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研究骶髂关节紊乱与L4~5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将1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L4~5椎间盘突出的6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L5S1椎间盘突出的6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计算骶髂关节紊乱对L4~5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危险度.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确定L4~5椎间盘突出的有关因素,然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对自变量进行筛选,最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4~5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表明骶髂关节紊乱是L4~5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OR=2.310,P=0.030).流行病学调查共确定了17个与L4~5椎间盘突出有关的因素,经单因素筛选确定对年龄、“4”字形试验、腰痛、腰部压痛、腰椎侧弯、髂嵴不平及腰骶角异常7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痛(OR=3.924,P=0.088)、腰椎侧弯(OR=3.308,P=0.072)、髂嵴不平(OR=21.376,P=0.002)及腰骶角异常(OR =2.212,P=0.057)为L4~5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其中髂嵴不平为高危险因素.结论:骶髂关节紊乱是L4~5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其中髂嵴不平是L4~5椎间盘突出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腰-骶手法调整与腰椎斜扳法、骶髂关节手法调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腰椎斜扳组、骶髂关节调整组、腰-骶手法调整组各30例,先用常规推拿手法放松腰骶部肌肉,再分别用腰椎斜扳法、骶髂关节调整手法、骶髂关节调整结合腰椎斜扳法;均隔...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的效果。方法:13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5例,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用手法整复偏歪棘突及腰椎小关节紊乱,给予水平牵引等治疗。治疗1组45例,治疗骶髂关节错位为主,以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2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骶髂关节错位同时治疗,以三维牵引为主,并综合应用上面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1组治疗后骶髂关节错位的整复效果好,但腰曲值改善率低。治疗2组治疗后骶髂关节错位的整复效果好,腰曲的改善率高。对照组对骶髂关节错位无整复效果,腰曲值改善率明显。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要分清主次,筋骨并重,而三维牵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配合髂骨调整手法治疗腰_(4~5)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腰_(4~5)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脊柱微调配合髂骨调整手法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松解手法配合腰椎调整手法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5次,治疗15次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Orlando骨盆疗效评分、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改良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Orlando骨盆疗效评分、腰腿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_(4~5)椎间盘突出症与骶髂关节紊乱之间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脊柱微调配合髂骨调整手法治疗腰_(4~5)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骨盆旋移症是由于腰骶关节错位旋转,骨盆歪斜而引起的腰腿痛及盆腔脏器的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综合征。骨盆旋移症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与腰椎盘突出症、骶髂关节炎等病症极其相似,而影像检查椎间盘突出客观存在,但并不一定引起临床症  相似文献   

6.
龙军 《中医药导报》2012,18(6):103-104
骶髂关节紊乱症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骶髂关节位于躯干与下肢的连接处,在生物力学方面起着躯干与下肢之间力的传导作用,应力相对集中,故日常生活中易发生该处急慢性损伤,其中又以骶髂关节错缝为多见。古代文献对其命名为"落小胯"。现代医学命名为"骶髂关节半脱  相似文献   

7.
短杠杆微调结合针刺推拿治疗骶髂关节紊乱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髂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我科运用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针刺推拿治疗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6例骶髂关节紊乱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9例;年龄23 ̄64岁,平均38.4岁;病程1~13天。纳入标准:①腰骶部疼痛;②椎棘突偏歪,棘突和椎旁关节突压痛;③腰骶活动障碍;④X光片显示腰骶椎小关节紊乱;⑤CT或MRI显示椎间盘无突出或膨出。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腰痛。2治疗方法采取针刺、推拿后用短杠杆微调手法调整骶髂关节。每日1次。2.1针刺和推拿治疗L4,5夹脊穴、八髎、环跳、委中、阳陵泉。用30号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20min,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节微调术结合针刺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骶髂关节紊乱症患者按临床症状分为屈曲型和伸展型,并行相应关节微调术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治愈7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屈曲型与伸展型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关节微调术配合针刺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关节微调术结合针刺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骶髂关节紊乱症患者按临床症状分为屈曲型和伸展型,并行相应关节微调术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治愈7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屈曲型与伸展型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关节微调术配合针刺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手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错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骶髂关节是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组成的微动关节,骶髂关节错缝是骶髂关节发生超出生理活动范围的微小移动而不能复位所致,临床症状以顽固性下腰痛,并经常发生交替性单侧或双侧下肢坐骨神经痛为主,体征有骶髂关节压痛、叩压痛,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有倾斜、双下肢不等长(相差0.5~2cm)等,检查有"4"字试验、床边试验、单髋后伸试验、单腿跳跃试验阳性等,临床上尚需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结核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骶髂关节调整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骶髂关节调整治疗组和常规牵引按摩治疗组,每组40例,1次/d,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统一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骶髂关节调整治疗组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one,VAS)评分差、改善率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骶髂关节调整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温针及单纯针刺的疗效差异。方法:将计入统计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温针组,每组31例。均取双侧肾俞、夹脊穴及患侧环跳、委中、阿是穴,1次/d,1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及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1),Mc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温针组在提高JOA评分和降低VAS评分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其在提高患者痛阈方面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PubMed、0VID、Cochrane图书馆、CBM—disc数据库、CNKI数据库、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收集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15篇,其中6篇符合纳入研究标准;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6篇文献采用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6篇文献纳入研究,共772例患者。6篇文献治愈率汇总合并汇总0R值为2.53,95%CI为[1.87,3.4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加电针);总有效率汇总0R值为3.61,95%CI为[2.03,6.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指标的判定:其中1篇使用MPQ治疗前后差值作为疗效指标的样本量为82,汇总0R为2.20,95%CI为[0.76,3.6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PQ治疗前后差值作为疗效指标优于对照组;1篇使用VAS作为疗效指标的样本量为122,OR值为-1.32,95%CI为[-1.33,-1.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使用VAS作为疗效指标判断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i目前纳入研究显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闯盘突出症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常规取穴加电针,并且安全、有效,但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方面,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太少,尚不能肯定电针夹脊穴具有镇痛的作用,需高质量证据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理疗,比较两组患者JOA、VA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LDH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骶髂关节注射联合金骨莲胶囊治疗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骶髂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采用骶髂关节注射配合口服金骨莲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注射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6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疼痛分级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骶髂关节注射联合金骨莲胶囊是治疗骶髂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千山活血膏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的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患者应用千山活血膏外用,观察治疗前后腰腿痛变化,评估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55例相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比较均有明显好转,前后对照有统计学意义(t=3.243;P<0.01);治疗组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1.9%,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07;P<0.05)。结论:千山活血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腰腿痛较理想的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腰椎三步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腰椎三步七法治疗,对照组局部外涂扶他林软膏,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三步七法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有效防止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腰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以腰夹脊为主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针刺腰夹脊穴为主,观察两组疗效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JO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疗效,操作简单安全,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静脉输液治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30.67%(23/75),对照组为12.00%(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33%,对照组为7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疗效快、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针灸物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关节松动术结合针灸物理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结合物理治疗。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定分值。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可以得出关节松动术配合针灸物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理想。结论:关节松动术结合针灸物理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方面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