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427例前置胎盘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汪爱萍  黄鹰 《重庆医学》2008,37(20):2310-2312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分娩的427例前置胎盘病例(病例组)和2135例随机抽取的单胎产妇作对照(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前置胎盘的发病率为1.16%(427/36 669).前置胎盘组产妇年龄大于对照组,年龄大于或等于30岁,尤其大于或等于35岁时前置胎盘的发病率明显增高(OR:2.3~2.6;95%CI:1.6~3.8),流产次数大于或等于3(OR:2.0~3.2;95%CI:1.3~6.8),产次大于或等于2(OR:1.4~3.2;95%CI:1.2~5.7),前次剖宫产(OR:1.6~2.8;95%CI:1.6~6.1)均是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此外,早产(OR:4.6;95%CI:3.8~6.1)、先天性子宫畸形(OR:5.6;95%CI:3.3~7.5)及既往有前置胎盘史(OR:6.2;95%CI:3.6~8.2),也与前置胎盘密切相关.结论 孕妇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流产次数大于或等于3次、产次大于或等于3、前次剖宫产、有早产史、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是前置胎盘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4):54-56+60
目的 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PPP)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PPP产妇121例为研究对象,另根据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期非前置胎盘正常产妇121例作为参照,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制定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孕期情况(系统产检、孕早期是否工作)、孕产史(孕次、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数、早产史、胎盘前置史)、妊娠方式(剖宫产、阴道分娩),分析PPP发病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35岁、居住地农村、孕早期参加工作、孕次2次、既往流产次数1次、既往剖宫产次数1次产妇PPP所占比例高于正常产妇(P0.05);既往流产次数1次(OR=3.654,95%CI:1.954~6.932,P0.05)、既往剖宫产次数1次(OR=3.709,95%CI:1.593~8.634,P0.05)、年龄≥35岁(OR=3.753,95%CI:1.386~10.164,P0.001)是P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既往流产次数多、既往剖宫产次数多、年龄高是P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健康宣教,避免流产次增加而损伤子宫内膜,对流产次、剖宫产次较多,年龄较大产妇进行有效管理,加强诊断与预防工作,降低PPP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及母儿妊娠结局,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372例作为研究组,并择同期有剖宫产史非前置胎盘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基本资料及母儿妊娠结局。结果:单因素分析中,研究组年龄≥35岁、孕次≥4次、产次≥3次、流产次数≥2次、既往剖宫产次数≥2次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以及产次等均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孕产妇转ICU率、早产率及新生儿转NICU率均多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年龄、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及产次均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凶险性前置胎盘会造成孕产妇出血量及子宫切除机会增加,引起低体重儿出生率增高,严重威胁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3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发病的高危因素及母儿预后。方法对经剖宫产证实的中央性前置胎盘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孕产妇7076例,中央性前置胎盘30例,发生率0.42%。孕妇年龄22~41岁,年龄均数(30.2±4.44)岁;孕次1~7次,均数(2.73±1.60)次;初产妇19例,其中初孕妇9例;人工流产史21例;既往有剖宫产史者3例;孕早期阴道流血者占20%,合并子宫肌瘤占16.67%,产后出血率50%。行期待疗法23例,≥36周终止妊娠者23例,终止妊娠孕周均数(36.72±2.11)周。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1例。结论多次妊娠、流产、剖宫产等既往宫腔操作、孕早期出血及子宫肌瘤是中央性前置胎盘形成的主要原因,发生中央性前置胎盘孕妇可行期待疗法,适时剖宫产结束妊娠,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围生期结局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百色市两所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14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研究组)和286例非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研究组孕产妇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t=2.92,P=0.004);研究组孕产妇既往孕次、既往产次、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数、既往前置胎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孕产妇的既往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x2=7.60,P=0.006);研究组孕产妇的产前孕周小于对照组(t=-12.33,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是发生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影响因素,其中既往剖宫产次是3个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组的产前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早产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体质量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龄、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与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讨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方法:此研究中所讨论的150例产妇均随机选取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内,其中有75例产妇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另75例为单一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各临床状况。