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曹卫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02-503
目的通过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回顾,分析原因、再次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疑似肠胃癌患者168例进行排查,确诊48例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根据转移范围,患者身体状况等确定手术方案。其中33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5例行姑息行手术切除。结果活检结果发现,高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癌9例,低分化癌7例,印戒细胞癌11例,黏液腺癌9例,运用毕Ⅰ式术后发生残胃癌14(16.47%)例,毕Ⅱ式术后发生残胃癌34(40.96%)例,两种术式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过两年随访观察,姑息手术治疗2年内全部死亡,其中术后3~5个月死亡4例,5~9个月死亡6例,9~24个月死亡5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2年内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要以预防发病为主。术后要定期复查胃镜,以免耽误最佳治疗黄金时间。  相似文献   

2.
残胃癌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6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60例残胃癌患者中,50例实施手术切除,切除率为83.3%,无1例手术死亡。根治性切除患者38例中,残胃全切除12例患者;术后生存3年8例,5年4例,16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生存均为3年,5例行左上腹部胰体尾和脾脏联合切除患者中,术后生存期均为3年。10例姑息性切除者术后生存2年4例,1.5年6例。5例患者行输出袢短路吻合术加空肠造瘘术,3例术后生存分别为10个月,2例生存1年。结论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加强随访,定期行胃镜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一经确诊应积极争取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外科诊治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常宁市中医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0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50例中手术切除35例,切除率为70%,无手术死亡。根治切除者18例患者中,10例残胃全切除者,术后生存3年6例,5年4例,8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生存均为3年。12例姑息性切除者,术后生存2年6例,1.5年6例。5例短路吻合术加空肠造瘘术中,3例术后生存分别为10个月,2例生存1年。结论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对胃切除术后者,应加强随访,定期行胃镜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一经确诊应积极争取根治性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75例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6年收治75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5例残胃癌患者中,男73例,女2例,平均年龄63.9岁。原胃大部切除术距残胃癌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3.7年,原胃大部分切除吻合方式69例为BillmthⅡ式,6例为BillrothⅠ式。病变主要位于贲门、吻合口,以低分化腺癌多见。5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4例行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结论残胃癌常见于BillrothⅡ式术后,因此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应定期胃镜随访,尤其10年以上者更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19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对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残胃全切除患者8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患者4例,左上腹部胰体尾及脾脏联合切除患者2例,输出袢短路吻合术及空肠造瘘术患者1例,姑息性切除患者4例。随访调查发现患者1年生存率为84.21%,3年生存率为52.63%,5年生存率为15.79%。结论手术治疗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加强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随访,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可提高残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一经确诊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2009年收治60例老年人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0例老年人残胃癌患者中,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65.9岁;原胃大部切除术距残胃癌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0.3年;原胃大部分切除吻合方式55例为BillrothⅡ式,5例为BillrothⅠ式;病变主要位于贲门、吻合口,以低分化腺癌多见。4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行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结论残胃癌常见于BillrothⅡ式术后,老年人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应定期胃镜随访,尤其10年以上者更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7.
残胃癌是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5年后残胃发生的原发性癌称为残胃癌[1].近年来将胃切除术后不论首次手术胃疾病性质、切除范围,残胃内又发生的癌均称为残胃癌[2].残胃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状态,胃切除术后残胃癌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倍.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诊断率低,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提高残胃癌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我院对24例残胃癌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将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经腹全胃切除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6例胃癌病人接受了全胃切除的手术治疗。其中胃小弯癌18例,胃体癌2例,胃底 胃体癌6例。结果 病理检查提示管状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5例。所有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胃周围淋巴结转移,无腹腔内重要脏器转移。结论 根据肿瘤部位选择适当的手术步骤,手术成功的要点之一是熟悉肠系膜动脉血管弓的解剖和变异。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 1999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2月应用常州 GF2 6 mm型吻合器施行经腹胃癌全胃根治性切除、空肠“P”攀代胃术2 4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1例 ,女 3例 ;年龄 4 2~ 70岁 ,平均 5 4 .5岁。其中胃底贲门癌 7例 ,胃体癌 16例 ,残胃癌 1例。组织学类型 :胃底分化腺癌 6例 ,粘液腺癌 13例 ,胃体巨大溃疡恶变 1例 ,未分化癌 2例 ,印戒细胞癌 2例。平均住院时间 15天 ;全组无死亡病例。1.2 手术方式 :1.2 .1 全胃切除术 :取上腹正中切口 ,经左侧绕脐达脐下 2~3cm,切除剑突进腹腔探查 ,确认无远处转…  相似文献   

10.
陈金星 《江苏医药》2000,26(7):572-573
我院外科于1990年~1998年间对26例胃癌术后复发有手术指征的病人采取再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性别与年龄:26例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3~65岁,以45~60岁为多。首次手术情况:3例胃窦部癌,6例胃角小弯侧癌均行根治性胃次全切除术(R2)。12例为胃贲门部癌行根治性上半胃切除术。胃体部癌5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组织学分类:管状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9例,印戒细胞癌5例。2.复发部位:残胃吻合口6例,其中肝左外叶局限性转移2例,胃结肠瘘1例,贲门部小弯侧7例。切口种植转移2例。十二指肠断端复发1例伴阻塞性黄疸。…  相似文献   

