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颌骨骨肉瘤为少见的恶性度较高的肿瘤,本文旨在探讨颌骨骨肉瘤的不同治疗方式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9年1 月至2009年11月收治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26例颌骨骨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1.3 6:1,发病年龄为11~66岁,平均年龄为36.2 岁,原发于上颌骨的14例,下颌骨12例。26例患者中,8 例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其余18例患者行综合治疗(手术+ 放疗/化疗)。 应用Kaplan-Meier 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并比较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预后的影响,应用Cox 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可能影响患者复发及死亡的相关因素,enter 法进行验证。结果:26例患者的总体5 年生存率为41.0% ,复发率为76.9%(20/26),20例复发患者中90.0%(18/20)在2 年内复发。单纯根治性手术治疗组的5 年生存率为37.5% ,而综合治疗组为43.1% ,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手术治疗组的复发率为87.5%(7/8),而综合治疗组为72.2%(13/18),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理分级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的患者其死亡风险要明显高于高分化的患者,而性别,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及治疗模式则并非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颌骨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对于切除不彻底的患者,可以考虑辅助放化疗,但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病理分级为高分化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脂肪肉瘤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我院治疗脂肪肉瘤的临床经验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疗效。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的 5 4例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法。 结果 本组行肿瘤广泛切除并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的 3 7例患者 ,5年、10年生存率为 88%和 76% ;行肿瘤广泛切除未接受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的 12例患者 ,5年、10年生存率为 80 %和 69% ;无法手术而采用化疗、放疗的 5例患者 ,无 1例能生存 5年。结论 脂肪肉瘤术后易复发 ,对复发病例主张行再手术治疗。本病的治疗效果与其病理类型、发生部位、浸润程度及大小有关。手术切除是治疗脂肪肉瘤的基本方法 ,并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术后放疗对外阴鳞癌的疗效,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年1月~2005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手术治疗并确诊的150例外阴鳞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预后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对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放疗、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肿大淋巴结切除术+放疗、外阴广泛切除术+放疗、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29%、25%、17%、67%(P=0.031),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50%、67%、83%(P=0.016),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放疗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余治疗方式患者。对术前检查未发现明显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84%vs.46%,P=0.010)和无进展生存率(97%vs.62%,P〈0.001)均明显高于外阴广泛切除术+放疗患者。结论对中晚期患者,应争取切除原发灶及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并术后辅以全量放疗,而对早期外阴癌患者,建议在切除外阴病灶的同时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转移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2年3月至2006年8月收治原因不明转移癌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50.0%(10/20),3年生存率35.0%(7/20)。单纯手术的2例患者均在1年内死亡;单纯放疗的2例患者1例在1年内死亡,1例在1年3个月时死亡;单纯化疗的6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50.0%(3/6),3年生存率为33.3%(2/6);10例化疗+放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60.0%(6/10),3年生存率为50.0%(5/10)。结论影响原因不明转移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组织学类型、转移癌的部位。应积极采用以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头颈部血管外皮瘤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外皮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发生于头颈部的血管外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2~62岁.治疗行单纯手术或手术加放疗.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80.0%,高于单纯手术组的75.0%,但二者无显著差异(P=0.724>0.05);前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0.0%,后组为29.6%,二者无显著差异(P=0.148>0.05).结论: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当手术不能获得充分的安全界时,加用放疗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嗅神经母细胞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Kadish分期:A期6例,B期12例,C期18例。治疗方法:单纯手术4例;单纯放疗10例;综合治疗22例;其中12例手术治疗+放疗;4例放疗+化疗;6例手术+放疗+化疗。结果5年生存率为33.3%(12/36),A期5年生存率为50.0%(3/6),B期5年生存率为58.3%(7/12),C期5年生存率为11.1%(2/18),单纯手术5年生存率为50.0%(2/4),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为40.0%(4/10);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为27.3%(6/22);局部控制率为58.3%(19/36),远处转移率为44.4%(16/36),12例死于远处转移,5例死于局部复发。