结果:研究组年龄5:35岁、流产次数5:2次、剖宫产次数≥2次的产妇数量均比对照组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切除率、术中输血率和术中出血量等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年龄、剖宫产、流产状况等均属于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产妇再次妊娠时,其胎盘主要处于子宫前壁位置,属于中央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状态妊娠中期引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2例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引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孕周为12~27周。收集患者年龄、孕周、产次、前次分娩方式、剖宫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前置胎盘类型及位置、胎盘粘连/植入情况、引产方法等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以上因素与引产出血量的相关性。结果前置胎盘状态妊娠中期引产出血受多因素影响,孕周是最主要的高危因素(OR=16.902),居于首位,其次为胎盘因素(胎盘粘连/植入, OR=8.525)。结论对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孕妇进行引产时,术前需充分了解病史、评估高危因素,从而采取恰当的处理,对减少引产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儿转归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产科收治的70例前置胎盘患者(研究组)和同期收治的60例健康孕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前置胎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儿转归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子宫畸形史、流产次数、分娩史、剖宫产史、盆腔炎史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3.301)、多次流产史(OR=6.614)、子宫畸形史(OR=6.172)及剖宫史(OR=4.549)的患者出现前置胎盘的危险性相对较高。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母儿转归中,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剖宫产、产后出血、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子宫畸形史、流产次数、剖宫产史是前置胎盘发生的高危因素,应从源头控制前置胎盘的发生,有针对性地降低孕前置胎盘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妇产科实施剖宫产产妇5210例,术后发生出血89例,以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未出血的89例剖宫产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包括多胎妊娠(OR=2.568,95%CI 1.411~3.724)、前置胎盘(OR=7.199,95%CI 4.663~9.736)、胎盘粘连或植入或早剥(OR=2.951,95%CI 1.735~4.166)、子宫瘢痕(OR=2.881,95%CI 1.683~4.078)、子宫收缩乏力(OR=8.207,95%CI 5.902~10.512)、产前子宫收缩抑制剂(OR=4.865,95%CI 3.073~6.656)、凝血功能障碍(OR=3.004,95%CI 1.771~4.237)。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发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肠梗阻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产科行剖宫产分娩且术后发生肠梗阻的40例产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行剖宫产分娩未出现肠梗阻的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年龄、孕周、孕产次、术前体质量指数(BMI)]、临床资料(既往腹部手术史、是否为急诊剖宫产、是否为产房中转剖宫产)和围术期指标(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合并慢性盆腔炎),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高危因素。结果①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分析显示,病例组中急诊剖宫产(60. 00%比29. 17%)、产房中转剖宫产(32. 50%比10. 00%)、手术时间≥1 h(22. 50%比4. 17%)、合并慢性盆腔炎(17. 50%比0. 00%)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诊剖宫产(OR=2. 374,95%CI:1. 059~5. 325)、手术时间≥1 h(OR=4. 474,95%CI:1. 233~16. 230)是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剖宫产、手术时间≥1 h是剖宫产术后发生肠梗阻的高危因素,临床实践中应加强对此类产妇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2例前置胎盘(前置胎盘组)和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2例(胎盘植入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妇的年龄、孕次、前置胎盘类型及子宫手术史是发生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胎盘植入组早产、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前置胎盘组( P<0.05);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正确率为83.3%(10/12),胎盘增厚、胎盘后方子宫壁肌层低回声带变薄(≤1 mm)或消失、胎盘实质内血流丰富、胎盘内腔隙是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特征性声像图;治疗方法主要是积极的期待疗法及适时终止妊娠。结论孕妇年龄≥30岁、孕次≥3次、中央型前置胎盘及子宫手术史是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胎盘植入是目前最简便可行的方法,采取个体化处理措施可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前置胎盘中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 4 % .4例中 ,行G5P0 自然流产 4次者 1例 ,行G2 P0 人工流产 1次者 1例 ,行G3P0 人工流产 2次者 1例 ,行G3P2 剖宫产 2次者 1例 ;3例为单胎 ,1例为双胎 ;完全性前置胎盘 2例 ,部分性前置胎盘和边缘性前置胎盘各 1例 ;4例均为部分性胎盘植入 ,且均植入于子宫下段 .[结论 ]人工流产和剖宫产术是引起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 .  相似文献   

13.