11.
高龄患者机体各脏器功能减退,手术耐受力下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全胃切除后选择一种安全、便捷的重建术式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比较全胃切除后行Orr式Roux-en-Y吻合术和Moynihan式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确诊为进展期胃癌患者93例,男50例,女43例,年龄75-84岁.病变部位:贲门胃底部癌47例,胃体癌28例,胃窦部癌13例,残胃癌5例.病理类型:高中分化腺癌29例,低分化腺癌37例,黏液腺癌16例,印戒细胞癌11例.临床病理分期:Ⅰ期17例,Ⅱ期23例,Ⅲ期47例,Ⅳ期6例.均行全胃切除术.按入院日期的单、双数分成Orr式Roux-en-Y吻合术(A组)和Moynihan式吻合术(B组).  相似文献   

12.
残胃癌是指为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行胃大部分切除或胃空肠吻合术后5年残胃发生的癌。残胃癌是胃部手术远期最严重的并发症,该病的发生与前次胃手术间隔时间长,临床缺乏特异性,易引起漏诊及误诊,现将我院近10年25例残胃癌外科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残胃癌是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5年后残胃发生的原发性癌称为残胃癌。近年来将胃切除术后不论首次手术胃疾病性质、切除范围,残胃内又发生的癌均称为残胃癌。残胃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状态,胃切除术后残胃癌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倍。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诊断率低,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提高残胃癌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我院对24例残胃癌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将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报告了23例残胃癌和14例残胃再发癌的治疗结果。手术方式及范围主要取决于术中所见病变情况和肿瘤生物学行为。原则上行残胃全切除。对难以根治切除者也应尽可能行姑息性残胃切除,必要时伴行多脏器切除。残胃癌和残胃再发癌的淋巴回流不同于一般胃癌,文中对此作了分析。残胃癌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均好于残胃再发癌。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消化道内出血再手术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华  程寿连 《河北医药》2005,27(3):208-209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消化道内出血再手术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对本院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消化道内出血再手术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资料分析,寻找其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消化道内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全组胃大部分手术后消化道内出血再手术9例中,行胃壁切开缝扎止血6例,行扩大胃部分切除术2例,行十二指肠残端切除重新缝合1例。结果 9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再手术病人均治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及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出院后随访6个月-1年未见有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 对胃大部分切除病人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要提高手术的基本技巧及水平方能有效预防和杜绝,胃切除术后消化道内出血病例的发生。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再手术病人应根据各种情况选用不同方式才能治愈。  相似文献   

16.
李红武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18-1818
目的:探讨胃次全切除术对残胃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胃次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残胃及吻合口炎最为常见,占84.98%;残胃与吻合口溃疡15.1%;残胃癌9例占4.69%;毕氏Ⅱ式比毕氏Ⅰ式更易发生残胃炎、残胃溃疡、残胃癌。结论:加强对胃次全切除术的认识,了解术后残胃的变化,严格掌握溃疡病手术指征,尽可能少做毕氏Ⅱ式,应选择毕氏Ⅰ式;为防止反流可选择Roux-en-y吻合术,提高胃手术的治疗效果,术后定期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陈军  于东风  刘弋 《安徽医药》2011,15(5):581-58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2008年间普外科收治的30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30例残胃癌患者男性29例(96.7%),首次手术行B illrothⅡ式24例(80%)。病变位于原吻合口10例(33.3%)。术后病理低分化腺癌14例(46.7%),印戒细胞癌3例(10%),粘液细胞癌2例(6.7%),低分化腺癌合并粘液腺癌1例(3.3%)。27例残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22例(76.7%),姑息性手术5例(16.7%),两种术式中位生存期分别是2.5年和1.6年。结论残胃癌好发于男性,以首次手术行B illrothⅡ式多发。胃大部切除术后应定期行胃镜等相关检查。由于病理恶性程度较高,一旦确诊,应尽早行根治性残胃切除,晚期患者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也应该积极争取行姑息性手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3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收治38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残胃癌缺乏典型症状;BillrothⅡ式术后发生率高;仅2例为早期胃癌,其余均属中、晚期;可发生在残胃的任何部位;根治切除率为60.5%(23/38);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0.4%。结论: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定期随诊并胃镜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残胃癌,手术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1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玉坦  李鹏程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2214-2215
目的:探讨提高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手段及确诊率:胃镜确诊率为100%(12/12),钡餐造影检出率为30%(3/10)。7例行根治性切除。1年内死亡2例,3年内死亡2例,目前仍存活3例(随访2-6年);姑息性切除1例,3例由于肿瘤广泛转移未能切除病灶。结论:对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早期诊断,胃镜检查优于钡餐,根治性切除可获得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胃癌胃全切除术和胃部分切除手术后患者临床预后。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5例。甲组患者接受胃癌胃全切除术治疗,乙组患者接受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指标以及血清免疫指标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乙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甲组,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乙组患者血清白蛋白与CD4/CD8水平更低,对比差异同样显著(P<0.05);随访2~3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胃癌胃全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胃癌的创伤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且生存率与前者接近,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