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皮下引流管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9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14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放置皮下引流管,对照组患者术后不放置皮下引流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及二次清创缝合发生率.结果 190例患者,手术均较成功,无1例死亡.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7.93%,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9.66%;观察组3例(2.07%)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12例(8.28%)发生切口感染,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例行二次清创缝合,对照组7例行二次清创缝合率,观察组二次清创缝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放置皮下引流管可以降低切口感染和二次清创缝合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皮下置双腔管负压引流在腹部Ⅲ类切口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用皮下置双腔管负压引流对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腹部手术Ⅲ类切口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常规间断全层缝合腹膜及腱膜肌层,皮下置双腔管负压引流,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对照组100例,常规间断全层缝合腹膜及腱膜肌层,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对两组患者年龄大于60岁、皮下脂肪>3cm的患者均给予减张缝合。结果实验组切口甲级愈合率95%,乙级愈合率5%,丙级愈合率0%,没有一例切口敞开引流及切口裂开。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65%,乙级愈合率23%,丙级愈合率12%,实验组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皮下置双腔管负压引流对预防外科腹部手术Ⅲ类切口感染及切口裂开的预防效果肯定,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方法简便易行,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在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诊疗的腹部切口为Ⅲ类手术切口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腹部Ⅲ类手术切口采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缝合,对照组采用普通丝线常规缝合,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8%,对照组为12%,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在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中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9,(1):95-97
目的:比较不同腹部外科切口缝合技术对降低患者污染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其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112例资料,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其将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患者实施分层连续缝合技术关闭腹腔,观察组患者实施全层间断缝合技术关闭腹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缝合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Ⅰ期、Ⅱ期和Ⅲ期)情况的差异,以及术后患者对切口缝合的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Ⅰ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切口缝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部外科切口全层间断缝合技术所需缝合时间短而快,且有效降低污染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手术切口Ⅰ期的愈合,提高患者对切口缝合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渗糖胰岛素配合蝶形胶布治疗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方法实验组(蝶形胶布组)37例,为妇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采用局部清创,切口周围注射高渗糖胰岛素,并用蝶形胶布闭合切口。对照组(清创缝合组)为同期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者23例,采用常规清创换药和/或二次缝合术。结果蝶形胶布组伤口愈合率97.3%,1例(2.7%)未愈合,清创缝合组伤口愈合率91.3%,2例(8.7%)未愈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蝶形胶布组平均住院(10.4±1.2)d。清创缝合组平均住院(17.4±2.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蝶形胶布组处理伤口的费用平均(108.3±27.1)元,清创缝合组平均(607.9±57.4)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渗糖胰岛素配合蝶形胶布对治疗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有良好的效果,且方法简单易行,已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程兰  何静 《安徽医药》2015,(7):1410-1411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器在食管癌术后胸部切口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科收治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5例,对照组295例。对照组手术采用常规缝合,观察组缝合皮肤前切口留置硅胶负压引流器,比较2组切口愈合良好程度、切口感染率、二次缝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280例(98.25%),二次缝合2例(0.70%),发生感染4例(1.40%);对照组甲级愈合257例(87.12%),二次缝合10例(3.4%),发生感染22例(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9±3.3)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2±4.0)d(P <0.05)。结论皮下留置负压引流器,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可提高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不同类型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1 067例成人患者,手术涵盖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成形或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瓣膜成形或置换、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改良扩大Morrow术等,均采用胸部正中手术切口,术后44例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切口愈合不良,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65.2±6.73)岁。经积极处理,均愈合良好。结果 14例患者胸部正中切口脂肪液化,予以换药加压包扎,痊愈;11例患者胸部正中局部切口愈合不良,清创后予以二次缝合术,痊愈;10例患者胸部正中切口全程愈合不良,清创后予以二次缝合术,除1例愈合欠佳,中段再次予以清创缝合术,均愈合良好;5例术后胸骨钢丝松动,收紧钢丝后予以清创缝合术,愈合良好;4例胸骨哆开,予以胸大肌皮瓣翻转术,一次性治愈。结论 针对心脏术后不同类型的胸部正中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产科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共6298例妇科、产科下腹部手术病例,对70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两种处理方法比较分析:对照组36例(为改良缝合方法),在愈合不良的切口予以清创4~6d,且体温正常3d后予以二次缝合,术后第10天拆线;研究组34例(采用中西医方法处理切口),在愈合不良的切口予清创1d后,在腹部切口内填充碘甘油与白糖,切口外覆盖双柏散中药粉。结果对照组15d后的痊愈率83.3%;研究组7d后腹部伤口获得痊愈率41.1%,14d伤口获得总痊愈率8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处理伤口愈合不良的效果优于改良缝合法处理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采取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处理腹部手术切口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152例于2011年12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收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对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丝线缝合术对腹部行切口处理,观察组采取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对切口处理,观察两组患者腹部切口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换在切口缝合时间、甲级愈合率以及痛觉评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切口采取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处理,有助于减轻对皮肤切口的创伤,缩短愈合时间,保证皮肤美观,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部横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8年4月~2013年1月采用腹部横切口的90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对照组采用丝线间断缝合.