早期(A,B期)患者的生存率高于晚期患者(C期)(χ^2=4.08,0.025〈P〈0.05)。结论早期治疗及综合治疗可改善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生存率。手术加放疗有助于提高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骶尾部脊索瘤患者是否能从术后的辅助放疗中获益,并且探索恰当的术后放疗模式。方法:回顾性纳入59例无远处转移且病理诊断明确为骶尾部脊索瘤的患者,分析其术后辅助放疗的生存情况。患者分为3组:22例为单纯手术切除组,24例为手术联合术后图像引导下调强放疗(IG-IMRT)治疗组,13例为手术联合伽马刀(GKS)治疗组。结果:所有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0.1%和44.5%;单纯手术组、IG-IMRT组及GKS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7.5%及59.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9.8%、70.9%和35%;术后辅助放疗组对比单纯手术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IG-IMRT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优于GKS组(P=0.023)。结论:术后辅助放疗有助于提升脊索瘤术后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且术后辅助IG-IMRT可能是更为恰当的术后放疗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35例经病理证实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局部切除术10例,扩大切除术21例,扩大切除术+植皮或转移皮瓣4例.其中局部切除术+扩大切除术共24例,并且行术后辅助放疗,照射剂量50~70 Gy,11例未行放疗,全组复发率22.8%,5年无复发生存率71.2%,10年无复发生存率58.5%,术后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9.2%、59.2%,10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1.1%、43.2%.结论 扩大切除术+辅助放疗是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范围大小及术后辅助放疗与否是影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2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均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后两周行^60Go-r线放疗。结果:本组28例均行手术及放疗,随访5-9年,术后复发率为28.6%(8/28);3年、5年生存率为96.4%(27/28),92.9%(26/28)。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低恶性肿瘤,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可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对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有积极作用,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外照射在治疗软组织纤维肉瘤及预防复发中的疗效。[方法]110例软组织纤维肉瘤分为单纯手术根治组(51例)及手术根治后加放疗组(59例),放疗采用钴60鄄γ线与深部X线混合照射。[结果]手术根治组5年生存率60.8%,10年生存率43.1%,5年内复发率60.8%,远处转移率33.3%;术后放疗组5年生存率79.7%,10年生存率59.3%,5年局部复发率13.6%,远处转移率15.3%;两组比较5年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5年复发率亦存在显著差异(P<0.001),10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纤维肉瘤易复发,术后放疗能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64例子宫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58~1988年30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共收治64例子宫肉瘤(36例子宫恶性苗勒氏混合瘤、1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10例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以核分裂像作为子宫平滑肌肉瘤及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的诊断标准,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53%及42%。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最高达100%,子宫平滑肌肉瘤为56%,而子宫恶性苗勒氏混合瘤最低,仅为18%。12例子宫恶性苗勒氏混合瘤既往有放射治疗史。临床分期及年龄是重要的预后因素。单纯手术治疗者及手术辅以化疗和/或放疗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及43%(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多数学者提出应手术辅以化疗和/或放疗,但效果尚难肯定。该组27例复发病例中,局部复发占44%,远处转移占33%,其中80%的患者于首次治疗后2年内复发;82%的复发者于复发后2年内死亡。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 12例横纹肌肉瘤的病史资料。 12例中 9例行手术切除加化疗放疗 ,1例单纯手术 ,2例化疗 +放疗 ,其 5年生存率为 5 0 %。采用手术与放疗、化疗综合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在本中心治疗的2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间叶性软骨肉瘤临床治疗的合理方案。  方法  自1997年10月至2011年3月,本院骨肿瘤科共治疗了2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的患者,并对随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相关分析。  结果  在2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中,包括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30.4岁(14~51岁)。平均随访时间42.6个月(6~104个月)。其中22例为骨来源,5例为软组织来源。除2例患者外,其余25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但其中只有17例达到了广泛性切除的外科边界。16例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13例患者接受了局部放疗。随访术后3年和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0%和49.5%。  结论  间叶性软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骨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易于出现远期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对于间叶性软骨肉瘤的治疗需要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方案,目前认为外科手术是否能达到广泛切除的外科边界是肿瘤治疗的金标准,辅助化疗及局部放疗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转移,仍需得到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4.
