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背景: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活动量较大、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年轻患者。目的:分析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青壮年患者股骨颈骨折近期治疗效果。方法:使用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1例,评估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8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 评分为(92.0±3.4)分,优良率94.1%。置换后无关节脱位病例发生,3例轻度跛行,均未作特殊处理。至随访结束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未见假体松动、下沉及碎裂发生,假体周围无透亮线形成。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活动量相对较大的青壮年患者股骨颈骨折能有效减少因磨损碎屑造成的骨溶解,减少假体的松动及下沉,延长关节的使用寿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假体中,聚乙烯内衬假体以其稳定的质量和价格优势使用广泛,但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发骨溶解,进而导致假体的无菌性松动仍然是影响假体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原因。目的:以计算机辅助方法,测量金属对聚乙烯和陶瓷对聚乙烯负重界面组合假体的聚乙烯内衬线性磨损,比较2组不同负重界面组合抗磨损性能的差异。方法:对1997/2005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行初次Zweymuller非骨水泥型假体系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48例共58髋进行随访。利用股骨头假体中心相对于髋臼杯开口平面轴线的矢量位移,来判断线性磨损的大小和方向。根据负重界面组合的不同分为金属对聚乙烯组(36髋)和陶瓷对聚乙烯组(22髋),比较2组之间聚乙烯线性磨损率的差别。结果与结论:金属对聚乙烯组平均随访6.3年的线性磨损率为(0.20±0.11)mm/年,陶瓷对聚乙烯组平均随访4.6年的线性磨损率为(0.11±0.03)mm/年。排除年龄、随访时间、双侧股骨偏心距差距、线性磨损方向作为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协方差分析显示金属对聚乙烯组的线性磨损率明显高于陶瓷对聚乙烯组(P=0.017)。提示陶瓷对聚乙烯负重界面组合相比金属对聚乙烯组合,在中期临床随访中展示出更加优良的抗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陶瓷制造工艺方面仍在不断改进,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成为关节外科领域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随着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假体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假体碎裂和高调摩擦音等一系列问题. 目的:探讨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的初期临床疗效. 方法:对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小于55岁行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的50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19例(20髋),女31例(33髋),平均年龄45岁,随访时间平均20(12-42)个月.置换前后均采用 Harris 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影像学随访包括髋臼假体外展角和前倾角,假体松动采用 Kawamura 及 Engh 标准,骨溶解采用 Engh 标准,异位骨化依据 Brooker 法评价. 结果与结论:置换前 Harris 评分为(48.10±26.33)分,置换后为(91.10±19.78)分.置换后随访无患者有关节异响的主诉,未见假体松动,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无可观察到的磨损和骨溶解,无明显异位骨化.其中,1例因髋臼陶瓷内衬碎裂翻修.可见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对于年轻的骨质量较好的患者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随访观察陶瓷-陶瓷摩擦界面的人工全髋关节对于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5 ~ 2009年间采用陶瓷-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3例患者进行随访,Harris评分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状态,通过SF-36健康量表了解生活质量,通过骨盆X线观察假体周围骨溶解状况.结果 有效随访38例患者共49髋,平均随访(52.5 ±17.3)个月(36 ~ 85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术前的(50.9±11.4)分(10~ 73分)提升为(92.9±6.6)分(67 ~ 100分)(P<0.05),SF-36量表术后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除1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股骨假体松动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2例患者出现非典型性髋关节异响外,其他患者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陶瓷-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可为初次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提供满意的中期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假体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36mm大直径陶瓷球头较28mm常规直径陶瓷头增加了跳越距离,具有活动范围大,稳定性好,脱位率低等特点,适用于年轻,要求活动范围大,追求高生活质量患者。目的:观察36mm大头径陶瓷-陶瓷全髋关节假体行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方法:2009-06/2010-07采用Depuy公司的Pinnacle TM36mm大头径陶瓷-陶瓷全髋假体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18例(18髋)髋关节疾病患者。对照组为同期行Pinnacle TM28mm直径陶瓷-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20例(20髋)髋关节疾病患者。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置换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假体脱位、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置换后Harris各项评分较置换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直径36mm组置换后活动范围评分较直径28mm组改善明显(P〈0.05);但两组置换后Harris总评分及疼痛、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初步表明现代陶瓷-陶瓷人工关节假体能有效减少因关节界面磨损导致的骨溶解及关节松动等并发症。36mm大头径陶瓷-陶瓷全髋假体设计具有活动范围大,稳定性好,脱位率低等特点,在术中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作为首选型号。  相似文献   