前置胎盘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斌  黄国娟 《医学综述》2007,13(2):139-141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能危及母婴生命。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的研究认为前置胎盘相关的因素:①既往有自然流产史或人工流产及引产史;②既往有剖宫产史;③分娩次数多,多胎及胎盘本身因素;④孕妇高龄及吸烟等。期待治疗及适时剖宫产术既延长孕周又减少母婴并发症,可避免大出血对母婴生命的威胁。剖宫产已成为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现对前置胎盘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40例植入性胎盘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引起胎盘植入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妇产医院 1994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 4 0例妊娠晚期胎盘植入病例 ,探讨其发病因素及诊疗情况。结果 :胎盘植入的发病率为 0 .0 99% (1∶10 11) ,相关因素为前置胎盘、剖宫产、多次人流。 4 0例中≥ 2次人流史 30例 (75 % ) ,剖宫产 11例 (2 7.5 % ) ,前置胎盘 2 2例 (5 5 % ) ,胎盘完全植入和植入直径 >5cm的出血率 (>5 0 0mL)达 6 2 .5 %。前置胎盘中 86 %发生大出血 ,胎盘植入原子宫切口者 5例 ,出血量均>2 0 0 0mL。结果提示 :胎盘植入与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多次人流史有关 ,胎盘植入可造成产后大出血 ,尤其以植入位于子宫切口处最为凶险。治疗方法除切除子宫外保守治疗亦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孕妇的不良围产结局,并研究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再次剖宫分娩的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孕妇,分析严重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严重不良结局定义为(以下任何一项):输红细胞≥10单位,术后转入ICU,膀胱、肠管或输尿管损伤需要外科修补,二次手术,子宫切除,或孕产妇死亡。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严重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近10+年共有478例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孕妇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再次剖宫产终止妊娠。本组孕妇平均年龄(32.5±4.8)岁,多数孕妇年龄大于30岁;平均孕4次产1次;其中131例(27.4%)孕妇发生严重不良结局。输红细胞≥10单位者有75例 (15.7%,75/478);术后转入ICU 44例(9.2%,44/478);发生膀胱损伤而需修补者共有11例,无输尿管或肠管损伤发生;有4例二次手术,其均是由于保守治疗后内出血而行急诊剖宫产子宫切除。子宫切除(107例,22.4%)是最常见的严重不良结局;最后经过剖宫产术和/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311例胎盘异常附着者,只有172例(55.3%)术前超声或者磁共振检查怀疑有胎盘异常附着。多因素分析显示,凶险性前置胎盘(即胎盘附着于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上)、产前怀疑胎盘异常附着(粘连、植入或穿透)和产前血红蛋白水平<100 g/L是严重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2.4(1.5~3.8)、3.6(2.3~5.6)和2.5(1.6~3.9)。结论 在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的孕妇中,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前怀疑胎盘异常附着和产前血红蛋白水平<100 g/L会显著增加严重不良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The placenta provides the essenti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other and the developing fetus. Placental position were routinely mentioned in an ultrasound report starting from early second trimester to the end of third trimester when asked for pregnancy evalua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ee the prevalence of lower segment placenta (placenta previa) and its relations with previous cesarean section delivery, parity and maternal age. The study conducted in Centre for Nuclear Medicine and Ultrasound (CNMU) Mymensingh in a period 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02. About 2536 pregnant women (thos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underwent ultrasound examination during pregnancy at third trimester. The prevalence of lower segment placenta was 1.34%.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placenta previa (2.58%) was seen in 3rd and higher gravida group. Also the highest prevalence were seen 30 yr. and above age group in compare to below 30 yr. age group. No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placenta previa were seen in previous cesarean section (C / S) delivery group (0.65%) in compare to normal delivery group (1.97%). From our study it was seen that development of lower segment placenta has relation with increased number of gravidity and maternal age but no increased prevalence were seen in subjects with previously done cesarean se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孕产妇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 456例中晚期妊娠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输血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总输血率为1.49%(289/19 456),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孕产妇输血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产妇输血的危险因素有产前红细胞压积(HCT)<25%(OR45.3,95%CI 27.4~74.9)、前置胎盘(OR16.8,95%CI 11.6~24.3)、产前HCT 25%~30%(OR11.4,95%CI6.7~19.7)、少数民族(OR4.8,95%CI1.6~14.0)、胎盘早剥(OR4.5,95%CI1.7~11.5)、多胎妊娠(OR2.8,95%CI1.6~4.9)、子痫前期(OR2.6,95%CI1.5~4.4),P均<0.01。结论虽然孕产妇总的输血率不高,但是以上因素尤其是产前严重贫血(HCT<25%)和前置胎盘明显增加了输血的危险性,临床医生应重视相关的产前筛查和围产保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产科于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176例,根据其产后出血量分为观察组(n=44,出血量>500 ml)和对照组(n=132,出血量≤500 ml),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产次、流产次数、孕周、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类型、胎盘粘连或胎盘植入、胎盘附着部位、妊娠期合并症,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流产或宫腔操作次数、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类型、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附着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在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产次、孕周、妊娠期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产或宫腔操作次数多、有剖宫产史、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等均为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流产或宫腔操作次数多、有剖宫产史、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等均为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产妇进行详细的产前检查,以早期发现、积极处理,降低不良后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疾病(PAS)患者剖宫产后发生产后出血的MRI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年9月至2021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行产前胎盘MRI检查并分娩的100 例PA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将产后出血量≥1 000 mL的37例PAS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发生子宫切除者16例),出血量<1 000 mL的63例PA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MRI特征(包括T2W胎盘内低信号带、胎盘/子宫膨出、T2W胎盘后低信号线消失、子宫肌层变薄、膀胱壁中断、局部外生团块、胎盘床异生血管以及前置胎盘、凶险性前置胎盘)差异,分析评估发生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比较,除子宫肌层变薄之外的8 个MRI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W胎盘内低信号带(OR =10.889,95%CI:1.021~116.159)、凶险性前置胎盘(OR =5.458,95%CI:1.284~23.200)是PAS患者发生术中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产前MRI出现T2W胎盘内低信号带及凶险性前置胎盘提示PAS孕妇产后出血风险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