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患者男,64岁,因反复胸闷痛3月于2008年5月21日入院,5月23日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中段严重扭曲,右冠状动脉中段全闭,前降支及回旋支严重病变,建议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但家属要求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故决定行右冠状动脉中段PCI。患者右冠状动脉严重扭曲,为慢性闭塞病变(CTO),闭塞段较长,属PCI不易成功病变。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8岁。因间断胸闷、双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2年,加重并伴腰腹痛2个月,于2003年10月29日入院。患者2001年5月16日晨起无诱因突发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于当地医院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下壁)”,予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抗凝,扩冠及抗血小板等治疗。5月20日突发双眼左侧偏盲,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死。5月30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100%闭塞,前降支中段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0岁,因“间断胸闷2个月,再发1 h”入院。心电图示广泛导联ST段压低并T波高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优势型,左前降支中远端弥漫性变细,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术中给予硝酸甘油注射后,左前降支狭窄较前恢复,提示广泛导联ST段压低并T波高尖为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相似文献   

4.
报告3例患者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小Q波及相关心血管事件。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7、53、14岁。例1确诊为结肠肿瘤,手术后麻醉苏醒时期,突然出现血压骤降,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心脏病理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其中右冠状动脉病变Ⅲ级)、心肌肥大、右室壁轻度脂肪组织浸润,考虑患者死亡原因为急性循环衰竭。例2以胸闷、腹痛入院,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下壁导联小Q波(Ⅲ导联呈QS波)、心肌酶升高。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血栓病变,近端狭窄闭塞。例3因发热、咳嗽入院,心电图示下壁导联小Q波,但有SQT征,胸部CT示肺栓塞,D-二聚体升高,最终确诊原始疾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提示下壁导联小Q波与“右室”病变或负荷相关。  相似文献   

5.
右冠起始部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致窦性停搏一例李传昶,玉井秀男患者女性,72岁,因反复胸闷、胸痛、活动后气促8月入院。入院血压为16/10;6kPa(120l80mmHg),心率66次/分。PTCA前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狭窄90%。该处P...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无辅助循环装置支持下,成功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3例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68岁。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100%阻塞,左回...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冠状动脉与任一心腔或大血管之间存在的异常交通。我们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4岁,活动后心悸、乏力10余年,近一年来症状加重伴左胸痛。查体:血压17·95/8·65kPa(135/65mmHg),心率70次/分,心尖搏动位于左第6肋间锁骨中线外Icm,有圆顶冲击感,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4肋间可听到连续性杂音。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左室明显扩大,右冠状动脉明显扩张,冠状静脉窦扩张。ECG示左心室肥大,STI、VS、V6水平下移,T;、avL双向。冠状动脉造影:左冠状动脉用Judkins法,显示左冠状动脉及其…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既往8年前在本院曾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双支病变,累及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而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仅有从升主动脉搭至右冠状动脉远端,再至钝缘支的大隐静脉桥。术后患者恢复好。近3个月来,患者胸痛发作频繁,以恶化劳累型心绞痛收住院。入院后行冠状动脉、左心室、桥血管造影示:前降支中段弥漫不规则95%狭窄;回旋支中段100%闭塞;右冠状动脉起始至中段弥漫不规则狭窄,最重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4岁,以反复胸痛3年,加重1月于2003年4月3日入院。心电图示V1~V4呈QS型,诊断为冠心病,陈旧前壁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于4月14日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示左前降支(LAD)发出第一对角支(D1)后99%闭塞,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正常,可见RCA和LAD形成侧支循环,血流1级。决定干预LAD。沿7FJL4指  相似文献   