6.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假体中,聚乙烯内衬假体以其稳定的质量和价格优势使用广泛,但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发骨溶解,进而导致假体的无菌性松动仍然是影响假体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原因。目的:以计算机辅助方法,测量金属对聚乙烯和陶瓷对聚乙烯负重界面组合假体的聚乙烯内衬线性磨损,比较2组不同负重界面组合抗磨损性能的差异。方法:对1997/2005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行初次Zweymuller非骨水泥型假体系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48例共58髋进行随访。利用股骨头假体中心相对于髋臼杯开口平面轴线的矢量位移,来判断线性磨损的大小和方向。根据负重界面组合的不同分为金属对聚乙烯组(36髋)和陶瓷对聚乙烯组(22髋),比较2组之间聚乙烯线性磨损率的差别。结果与结论:金属对聚乙烯组平均随访6.3年的线性磨损率为(0.20±0.11)mm/年,陶瓷对聚乙烯组平均随访4.6年的线性磨损率为(0.11±0.03)mm/年。排除年龄、随访时间、双侧股骨偏心距差距、线性磨损方向作为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协方差分析显示金属对聚乙烯组的线性磨损率明显高于陶瓷对聚乙烯组(P=0.017)。提示陶瓷对聚乙烯负重界面组合相比金属对聚乙烯组合,在中期临床随访中展示出更加优良的抗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陶瓷-陶瓷全髋关节假体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1999年1月~2010年6月进行了28例28髋高纯度氧化铝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均使用意大利Lima公司的"三明治型"高纯度氧化铝陶瓷-陶瓷全髋关节。其中,24例24髋得到随访,平均年龄56.4岁(39~68岁),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12~48个月)。对临床结果采用改良Har ris系统评分评价疗效,术前及术后均拍摄X线片进行临床随访和观察,主要评价了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并对假体的磨损及陶瓷部件的碎裂作了影像学评估。结果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7.5分(92~100分),无患侧髋关节周围异常杂音,无陶瓷假体碎裂,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影像学结果提示假体位置满意,无磨损、松动征象,无明显骨溶解及感染表现。3例发生股骨近段纵向劈裂骨折并发症。结论高纯度氧化铝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的短期疗效令人满意,尤其适合用于年轻、活跃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假体磨损性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聚乙烯用于人工髋、膝等关节置换材料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具有低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但聚乙烯磨损颗粒引起的局部界面骨溶解,导致假体无菌松动,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人工髋关节的摩擦性能,新的关节假体组合界面,如金属对金属、陶瓷对陶瓷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的线性摩擦率只相当于金属对普通超高分子聚乙烯的百分之一,但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存在应力遮挡效应,同时期释放的金属离子具有潜在的毒性。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摩擦系数低,磨损小,耐磨力强,但陶瓷内衬断裂影响了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的长期效果。进一步改善材料的功能适应性,探索新的髋关节假体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对人体髋关节生物摩擦行为和润滑机制进行研究是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背景: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治疗充满挑战性,最佳治疗方法尚未达到一致。目的:观察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效果。方法:纳入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9例,假体均为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的全髋关节。髋臼侧采用生物性假体压配固定,股骨侧采用带抗生素骨水泥假体固定。12例选取金属-聚乙烯承重界面,7例选取陶瓷-聚乙烯承重界面。置换后随访,定期摄片监测假体位置,并指导功能锻炼,记录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110±55)min,术中出血量(510±60)mL,置换后出血量(310±40)mL。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局部红肿,脓性渗出。双下肢畸形恢复,长度相差均小于1cm。19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见假体松动征象。置换后1年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置换前(P〈0.05),其中优10例,良8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有一定困难,采用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及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患者关节疼痛以及活动度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背景:陶瓷关节因具有出色的耐磨损性,极高的硬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开始大量应用于临床。但陶瓷-陶瓷全髋关节和传统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的比较研究国内外研究较少。目的:对比观察陶瓷-陶瓷与传统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年轻患者髋关节疾病效果的差异。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行全髋关节置换42例44髋,其中20例22髋选用陶瓷-陶瓷人工关节,22例22髋选用传统的金属-聚乙烯人工关节。手术方法采用外侧入路,置换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及相应功能锻炼。置换后患者进行定期临床与放射学随访,至少随访6个月。置换前及置换后6个月时测量2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并以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无脱位、松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陶瓷-陶瓷关节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陶瓷-陶瓷关节置换后效果良好,近期随访效果满意,在改善患者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方面与传统的金属-聚乙烯关节相当,但其优点和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是年轻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较为理想的关节界面选择。