牛佳  赵宏伟 《肿瘤学杂志》2014,20(5):429-431
[目的]探讨宫颈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宫颈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宫颈肉瘤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及阴道分泌物异常。该组病例中12例宫颈肉瘤患者,其中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6例,宫颈平滑肌肉瘤5例,宫颈葡萄状肉瘤1例,其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广泛+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子宫次广泛+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以及宫颈锥切术。有4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复发率为33.3%,中位复发时间为9.5个月(3-18个月)。[结论]宫颈肉瘤病例稀缺,无统一治疗方式,应采用手术+化疗和/或放疗的综合治疗方式,大部分患者都有机会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16例腮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研究原发腮腺鳞癌预后影响因素及恰当的治疗方案。方法搜集1984-2005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腮腺鳞癌16例,其中T1期2例,T2期5例,T3期5例,T4期4例。NO期10例,N+期6例,单一手段治疗组6例(单纯手术5例,单纯放疗1例),综合治疗组(手术加放疗)10例。结果全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75%(12/16),全组3和5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5%和30%、58%和58%、36%和27%。T1~T2和T3~T4期的5年生存分别为100%和29%,(X^2=4.50,P= 0.034)。NO和N+期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和20%(X^2=8.70,P=0.003),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4%和0(X^2=9.83,P=0.002)。结论原发腮腺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概率和局部复发率均高,应该采用手术加放射的综合治疗;N+期患者术后应该给予同侧全颈及锁骨上区放疗;手术治疗时未行颈清扫者应行同侧全颈及锁骨上区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16.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10年收治的 2 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 ,均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 ,术后两周行6 0 Go -r线放疗。结果 本组 2 8例均行手术及放疗 ,随访 5~ 9年 ,术后复发率为 2 8 6% (8 2 8)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 4% (2 7 2 8)、92 9% (2 6 2 8)。结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低恶性肿瘤 ,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 ,术后辅助放疗可有效地降低复发率 ,对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有积极作用 ,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非根治剂量的体外照射配合腔内放疗加根治术治疗宫颈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ng X  Zhong S  Yang L  Bai L  Lan Y  Yuan D  Huang Y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291-293
目的 总结分析外照射配合腔内放疗加根治术治疗Ⅰb-Ⅲa期宫期癌的5年生存率和晚期并发症。方法 106例宫颈癌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其中78例行术前放疗(体外加腔内放疗,下同),16例采用腔内放疗+手术,12例术后放疗。外照射采用^60Co治疗机,给予合盆或盆腔四野照射,B点剂量术前放疗者为25-30Gy,术后放疗者为40-50Gy;腔内放疗采用^192Ir高剂量率后装机,A点剂量6-18Gy。结果 (1)5年生存率:Ⅰb-Ⅲa期术前放疗组为78.2%(61/78),腔内+手术组为68.8%(11/16),术后放疗组为33.3%(4/12)。术前放疗组与术后放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放疗组中,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77.6%,45/58)高于术后放疗组(1/4,P<0.05)。(2)主要并发症:多为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术前放疗组、腔内放疗+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6%(27/78)、31.3%(5/16)和33.3%(4/1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非根治量的体外照射配合腔内放疗加根治术治疗宫颈癌,可提高Ⅰb-Ⅲa期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和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孙平  邢浩  郑珂  商冠宁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4):1421-1422
目的:通过分析38例手术治疗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例,探讨治疗复发性脂肪肉瘤的方法。方法:分析1987年6 月至2010年6 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共3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原发性脂肪肉瘤病历资料。结果:行2 次以上手术23例(60.5%),3 次以上手术11例(28.9%),联合脏器切除14例(36.8%),5 年生存率47.4% ,10年生存率28.9% 。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有术后易于复发的特点,对于复发病例争取再次手术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办法,扩大切除(包括联合脏器切除)是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期间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对局部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443例鼻咽癌患者治疗期间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分为血红蛋白上升组141例和血红蛋白下降组302例。前组行单纯放疗51例,放疗+化疗90例;后组予单纯放疗110例,放疗+化疗192例。放疗为常规放疗,化疗为诱导化疗和同步放化疗。分析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治疗期间血红蛋白上升组患者和血红蛋白下降组患者的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3.5%和37.5%(P=0.013),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58.5%和37.4%(P=0.009),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3.3%和27.7%(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治疗前和治疗期贫血、T分期及治疗期血红蛋白上升是影响鼻咽癌患者局部控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鼻咽癌患者治疗期间血红蛋白浓度上升是影响局部控制的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56例原发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局部广泛切除及根治切除术,对侵犯骨组织的软组织肉瘤则按微波原位灭活保肢手术处理。切除肿瘤后,行血管修复重建、带血管蒂游离皮瓣转移、局部皮瓣转移、肌腱移位、肌皮瓣移位。结果:发病年龄为20-70岁,占62.11%(159/256),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占65.23%(167/256)。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为63.28%。结论:诊断采用CT、MRI为主的影像学,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