10.
心绞痛诱发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谢文英孙敏卢喜烈图1说明见文内患者女性,5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发育右优势型。左冠状动脉主干开口处狭窄40%,分叉处前狭窄60%,左前降支第一间隔支发生后狭窄80%。心电图(图1A)示...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9岁。因心慌憋气,心前区疼痛1个月,加重5天入院。心电图检查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胸透示主动脉硬化。双眼底动脉硬化Ⅲ级改变。诊为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12.
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中导引导丝断留一例蔡尚郎Y.Hasin患者男,60岁,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优势型,左前降支中段70%狭窄,第一钝缘支近端75%狭窄。右冠状动脉近端狭窄99%,长度约15mm伴轻度钙化,前向血流差,逆向血流源于左前降支、血流良好。先...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38岁。因突发胸闷、大汗、恶心2h入院,既往有心前区不稳定疼痛病史10年。曾于外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左冠状动脉广泛性狭窄.并明确诊断为川崎病,当时心电图示:大致正常。此次入院,病人精神不振.口唇发绀,血压50/30mmHg,心电图示:三度房室阻滞。窦性心律。143次/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0岁。因突然出现左侧腰背部绞痛2h入院。既往体健、心电图正常。查体:血压130/85mmHg,左侧肾区叩击痛;心界不大,心律齐,心音可,未闻及心脏杂音。肾脏彩超示左侧输尿管结石。术前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诊断:①泌尿系统结石;②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1A),冠心病?遂应用保守药物排石疗法,心电监测。10h后腰痛缓解,结石排出。复查心电图左束支传导阻滞消失(图1B)。病人有轻度胸闷、心悸感觉。入院第3d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冠状动脉无异常;心脏超声示心脏结构瓣膜启闭未见异常;心肌酶、肌钙蛋白Ⅰ为正常范围。3周后复诊,无胸闷、腰痛等症状,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61岁,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一个月出现乏力症状,心电图示ST段抬高、T波倒置,实验室检查示部分心肌标志物升高。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左室造影心尖部呈典型球样变,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心室电极起搏阈值及阻抗较植入时升高,心房电极参数与植入时相同。随访一个月后心室电极参数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8岁。因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2h急诊入院,经心电图、肌钙蛋白T证实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中段完全闭塞,右冠状动脉中远端与左回旋支中端狭窄85%。对左前降支行球囊扩张与支架植入术,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狭窄择期介入治疗,术后口服阿司匹林、抵克力得、氟伐他汀、倍他乐克、福辛普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相似文献   

17.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心电图示抬高的ST段回降是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主要间接指标。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少数病例于溶栓再通后出现短暂的ST段反常抬高现象。为探讨其临床意义,现对近3年来在我院行静脉溶栓的182例AMI患者溶栓后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4岁,因间断活动后喘息伴双下肢水肿,腹胀1年于2006年5月入院。患者2005年因主动脉瓣狭窄,右冠状动脉中段75%狭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2月余出现喘息,于活动后显著,伴双下肢水肿,并逐渐加重。腹部CT发现肝大,肝淤血,腹腔积液。胸片示双侧胸腔积液,左侧为多。经利尿治疗后下肢水肿情况有所缓解,但喘息症状改善不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9岁。发现心脏杂音1年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4、5肋间闻及3/6级粗糙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双室增大;X线胸片示肺野清晰,主动脉结缩小,左心缘饱满并向左侧扩大;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右冠状窦扩张(开口14mm),右冠状动脉增宽。走行迂曲。沿右侧房室沟下行。于左室下壁二尖瓣后叶后方引流入芹审(开口14mm);冠状动脉造影昆示(网1):右冠状动脉明显迂曲。增粗,直径超过10mm,与左心室相接,瘘管中途未见明显分支显示。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术中探查见:右冠状动脉增粗,直径12mm左右,于心室下壁右冠状动脉末端可触及连续性震颤。瘘管中途可见3支冠状动脉分支,建立体外循环后。于心室下壁右冠状动脉末端剪开右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20.
张新才 《山东医药》2014,(45):48-49
目的:探讨血浆IP1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均植入冠状动脉支架), PCI术后半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支架内再狭窄且狭窄程度≥参照血管50%患者17例为支架内再狭窄组( ISR组);造影提示支架内再狭窄<50%或无再狭窄患者95例为支架内无再狭窄组( NSR组);另选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胸痛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浆IP10水平。结果 NSR组血浆IP10水平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P>0.05;ISR组血浆IP10水平明显高于NSR组(P<0.05)。结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血浆IP10水平明显高于支架内无再狭窄者;IP10有可能作为评价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