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尚茂林  朱功振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59-3761
目的:探讨影响净化间温控效果的因素和解决方法.方法:改变送风、回风管隔热材料、新风进风量、冷风进风量、空调制冷剂、冷却水流量等,再分别测定各净化间温度.结果:降低冷却水温度并增加冷却水流量、降低风机冷风送风量均可明显降低温度,而添加氟利昂、给风管加隔热材料和改变新风进风量对降温效果影响较小.结论:冷却水的温度和流量、冷风进风量是决定净化间温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空气净化技术已经在医药卫生事业中广泛应用,对保障和提高药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1984年我们设计装制了一个7.5m~2 100级净化标准的洁净工作间,用于小针剂制剂,花钱少,效果好(?)现简单介绍如下:材料:自净器(风机、静压箱、高效空气过滤器组合体)四台,空调机一台。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特点和能耗,分析并比较了夏季一次回风系统、二次回风系统的能耗,认为在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中采用二次回风系统,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陈金挺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1971-1972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途径给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78例心肺骤停患者分为深静脉穿刺置管给肾上腺素为观察组和常规外周静脉给肾上腺素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初期心肺复苏效果。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初期复苏成功率和短期存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药物肾上腺素的用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常规外周静脉给复苏药比较,心肺复苏时行紧急深静脉穿刺置管,通过该中心静脉通道给复苏药能明显提高初期复苏成功率,并且有利于后期脑复苏。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3):554-557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消毒供应部净化技术改建中洁净度各指标的检测效果。方法:改建基层医院消毒供应部,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在高效、中效、低效的基础上过滤空气杂尘、菌落、湿气等因素,控制温湿度、风量、洁净度等优化消毒供应部的洁净和灭菌质量管理。结果:净化技术优化下的消毒供应部洁净水平显著改善,主要体现在无菌物品存放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10万级和一次性物品库房30万级的洁净环境建设,所有等级指标和技术检测均符合环境评定要求。结论:基层医院消毒供应部采用净化技术改建意义重大,不仅工作场所整洁、美观、布局合理,还提高了空气净化等级,减少了医疗物品二次污染,提高了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无菌物品的储存能力和质量保质期,确保了医疗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和促进基层医院建设和发展,对基层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群如  陈小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288-228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静脉穿刺中两种不同方法送管的效果.方法:将260例行静脉穿刺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用两种不同送管方法送管,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结果:改进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改进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达96.15%,而常规组为8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有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在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除尘系统中选用静电除尘器代替袋式除尘器,以改善空调送回风系统的工作状况。1 问题的提出根据 GMP 的要求,医药工业洁净生产厂房,不同药品的生产过程需要控制不同的洁净度。在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一些岗位产生的粉尘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除尘净化后排出室外,以满足洁净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目前,医药工业厂房使用的除尘器均为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的除尘原理是:含尘气体通过有一  相似文献   

8.