结果 观察组患者缝合时间为(8.48±2.21)min,VAS评分为(5.33±4.43)分,切口甲级愈合42例,切口乙级愈合3例.对照组患者缝合时间为(16.37±3.39) min,VAS评分为(7.24±1.32)分,切口甲级愈合37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2例.观察组患者的缝合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评分以及切口愈合等级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横切口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的效果明显优于丝线间断缝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跟骨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9年8月,收治了58例(68足)跟骨骨折患者,年龄21~ 60岁,平均36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10足,Ⅲ型43足,Ⅳ型15足,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发生局部切口并发症3例(4.4%),其中2例拆线后,伤口裂开,经换药后愈合1例,行清创缝合后愈合1例;皮肤表浅感染,经换药后愈合1例.结论 术前充分消肿,术中仔细操作,减少对皮瓣及周围软组织血运的破坏.以及术后充分引流是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防治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并用生理盐水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处理;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用碘伏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处理,将两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概率以及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82%,对照组出现7例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2.96%,两组感染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达到甲级54例,乙级1例,对照组切口愈合达到甲级48例,乙级4例,丙级2例.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防治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低,切口愈合状况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药物封闭法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严格采取无菌手术操作,对照组在腹膜关闭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冲洗伤口,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甲硝唑、庆大霉素同时于切口周围实施局部浸润注射封闭术口,两组患者术后均采取常规抗感染处理.结果 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与庆大霉素联合局部浸润注射封闭术口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山松  陆咏江  吴洪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18-3118
目的:探讨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方法,提高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各型非单纯性阑尾炎病例325例,其中A组160例切口不冲洗,B组165例切口以甲硝唑冲洗.结果:A组患者术后132例切口甲级愈合,18例乙级愈合,10例丙级愈合.B组患者术后152例切口甲级愈合,9例乙级愈合,4例丙级愈合.结论:阑尾炎手术中局部应用甲硝唑,有效降低了切口感染率,提高了甲级愈合率,缩短了治愈周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硝唑注射液局部冲洗预防会阴侧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将会阴侧切的32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2例。对照组:胎盘胎膜娩出后,缝合侧切口前用0.9%生理盐水冲洗阴道壁及切口处,缝合完毕用浸有0.5%碘伏液碘伏棉球擦洗,术后96h拆线。观察组:在行会阴切开缝合术之前,用0.9%生理盐水冲洗阴道壁及切口处,然后用甲硝唑注射液局部冲洗会阴侧切口。缝合完毕用浸有0.5%碘伏液碘伏棉球擦洗,术后96h拆线。术后4d拆线时观察切口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3例,感染率为1.9%,甲级愈合154例,占97.0%;对照组术后感染8例,感染率为4.9%,甲级愈合148例,占91.4%。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应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会阴侧切口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促进侧切口迅速愈合,提高了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志新  杨訸泉  陈海鸣  郑林辉 《江西医药》2021,56(11):1876-1878
目的 研究急腹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0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5例因急腹症行开腹探查患者临床资料,共40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清创换药、试验组13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感染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期间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治愈,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0%(0/13),低于对照组14.8%(4/27).结论 急腹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可缩短感染切口愈合时间,减少切口愈合期间换药次数,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的缝合方法,优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10年9月。使用改良缝合方法438例,上腹部手术168例,下腹部手术270例。结果 438例病例中除有3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因体质肥胖,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痊愈。2例大肠癌梗阻,术后切口裂开,二期缝合痊愈。其余全部甲级愈合。结论该方法缝合快捷方便,手术切口瘢痕小,无任何切口并发症,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陆继梅 《中国药业》2015,(8):116-117
目的 观察中药包(大黄、芒硝、冰片)外敷联合微波照射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并进行微波照射治疗,液化持续加重者给予二次清创缝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包外敷,直至切口愈合,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渗液、愈合时间及切口甲级愈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脂肪渗出时间为(4.2±1.4)d,切口愈合时间为(6.4±2.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2.0)d和(9.5±3.1)d(u=7.027,P<0.01;u=6.081,P<0.01);两组患者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7,P=0.025);观察组二次缝合比例为1.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9%(fisher,P=0.014);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比例为9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79%(fisher,P=0.028)。结论 对腹部脂肪液化切口在常规换药并微波照射基础上联合中药包外敷,能加速切口愈合时间,减少二次清创缝合比例,提高切口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Ⅲ类切口微波治疗对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0月-2007年11月腹部手术Ⅲ类切口患者47 例随机分为两组,同期常规伤口换药组作为对照组与常规伤口换药加微波治疗伤口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23 例术后伤口感染8 例(34.78%).治疗组24 例术后伤口感染2 例(8.33%),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Ⅲ类切口予微波治疗可明显降低伤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欧红 《淮海医药》2014,(2):143-14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的47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症、试产、在手术过程中应用高频电刀、孕妇腹壁脂肪较厚、水肿、贫血、手术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机率。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术后腹部切口管理,及时发现切口愈合不良征象,尽早处理,局部彻底清创,扩开抗生素或稀碘伏纱条引流,每天坚持换药,待切口新鲜后蝶形胶布拉拢切口或二期缝合切口,尽早促使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