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DNA聚合酶β基因启动子在食管癌组织中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远端正常黏膜组织中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beta,polβ)基因启动子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序列分析技术对25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病变标本进行DNA pol β基因启动子序列检测,并利用DNASIS、OMIGA等软件分析测序数据.结果:25例中,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DNA polβ基因启动子发生突变者分别为8、6、5例,三组问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三组标本中共有35个突变点(癌组织包括18个突变点,癌旁组织包括9个突变点,正常黏膜组织8个突变点),25个点在polβ核心启动子区域,其中,-37位C→A突变出现8次;.-5位G→T突变出现7次;29位T→C突变出现2次;-19位出现C的缺失和插入C突变各1次.结论:DNA polβ基因启动子突变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X -连锁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杜兴氏肌营养不良基因 (Dystrophin基因 )突变分析 ,并探讨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方法 从 10位X -连锁扩张型心肌病家系成员及 10 0位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扩增先证者Dystrophin基因 5’端的肌肉亚型启动子、外显子 1~ 5及各剪切点并测序。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分析所发现序列变化在家系中及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序列分析检出一个位于第一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部的剪切点突变exon 1 1G >T。家系中基因型阳性的成员中 ,2位男性均患病 ,4位女性携带者中 1位患病 ,1位心脏彩超检查呈早期心肌病所见 ,基因型阴性成员均未患病。 10 0位正常人中无此突变。结论 Dystrophin基因剪切点突变exon 1 1G >T是导致X -连锁扩张型心肌病的致病性突变。对于X -连锁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女性亲属也应确定其携带者状态 ,并对确认的携带者进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相关PITX2c基因的新突变。方法:收集150例CHD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使用DNA纯化试剂盒分离基因组DNA。使用DNA聚合酶扩增PITX2c基因的编码区和剪接位点,应用DNA测序试剂盒在DNA分析仪上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PITX2c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以发现PITX2c基因突变。使用在线程序MUSCLE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分别应用MutationTaster和PolyPhen-2分析突变氨基酸的致病性。结果:在1例散发性CHD患者发现了1个新的PITX2c基因杂合错义突变,即p.S101G突变,突变率约为0.67%。该错义突变不存在于200名正常对照者。跨物种PITX2c蛋白之氨基酸序列对比显示第101位的丝氨酸在进化上完全保守,致病性预测显示所发现的PITX2c基因变异是致病性突变。结论:本研究揭示了CHD相关PITX2c基因新突变,对于制定新的CHD防治策略具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Kx 2.5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人类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技术,对81例单纯性CHD患者(包括室间隔缺损组37 例,房间隔缺损组17例,圆锥动脉干畸形组18例,动脉导管未闭组5例,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组4例),74例患者一级亲属(一级亲属组)以及52例正常非CHD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NKx 2.5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并对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单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是否与CHD相关.结果:所有CHD患者、患者一级亲属基因编码均未发现突变,而在NKx 2.5基因外显子1区域内发现1个SNP位点,这个SNP位点位于上游63位碱基63A>G,导致第21位密码子由GAA转变为GAG,碱基替换后仍编码谷氨酸(Glu),属于同义突变 (Glu21Glu).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房间隔缺损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NKx 2.5基因突变与我国单纯性CHD之间无明显相关,该基因上的63A>G SNP位点与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例新型的遗传性血色病(HH)患者家系HFE基因突变形式。方法对确诊的1例HH患者分析其与5位相关亲属的血色病基因,提取血液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相关基因HFE、HJV、HAMP、转铁蛋白受体(TfR)2、SLC40A1的外显子、内含子剪切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后,双向直接测序检测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肝功能异常,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均升高,HFE基因外显子EXON2的区间序列2号内含子第4个碱基出现T→C纯合突变(IVs 2+4T→C,C/C纯合,splicing,异常),HJV、HAMP、TfR2、SLC40A1未见异常,患者儿子出现与其相同纯合突变,3位亲属存在杂合突变,1位亲属无异常突变。