影响PICC置管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影响PICC置管成功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对1100例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影响置管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PICC置管成功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方面的因素有心理因素、静脉本身的因素、穿刺的部位、重复置管的次数等;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有心理因素、穿刺技术、术中送管的方式等。结论护理人员应从意识上减少或去除影响PICC置管成功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是提高置管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发生PICC导管堵塞的3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PICC后导管堵塞的原因与患儿年龄、置管操作、导管使用、治疗药物、患儿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结论:临床上应根据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堵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贲国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89-1089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是儿科临床常用护理操作技术,由于儿科患者年龄小,血管细,易哭闹躁动,不能配合护理人员的操作.尤其在单人值班时,增加了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的难度.为改善常规穿刺送管方法成功率低的现状,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们对200例患儿采用右手拇指食指配合送外套管方法,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梁毅  谢玲 《中国药房》2012,(21):1929-1930
目的:为制药企业了解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新要求,做好洁净室的改造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对比新、旧版GMP洁净要求的基础上,分析洁净室改造的考虑要点,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新版GMP在洁净区级别、悬浮粒子测量、送风口风速、同一洁净级别的相邻房间的压力差等方面与旧版有所不同。压力差、送风量与回风量、气流组织形式、送风口出风风速、换气次数是洁净室改造的考虑要点。为此,洁净室改造要分改变风口数量和不改变风口数量2种情况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由于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不需局部麻醉和缝针、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时间短等优点[1],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是在静脉置管操作及护理不当时,容易引起感染、出现送管困难、导管异位、导丝拔除困难,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我科2003~2006年共行PICC置管77例,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对置管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外周浅静脉置管加微量泵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减少肿瘤化疗中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外周静脉穿刺置管配合微量泵(一次性微量输注泵),用于持续输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表阿霉素等,治疗胃癌、食管癌、结肠癌、骨髓瘤、骨肉瘤等.结果 通过92例次肿瘤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穿刺置管配合微量泵持续输注化疗的临床观察,总结外周静脉穿刺置管配合一次性微量输注泵在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结论 外周静脉穿刺置管配合使用微量泵操作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避免了化疗药物的外渗,又可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景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61-1962
目的:探讨经皮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颅脑损伤患者用PICC的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42例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总计14%.结论:PICC为危重患者救治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静脉通路.保持导管通畅和预防导管感染,是保证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有效使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翠勉  夏化文  袁会平 《河北医药》2013,(23):3675-3676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以其操作简单、使用安全、便于长期留置等优势,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如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药物,越来越多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因血管条件差,深静脉迂曲或血管变异穿刺和送管困难等特殊原因,而导致床边置管困难称难置性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此,我们采用DSA引导技术,应用到难置型PICC的患者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洁净手术室竣工前经检查发现净化级别与手术性质吻合、进出风口风量、周围环境对净化影响以及净化特殊建筑施工要求等存在诸多问题,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出了五点处理意见,由此对某医院洁净手术室审查处理意见折射出思考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是指通过外周静脉,将导管插入到锁骨下静脉,或者上腔静脉的置管方法,也称之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1].由于高龄患者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住院时间长,疾病反复发作,PICC以其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部麻醉及缝线等优点为其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输液管道,有效保护了血管.但也出现一些并发症,据国外文献报道置管后堵管发生率10%以上,做好护理尤其重要.本科室自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有35例高龄患者使用PICC导管进行输液,有11例出现导管不同程度堵塞.本文对这些高龄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及术后出现导管堵塞的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芩珠凉血颗粒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奚燕  张宁 《中南药学》2010,8(4):253-255
目的筛选芩珠凉血颗粒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芩珠凉血颗粒喷雾干燥过程的清膏辅料用量、相对密度及设备参数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浸膏相对密度:1.08~1.15(70℃);辅料用量:每帖药中糊精用量为得膏率的10%、乳糖用量为得膏率的5%;设备参数:进风温度130℃,进液速度10mL·min^-1,进风风量90Pa。结论所优化的条件可用于芩珠凉血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改良超声引导法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血液净化患者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可重复性。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根据体表标志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彩超组40例经我院B超室具有彩超操作资质专科医师超声术前引导划线,明确颈内静脉位置、走向、颈内动静脉血管关系、距皮深度,并通过剑突下两腔心和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在右心房观察导引钢丝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2组患者分别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出血情况、置管并发症、接管透析血流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超组40例患者穿刺置管均获成功,无1例出现误穿动脉,穿刺置管出血量极少,无1例出现气胸等相关并发症。行血液净化治疗时血流效果满意,穿刺置管安全性、时效性、可重复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改良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重复性强,可以提高血液净化治疗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简便性、安全性、可靠性,减少患者痛苦,行血液净化治疗血流充足可靠。  相似文献   

20.
张慧敏 《抗感染药学》2021,18(2):259-261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的感染现状及其防控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11月间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10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防控策略。结果:106例术后置管患者中,6例发生感染,其感染率为5.66%(6/106);分析发现置管患者的导管因素、置管部位和操作技能等因素与PICC置管感染相关。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PICC置管感染原因较多,临床应规范PICC置管流程和维护等工作,以降低感染风险,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