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之脉象大体可从脉位、脉率、脉力、脉畅四个角度,分为浮和沉、迟和数、实和虚、滑和涩八种典型病脉,统称“八纲脉”。八纲脉为辨脉之提纲,可辨别病之表里、寒热、实虚、在气在血,为识脉辨证之捷径。证之临床,该方法提纲挈领,不仅有助于初学者去芜存菁,掌握脉学之要,而且直指临证,指导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
人之脉象大体可从脉位、脉率、脉力、脉畅四个角度,分为浮和沉、迟和数、实和虚、滑和涩八种典型病脉,统称"八纲脉"。八纲脉为辨脉之提纲,可辨别病之表里、寒热、实虚、在气在血,为识脉辨证之捷径。证之临床,该方法提纲挈领,不仅有助于初学者去芜存菁,掌握脉学之要,而且直指临证,指导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内经》对脾脉的描述,艰涩难懂,古代注释也多不尽如人意。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平脾脉之“如鸡践地”,乃指柔和舒缓之脉;病脾脉之“如鸡举足”,则指洪脉;死脾脉之“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当指革脉,“如屋之漏”是指迟怠脉或结脉,“如水之流”则指极快速脉。  相似文献   

4.
《内经》对脾脉的描述,艰涩难懂,古代注释也多不尽如人意。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平脾脉之"如鸡践地",乃指柔和舒缓之脉;病脾脉之"如鸡举足",则指洪脉;死脾脉之"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当指革脉,"如屋之漏"是指迟怠脉或结脉",如水之流"则指极快速脉。  相似文献   

5.
六、常见病脉及主病临床常见的病脉有20种,为了便于学习,先介绍容易掌握的浮、沉、迟、数、虚、实6种脉,然后以这6种脉为纲,从脉位之浅深、脉率之快慢、脉搏之强度、脉象之形态及脉搏之节律5个方面,用比类法分类介绍其余各脉。 (一)六纲脉 1.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相似文献   

6.
脉为气血之神,邪正之鉴,详查脉象,知常达变,有从有舍,对头痛的辨证、病情的判断及指导用药大有裨益。在六经辨证中,太阳头痛多见脉浮紧,少阳头痛多见脉弦细,阳明头痛多见脉浮缓长,太阴头痛多见脉沉缓,厥阴头痛多见脉浮缓,少阴头痛多见脉沉细。在八纲辨证中,外感头痛常见浮脉,风寒头痛多浮紧脉,风热头痛多浮数脉,风湿头痛多濡脉;内伤头痛多弦脉,其中,气血亏虚头痛以沉脉、细脉常见,亦有气虚外浮之浮脉,肾虚头痛可见尺脉沉细无力,肝阳头痛常见弦脉,或兼细脉、滑脉、数脉,火热头痛以洪、数、大之脉为主,痰浊头痛常见弦滑脉,亦常兼见数脉、紧脉、浮脉,瘀血头痛常见涩脉,或细涩脉,血少且瘀者可见结代脉。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关于“脉症不应”的论述,如色脉不应、形脉不应、脉与阴阳不应、脉与四时不应、脉与其他症状不应等。然而,考察整部《黄帝内经》,不但只字未提“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的问题,而且认为脉与症都是疾病本质的真实表现,不能随意舍去。应“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将脉象与各种症状综合分析,究其“脉症不应”之机制,以准确辨别疾病的新久,推测其轻重预后。  相似文献   

8.
釜沸脉、解索脉、雀啄脉、鱼翔脉、虾游脉、麻促脉、屋漏脉、弹石脉称之七绝脉,加上偃刀脉、转豆脉、麻促脉,谓之十怪脉,熟悉这上述危重脉象及探寻其与心电图的联系,对我们现今的广大中医师来说,不伦是防范于未然,还是救人于危难,都有十分之必要。  相似文献   

9.
《内经》中"经脉"实际包含两套完全不同的脉道系统,即行气之脉——十二经脉和行血之脉——血脉。气血是分离的,气即卫气,血即营血,两者各自运行于这两套不同的脉道之中。古人误将"内视"所见的行气之脉与解剖所见的行血之脉及各自脉中的气血视为一体,导致了气脉与血脉、气与血相互混淆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09,(11):36-37
(五)虚脉 不足为虚。虚脉的特点是三部脉浮取迟大无力,按之空虚松软。其与芤脉、散脉均有类似之处,如三脉均在浮位,脉势均属无力。但其不同之点在于,虚脉迟大无力,按之空虚;芤脉浮大中空,按之边实;散脉浮大无根,散漫无定,忽快忽慢。  相似文献   