结论基因检测在血色病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HFE基因IVs 2+4T→C突变可能是新型的中国HH的致病遗传基因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2、CCR5基因多态性与 1型糖尿病 (T1DM)及其一级亲属之间的关系 ,并与T2DM及非DM对照进行比较。 方法 利用PCR方法检测 48例T1DM及其 5 7名一级亲属CCR5的基因多态性 ,利用BsaBI限制性内切酶的PCR RFLP方法检测T1DM及其一级亲属的CCR2基因多态性。 结果 T1DM组、T1DM一级亲属组、T2DM组分别与非DM对照组比较 ,CCR5Δ32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T1DM组CCR2 6 4I突变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非DM对照组 (P <0 .0 1) ;T2DM组CCR2 6 4I突变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T1DM组 (P <0 .0 1)。 结论 CCR5Δ32突变与T1DM无显著相关性。CCR2 6 4I突变与T1DM发病显著相关 ,CCR2基因可能是T1DM一个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杨靖  任雨笙  汪道文 《心脏杂志》2009,21(4):507-510
目的 寻找汉族人群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ω-羟化酶基因CYP4F2的编码区多态性位点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50例血压正常、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法分段扩增基因编码区序列,电泳检测后回收目的片断;测序,与参考序列比对后统计结果。 结果 CYP4F2共发现6个多态性位点,其中3个有意义:1个3′端非编码区的多态性位点G19026A,2个引起氨基酸改变的多态性位点T2013G和G18000A。其余为同义突变或者位于内含子区。结论 ①多态性位点存在种族差异;②突变位点大多数位于内含子区,或者为同义突变,仅有少数有意义;③发现的多态性位点可能引起蛋白质构象进而改变蛋白质功能,或者引起基因转录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4A11基因启动子区对该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细胞色素P4504A11基因启动子区的重要调控序列,然后采用5’侧翼区缺失的方法将包含重要调控序列的启动子克隆到双报告基因载体中,用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24h后检测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然后使用Alibaba 2.0Transfae4.0预测增强子区域可能存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36--720-+1、-972~+1、-1039-+1区域的启动子活性较高,其中-972~+1区域最强,与此相比-536-+1、-720~+1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分别下降了96.9%和70.1%。结论人CYP4A11基因5’侧翼区的影响转录活性的启动子关键区域位于-972--720bp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发现孤立性房颤相关SCN4B基因新突变. 方法:收集160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和200名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房颤候选基因SCN4B的编码区和剪接位点,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测序以发现SCN4B基因突变.应用ClustalW软件评估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应用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突变的致病性. 结果:在2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各发现1个新的SCN4B基因杂合错义突变,突变率为1.25%.其中1个是SCN4B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409位的腺嘌呤(adenine,A)变为鸟嘌呤(guanine,G),即c.409A>G突变;另一个是SCN4B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511位的G变为A,即c.511G>A突变.多序列比对显示2种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均高度保守.致病性预测表明2种突变均有致病性.结论:本研究发现孤立性房颤相关SCN4B基因新突变,有助于揭示房颤新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Gordon综合征患者WNK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Gordon综合征(PHA 2)患者的WNK 4和WNK 1基因外显子扩增测序,研究我国PHA2患者WNK基因的突变特点. 方法:通过查阅住院病史,收集不明原因高血压伴高血钾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PHA 2.采集患病者及患病/非患病亲属的外周血,抽提DNA,设计17对引物扩增WNK4的19个外显子,27对引物扩增WNK 1的28个外显子,纯化后送测序,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 结果:发现PHA 2患者4例,其中2例表现为家族遗传性,另2例为散发.先证者及所有患病家系成员共8人,年龄6~79岁,均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高血压、高血钾,肾功能正常.8例中的5例伴有肾小管酸中毒,6例伴有高氯血症.DNA扩增后测序比对发现,其中1例散发患者为WNK 4基因的杂合错义突变,位于17号外显子,造成氨基酸序列的改变,赖氨酸突变为谷氨酸(K1169E).对其2个非患病女儿以及200个正常对照的WNK 4基因检测均未发现该突变.其它2个患病家系及1个散发患者未发现WNK 4基因突变,所有患者和健康者均未发现WNK 1外显子突变. 结论:PHA 2是一种少见的单基因遗传疾病,漏误诊率很高.已报道的WNK 4致病位点均位于螺旋-螺旋结构域附近.我们发现的K1169E为HGMD未收录的新突变,也位于螺旋-螺旋结构域,该位点氨基酸在不同物种高度保守,而且该位点氨基酸的变化伴有电荷的改变,可能导致蛋白质构象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