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人路和固定方法.方法 1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的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9例用1-3枚可吸收螺钉固定,6例用钢丝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0±2.8)个月,参照黄长明等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3例,可2例,差O例,优良率达86.67%.结论 膝关节的后内侧入路为骨折的直视复位和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结合可吸收螺钉或钢丝内固定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切开复位胫骨止点及可吸收螺钉固定术。术中使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术后以膝关节支具外固定。结果手术时间40~67min,平均48rain。12例均随访12~1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无膪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Lysholm膝节功能评分(93.6±4.7)分。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后路改良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治疗15例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结果膝关节后路改良切口组手术时间平均(65±3.77)m in,出血(50±7.56)m l;传统组手术时间(100±8.16)m in,出血(178.57±26.73)m l。结论膝关节后路改良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23例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体会。方法对23例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复位和固定,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骨折复位良好,术后8周,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伸膝活动度正常,屈膝活动度(100±23)°。术后6个月,屈膝活动度(120±28),°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6.3±4.2。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加用后内侧小切口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及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9月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及撕脱骨折26例,其中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5例,附着点撕脱骨折2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18个月随访,按膝关节外科临床评分系统评分得出优良率100%。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人路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及撕脱骨折,入路安全,创伤小,显露充分,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膝后内侧小切口暴露,骨折复位,并以锚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9-12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有3例患者后抽屉试验呈弱阳性,1例轻度伸膝受限,1例轻度屈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53±2.32)分。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2008年3月-2009年6月对12例儿童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12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术后随访6~12个月,X片提示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手术方法简单、可靠,创伤小,可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2008年3月~2009年6月对12例儿童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12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术后随访6~12个月,X片提示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手术方法简单、可靠,创伤小,可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采用不同方法在关节镜下复位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过程及临床体会。方法:2010年3月始,共治疗38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手术全部应用关节镜技术,首先清除关节腔内积血和凝血块,然后清理骨折端,骨折复位后螺钉或缝线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骨折移位,关节功能不良等并发症。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8.5~97.1分(平均94.5分),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有效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对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行空心钉加垫圈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5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全部患者经应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加垫圈进行骨折内固定,术后定期摄正侧位X线片判定骨折愈合情况,按程序进行康复锻炼。结果术后经62012年10月收治的15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全部患者经应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加垫圈进行骨折内固定,术后定期摄正侧位X线片判定骨折愈合情况,按程序进行康复锻炼。结果术后经612个月,平均9个月的定期随访。术后无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等早期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X片均提示骨性愈合,13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正常,2例活动范围012个月,平均9个月的定期随访。术后无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等早期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X片均提示骨性愈合,13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正常,2例活动范围0100°。所有病例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检查均为阴性。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为91100°。所有病例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检查均为阴性。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为91100分,平均96分。结论关节镜下对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行空心钉加垫圈内固定治疗,固定效果牢靠,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患者能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Lysholm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镜监视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监视下撬拨复位、AO 4.5mm砌钛合金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22例.按Meyers-McKeever胫骨棘骨折分型,Ⅱ型6例,Ⅲ型16例.常规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进镜检查,在探针协助和C型臂X线机监测下,经髌腱骨旁人路用2~3枚导针固定骨折块,AO 4.5mm钛合金空心螺钉沿导针旋入胫骨骨折端.结果 术后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6个月(3~4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好,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无膝关节不稳症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2±2.6)分.结论 关节镜监视下撬拨复位、AO 4.5mm钛合金空心螺钉内固定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重要手段,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至今仍以切开手术为主,尽管该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并发症。关节镜手术治疗该损伤的历史不长,但因其独特的优势,很多人致力于该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就关节镜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历史沿革及新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罗璇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5):810-812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至今仍以切开手术为主,尽管该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并发症。关节镜手术治疗该损伤的历史不长,但因其独特的优势,很多人致力于该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就关节镜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历史沿革及新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后侧小切口应用不可吸收缝线贯穿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基底部经胫骨双隧道复位固定撕脱性骨折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内后侧小切口应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急性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术后随访4~20个月,中位时间9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均超过120°,无伸膝受限,有1例轻度移位,后抽屉试验阳性,其余均阴性,Lyshlom评分(91.0±3.6)分.结论 内后侧小切口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急性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方法简单,固定可靠,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Orthocord线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用Orthocord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13例患者.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影像学结果评价疗效.结果 13例患者随访10~14( 12±2)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骨折端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稳定,关节活动度良好,无肿胀、疼痛,抽屉试验阴性,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3.2±1.8)分,与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72.3±2.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P<0.05).结论 Orthocord线能有效固定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恢复后交叉韧带长度及张力,允许关节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就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关节镜下聚乙烯带“8”字套扎加组扣铜板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32例,均行关节镜下聚乙烯带“8”字套扎加组扣钢板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改善效果显著(P〈0.05),共有31例患者解剖复位,1例复位不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聚乙烯带“8”字套扎加组扣钢板固定治疗应用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监视下撬拨复位、AO4.5mm钛合金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22例。按Meyers-McKeever胫骨棘骨折分型,Ⅱ型6例,Ⅲ型16例。常规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进镜检查,在探针协助和C型臂X线机监测下,经髌腱骨旁入路用2~3枚导针固定骨折块,AO4.5mm钛合金空心螺钉沿导针旋入胫骨骨折端。结果术后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6个月(3~4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好,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无膝关节不稳症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2±2.6)分。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撬拨复位、AO4.5mm钛合金空心螺钉内固定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重要手段,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关节镜下治疗acl下止点撕脱骨折46例,其中按meyers—meekeever分型1型8例,2型16例,3型22例,常规膝关节髌韧带两侧入路进入关节腔,镜下骨折复位,然后自胫骨结节内侧钻入克氏针,达骨折块,自克氏针穿入直径0.5—0.7cm钢丝固定骨折块。结果:术后46例经0~36月随访12周愈合28例,培周愈合20例。优点:关节稳定性好,抽屉试验阴性,功能完全恢复42例,达971‰;关节稳定性好,抽屉试验(-+)功能恢复良好,4例,占29%。结论:关节镜下手术具有切1:7小,操作简单,术后对膝关节副损伤小,内固定牢固,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膝关节恢复的手术效果,但需掌握良好的关节镜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膝后“L”型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区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35例PCL胫骨附着区撕脱骨折,膝关节后方内倒“L”型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进行6个月至2年随访,根据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进行评价。膝关节功能主观标准评价满意率为90%。术前后交叉韧带抽屉试验阳性,术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X线检查均为解剖复位骨性愈合,无移位,客观标准评价满意率为100%。结论应用可吸收螺钉膝后内倒“L”型切口治疗PCL胫骨附着区撕脱骨折创伤小,无需二次手术将其取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