11.
分析脉诊出现“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尴尬境遇的原因,指出脉诊是人类的一种心理认知,其过程完全符合人类的心理认知规律,故齐向华教授提出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究脉诊过程,以期为脉诊的教学模式打下基础,为脉诊的学习和传承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常见中医脉象及其特征。方法对4,5,6,7版中医妇科学中医药高等教育教材、1999~2008年医药卫生期刊中有关子宫肌瘤脉象研究的125篇文献、4000余例现代名中医医案中子宫肌瘤的脉象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的脉象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规律性。实际诊疗中记录的子宫肌瘤脉象达32种,出现率最高的脉象为沉弦脉。结论子宫肌瘤的脉象特征表现为脉位以沉脉为主,脉的形与势以弦脉、涩脉、细脉为主。  相似文献   

13.
脉法为《黄帝内经》诸诊法的重要组成之一,而人迎脉和寸口脉互参的脉法则是《内经》脉法之冠上的璀璨明珠。从《内经》经文出发,根据人迎脉和寸口脉的定位、特殊脉象"平脉"与"躁脉"定义及与针刺"气至"关系等方面探讨其理论与应用,人迎寸口脉法可直接、准确地定位病变经脉,判定其阴阳盛衰并据此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去繁就简,法朴而理微,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说文》为工具,通过对"脉"原字字形的解析,分析该字本义原指自然环境水系流布的道路,引申于中医学概念中用以描述人体气血循环的器官,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取类比象"的概念。系统整理古代史书以及先秦传世医学文献、出土文献中相关脉的内容,分析血脉、脉气、经脉、脉象、切脉不同概念在早期中医理论范畴的衍生与运用,综合比较,互证条目,指出"脉"字最早见于战国初期的《国语》,古人通过对自然宇宙与人体的观察、认识,逐渐出现"血脉"的概念,而医学文献中该词始见于出土的张家山《脉书》、马王堆《足臂经》,分析其内容可知当时中医脉学理论已建立了以脉统病、凭脉辨病理论体系,并贯穿着经脉理论的内容,其中"相脉之道"内容体现了我国早期脉诊技术雏形。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服务与新应用的日益丰富,人类社会迎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化时代分析的是与某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然后对事物做出相关性分析,总结出规律。中医脉诊是总体样本的反映,是全息化的,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思想核心。而脉诊心理认知过程更是信息数据的转换,进而向更深层次研究因果关系,最终把脉象的本质反馈出来。  相似文献   

16.
在对古籍中有关代脉的论述进行梳理、归纳的基础上,结合西医学心血管理论探讨代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认为代脉作为一个独立的脉象,其特征为"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其脉率可以正常,也可偏快或偏慢。代脉的临床意义为"脏气衰微、七情惊恐、跌打损伤、风证、痛证及心脏疾患,也可以见于妇女妊娠和禀赋异常的常人"。临床应用中以"结、代脉交替出现或脉有间歇,时有规律,时无规律"等文字描述"脉结代"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对140例患者进行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相桡动脉脉图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①降低的心输出量、升高的周围血管阻力和延长的左室射血时间是形成弦脉的血流动力学因素;②增高的心输出量、增快的心率和左室射血速度以及正常或偏低的周围血管阻力是形成滑脉的血流动力学因素;③弦滑脉、弦脉和滑脉的血流动力学差别表现在心率、左室射血时间和血压方面,三者的差别奠定了弦滑脉这一兼脉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脉诊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医教学中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仅凭教师讲授,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实践中摸索,缺乏对脉诊指感的直观、感性的认识。因此研制中医脉象模拟仪有其必要性。现就脉象模拟仪研制的必要性与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对中医脉诊的发展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原文的理解,提炼出"浮沉比较法"脉诊这一概念;分析《素问》、《金匮要略》中的相关原文,证明"浮沉比较法"在典籍中广泛应用;并结合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来丰富和发展"浮沉比较法"脉诊理论。  相似文献   

20.
迟脉与数脉均为临床常见脉象,其诊法及主病的探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脉搏搏动的快慢是迟脉和数脉的主要区别,但不是诊断迟脉和数脉的唯一标准,只有兼顾脉象的辨别才能准确地诊断迟脉和数脉,并把握迟脉和数脉的临床主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