发生坏死囊变(7/14),与邻近咬肌及胸锁乳突肌分界欠清楚(8/14);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弥漫性增大,并颌下和颈部淋巴结大。CT均能对52例腮腺肿瘤准确定位,多数病变CT能准确定性,但对低度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囊变淋巴瘤与淋巴上皮癌,深叶嗜酸性腺瘤与恶性肿瘤难以鉴别。结论: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低密度灶分布以及与邻近咬肌及胸锁乳突肌分界情况是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鉴别点,CT对大多数腮腺良、恶性肿瘤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在诊断不典型消化道穿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不典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C T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 T检查50例中48例(96.0%)显示腹腔游离气体和间接征象而明确诊断消化道穿孔,未发现异常2例(4.0%)。提示病因诊断74.0%(37/50),其中提示消化道溃疡性穿孔71.0%(15/21),外伤性穿孔91.7%(11/12),肿瘤性穿孔50.0%(5/10),阑尾炎穿孔86.0%(6/7)。结论多层螺旋C T能较准确诊断不典型消化道穿孔,并对穿孔的病因以及穿孔的位置有提示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肝脓肿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7例急性肝脓肿,全部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7例另行弥散加权成像.结果:27例中5例为多发病灶,22例为单发病灶,共34个病灶.急性肝脓肿MRI直接征象包括病灶呈簇状征或蜂窝征(20/34,58.8%)、环状征(11/34,32.4%)和不规则形(3/34,8.8%);间接征象包括晕征(13/34,38.2%)和病灶周围区域节段性高灌注(20/34,58.8%).本组行弥散加权成像的病例全部显示脓腔内异常高信号.结论:MRI检查对急性肝脓肿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