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假体磨损断裂、骨溶解、复发性脱位等并发症的数量逐渐增多,最终导致行全髋关节翻修。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进行翻修的原因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33例患者全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假体选择、骨缺损处理及康复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髋臼有21例行普通金属杯加内衬置换、8例行大头臼杯置换、4例行聚乙烯臼杯置换。股骨柄有15例行普通柄(11例应用骨水泥固定)置换、18例行加长柄置换(9例应用骨水泥、6例为组合型柄)。 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翻修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随访36.5个月;翻修后伤口愈合良好,假体固定可靠,未再次出现感染脱位患者;髋关节功能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Harris评分:翻修前平均为37.1分,翻修后平均为91.3分。中短期临床随访结果示,若翻修手术指征正确,骨缺损处理得当,翻修假体选择正确,行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开发滚动式人工髋关节,提高髋关节置换远期疗效。方法 (1)改变人工髋关节主要摩擦副的运动方式,采用组织相容性良好的标准型号的不锈钢轴承,将运动幅度最大的在负重情况下行使的伸屈运动由滑动运动副改变为滚动运动副;(2)人工髋关节相互滑动界面不采用高分子聚乙烯材料,避免聚乙烯磨损颗粒的产生。结果 明显减少假体磨损和松动,预期寿命经实验测定超过15年。结论 假体主要运动发生在股骨头内,从而减小股骨头对髋臼的磨损作用,以半髋置换的方式可以获得全髋置换的效果。简化手术过程,减轻患者负担。不采用聚乙烯材料,杜绝了它的生物毒性作用,明显减少骨质吸收。从而减少关节柄松动,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韩亚芳 《中国临床康复》2011,(48):8981-8984
背景:金属对金属全髋假体因其具有良好的活动度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大直径髋关节假体置换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4/2005-06在河北省大城县第二医院骨科行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的21例中青年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金属对金属大直径髋关节假体置换,由同一医生通过门诊复查、电话以及信函等方式进行随访,统计置换后5年患者患侧髋关节Harris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和所发生的并发症。结果与结论:5年随访时21髋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94.3±1.6)分,均达到优水平,患侧关节屈曲(111.2±14.3)°、外展(40.3±3.4)°、内收(23.5±2.4)°、外旋(54.8±3.7)°、内旋(20.9±2.1)°,且未发现关节脱位者,1髋出现轻度骨溶解(4.8%),2髋出现植入物松动,2髋出现髋关节周围疼痛,且均发生在置换后6个月以后,持续超过5年以上。说明金属对金属大直径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中期稳定性好,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效果佳,且疼痛发生率低,尤其是对于中青年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应用时仍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其中疗效评估,尤其是中期疗效缺乏长期随访及系统的评估标准.目的:评估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1-07/2003-03采用生物型假体治疗35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均采用改良Gibson切口,假体均为美国Stryker 公司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进行5.3~8年的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评估根据置换后随访双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臼杯、股骨假体位置及周围骨质改变,并测量臼杯内衬磨损速度与趋势;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以臼杯及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导致的翻修作为止点.结果与结论:患者Harris评分从置换前的平均41分提高到最近随访时的平均91.3分.未出现可确诊的无菌性松动影像表现或要求翻修,亦未发现骨盆局限性骨溶解.聚乙烯内衬平均线性磨损率为(0.13±0.06)mm/年.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臼杯及股骨假体的生存率均为100%.中期随访结果(至少5.3年)表明,生物型假体用于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能够提供理想固定效果,临床疗效满意.未发现无菌性松动,骨溶解的发生率亦低下.但患者年龄越大,发生松动的概率越大,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以往大直径股骨头的高磨损率和高髋臼松动率相比,新一代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有着更长的使用寿命和低磨损,低脱位率等优点。目的:评价应用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单侧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资料。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在随访期内影像学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Harris评分由置换前49.5分改善为置换后92.5分,优良率为96%,总体满意率为96%。置换前后及随访时未发生假体松动、脱位、感染等不良反应。说明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短期内无明显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假体无菌性松动,为此许多不同特质的关节假体界面被研究利用,陶瓷对陶瓷型假体就是其中的一种.观察陶瓷一陶瓷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短期疗效,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06-01/2008-12对23例(28髋)采用陶瓷一陶瓷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随访,所有关节假体均使用BiCONTACT.全陶瓷关节假体.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应用股骨Gruen与髋臼Delee-Charnly分区方法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患者Harris评分从置换前平均39.45分提高至置换后平均88.57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影像学上无明显的假体松动、下沉.结论: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新型陶瓷一陶瓷假体短期随访置换效果良好,影像学表现无明显松动.  相似文献   

17.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为治疗髋关节发育性不良晚期患者的最佳选择,然而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患者特别是CroweⅣ型因其髋关节解剖结构的显著异常,增加了手术难度且手术方法颇有争议。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疗效及髋臼重建与股骨侧处理的方法。 方法:纳入12例(14髋)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0±6.8)分,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加深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行转子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置换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7年,平均4.6年,2例2髋发生置换过程中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予钢丝固定。1例置换后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个月后恢复正常,无感染、假体松动及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置换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4.0±7.0)分,置换后肢体延长4-6 cm,平均5 cm,短缩的肢体得到满意纠正。说明采用小臼杯、髋臼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对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能重建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探讨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1例41侧髋关节,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45-78岁,平均62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六个月~10年,平均5年5个月。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21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翻修的原因:髋关节疼痛不伴假体明显松动12例12髋,感染1例,无菌性松动2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4例4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33个髋臼中无髋臼骨缺损8例,GustilloⅠ、Ⅱ型髋臼松动12髋.Ⅲ型髋臼松动8髋,对上述患者直接用纯钛螺旋臼成型或髋臼底加用颗粒植骨。Ⅳ型髋臼松动骨缺损6例。采用颗粒植骨,钛网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41例股骨进行了翻修术,其中假体无松动13例,Gustillo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假体柄松动分别为6,8,13和1个髋关节。取出假体柄后视情况植入非骨水泥普通假体柄或加长柄,视骨缺损情况进行假体周围植骨,必要时捆绑带固定。结果 髋臼侧进行了钛网重建植骨的8例患者术后3d可以下地非负重拄拐行走,其余患者均可以于术后3d下地负重行功能练习。术后随访6~66(平均22)个月,无假体移位下沉等不稳迹象,无需要再重新翻修的病例,Harris评分由翻修前的5~54分(平均32.6分)增加到术后的56-98分(平均88.1分)。随访X线片显示部分患者骨质改建,密度增加,未发现假体周围有新出现亮带的患者。结论 最常见翻修的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其次为股骨头或双动头置换术后金属与髋臼之间摩擦产生的疼痛。对较年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置换。采用非骨水泥假体时髋关节进行翻修术后.近期可取得最好的手术效果,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19.
背景: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对髋关节置换的成功率及对患者治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目的:评价不同组合方式髋关节负重面材料的性能及置入体内与机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全髋关节置换,人工髋关节,金属,陶瓷,聚乙烯,生物相容性,临床应用;totalhip replacement,Artificial hip,prosthetic materials,Biocom patibility,clinical application"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2001-01/2011-12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有关人工髋关节负重面生物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的文章。结果与结论:金属-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组合是目前常用的组合,也是衡量其他组合的金标准,但其磨损颗粒引起周围组织反应导致骨溶解和无菌性假体松动;金属-高交联聚乙烯、金属-金属、陶瓷-陶瓷和陶瓷-聚乙烯组合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磨损,但金属离子毒性、陶瓷脆性、造价高等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理想的负重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耐蚀性、耐磨性、耐疲劳性、强韧性好等特点,目前人工髋关节负重面组合材料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医师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综合患者病情和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假体组合类型,以期达到最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背景:日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最佳方案,但置换假体松动一直是置换后棘手的问题,主要与假体的界面应力和假体界面结合强度两方面有关。 目的:总结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机制。 方法: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SpringerLink等英文数据库1980/2011-12收录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临床病例研究和相关综述,关键词设定为:髋关节、强直畸形、人I: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松动、并发症等,分析人_lr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研究进展及髋关节植入后丰日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簧换前后评什,选择合适型号、准备小同规格的假体对髋关:肖强直畸形疗效仃促进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骨性强直年轻患者骨增生活跃,新骨可较多地长入假体表面微孔中,因此非骨水泥型假体显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生物型假体设计的进步,尤其具有各种涂层年¨金属微孔表嘶人工全髋关节具有多部化负重和紧密匹配的特点,也使其初期的固定较以往的假体更加可靠。近年来该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胃换后似体的松动以及假体周围关节感染仍困扰着骨科医生和患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